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赭紅
-
2 # 內外無別八方通達
聖人是得道的人,何謂得道?就是透過自身與天地的之間聯絡把自己的意志與天地意志合一的過程,就是得道,打個比方:一個人當把自己的意識專注於手指時,他的意識就沒有涵蓋全身,甚至於在感受某一個體內細胞的疼痛時,就更加遠離了全身意識,這就叫意識分層。其實一個人的意識也可以看做是宇宙整體意識分層下去的某一個點意識,當透過訓練這個點意識層層迴歸以後,就回到了宇宙意識即天地意識,這個過程就叫得道。得道的聖人統籌的是全部,當某一個區域性失衡時,聖人意識對整體有一個運作來平衡自己,那麼區域性就可能會有所犧牲來配合整體。比如整個健康的人體是一個平衡的個體,哪一部分失衡,都會受到調理來維持整體健康。那個失衡處可能是區域性裡的區域性,對於天地來說就是萬物。當一個人肚子疼時,是考慮不到腸胃裡某一個細胞的,那時這個細胞就象芻狗(草扎的狗)一樣不被重視。這並不是說聖人無情,腸胃細胞之所以被針對,是因為亂吃東西,這就是因果,聖人其實是慈悲的,他所做的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大善事。
-
3 # 望江一亭
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荒唐。人法地,地法天。人得像石頭草木一樣生活?
世界有了二元論,我們才找到了自己
-
4 # 成年人的悟道地
很多人容易被字面意思說迷惑,覺得不仁,就是殘暴,所以會覺得天地和聖人是一個角色,不仁則是他們對待事物和人的殘忍,換句話說就是:天地和聖人如果不仁義,就把萬物和百姓當做狗看待,殺字宰之。
這其實是大家想錯了,天地本身養育萬物,如果不仁,何來生命?
聖人為何被稱為聖人,這個聖本身就是褒義詞,是一種德高望重的象徵,如果不仁義,就不是聖人,是聖人,就不會不仁義。
既然如此,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首先來看芻狗,芻狗在古代是指祭祀所用,用木草紮成的狗,在祭祀前,人們很重視,碰都不敢碰一下,祭祀結束後,沒有人在意。
現在根據芻狗的待遇來看人,把人比作芻狗,那麼人受不受重視的過渡就很明顯出來了,那就是生!
沒有人之前,人是一個無的狀態,所以受到重視,慢慢養育,等到人以物質形態存在這個世界後,就會不受天地在意。
這裡的不仁,不是不厚道,而是超越了仁的意思。
總結來看就是,天地和聖人超越了仁的侷限,把人當做芻狗對待,不偏私,不干涉,不去管教,任由其自我發展。
這句話體現了老子超越仁,而循道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
舉個例子,如果出現打架,那麼就去勸架,因為有人看著,兩人更加誰也不服輸,打得更嗨,不小心你自己也被打了,於是三個人打得更熱鬧。
而如果沒人勸架,那麼兩人打一會兒就好了,並且因為打架雙方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下次不打。
所以下次再看到這句話,讀者們第一想到的不應該是天地和聖人的殘忍,而是他們循道而為,不去幹涉規律,達到萬物作焉而不辭,天下各行其事的高明。
-
5 # 空中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仁是指不分別,不分別善惡好壞,Sunny普照萬物,天雨潤澤萬物,它是沒有分別心的,Sunny雨露不因你是好人多給你一些,也不因他壞少給他一些,芻狗是用稻草做的假的動物,物體是什麼?把任何物體分解到最後都是能量,物體是能量快速振動形成的假相!萬物皆是假相,皆是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聖人沒有分別心,他知道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人體也是能量快速振動形成的假相,如同稻草人一樣是假相!所以聖人不會去分別人的好壞善惡。
-
6 # 浮生若夢
從表面意思理解,很多人都會誤解這句話,但仔細思考,就不是那麼回事。
這裡所說的不仁並不是貶義詞,不仁的意思是沒有感情,沒有人的七情六慾,也就是說,天地是公平的,它不會對誰好,也不會對誰不好,它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客觀的看待世間萬物,所以在它的眼裡,人和動物和豬狗是一樣的,這才是大愛,公平不懷私心的愛。
而聖人也是如此,對待百姓和對待世間一切都是一樣的,這才是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
-
7 # 紫微聖人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本就是“天地”將天地間的萬物都視為是其工具,萬物都有各自的作用,這個天地,就是“道”,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當然也是同樣的意思,百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百姓生存於天地之間,聖人有指導的責任,沒有管轄的義務。這並不是說聖人必須有一顆冷漠的心,否則,老子就不會說聖人無心,以百姓的心為心了。
實際上,天地不仁是人類對這個世界最正確的認知,就是天地並不干涉人類的生活,所以,基督教所謂的神愛世人是對神,也就是對天地的一種誤解或者是良好的希冀吧。
-
8 # 古今336
第一個問我原以兩次回答了,不再回答。後一個問"誰是聖人“?既專指聖人,又泛指一切統治者,其中統治者不僅是帝王,還包括有權有勢之人。
-
9 # 毛彥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會要求萬物都按仁的標準而存在,而是把萬物看成一條草扎的狗,根據它的自然屬性去使用它。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不會用仁的道理去要求他人,而是會把他人作為一個物件去對待,根據人們當下的功能與用法去與他們打交道。
聖人:慈愛無我,以利天下為使命的人。
-
10 # 長風浩蕩
聖人不是一個具體確定的身份牌,誰得著、誰被戴上了就是誰,聖是個狀態描述,符合“聖”的描述的人,就是聖人,就好像“好人”、“壞人”、“高個子”、“矮個子”、“胖人”、“瘦人”一樣,就是符合好、壞、高、矮、胖、瘦的人,符合了,就是,不需要加個冕,不需要認個證。
你超凡入聖了,你就是聖人。
-
11 # 蘭若寺的燕赤霞
天地沒有偏愛,對待萬物像對待祭祀用的草扎的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聖人沒有偏愛,對待百姓也是任其自然發展而不干預。我認為聖人就是管理者,就是古代的統治階級,說的是無為而治的思想,萬事萬物都有發展的規律,外人不應該過多的去幹預,順其自然。
-
12 # 無道有說
這個問得好,其實這句話是出自現今通行版的第五章,其實這段話的譯解如今是有很多分歧的,特別是不同學派對聖人的定義不同。
我個人認為得譯解是:
在天地大道之下,萬事萬物一切平等,幾遍是人類用來祭祀的芻狗也與萬物平等,在大道的眼中沒有什麼值得去特殊對待的。而在聖人的眼中,百姓也都是不需要去特殊對待的。
實際上這句話是後世之書補上的,竹簡版的道德經是沒有這句話的,竹簡版裡只有本章的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句。這句與上句表達的意思明顯不是同一個主題思想,上句“天地不仁......芻狗”更明顯的有儒家思想,特別是最後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非常明顯的儒家語風。所以更加可以說明今本道德經應是在竹簡版上加上的
-
13 # 公議
我在回答: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芻的本義是什麼?什麼叫芻狗?已經回答過了”芻狗”就是指在發育早期的萬物都可以類比出”雛形”!對比人類使用做早的從無到有的為”無為”的早期就是先得”雛形”的萌芽→_→再培育其按自己具有各不相同特性規律生長→_→壯大→_→獲得成果的歷程中可以有人為與環境因素和條件因素及運動過程的因素等等共同作為才會有是否從一個”雛形”狗生長成狗不是天地執行一個方面決定得了的事!故天地就沒有仁與不仁的事實存在的事實依據存在,也就不應該但其責!
聖人仿效天地執行之責是相似的!百姓的一切既要受到天地執行的作用還有自己的作為因素及所處的時代的條件因素與環境因素等等的多元混成運動出來的才是百姓自己獲得的活人的生命執行出來的效能去求生的努力而獲得才是人自己的成就!故聖人與與天地的責任想同:只要符闔自然規律與遵守自然法則的就允許存在!違反自然規律的不遵守自然法則的就予以懲戒甚至毀滅!而作為人能作為到天地執行的那樣不刻意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扭曲自己就能進入作人的聖境了!”聖人”是作人的聖境!……不存在刻意的出世與入世的追求可以到達的……
-
14 # 冷血626
首先,這句話是出自老子《道德經》裡。在老子看來,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對萬物不加干預而任由其自生自滅。看似冷漠,其實正是最好的態度。天道自然無為,人道一樣的應該自然無為,世上沒有唯一正確的思想,妄圖用一種思想去規範人民的行為是愚蠢的。一個文明國家,不應該給人民灌輸任何國教式的思想,更不應該強制人民如何如何做,人民會自然而然地進化。
老子理想中的聖人(不特指君主或某種政權)也是不動感情的,對一切人都任其自生自滅。
表達出世上萬物都有它演變的自然規律及進化方式,如果某個君主或某種政權非要改變民眾的基本意願,強制去給民眾灌輸任何思想,是不可取的做法。
-
15 # 錢君史話
芻狗,為祭祀使用而用草紮成的狗,使用前自要鄭重扎制,成形,彩繪,使其情形並茂。祭祀之後,便棄之郊野,無人問津了。
天地之於萬物,春萌發,夏繁盛,秋實冬敗。若不人為干涉,自是一番勝景,年復一年的輪迴。
天地無意識去保護誰,去毀壞誰,世間萬物,由著自然規律生長息滅。
芻狗有光彩的一時,如萬物有茂盛的一時,然後都會歸於寂滅。
世上如果有“聖人”那麼他效法天地精神,不去強加干涉,導民順應自然,使其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若天地對待芻狗般的任其自生,任其自滅。
人們在此環境中生存,也就算是太平盛世了。
這個聖人,不是當然的統治者,而是有民望的人。
道家有真人而無聖人。天地沒有仁這一說,“聖人”也不用仁來欺騙眾人。
-
16 # 好玩的國學
老子為什麼說聖人以百姓為芻狗?是看不起老百姓嗎?
老子,姓李名耳,世稱“老聃”,周後期楚華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間,做過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成為影響中國歷史最深遠的學派。他的《道德經》與《易經》、《論語》一起,被認為是對華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
老子的道德經,語言短小精煉含意深遠,如果不認真研讀,將會在語義上產生南轅北轍的副作用。就比如我們如何正確理解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的這段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若守於中。
有的人不能正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看到聖人以百姓芻狗,就以為老子不是好人,是統治者的幫兇,其實,這是完全誤解了老子的意思。
所以,在解釋這句話之前,我們有必要全面瞭解一下老子的哲學思想,特別是他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簡單地說,道就是天地宇宙執行的規律和根據。西方人認為宇宙執行的根據是上帝,但是老子認為,這個道才是宇宙執行的根據。它的本質是無,無中生有,有就是現在的有形的世界。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孕育天地萬物,且決定著天地萬物的變化和發展。同時道是世界的本源。
二、老子的政治思想是無為而治。老子強調“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既然道是無為的,人類社會的治理方式,也應該效法自然,是無為而治的,這裡的“無為”字面意思是無所作為,不是要取消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是取消那些與自然和社會法則相違背的妄為和亂為,反對實行違揹人民群眾意願的行為。老子認為,統治者制定的條條框框越多,越限制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貧困。統治者要效仿自然法則、自然規律和道德原則去治理天下。以清淨之道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以違背自然的方式來治理國家。
三、老子理想的社會是小國寡民 的模式。老子曰:“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一種類似於原始社會的模式。國家的規模是十分狹小的,人口也相當的稀少。就是一個返璞歸真,沒有慾望,沒有武力,沒有爾虞我詐,自然地,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與世隔絕原始社會的狀態。總之一句話,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個人治理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要無為而治,沒事不要瞎折騰,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明白了老子的哲學和政治思想,我們再來理解這句話,就相當簡單了。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若守於中。
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老子說,天地是沒有感情的,它不會干涉自然界的運動,自然界的花鳥蟲魚按照自己的規律生長和死亡,沒有人去管理他們,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樣子。理解這句話關鍵是理解芻狗的意思。芻狗是古人祭祀的時候,用草扎的狗,在祭祀的時候用,在祭祀結束之後,就棄之不用,就讓這芻狗自生自滅了,也就是不管他了,讓他按照本來應該的方式去發展了。
所以,老子這是用一個比喻,來提醒聖人,如何去統治百姓,就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自我發展,所以說,老子認為,最高的統治境界,就是讓老百姓不知道還有統治者的存在,這就是無為而治的最高境界。
因此,這裡的聖人,其實指的是統治者的意思。
-
17 # 天地伊人1
老子的不仁就是天地自然,萬物自生自成。一句話:宇宙無親,聖人無私。老子的仁無尊卑貴賤之分,它是無私的、包容的、公平的、超越功利的。
回覆列表
聖人不是人
純粹的有、絕對的無,思存統一。
無我真如
自然混沌
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