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雨AK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家很可能好奇為啥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因為俄羅斯近代以來從原先的只有一小塊面積的國家不斷向東西兩個方向進行土地擴張的侵略戰爭,向東一直打到中國東北,向南準備拿下阿富汗拓展南方的出海口,向西橫掃歐洲。雖然作戰傷亡慘重但是卻實打實的打下大片江山,所以這也是為啥歐洲一直排斥毛子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因為什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簡單的說就被打怕了,有心理陰影。特別是和俄羅斯接壤的國家。
一戰之後經過幾年的內戰,俄羅斯最終建立蘇聯,在經過本國的經濟發展國力恢復之後,毛熊又恢復嗜血的本性,在和德國閃擊波蘭並瓜分波蘭挑起歐戰的之後,蘇聯又盯上了北方的芬蘭,於是毛子的“開疆擴土”又開始了。所以蘇芬戰爭本質就是一場侵略戰爭,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對於芬蘭人來說就是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而就在蘇芬戰爭之後,蘇聯就已經侵略腳步已經走到了芬蘭的鄰國,由於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國力沒有芬蘭強,所以只能投降。蘇芬戰爭蘇聯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還是將芬蘭全國近一半以上的工業基地給搶了過來
其實我並不認同教科書上說的“為更好的抗擊德國入侵擴大自己的防禦戰線”這個說法,如果認同這個說法不就是認同當年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嗎?當年日本人可是打著解放亞洲人民不受西方國家殖民的旗號發動戰爭的。所以在二戰的時候芬蘭才義無反顧的加入德國的陣營,而蘇聯解體之後大部分華約國家都選擇加入北約。
素芬戰爭是一場發生在二戰期間,蘇聯為了擴大安全緩衝區進而入侵芬蘭的侵略戰爭。戰爭結果是蘇聯慘勝!
在1939年9月,德國開始入侵波蘭,這讓蘇聯十分的緊張於是蘇聯一方面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另一方面也向芬蘭提出了領土要求,這兩者的目的都是儘可能的拓展蘇聯的領土邊疆,建立廣闊的安全緩衝區,來防備德國的入侵,而且當時芬蘭視蘇聯為唯一的假想敵,和德國保持著緊良好 的聯絡,蘇聯認為在未來的蘇德戰爭中,芬蘭會成為德國的幫兇,因此必須優先解決芬蘭。
1939年11月30日準備完畢的蘇軍開始向芬蘭發起進攻,開戰之處,蘇軍上下一片樂觀,認為十幾天的時間就足以佔領芬蘭,但沒想到會成為一場艱苦的戰爭。
由於芬蘭地形多為山林,不同於東歐大平原,,再加上芬蘭靠近北極圈,氣候寒冷,進攻時間又是冬季,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士兵和裝備在齊腰深的積雪中艱難跋涉,所以,蘇聯的重灌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發揮威力。反倒是輕裝的芬蘭軍隊十分適用,他們經常踏著滑雪板飛馳,行動迅捷。況且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已經形成完備的防禦體系,蘇軍所希望的速戰速決進入到長期的消耗戰。
在這場戰爭中,芬蘭的狙擊手大放異彩,世界第一的狙擊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就是成名於這場戰爭。由於蘇聯是發動的侵略戰爭,所以受到了當時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國聯更是將蘇聯除名,同時,許多國家給與芬蘭大量的援助,一些國家直接派遣志願作戰人員幫助芬蘭抵抗蘇聯的侵略。
戰爭結果是因為芬蘭國力不支,兵員枯竭不得不停戰求和,蘇聯割走芬蘭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而蘇聯付出了近17萬人傷亡的代價,可以說是慘勝,這場戰爭也加深了芬蘭的反蘇情緒,在一年之後德國閃擊蘇聯時,芬蘭也對蘇聯發動;額“繼續戰爭”,牽制了蘇聯大量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