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兔子1688

    我是19年成功上岸的一名研究生,我是專科起點,對於您的疑惑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我想說考研真的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我們要敢去想,一些名牌大學的報錄比反而比我們想象的高,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敢報,不相信自己,我覺得,你首先看一下這學校的報錄比分別多少,看哪個學校報錄比高。

    專業書從頭一個字不放過的看,反覆看,肯定沒問題,相信自己。

    我考研那一年,我們班同學考上了中國前二的學校,她也是專科起點,考上了最好的985之一,我當時也報名的985院校,初試超了60多分,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

    考研最難的不是試卷,而是堅持,大部分人都輸在沒有堅持下去,心態就崩了,一定要堅持,高考都過來了,還怕啥考研!

  • 2 # 高考志願985

    我是高校輔導員,我來告訴你考研有多難。

    高考與考研資料對比分析

    根據教育部權威教育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看下最近5年考研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之間的比率。

    2016年報名人數177萬,錄取589812人,報錄比3:1

    2017年報名人數201萬,錄取722225人,報錄比2.8:1

    2018年報名人數238萬,錄取762464人,報錄比3.1:1

    2019年報名人數290萬,錄取資料未公佈,估計在80萬左右,報錄比3.6:1

    2020年報名341萬,錄取資料還沒有出來,估計不會超過100萬,估計90萬左右,報錄比3.7:1

    再來看下高考考錄情況:

    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數4221590,當年報考人數975萬,本科錄取比率2.3:1。有訊息稱2019年高考本科錄取達到50%。也即每2個考生錄取1個。

    對比資料來看,考研與高考相比較,考研上岸更難。

    考研上岸難的原因

    ①從資料來看,考研錄取人數要比高考少,雖然每年研究生招生計劃在增加,但報考人數也在逐年增長,而且報考增長率大於招生增長速度,僧多粥少,自然考研上岸要難點;

    ②有資料顯示,考研上岸之所以難,有3成學生沒上岸是因為英語不過關。考研有四科每科都劃了上線分數,有一科低於分數線,哪怕其他成績都很高,總成績也不錯,但也不能進入面試環節。不像高考大部分學校只看總成績。

  • 3 # 研路有我

    我是一名考研的過來人,目前是一名研究生在讀,來回的你的這個問題。

    “考研上岸有多難?”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因素,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其實你選擇好了,可能考研也不是那麼的難!

    下面給你簡單分析一下影響考研難易的一些因素吧!

    一、與報考的院校和專業有關!

    在考研的初期,大家最先要準備的就是報考的學校和專業。這兩個也是前期大家比較頭疼的地方,不知道如何選擇專業和院校。

    可以從以下的幾個資料來分析,報考人數、錄取人數、複試分數線、統考名額等這。這些資料可以分析出來你報考這個專業的難度情況。

    另外就是一些考上的學長學姐,他們的本科情況,是否有來自普通本科的,複試是否公平。這個院校的這些都對你後面的考研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去了解。

    二、與自己努力和付出程度有關!

    除去第一點的選擇之外,努力就是第二個關鍵因素了。選擇了考研的這條路,就要努力的去準備,去備考。

    考研的道路很漫長,要想最終取得好分數,就一定要堅持下來。身邊有很多的考研同學,因為沒有堅持到最後,最終失敗了,這種例子有很多。

    研路漫漫,唯有堅持!”,選擇了就要付出實際行動與努力去做好它!

    總結:報考院校和專業,自己的努力程度,都是影響考研是否可以上岸的兩個關鍵性因素,如果想順利上岸,一定要前期蒐集好資料,做好選擇,然後就是努力複習!

  • 4 # 遠浪學長

    考研本身就是僧多肉少的角逐,“上不了岸的是大多數”是個最基本的事實。這其中一戰的人居多,是因為大部分人第一次考研並沒有抱著一定考上的決心去複習,多數人不僅沒有充分的瞭解考研,甚至報名都是全憑腦袋發熱決定的,這樣的考生經歷一次考研失敗過後往往就直接放棄了,所以你很難在二戰三戰看到這樣的人。

    所以主要的矛盾還是在於自身。為什麼考研難,難點並不是在於題目,而是在於考研學生自身的狀態。大部分人大學三年多已經把高中時的習慣丟的一乾二淨,周圍各種各樣的干擾也變多了,手機裡的微博知乎B站卸了裝裝了卸,每天往復在“我能考得上嗎”“我是考研還是工作”“其實工作也挺好的”“反正難考,考不上也不怪我”的心態死結中,很難進入專一學習的狀態。這才是絕大部分人考研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所謂的“人太多”。

    但如果你能跳出這種平庸之人的路徑,你就能跳出上岸機率=錄取人數/報名人數的殘酷公式。你會發現你周圍真正努力的人,那些從不拖泥帶水從不自我感動的人,大部分都會拿到一個好結果,沒錯,是大部分。如果你能做到和他們一樣,考研甚至會比高考還簡單。

    400分拆開也就是70+80+125+125,你可以自己想想,哪一個是普通人努力一年絕對達不到的?並沒有,高分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不要和周圍的平庸之輩比較,盯著你自己的目標追趕,把自己改造成一個脫離凡俗的學習者,那你的公式分母就不會是那幾百萬。

  • 5 # 教育觀察號

    第一,報考人數的持續增加。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來看看近幾年考研報名的人數,可能就有體會了,近五年,考研報名人數已經從2016年的177萬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341萬人,僅僅五年的時間增加了170餘萬人,僅談報名人數,不說錄取人數是不科學的,有人會說錄取人數也在增加啊,那我們來看一下招生人數的情況,在2016年招生人數約為59萬人,2019年招生人數約80萬人,按照今年教育部的擴招計劃,預計2020年招生人數將接近100萬,如果看來,好像考研上岸並沒有那麼難,而實際上從招錄比來看,2016年約為3:1,即便今年擴招將近19萬人,招錄比超過3.4:1,無疑上岸難度要更大,而且今年必然也會有240多萬人陪跑2020年考研。

    第二,名校競爭激烈。

    在考研的大部分學生中,有不少學生是奔著名校去的,當然有些同學看到就業形勢嚴峻,可能選擇報考本校求穩,大部分學生還是想提升一下學校的檔次,原來是二本三本的可能想去一本,一本的可能想去985/211,或者雙一流高校,這就造成了名校報考扎堆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每年都會上演。一方面是名校報考人數的增加,而另一方面考生還不得不面對名校名額的限制,因為很多985/211高校保研推免的名額和比例越來越高,留給統考學生的名額有限,比如清華北大的保研率都在50%上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34%,浙大、南京大學、上交大等名校也超過了25%,在加上本校學生報考的情況,必然給普通院校的考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第三,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現在媒體已經不再提及最難就業季了,因為每年的就業形勢都比較嚴峻,競爭激烈程度也是一年高過一年,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就業變得更加困難,有粉絲留言說,今年畢業倒是好畢業,可找份工作實在是太難了。即便在往年沒有疫情,因為畢業生人數每年的增幅都比較高,面對激烈的競爭很多學生把考研、考公列在了首選項,2020年預計應屆畢業生達到了874萬,而這裡面選擇報考研究生的學生就達到了341萬人,就業難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考研的難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農民都有哪些壓力?該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