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能娶到公主麼?
3
回覆列表
  • 1 # 雅文愛歷史

    今天是2020年7月23日:都知道今天是2020年高考成績開始放榜的一天,並且已經21個省可查。對於狀元大家一定十分的熟悉,現如今就是考試的第一名。人們經常看電視劇中,高中狀元的橋段也有不少,古代的狀元就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名,那麼它的地位如何呢?也就是它的官到底有多大呢?

    其實狀元並不是一個官,就是一個名號,是考進士時的第一名。就跟現在的狀元一樣,是全省理科或者文科第一名。實際沒有什麼官,就跟新郎官一樣。

    但你是個狀元會很出名,跟現在的高考狀元一樣!名頭就已經響噹噹,因此中狀元就成了讀書人的極大的榮耀。

    而且對於讀書人來說,在古代,狀元是最為榮耀的,你參加了考試,成了狀元,那就是天子門生,但成為狀元沒有那麼簡單。

    中了狀元后會被派到翰林院工作:地位也不是很高。拿現代的來對比你大概就知道了。

    宋代,狀元授籤判,只相當現代地區一級的秘書長。

    明清兩代,狀元都授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的小翰林,只比授為七品知縣的一般進士高一個品級。

    我們都知道,科舉制也是後來才實行的,當時在古代,狀元沒有現在的大學生那麼簡單。你如果選擇了讀書這條路之後,首先要透過縣試、府試兩場考試,才能確定你“讀書人”的身份,無論年紀大小,都叫“童生”。

    再者,在天子大殿中從各個方面接受考察,最後躋身前十才有機會得到天子提點,高中“狀元”。

    古代科舉考試:

    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狀元一般會進翰林院,至小做個七品知縣。

    一看這七品小芝麻官,但是這官你別看他小,畢竟是從翰林院出來的,身份地位肯定都不一樣,也就是所謂的背景。背景好的,混個十多年的,一般可以到侍郎這個級別。

    如果你情商高,會為人處事,會說話,有幸得到了皇帝的喜歡,那麼可以做個尚書,運氣再好點,辦事再給力點,能力好的可以進內閣。

    就現在的社會來說,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背景,沒有社會經驗,沒有人際關係,能怎麼辦呢?讀書是個很好的選擇。可以說也是唯一的選擇。學的多,懂得多,確實很有用。想想現在都不容易,在古代那個時候,科舉考試:

    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當官的唯一途徑,絕對是。但是科舉考試中了狀元,你就是第一名,受到的關注多,成為別人的仰慕者,得到很多的榮耀。古代其實從隋朝創立科舉考試以來,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

    所謂牛逼的人,各有千秋,各有優點。每個優秀的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這在古代也一樣。

    所以說在古代考了狀元,地位還是不錯的,最起碼有機會可以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或者是進內閣當大臣,都是不錯的,比起繼續在鄉下肯定要好很多的,所以這大概就是古代狀元的地位了。

    剛剛說到有592個狀元,分享個關於狀元的趣事。

    但這592人中有10位狀元是尤為不一樣的,那麼我們來看看,這10名狀元都是誰:

    1 鄭顥

    中國歷史上唯一可考的駙馬狀元——鄭顥。

    2 裴思謙

    臉皮最厚的狀元——裴思謙。

    3 王嗣宗

    相撲撲出的狀元——王嗣宗。

    4 胡旦

    最自信的狀元——胡旦。

    5 趙楷

    身份最高的狀元——趙楷。

    6 陳安

    最悲慘的狀元——陳安。

    7 康海

    最受人推崇的狀元——康海。

    8 史大成

    富有傳奇色彩的狀元——史大成。

    9 李蟠

    最能吃的狀元——李蟠。

    10 畢沅最僥倖的狀元——畢沅。

    當然了,現在想成為狀元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在古代呢?大家說是吧。但是讀書確實很友用,還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未來有出息。可以提高地位,可以讓生活更加富裕。改變很多的東西。

    就現在的社會來說,80.90後中,很少會有學歷低的出現當老闆,或者是因為沒有學歷幹出大事的來。真的太少了,昨天晚上睡前還看了一篇新聞,7萬研究生在送外賣,連研究生都在送外賣,還不抓緊好好學習考博士。雖然博士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是你學習好,學的多,懂得多,有文化就一定是最好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馬化騰,90年代的深圳大學學士;

    李彥宏,陽泉市狀元,就讀北大和麻省理工;

    周鴻禕,就讀武漢大學、西安交大,雙985;

    劉強東,宿遷狀元,就讀華人大;

    雷軍,2年讀完武漢大學的本科課程,學霸;

    馬雲......杭州師範。

    就目前來看,各種工作的學歷門檻都已經提高,很多的工作都要考證。

    斗轉星移,以後將是學霸、狀元的戰場。

    如果不讀書,恐怕連上場競賽的資格都沒有。

    大家好好加油!自己已經到年齡了沒有辦法了,就好好培養孩子!

  • 2 # 狂熱歷史

    在封建社會下,高中狀元是百姓們心中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的喜事。

    先來看一下在古代的社會地位是如何排序的:“士、農、工、商”,這其中狀元是“士”中的極品,可見這狀元的地位。一個人寒窗苦讀,並且憑藉的是真才實學,才能在三年一次的大考裡,透過鄉試、會試、殿試,成為第一甲的狀元。而科考出來的狀元,其社會地位和含金量可謂是是數一數二的。

    科舉考試起於隋朝,落於清朝,數千年曆史中,共出了654名狀元,比較著名的有王維、柳公權、文天祥、賀知章。

    隋朝的科舉制度,採用十種舉人考核科目,即從孝悌、德行、品行、學業、文采等各個方面察舉綜合來說以考試為主,察舉為輔。

    到唐朝時期,就比較重視學校教育,開設了很多學校和學舍,規定凡是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必須經過官學和地方官學學習,考試路程從鄉試到省試再由吏部複試。考試的科目在不同的時期也不一樣,有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明法科、明算科等,基本是對應各個領域,成績優異者可在對應的領域為官。

    宋朝時期增加學究科、詞科、繪畫科。元朝沿襲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明清時期對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在科舉考試上,重點突出進士一科,考試科目為四書五經,規定八股文為文章規格。

    參加科舉的學生,需要先參加童子試,成為秀才。秀才在當地可以當個教書先生,秀才的地位可以和當地的鄉紳土豪平起平坐,也可以當平民見官府的引薦人,能在鄉縣某個小吏的職位。

    秀才透過鄉試,考中後被稱舉人,舉人可以說是正式踏入“官”的行列,雖然也就是個七八品的小官職,但已經區別於老百姓了,在老百姓眼裡已經是“大老爺”級別。

    舉人透過會試,考中後就是貢士。貢士是有資格面聖,進入殿試,由皇帝親自監考面試,一旦透過,被稱為天子門生,也就意味是中了進士。每三年一次的會試大概能產生三百人左右的進士。

    中了進士,混的好就有可能當個布政使或巡撫,混的差也是個五品的知府,能混到退休。

    最後也就是狀元。在古代,每三年才出一位狀元,獲得一級甲等的狀元,不需要再經過考試,直接就能做官,出任知府,或是翰林院,當的也是天子腳下的官,擁有實權的國級幹部,這就是狀元的含金量。

  • 3 # 四川達州人

    狀元,不過是中級公務員考試第一名。

    明清時期,狀元的初授官只有從六品。也就是一個處級幹部。

    即便就在進士地位最高的唐代,娶得公主的狀元也只有一人。

  • 4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那麼老梁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古代狀元地位,究竟有多高?

    其實,我們都對古代狀元有一種誤解,可能是由於受我們所觀看的古裝劇的影響吧,我會一直對古代狀元有一種無法言語的尊敬和推崇,覺得好像是每個狀元都非常牛X一樣。

    當然,我也絕不否認這個觀點,因為確實,在古代都是狀元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想想讀書人那麼多,而沒幾年才能有一次科舉,而每一次科舉又只能有一個狀元,所以說狀元確實是非常難得的,但是這其實也並不是因為著每個狀元地位都非常高,是的,我不否認,幾乎每一個朝代的當朝大官,基本都是進士出身,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人情社會,裙帶關係的現象,非常嚴重,所以說任人為親非常普遍,而狀元又多來自貧民,所以說他們的地位是在大眾百姓眼裡很高,在當朝大官眼中,其實也就還是一枚棋子而已。(話有些直,但挺真的。)

    並且,能娶到公主的那就真的是鳳毛麟角了,好像這麼多年了就沒有幾位,可想而知是多麼艱難了,所以說,這種事,想想也就算了。

  • 5 # 老不鄭經

    在中國歷史上取到公主的狀元只有一個,下面我慢慢道來。

    關於狀元的地位問題,“狀元”考取的是做官的資格,至於做多大的官,要看皇帝的喜好以及當時的情況。當然一般狀元是不會當縣令這類的小官的。前三甲都得進翰林院,一般是授七品編修,皇上喜歡狀元的話會高一點。中狀元以後只是取得了一個頭銜,相當於知識獲得認可。古代狀元的官職是有規定的,而且比小說、戲劇中描述的低得多。以清代為例,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而“榜眼”、“探花”二人,則會被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大約相當於現在的縣長之職,是個地地道道的“芝麻官”。而所謂“編修”,也就是個修國史、實錄、會要的官職。

    在古代文學、戲曲作品中,人們經常把駙馬與狀元聯絡在一起,彷彿中了狀元就可以做駙馬。比如,陳世美、女駙馬等。但這些都是虛構的,歷史上一共有700多位狀元,真正有據可查的狀元駙馬只有一位,就是唐朝的鄭顥。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的認為考取了狀元就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不是那麼回事兒。

  • 6 # 北京民俗

    都是狀元,不同朝代狀元的待遇、社會地位卻千差萬別。

    狀元的數量

    在有科舉以來的1300多年中,狀元共計885人,其中唐代最多251人,在非漢族統治下,狀元人數普遍很少,如元代只有32人,整個遼、金、元等合計起來,都不如唐代總和之數。

    狀元官職從九品開始

    只拿五代時期來說,當時的狀元最多隻能證明,科舉這一關他很厲害。

    到做官的時候,還是要繼續考試,透過考試才會授職。狀元做官的起點還是九品上,屬於30級官階中的倒數第二。由於當時科舉並非個人的唯一出路,因此整個社會對科舉考試的關注度,公正性,嚴肅程度都沒有那麼高。狀元待遇也很一般。遠不及宋代中期以後,國家給予狀元的待遇和狀元的社會地位。

    狀元只是敲門磚,未來還要靠個人。整個五代時期,狀元共計約121人,由於戰亂、重視程度不高和其他諸多因素,這個總人數也是推估統計,很難找到詳實史料明確記載。

    狀元的地位是什麼?

    五代時期有地位的狀元人數極少。只以《華人名大詞典》收錄來看,有3人為狀元並收錄其中,樂史、王樸、王溥。其中樂史洋洋灑灑200卷的《太平寰宇記》可謂地理奇書,只是政治上毫無建樹。另外兩位官至高階,頗有才幹。

  • 7 # 漢周讀書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年,明朝滅亡,闖王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立了大順政權,清軍入關取代明朝,草根皇帝張獻忠進入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張獻忠稱帝建國之後,也想學學斯文,開科取士,共有一百二十人中了進士,武科狀元是四川華陽(今屬成都雙流縣)人,叫張大受,當年不到三十歲,氣宇軒昂,儀表堂堂,是個文武全才的好青年。

    張大受最擅長的是騎馬射箭,年紀輕經就練就一身好武藝。大西國武科考試,挑選數百匹劣馬,讓考生騎上馬,同時鳴放重炮,令軍營士兵大聲喧譁,很多馬受驚使得考生無法控制,造成墜馬傷亡。

    張大受能在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考場中贏得頭籌,成為大西國武科進士第一人,可見功夫十分了得。

    張獻忠得到這個將才,非常高興,一些文臣武將也對狀元郎讚不絕口。

    大西皇帝張獻忠當場賞賜狀元張大受金幣、弓刀等十幾種寶物,次日召進宮中賜宴,張皇帝意猶未盡,又在後宮取出金銀器物賞給張大受。

    第三天,按照慣例,張大受入宮朝見皇帝,對前兩日的賞賜謝恩,大西國君臣再次對狀元誇讚一番。

    為慶祝帝國得到了奇才,有官員提議:“陛下龍飛之始,天賜賢人輔佐聖明,此國運昌明、萬年丕休之象。陛下當圖其形像,傳播遠方;使知中國得人如此奇異,則敵人可不戰而服矣。”張獻忠欣然同意,命人給狀元畫像。

    畫完狀元像,張皇帝再次賞賜張大受美女四人,豪宅一座,衛士二十人。一時間,張大受的榮華富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官員們眼睛都綠了,紛紛表示祝賀:“陛下今得奇士,實天賜賢人,輔佐聖朝。”張獻忠美出了鼻涕泡。

    張大受高中狀元的第四天,張獻忠坐朝處理政務,掌管禮儀的鴻臚寺官員奏報:“新科武狀元在午門外謝恩已畢,奏請入朝面謝陛下。”

    張獻忠眉頭忽然皺出一個“川”字,腦袋裡不知是哪根神經搭錯了,惡狠狠地說:“這驢養的,咱老子愛得他緊。但一見他,就心上愛得過不的,咱老子有些怕看見他。你們快些與我收拾了,不可叫他再來見咱老子。”

    大西軍隊的暗語,“打發了”就是殺掉,“收拾了”就是滅全家的意思。張大受就這樣被張皇帝以無厘頭方式給斬殺了,成了史上最短命的武狀元。

    四天功夫從雲端跌落萬丈深淵,他的那些沒來得及親熱的美人和衛士也稀裡糊塗成了刀下冤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有哪些細節讓你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