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開水VC
-
2 # 修行朝聖
哲學是研究知行關係的學問,而且重在實踐的學問。因為所有理論都是為了實踐,所以哲學是終極智慧。為此追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哲學,就是知行合一!
哲學就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學習哲學就是為了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重點在於改造世界:
1.認識是為了實踐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世界的目的與歸宿。
2.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只有學習沒有行動的都是偽認知。
3.理論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原因是隻是知道,沒有做到。
5.知脫離了行,毫無意義。所以哲學最強調知行合一。
世界觀:分唯物論與唯心論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是物質決定意識,唯物論?
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唯心論?
意識就是人的主觀體驗:
1.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2.意識作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4.意識對人的言行有控制和指導作用。
5.意識能透過事物的變化與表象,抓住規律和本質。
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
例如:
董卿在點評時說:“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毀滅自己。即使你佔盡優勢,也不可能是為所欲為的。”
“一切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健康在於平衡,發展在於平衡,對抗有時候也是一種平衡。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2.量變與質變
質變是一種事物的根本屬性發生的變化,量變是同一種質的事物在數量上的變化。當事物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候,就會引起質變,形成一個脫胎於舊質,又從根本屬性上不同與舊質的新事物。
3.否定之否定規律
肯定方面具有維持其存在的作用,否定方面則具有破壞其存在的作用,二者融於一身,自始至終地互相鬥爭。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相互否定,構成了事物變化的根本動力,肯定方面否定了否定方面使得新事物得以產生,否定方面否定了肯定方面使得舊事物得以滅亡。
唯物論: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辯證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唯物論的世界觀:
一、世界是物質的。
二、物質是運動的。
三、運動是有規律的。
四、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五、認識是可以實踐的。
六、實踐是可以改造世界的。
唯心論:形而上學
1.宇宙則吾心,吾心則宇宙。
2.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3.心念一動,震動十方。
方法論:
1.實踐決定了認識,但認識也會反作用於實踐。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作用在於改變人的觀念世界,人的世界觀變了,世界也就變了。思想是第一生產力。
2.抓主要矛盾
矛盾的鬥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鬥爭性:矛盾對立屬性,互斥
同一性:矛盾統一屬性,互存
普遍性: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矛盾。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兩點論: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重點論:抓主要方面,打蛇打七寸,牽牛牽牛鼻。
3.從量變到質變
1.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日拱一卒。
2.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哲學家
1.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把哲學從神壇拉回人心。
2.康德:人才是目的,一切皆是手段。
哲學是為人服務的:思想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3.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物質是物質,精神是精神。
哲學還能讓人永恆快樂:身處地獄,還能心在天堂。
4.黑格爾:存在即合理。
哲學是客觀唯物的:客觀物質與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5.馬克思:哲學家們不在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哲學是為了改變世界:所有理論都是為了實踐的。
-
3 # 老馮62135752
哲學不是終極智慧!哲學充其量乃是兩元論之方法論,是對立統一思維方式(方法)!哲學之死就在於此!哲學給人類唯一的智慧就是所謂的羅輯思維方式而己!。
-
4 # 鳳凰集
智慧,在某種角度來說,就是認知宇宙世界的能力。蘇格拉底說過,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這句話的深層意義是說,人的認知是有限的,目前,我們只能認識宇宙世界的一小部分,所以,這部分就是能夠確切認識的知識,就是科學範疇。那麼,不能夠確切認識的那部分怎麼辦?如果放任不管,不去探索研究,世界將止步不前。所以,除了科學所承擔的那部分之外,剩下的就由哲學和神學來完成。但是,神學在某種程度上又非常主觀、武斷,因此,哲學是探索未知領域的最好的學問,即終極智慧。
-
5 # 奇堯最棒
為什麼哲學是終極智慧?
答: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關於世界觀的學術,是人們對整個世界(自然界、社會、思維)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的根本觀點體系和概括總結。學習哲學,可以提高人心靈境界,探索事物根本,推動人類文明程序。
觀察自然、觀察人、瞭解洞察人類思想,都可從哲學角度進行考察、分析、論證,最終在哲學之路上可獲得精準、深刻、高遠的結果,這是任何一門學問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完全可以說,哲學是人類的終極智慧。
-
6 # 漂雨的東京
我個人認為終極的表現是,對有無的理解和運用,對維度平衡互換的理解和作用,對自然社會和內心三層次的運籌帷幄,僅以上三個方面全部包括:理念,方法,形式。
-
7 # 4177234177
哲學是關於基本與普通問題研究之學科,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這一理論體系中既有通往智慧與實現智慧的方法,又可以在悟得方法中不斷得到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存在。
對哲學的學習覺悟關係到人的智慧的境界。
有意思的是,有的人終其一生無學哲學卻通達哲學智慧;有的人言必哲學卻愚蠢終生。
-
8 # 自如自在
哲學的初衷是解決終極智慧的,但是實際上似乎現代的哲學尚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民無法透過現有哲學解決終極智慧。現實中,人們更多的求助於宗教,更多的人求助於古聖先賢的著作,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和眾多佛經等。人類物質文明從古到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精神文明卻沒有多少進步,現代人的獲得智慧的書籍還以古代經典為主。哲學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人類對終極智慧的思考永遠沒有盡頭。
-
9 # 蘭心慧語
智慧的本質,不過是對事物的洞察與理解。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替換博弈工具的過程,初始用道德,而後改智力,再後智商情商並重,最後學習用智慧。智慧不過是高品質的人性,唯其提升自我,剋制環境所帶來的一切不足,才能接近於快樂與幸福本身。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智慧,能夠讓我們居高臨下俯瞰人性。無論我們在這世界上搞什麼,終究是浮沉於人性之中,說到底就是搞人性。你搞不明白人性,人性就會讓你痛苦萬分。
人活一生,需要很多能力。但所有的能力,終將匯聚於一點:——勘破錶象,洞見事物本質的能力。
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包括創造財富的領域,做成大事業的絕非只有一些小伎倆的精明之人,而必是對世界和人生有廣闊思考和獨特領悟的擁有大智慧的人。
智商是對這個世界及抽象法則的認知。智慧則是對人性的洞穿與掌握。
能夠非常客觀地看待各種事情的人,定有他的洞察力。大多數人似乎覺得周圍的人相差不大,這就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現。
智慧這東西,是最典型的稀缺品,擁有越多的人,稀缺感就越強。無論你擁有多少智慧,總感覺不夠用。
最高維度的認知是智慧,但我們居於智慧之下,有人偏執,有人倔強,有人思維固化,有人相信某些很奇怪的東西。這時候就需要如對待別人那樣,對待自己,先打掉自己的情緒,掃滅立場,去掉偏執與偏見,就這樣一步步的,接近於事物本身。
掌握了事物的差異化法則,是為智。掌握了事物永恆不變的內在根本,是為慧。
當你認識到人性的晦澀,才能獲得簡單的人際。當你認識到世界表述性的主觀,才會最近距離地靠向客觀。正如老戲《天道》所言,智慧的本質,說透了就是實事求是,但這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的四個字,卻承載著巨大的求索與付出。
智者善變,慧根為本。仁者樂,靜默如山是謂慧。智者樂,柔變如水是謂動。
智慧不在聖賢高僧的對談間,不在科技狂人上天下海的探索間,卻在與你每天朝夕相處的一碗白粥中。一簞食、一瓢飲、一絲縷……生活中最不起眼的點滴往往大有深意。
能夠非常客觀地看待各種事情的人,定有他的洞察力。大多數人似乎覺得周圍的人相差不大,這就是缺乏洞察力的表現。
假、惡、醜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醜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慾。人為何會有貪慾?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
人生的智慧,不過是清晰認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確定性,是指那些我們可以掌握的事情。我們可以讀書,可以與智者交流,可以讓自己開心,也可以讓自己洞察世事——但如果,指望此類事件能有一個功利性的回報,那就有點自作多情了。
不確定性,舉凡決定權不掌握於自己手中,必須獲得他人支援或認可的,都屬於不確定性事件。
古人說,盡人事,聽天命。這就是於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尋找平衡點的智慧。於確定性中最佳化自我,保持達觀的心境,順勢時積極行動,大膽冒險,逆勢時淡泊守成,溫靜等待。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順勢時不可錯過機會,逆勢時務須避過風險。
-
10 # 金譂子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罷掉頭東》周恩來
摒棄學科,方得科學。
-
11 # 天下無聰
《哲學是世界觀,經典如此吧》
靈魂歌者。我思故我在。
我在故我思。可以相提並論嗎。
我的答案是,我思考的時候,我是存在的,那麼,我不思考的時候,在嗎,或者,活著麼。
我存在或者存活的時候,我一定思考,感覺,應該是沒有答案。
誰是評判者,旁觀者清,或者是上天,或者是,動物。
或者是虛無,或者虛無即上天。
無即有,是人力永遠無法達到的地方,只能認為那是虛無。
或者把所謂靈魂都交給了遙遠的虛無,即上天 。上天不可窺探。或者靈魂可以窺探?可能嗎。不可能。
那麼還要歌唱嗎,一定要。
真正的歌者,真正的舞者,或者,人類所謂最優秀人物,它一定是靈魂或者上天的歌者,否則,它一定亦如平庸人一樣,看到的和普羅大眾無任何區別,物以稀為貴,真正珍貴的東西是稀少的看不見的東西。
當你窺見的它,甚至表現過他,有可能,你就和它一樣永恆了。
經典是如此吧。
-
12 # 金者玉A
各位:下午好!
每天我們在同樣的時間醒來,遵循著同樣的生活軌跡;我們大多曾坐在教室裡多年,機械的被灌輸千篇一律的知識。長大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上班族是我們的群像。
我們的生活被電腦和網路生生隔離出虛擬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又是異化了的,被機器操控著的世界。遊戲中打打殺殺,和網友聊天的那份神秘,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精神寄託。
等到我們沉靜下來,仔細探尋自己內心的渴望,或許每個人的夢想並沒有那麼天差地別,大家都是具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追求快樂。
現代科技的發達,帶給我們不盡的物質享受。人們因此不斷瘋狂的撈金,只為獲得豪車、私人飛機和別墅。等到我們真正擁有了海邊別墅,坐在自動駕駛的豪車中,享受人工智慧為我們安排的生活,看上去很美的這一切,真的能帶給讓我們永久的快樂嗎?
當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發現眼前所謂物質堆積的一切,最終都將煙消雲散。唯有浩瀚的星空和宇宙才能夠成為永恆。我們如此渺小,終將化為一掊塵埃被歷史掩埋。歷史的長河不會記住你的喜怒怒哀樂,你的靚車豪宅,以及關於你的一切。。。。。。
唯有人類的精神和思想能夠燦若星辰,永恆的閃耀在歷史的天空。思想和意識的覺醒,能給人帶來巨大的能量。致力構建人類自身的精神家園和思想領地,讓人類文明得以永續傳承,才是人類追求的終極快樂。人類社會從遠古走來,穿越浩瀚的歷史的陰霾,終將迎來一個大同的美好世界,命運同系,風雨同舟,美美與共,這才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人類社會需要致力的終極目標。哲學正是關於思想的事業,關於精神領域的探索。關於人生與社會的思考。它和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它會告訴你人為什麼而活?活著是為了什麼?它提供給你的是思考的武器,有過哲學思考的人,境界和品位都會勝人一籌。哲學小白邀大家共赴心靈之約!
-
13 # 中國木桐白雲
為什麼哲學是終極智慧?這要把思想與哲學放在一起看。
思想與哲學
思想與哲學往往讓人分不清,兩者既有聯絡又不相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間先有思想後有哲學,或者說先產生了思想後出現了哲學……後來的人在研究哲學的時候又催生出了新的思想,不研究哲學的人也產生了新的思想,這些情況的出現就迷惑了一般人的認識。
應該說對於人類社會直接產生作用的是思想,哲學是在研究思想並把與思想有關的都進行了分析梳理,成了一門學說,再後來就成了一門專業。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因為人類初始是以實用主義為主的,產生的思想就是為了應對生存與生活,等這個問題不太急迫時就有人開始專注思想問題並圍繞這個問題產生了學問,這就是哲學了。所以我們看古代的思想家往往言之簡潔,寥寥數語直擊要害,是為用也,如果滔滔不絕又如何能很快讓人理解並加以運用?
所以在人類歷史上直接推動社會前行的是思想家而非哲學家,因為沒那個功夫。當然,哲學家也是必須的,因為一旦社會浪潮稍微平穩,哲學家就會發揮打掃人類思想戰場的作用了,他們細緻地條分縷析思想的產生髮展的來龍去脈,讓人們及後來者更加明白思想家的思想是怎麼一回事。
可以簡單地說思想家是首倡引導者,他的意義在於突破以往的束縛從而把人類帶入一個新的境地;哲學家是研究並傳播思想的人,也有可能同時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主要作用在於較為系統地介紹思想,用學術性的語言有邏輯地講解思想的方方面面,讓初學者以及普通人能夠較為輕鬆地理解。
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思想家是衝在前方的帶路人,哲學家是跟在後面的宣傳與維護者,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思想家是一盞明燈,那麼哲學家就是護燈人,他使明燈更亮更發揮作用。不然,光憑思想家的吶喊也難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什麼是這樣呢?這還是要說到人的精力有限的問題,你的一生想同時在許多領域達到領先狀態是很難的,何況社會處境也不一定支援你的這樣付出……只要在人間,總是要被耗費掉一些時光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必須的。
然而,在實際生活裡哲學家的日子要比思想家舒服多了。哲學家往往學生眾多,因而顯得影響很大……思想家只顧開闢新的天地哪裡還顧得了其他?即使眾人隨他而去也不見得親近他,實在是難以跟上,距離遙遠如何親近?哲學家就不同了,他耐心地給你講解與你接觸,你自覺如沐春風……
沒有思想就沒有哲學,有了思想不一定形成哲學。社會的發展需要這兩者的出現,但比較之下還是以思想為先。
當今世界有的是哲學家,哲學研究者多的是,哲學愛好者更是難以數計……思想家卻難覓蹤影,說來說去不是千年以前就是百年以前,這是怎麼一回事?是我們目前執行良好不需要嗎?是我們的狀況與以前一樣嗎?一切都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看這情形新思想的出現是必然的了。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八點五十
-
14 # 小峰涅槃
我個人認為哲學不是終極智慧,因為,哲學只是對於事物執行規律的歸納和總結。而在科學的路上,研究和探索的智慧是永無止境的。
-
15 # 門童
一切的根源皆是相通之道,問題是哲學有徑可循,有次第,佐證(相通),使人不易迷於人,而迷於理,故哲學往大道,有途可尋。
-
16 # 哲學諮詢
這句話需要分析。
1.哲學的原初意思是愛智慧,而不是智慧本身,更不是終極智慧。
2.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哲學可以稱為通向終極智慧的一座橋樑;還有一座橋樑是藝術,包括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
3.這句話是錯的。
4.人類追求的終極智慧到底是什麼?
-
17 # 俠客島69176191
這是一個~錯誤的定位。
哲學怎麼會成為~終極智慧呢?
認清了~哲學兩點論,研究了哲學兩點論,發揮了~哲學兩點論的~特性技術,就成為了~終極智慧。無稽之談。
智慧的標準~非常高。
智慧論理不僅能用~哲學兩點論~論證自然,科學技術……。而且還可以離開~哲學兩點論。去看自然,看科學技術……而且理念不亂,井井有條。
這不是~哲學的“兩點論”的特性。而是“一點論”的理念。對於宇宙,自然,科技…均能用“一點論”對於“兩點論”解釋不了現象~給予剖析。
這才是真正的~終極智慧。
不要再給哲學“兩點論”披上不該披的光輝。這是自欺欺人的騙局。
-
18 # 昕昕姥姥901
哲學是人類站在一個最高點,審視這個世界。是人類對世界本質的最根本的認識。這就是世界觀。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方法論。唯物主義認為這個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產生了精神,物質決定精神。唯物辯證法認為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的,所有事物都是運動的變化的,一切變化主要取決於事物內部的矛盾。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認識世界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哲學原理是人類認識世界最基本原理和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是一種智慧。但並非終極智慧。
回覆列表
如果說哲學是單純的名詞,智慧就是名詞+動詞(比哲學多一個維度),智慧更多的流通於生活生存,哲學更多的存在於意識思維層面(探究和窮理)。一個是偏應用,一個是偏思維。兩者有重合之處,也有本質區別,一點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