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天氣晴朗,帶孩子出門曬曬太陽,半路遇到他姐姐,他姐姐就和我們一起出門玩,玩沒多久我們就打算回家了,但是他姐姐還想玩,因為還要回家做飯洗衣服,不得不回家,他姐姐怎麼喊都不回家,我硬拉她走,她就直接在地上打滾了,別人家孩子不能打不能罵,無奈之下只能自己先走,她看到沒人和他玩了就直接跟著我們走了,哪當你遇到自己的孩子在地上打滾你會怎麼做呢?
4
回覆列表
  • 1 # 濤媽育兒理念

    我的孩子從小開始學走路時,發現坐地板躺地板我就會及時制止,叫不聽就拿鞭子或衣架打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有坐地板的習慣。孩子小不懂分好壞,模仿能力強,跟一些大齡兒童在一起玩,就會學到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做父母發現就必須及時去制止,幫孩子改掉不良行為習慣。

  • 2 # 楂哥媽媽

    孩子會在地上打滾,肯定是因為先前父母在養育的時候開了這個先河。

    比如要玩具要不到,就會哭,有些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捨不得看孩子哭,就好好好,給你買。哭一下玩具就到手了。下次再想要玩具的時候還用這招。

    小孩子心裡明白呢,他知道大人慣著他,以後就會變本加厲。等到有一次大人實在不想滿足了,他就會有地上躺著不走,滿地打滾。

    我家孩子上超市,我們都提前說好,看看可以,不可以買。只買我們需要的。孩子答應了才會帶他去。

    如果進了超市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會搬出之前說的話,進超市之前怎麼說的,今天不買玩具哈。他就自己看看,乖乖的就走了。

    有時候也特別想要,我會說這些玩具跟家裡的差不多,家裡的玩具丟的到處都是,你一點也不珍惜,咱這次也不能買。

    他就哭。哭我也不買。我也不哄他,看著他笑。他再撲過來要,我還是很堅決,今天不能買玩具,這個玩具跟家裡的一樣,你不珍惜東西,媽媽賺錢不容易,不能亂花。等等。

    說的多了,孩子自己買這個玩具無望也就不鬧了。

    孩子爸爸的方式是,說我沒有錢啊,你要想買,你自己賺錢買。

    帶孩子就得有商有量的,不能老拿著父母的權利來壓制孩子,這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我家孩子爺爺奶奶慣他,有這個想在地上趴著不動的跡象。每次孩子有這個苗頭,我就讓他趴,看他能趴多久。最後他會覺得沒意思自己起來的。

    我們對孩子還是很平等的,從來不用長輩的口氣跟他說話,除非真的犯了大錯,比如無緣無故打人,摔東西等。我們都是跟孩子商量的。孩子也比較懂事。外出時很少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孩子有第一次打滾撒潑的習慣時,一定要制止。不能開這個先河。第一局的較量很重要。

    父母堅持不給他的東西,就要從頭堅持到尾,不能堅持到半道看孩子可憐又放棄,那這是在害他,不是心疼他。也會給自己以後的育兒事業埋下地雷,指不定哪天會爆。

    @堯媽佑多

  • 3 # 非凡超人

    孩子在地上打滾 千萬不要縱容 一定要單獨進行教育 等他鬧完之後 給她講道理 比如以後做到什麼值得獎勵的事 再給他買玩具

  • 4 # 小荷風采

    每家的孩子都有打滾這個習慣。她喜不喜歡大都取決於大人的態度。如果他透過打滾每次都達到目的,那麼,孩子就喜歡打滾,如果打滾不起作用,他就不用這一套了。

    無論誰家的孩子打滾,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打,不理他,他打夠了,就不打了。如果因為打滾,你向他屈服了,行了,以後,遇見事他就打滾!

    一己之見,有失偏頗!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 5 # 親子壹課

    我家二寶也這樣,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我一度很頭疼。

    所以也想搞明白到底啥狀況:

    遇到孩子打滾發脾氣我就很生氣,啥原因?孩子為什麼會用打滾這種方式來表達個人的情緒呢?我應該怎麼應對呢?帶著這3個問題,我開始了探尋。

    1、孩子一打滾就讓我生氣,為啥?

    我從情緒的角度去想,到底我們有哪些情緒:

    開心、快樂、興奮、暴躁、傷心、無奈、憂愁、沮喪,這裡面既有我們認為的正面情緒,也有我們認為不好的負面情緒。

    我想了下,當孩子是正面情緒時,一般都很樂意看到,和孩子的互動都是很融洽的。

    而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就很容易惹惱自己了,所以很容易就生氣。

    我就反問自己,是因為見不得孩子的負面情緒嗎?只能接納自認為正面的情緒?

    其實,當自己在這本書裡,看到了《父母的覺醒》時,才意識到應該如何為人父母。

    在這本書裡,有這樣的一段話,值得我們反覆的揣摩和理解。

    如果父母放下牴觸情緒和主觀臆測,平和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行為,就不會遭受負面情緒的困擾。

    其實情緒無所謂好壞,都是一種內心情感的表現方式,情緒就好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朋友,無論是負面情緒還是積極情緒,且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控制它。

    所以,我覺得孩子打滾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不過我給這種情緒貼了“標籤”,所以天然的反感和排斥,不希望孩子去表達。

    其實,孩子越快得到表達,就越容易得到釋放。

    2、孩子為啥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呢

    就像有人喜歡哭,有人喜歡大吼大叫,有人喜歡就地打滾一樣,都沒有太本質的區別。

    因為這麼大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表達,也許是看了動畫片裡有些人物的表現方式,也許是受了周圍環境的影響。

    但我家二寶一定知道一件事,打滾可以快速引起我的注意,或者家裡其他人的注意

    這個時候,我們太不能容忍她躺在地上了,所以很快就會聚攏在她周圍。

    所以,她成功的起到了吸引的作用。

    那她為什麼要這樣去吸引呢?

    因為希望被關注,也希望有安全感。這麼小的孩子,其他更多的要求其實也沒有更多,她也想看看我能不能一直這樣的接納她,愛她。

    因為只要一次用過了,立馬把注意力吸引到她那裡了,她在自己的世界裡就知道了這招有用

    3、我應該怎麼應對呢?

    知道了自己的原因,也找到了孩子的因素,接下來就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了,怎麼做?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因為老母親也有情緒,且還會經常控制不住啊!

    一旦孩子觸及到了我的神經,打滾啥的,剛換的衣服就成了抹布,你想想這心情該有多火大。

    所以,給自己定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

    如果想發火,先深呼吸,再不行走開半分鐘,不要讓自己的情緒用錯誤的方式宣洩出來。因為孩子的吸收能力強,會把我們的愚蠢和狂亂像海綿一樣吸走,俗稱“見樣學樣”

    第二步:

    遇到孩子這樣時,立即到孩子身邊,讓她感受到安全感,你沒有不理不睬;

    但也不輕易的去拉她,只輕輕的說:趕緊起來,有什麼事情惹你不高興了,跟我說說

    孩子這時不會馬上起來,但她看到你沒有隨意去滿足她的要求時,就會意識到打滾這種也許無效,然後自己會嘗試著起來。

    我試過幾次,忍受她把自己當一塊移動抹布,然後就這樣說的,她一看再打滾沒有用處,自己就馬上從地上起身了。

    我家發生過幾次,她賴著不起來的事情,就是因為周圍的人立馬要去拉她,而她在沒有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越發不起來。

    所以我給自己定的鐵律是,絕對不再她賴地上時滿足她的任何要求

    第三步:

    起來後,摟在懷裡,首先讓她感受你愛她的這種情感,這個時候再來問原因。

    然後教她認識這種情緒,並告訴她應該正確的表達

    很多人覺得孩子這麼小,能聽得懂嗎?這我從來沒考慮,事實證明,你的意思其實孩子都明白了。

    之後再打滾,她都明白我的規矩了,然後就自己起來了。

    這裡的重點是,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到底打滾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逐步教孩子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

    之後我發現,孩子打滾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道德?古人的道德與現在的道德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