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做飯不愛刷碗的龍叔

    大家好我是大龍,很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世界上有很多好孩子,但也不缺少熊孩子。好孩子的好在於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熊孩子的熊則在於家長的嬌慣和溺愛。我們清楚,愛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種本能,但如果愛過了度,就變成了縱容。

  • 2 # 大豆子妖

    前兩天看了羅老師的《時間的朋友》,其中關於教育和課程的觀點值得我們思考:教育和課程的存在,到底為了什麼?

    追溯歷史源頭,孟子曾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這個詞由此而來,很久很久的時光中,我們的教育只為了“英才”而立,教育也曾分了階級。因為那個時候的教育是殘缺不全的,所以思想文化的那一塊布料也是缺了很多邊邊角角,比如男女尊卑的思想。

    如今歲月流轉,教育終究在這個球形的大地上紮根,長出了讓所有人都看得見的花,不管花的種類和數量在不一樣的地方是否相同,終究是鋪滿了地殼,相信以後花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香。

    當教育這件事情不再成為人們難以跨越的鴻溝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去想更多的事情:怎麼樣才可以讓教育更好,對孩子更好?教育,如何把“教”和“育”兩件事情永永遠遠的傳遞下去?我們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是言傳身教。我們把在漫長歲月裡用時間和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所知彙總成“知識”,透過“課程”表達出來。

    我們安排了N種課程傳承我們的時間積累,而“江山輩有才人出”也告知了我們這種傳承是行之有效的,這種方式依舊可以幫助人類培養出很多精英,他們從這些傳承中繼續探索研究,發現或者發明新的東西,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發達,人類從少數人的手中獲得全新的生活體驗。可是,我們每個家長或者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社會精英中的一份子。畢竟,能夠從傳承的知識中發現新東西的是少數,所以,課程這種途徑,除了應該具備傳承人類文明的作用,還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事情,特別是,成長的煩惱以及,長大後生活的難題。

    正如羅振宇老師在演講的時候說到的,我們給孩子們傳達了很多很多的知識以及人類文明,他們也知道了:“哇塞,原來以前的人們那麼厲害,可以發明那麼多的東西,可以飛上天,還可以發電!可是,我能做些什麼呢?”

    對啊,孩子們可以做些什麼呢?他們已經知道了那麼多那麼多的知識,甚至覺得有些乏味,所以,可能這些知識就夠了,孩子慢慢長大,明白了原來以前上的那些課程很多其實沒啥實用,我遇到了很多很多問題,但是我靠著這些課程給與的知識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這些就是我們之前的課程方式,我們把批次的知識透過課程這種途徑一年又一年的填滿孩子的眼睛,孩子的嘴巴,孩子的耳朵,聽說讀寫每一樣都要佔有,每一樣都要佔滿,然後大學畢業了,告訴孩子:好好運用你學到的東西,去工作吧,去成長吧,去翱翔吧!

    可是,我們好好工作,我們上班賺錢,我們下班吃飯,我們加班給別人幹活,我們有什麼問題呢?下班以後的時間怎麼辦呢?週末的時間怎麼辦呢?和同事鬧了彆扭怎麼辦呢?領導一直不滿意我的工作怎麼辦呢?.........好像,我學的東西都不能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哎。

    所以,課程的存在,除了給與孩子們瞭解人類文明的絕佳途徑,還應該做到的是這些知識是如何來的,是因為遇到了哪些問題,做了哪些嘗試猜得到的,給孩子們問題,讓孩子們去思考,一直讓他們去思考,不要著急的告訴他們答案,因為答案本來就是不固定的,讓他們想,相信孩子們的思考,相信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相信是足夠讓他們有信心有能力解決成年以後遇到的生存難題的基礎。所以,課程除了傳承文明,還應該是生活中問題的打包濃縮,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慢慢的瞭解到,有困難是正常的,有失敗也是正常的, 但是需要的是相信自己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以及真正思考的出來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課程的本質不是知識的注射器,而是把社會上的真實挑戰濃縮打包,在學校裡讓孩子提前感受。”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我們如今希望尋找對的教育道路,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變成我們眼中更好的他們。但是,教育真的有對錯之分嗎?沒有的,教育這件事情是分不清楚對和錯的,我們現在的方式是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的,你看不見以後和未來,所以教育沒有對錯,但是我們可以去主觀的判斷哪種是相對來說更好的教育方式,沒有對錯,但是可以分好和不好。

    在選擇教育方式之前,我們要判斷教育的目的,或者,作為老師或者家長,你的教育目的是什麼?有這麼一句話非常有意義:從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教我們怎麼去做,但是唯獨是做父母的這件事情,是需要每一個爸爸媽媽去自己學習去摸索的。所以作為父母,你要自己學著去了解教育,腦力開發也好,思維引導也罷,又或者正面管教的方式,這些你都要學著去了解,你不去了解教育,那麼,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必然會帶著你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子,所以,去學習,去了解,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何讓孩子獨立成長,面對以後遇到的許多難題。

    畢竟,教育從來都是面向未來的。

    所以,不管是課程還是教育,這兩種方式的終端面對的都是被教育的人,或者說是我們的孩子,更好的說法是: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先嚐試著去改善課程的方式,改善教育的方式。

    記住,是改善而不是改變。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從出現到現在從來不是一刀切的辦法來改變的,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改革改良的,我們從實行的教育方式裡面發現新的問題,然後根據這些問題是糾正從前,然後我們繼續隨著時代前進,緊接著時代的腳步快速發展,我們又發現了更優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然後我們繼續改良原來的教育方式。

    非常慶幸的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開始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主動去嘗試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從家長專權到家庭權力的分割,給孩子選擇的權力,也給孩子做決策的權力。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都發現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問題,未來到底會不會變成我們從未想到的智慧世界,我們想象不到。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太多的不可預測,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準備的辦法就是從教育下手。

    最終的,要想改善課程或者改善教育,需要的是什麼呢?是的,改變人。

    拋去一切,傳承終究是人與人之間的傳遞,課程和教育方式都是方式、途徑或者工具的選擇,當人改變了,那麼教育的方向和選擇就會和之前產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原來的家庭,父母說了算,孩子沒有權利做選擇,後果就是長大以後沒有能力做選擇;如今,改變一下,關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家長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來,然後引導孩子思考做這個決定的原因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後果,讓孩子去試錯,認識失敗認識責任。一前一後兩種方式,哪種方式下孩子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所以,教育的結果是為了改變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而教育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改變我們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vivo首款雙模5G手機,X30這款手機會帶來哪些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