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瓜籽影片
-
2 # 滄海眾生
商代末期(約公元前11世紀),西岐的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幹,古公擬傳位於季歷,以便能使姬昌成為繼承人。
泰伯、仲雍為避讓季歷,“奔荊蠻”、“紋身斷髮,示不可用”,從中原出逃至江南,和這裡落後的土著“荊蠻”相結合,帶來了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擁為首領,建立了“勾吳”小國,並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稱“吳太伯”,因“太伯邑”臨湖而築,太湖即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今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湖面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佈,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太湖太湖底部較為平坦,平均水深1. 9米,可以說姚明站在太湖中,還能露出頭部;
去過太湖的朋友都聽說過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
渺然震澤東來,太湖望極平無際。三吳風月,一江煙浪,古今絕致。羽化蓬萊,胸吞雲夢,不妨如此。看垂虹千丈,斜陽萬頃,盡倒影、青奩裡。 追想扁舟去後,對汀洲、白萍風起。只今誰會,水光山色,依然西子。安得超然,相從物外,此生終矣。念素心空在,徂年易失,淚如鉛水。
-
3 # 民間觀察家
那時,大別山區修建了一個大型水庫,庫區的人都稱水庫為大湖,安慶人大太不分,人們聽著總是“太湖”,所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將庫區命名為“太湖”。安慶下轄嶽西,太湖,……多個縣。太湖縣有大量的人在浙江杭州打工,主要從事裝修行業。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笠澤。古代有九州九澤之說,九澤指雲夢澤(洞庭湖)、孟瀦澤、大陸澤、雷澤、大野澤、彭蠡澤、菏澤、滎澤、震澤。震澤能成為九澤之一,可見其水域面積相當大的,就如今天一樣,在國內淡水湖裡面排名居前。相傳大禹曾在太湖一帶治理水患,《尚書·禹貢》記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在夏朝的時候,太湖還是叫震澤,但是周朝時改名為具區,這在明代朱右的《震澤賦》中有提到:“夏名震澤,周曰具區……”現在無錫市濱湖區還有一條路叫具區路。至於何時改名為太湖,卻沒有具體的時間,只知道太湖得名和歷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吳故事有關。
商朝末期,西岐的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歷。周太王喜歡孫子姬昌(季歷之子),欲傳位給季歷。泰伯、仲雍為避讓而出逃江南,當時南方還未開發,比較落後,被稱為蠻夷之地。泰伯從中原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耕作技術,深受人們愛戴,被擁為首領,建立“勾吳”國,即後來吳國的前身。都城位於今無錫梅里一帶太湖邊上,稱太伯邑,太湖也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認為,其實沒那麼複雜,古代“太”就是大的意思,太湖就是大湖,說明太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