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崔西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1]  ,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

    影視作品中的包拯被賦以神化的職能,日判陽世,夜斷陰間,展昭公孫策張龍趙虎等等,讓包拯的形象更出神入化,但是歷史上的包拯最擅長的並不是斷案,他的一生,最出彩就是做諫官,懟天懟地懟皇帝。他也是幸運的,遇上了好的時代,成就了他.

    相比與明朝的海瑞,包拯幸運太多了,在於時代的寬容。

     至於包拯懲戒過很多犯罪,是否真該死,由那個時代的法律決定,宋朝的政權是在群雄割據中取得,統治者會認為治亂世用重典,而一改唐朝平刑輕典的做法,因此依現代法治的眼光有些人犯罪不該死,但在宋朝卻被判死刑,這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法律邏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前期你們怎麼度過的(線上等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