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頁歷史
-
2 # 你的喵小姐
現存“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所寫的《丁晉公談錄》和北宋仁宗時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
丁謂的《談錄》記述了趙匡胤與趙普的一段對話。宰相趙普對太祖趙匡胤說:“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兵權太重,不能再讓他們領兵了。”趙匡胤聽後不以為然,說道:“石、王這兩位老將是我多年的老朋友,難道還怕他們造反嗎?”趙普說道:“石、王這兩位老將肯定不會造反。但他們缺乏統帥才能,日後肯定製伏不了部下。如果其屬下將官要造反的話,他們也會身不由己的。”太祖仍然表示懷疑地說:“這二人受國家如此重用和恩惠,難道會有負於我?”趙普從容答道:“只怕就如陛下,怎麼也負於周世宗了呢?”太祖頓時大悟,就聽從了趙普的提議,罷了兩人的兵權。
這段記載說明,太祖是在被趙普說服後,才開始按照趙普的建議著手進行解除兵權的。其中並沒有戲劇性的“杯酒釋兵權”故事發生。
-
3 # 賤議你讀史
宋太祖的這一杯酒,含金量很高。看似是小小的一杯酒,其實背後隱藏著很深的學問。
第一:處世哲學。
對於我們來說,人這一生功名利祿都得到了,最後無非也就是追求個平平安安。別看宋太祖端著酒杯,唉聲嘆氣,訴說自己的苦衷。可是在明眼人看來,他手裡端著的哪裡是酒啊,分明就是一把匕首——你若還捨不得手中的權利,那這酒就是你的斷魂刀;你若識大體,那這就是一杯香醇的美酒。
宋太祖手下的高階將領,個個是人精,哪能看不出酒中所透露出的危機。
於是乎,第二天,高懷德、石守信、趙彥徽等一批高階將領紛紛上表請辭,宋太祖看你們這麼聰明,自然順水推舟。
第二:軍事體質改革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帝國整個軍事體質改革邁出的一小步。
經過五代十國的紛爭亂鬥,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風氣: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這種風氣很直接的影響到宋朝的根基。我們都知道宋太祖‘‘黃袍加身’’的典故,因此,他心裡也會覺得別人為何不能再次‘‘黃袍加身’’,畢竟當時各個地方藩鎮的實力不容小覷。宋太祖想要坐穩皇位,就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藩鎮勢力。
杯酒釋兵權,只是一個開端。同時,宋太祖也用這一杯酒傳達出一個訊號:軍事體質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了。
宋太祖,看似小小的一杯酒,酒中蘊含著高深的帝皇之學。
-
4 # 雜學館Mrzhang
公元961年,趙匡胤在掌控了整個朝廷局勢後,撤掉了自己曾經擔任的殿前都點檢職務(怕手下的小弟們再重演自己所導的黃袍加身大戲)。在趙普的提議下,於七月份做出了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事件。
過程嘛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階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
杯酒就這樣釋了兵權!
從他個人角度來看確實也是沒毛病的,但對於整個國家的後續來講過於強調中央集權制,並且用酒色財氣去籠絡官員使之不去觸碰軍隊。卻直接導致了軍隊內部戰鬥力的降低。後續的靖康之恥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也是宋太祖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
5 # 沫白讀史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杯酒釋兵權是發生在北宋趙匡胤時期。某夜,宋太祖宴請和他打江山的幾個兄弟。包括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琪等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是從當初黃袍加身時就追隨他的。
正當他們暢飲時,宋太祖突然嘆了口氣,說道;我如果不是靠你們扶持,又怎麼會有今天。但我現在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眾人不解的問道”大哥你如今貴為皇帝,又怎會睡的不安穩“正當石守信等人惶恐不解的時候,趙匡胤繼續說到,又有誰不想當皇帝呢。石守信等人嚇出一身冷汗。
趙匡胤繼續說道:我之所以當皇帝,是因為你們把黃袍加在我身上,不得不反。而如今,假如你們的部下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呢。就由不得你們自己了。
石守信等人心涼了一半,又聽趙匡胤繼續說道,你們不妨解除兵權,回到家鄉,我保你們榮華富貴,並與你們結成親家。君臣互不猜忌,豈不很好。眾人恍然大悟,第二天便上表稱病,乞求回鄉。趙匡胤欣然同意。
而這背後,是君臣之間的妥協,也是趙匡胤身為皇帝身不由己的地方。他不想模仿前朝那樣大肆屠殺功臣,也不能讓他們在手握重兵,以維護國家統一。
-
6 # 雲端釣飛魚
自古以來,皇帝都很忌諱功高震主的將領,宋更如此,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把小皇帝的位置搶了,依仗的就是軍權,終宋一生都是文官地位高於武官。如果說是事前沒有密謀,部下私自做主,任誰都不會相信。杯酒釋兵權,這些將領也是跟隨太祖奪權的人,大家心知肚明,要權命留下。
-
7 # 曉史
釋兵權的不是這杯酒,而是這杯酒裡包含的處世態度和人生哲學。
1,兄弟之間一碗酒
當年兄弟們將我推上皇位,我很感激,但是兄弟們也要理解當皇帝的難處,我也害怕你們會推別人取代我,所以兄弟們都散了吧。
2,先敬酒,再罰酒
先請大家喝酒,好好說,說的通就江湖再見,說不通再進行下一步也不遲。
宋太祖趙匡胤是貴族出身,不會動不動就殺人。
3,有酒必有宴,這是酒局,更是鴻門宴。
如果實在不聽,人都在酒席上,全部幹掉一點也不難。
4,給你們想要的一切
農民起義領袖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刻薄寡恩。因為自小窮怕了。趙匡胤恰恰相反,他是貴族,視金錢美女如糞土。他給將軍們大量地產金錢美人,讓他們滾,這些人更能接受。
總之就是有情義,有威脅,有補償,這些人精自然會做出趙匡胤最希望看到的選擇。
主僕盡歡,何樂不為?
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
8 # 陳鴻鈞
杯酒釋兵權,是權謀,也是最好的歸宿。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更何況在亂世登上帝位的趙匡胤,人總是不喜歡他人重複自己走過的捷徑,因為這意味著你怎麼踏過別人的也終將被他人踏過。
於是,太祖斬斷了這隻還未邁出的腳。
太祖的憂患意識,或者說驚魂未定,並沒有被陳橋驛的驚喜衝昏頭腦。這個問題,一直被思索,只是被趙普點破,有的時候你真的需要這麼一個能把你心裡話說出的人,彷彿這都是那個人的主意。
太祖對禁軍的控制也是逐漸積累,當掌握十之八九的時候就約下面小弟吃飯。酒鼾之際,說出了那句話,我可以相信你們,但是如果你們被下面的人推上這個位置,怎麼辦?
沒有人接,也不知道該怎麼接,被命運的靴子砸中的人,永遠相信還會有靴子砸中某個人。所以,第二天,紛紛交出兵權,去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生活。
反過來說,這豈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
9 # 尋根拜祖
一杯酒,就能解除兵權,軍隊系統是一群小綿羊嗎?這是一段偽歷史,從來就沒有過所謂的“杯酒釋兵權”!不過,如何解決唐末以來的軍人政治這個頑疾,確實是靠軍權政變登基的趙匡胤,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頭等大事!正因為“杯酒釋兵權”,符合這個歷史現狀,所以,假故事變成了真故事!
傳言中的杯酒釋兵權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某個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宴請他的結義兄弟們,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殿前司副都點檢)、王審琪(殿前司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羅彥環(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等。都是當年擁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軍事力量的高階將領。
趙匡胤好酒,跟兄弟們暢飲時時有,今天也不例外。這些高階將領們簇擁著他們的皇帝大哥推杯換盞,回憶著輝煌的過去,發誓再替大哥打江山立新功。可是就在酒酣耳熱之際,大哥卻突然放下酒杯,滿臉愁容。眾兄弟不解,齊問大哥為何如此。趙老大長嘆一口氣說:兄弟們吶,別看我做了皇帝,可是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呢,我一天安穩覺都沒有,還不如你們呢,苦啊!
哥幾個更納悶了,皇帝都做上了,您富有四海,苦啥子呢?兄弟們這麼一說,老大似乎更痛苦了:哪個人不想富貴啊,假如有一天有人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雖然你不情願,但你能推得掉嗎?
他這一說,這哥幾個清醒了,嚇得跪倒一片:臣等愚鈍,求陛下給指條出路!趙匡胤滿意地點點頭,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很快就裝進小盒子裡了,不如多積點家產給子孫,你們過過歌舞昇平,頤養天年的事,這樣咱們君臣無猜,這多好啊!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讀著很精彩,跟歷史背景嚴絲合縫,可惜,這是段假歷史。
杯酒釋兵權編造過程這個故事正史根本沒有記載,“杯酒釋兵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真宗年間的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裡。後來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記錄了“杯酒釋兵權”,但事件發生的時間卻與王曾不一樣。史學家考證,這是因為司馬光發現王曾記錄的時間有漏洞。再後來,李燾編寫《續資治通鑑長編》,綜合了王曾和司馬光的紀錄,並且對故事情節又豐富了一下,於是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關於這段假歷史是如何演變的,史學家們找到了源頭。說某天,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突然找到趙匡胤,建議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審琪。趙匡胤不以為然,說這是我的義社十兄弟,不會對不起我。趙普說,他們自然不會,但是他們的手下呢?這兩人根本管不住他們手下!趙匡胤還是覺得趙普小題大做,他說,區區下屬,他倆還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對他們很器重!
趙普冷冷一笑: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嗎?周世宗難道不器重手下嗎?
這句話立刻戳中趙匡胤的命門,自己當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嗎?自己還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嗎?於是冷汗直流,於是,罷免石守信、王審琪。
這就是故事最早的影子,這裡面只有石守信和王審琪,後來人越加越多,我一直奇怪,“杯酒釋兵權”的這些人當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是高懷德,為什麼把他的名字放在石守信的後面,原來,最初根本沒有高懷德的事。
假故事的真意義自唐朝藩鎮割據後,短短五十年,中原成了皇帝流水線,都是武將惹的禍。所以遏制武將的軍權是趙匡胤必須要做的,否則趙宋步前朝後塵將不可避免,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歷史背景。
但是,趙匡胤不可能,實際也沒有一次性就免掉這麼多高階將領,而是有計劃分步驟地改革中央軍隊編制,伴隨編制改革,一步步將這些高階將領調出中央軍。靠一次喝大酒解決這麼大問題,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儘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核心卻是真的。這種處理方式比較貼合趙匡胤寬仁的性格,也符合當時的歷史要求(當時趙宋天下還未統一,還需要這些將領發揮作用,後來的戰爭中,這些被調任節度使的兄弟們,多次回到中央重擔舊職。)。
回過來看一下這個故事,“杯酒釋兵權”更像是趙匡胤與武將們達成的一個君子協議,一個心照不宣,君臣間相互保全的默契,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彼此共榮的契約。它透射著那個時代先人們的智慧,輝映著趙宋王朝數百的溫情與和煦!
-
10 # 龍湖夜話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建國初期,眾多史籍均有敘述,大致相近。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在河南開封坐上了龍椅,建立了北宋王朝。
然而,如何建立中央集權制,保證皇權的高度集中,使趙宋江山千秋萬歲,一直縈繞在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心中揮之不去。
這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宋太祖思慮這些問題,翻來覆去無法入眠。於是起身,召來御弟趙光義和其一起踩著厚厚的白雪來到宰相趙普家裡。
趙普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也是北宋治國能臣。此時趙普巳經睡下,忽聽下人來報皇帝駕到,誠惶誠恐的趕緊接駕進入舍內,跪道:“雪大路滑,陛下有要事何不召臣進宮晉見,何勞親臨舍下?皇上若有閃失,臣罪該萬死!”
太祖和御弟趙光義忙扶起趙普,笑道:“心裡有事難以入睡,特來和愛卿說說話。”
御弟趙光義也接著對趙普笑道:“何不讓夫人熱壺好酒,咱們邊飲邊聊?”
趙普趕緊讓夫人安排酒菜,燒上暖盆,不一會酒菜齊備,三人興致勃勃相讓入席,邊飲酒邊聊起了軍國大事。
幾杯酒下肚,太祖說:“唐未以來,爭戰不休,數十年裡帝王換了八姓一十二君,朕要從此息兵,期望國家長久之計,愛卿有何良策?”
趙普精通治國方略,對於太祖的問話其實也是早有考慮。於是忙向太祖闡述了唐朝末年以來諸候爭霸、藩鎮割據的過程、原因、以及危害程度,同時還道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系列措施。
因為君臣關係本來就很融洽,加上夲身職位就是當朝宰相,而且陳橋兵變扶太祖上位立有大功,因此趙普毫無顧忌,暢所欲言道:“若藩鎮太重,尾大不掉,君弱則臣強,豈能不亂?只有削其權、制其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可安定。”
趙普的一席話,道出了唐末五代以來各軍事集團不斷爭戰的原因所在,即“兵權”的重要性。
太祖聽罷,若有所思,高興地起身說:“愛卿所言,與朕不謀而合,不用再說,我明白了。”
君臣三人雪夜暢飲謀國,意未猶盡,一直談到三更方散。夜談中,一個重建中央集權的制度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了;與此同時君臣三人籌劃的先後消滅後蜀、南漢、南唐等國,即先南方後北方,最後取得全國統一的戰略方針也巳出爐。
於是,太祖選擇了一個時機,在一次晚朝後,把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一批高階軍事將領留下來喝酒。過去是弟兄,現在成為了君臣,太祖看到大家稍有拘謹,便道:“今日君臣同樂,大家還同過去兄弟一樣,不要拘束。來,我敬大家一杯!”
武將們看皇帝都放下架子和大臣一道暢飲,氣氛自然開始活躍起來。
酒興正濃,太祖長嘆一聲道:“我是真不如你們自在快活呀!”
大臣們不解,忙問緣故。
太祖道:“你們說說,我這個皇帝還不是你們硬抬上去的?沒有大家的幫助,我能坐上現在這個位子上嗎?可是你們誰又知道我做皇帝的難處?這一年來,我可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呀!”
眾臣一聽慌了神,趕緊離席跪問:“聖上富有天下,況天下大定,有誰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太祖苦笑道:“對你們我還能信不過?怕只怕你們的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也加在你們身上。到時你們想不幹又能行嗎?何況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呢?”
石守信、王審琦等眾人聽到這裡巳聽出弦外之音,知道巳經受到皇帝猜疑,感到大禍臨頭,弄好將引來殺身之禍,於是含著淚對太祖說:“我等都是粗人,蒙陛下知遇之恩得有今日。臣等沒有想到這一點,請陛下給指一條出路。”
太祖請大家起身說:“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不過是想多聚財物,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我替你們著想,都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去做個閒官,多置良田宅院,納些歌伎美女,日夜笙歌相歡,以終天年。朕再和你們結為兒女親家,咱們君臣之間上下相安,再無猜疑,這樣不更好嗎?”
眾臣聽太祖說完,齊聲說:“陛下為臣等考慮的太周全了,臣等願意交出兵權。”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王審奇、高懷德等,每人呈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趙匡胤馬上准奏,乘勢收回了各人的兵權,並賞給各臣每人一大筆財物,安排他們到各地任差去了。
宋太祖收回他們兵權之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而加強了牢固的中央集權制度。軍隊也從此由皇帝直接指揮調動,各州郡縣的地方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透過一系列措施,剛剛建立的北宋王朝得以穩定發展。
這就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故事,宋太祖不費一兵一卒就收繳了朝廷要員的軍權,不傷君臣和氣,解決手段之巧妙,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回覆列表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的皇帝削弱節度使的權利都沒成功,而宋太祖趙匡胤用“杯酒”就成功了,這是為什麼呢?要考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首先得了解趙匡胤這個“杯”子裡到底裝的是什麼“酒”,是兔死狗烹的“毒酒”,還是香醇可口的“佳釀”?
趙匡胤自己就是透過兵變奪取的政權,所以,他對軍人掌權過大有著深深的忌憚,尤其是他上位之初,就暴發了李筠和李重進等兩位節度使的叛亂,更加深了他對這個問題的憂慮,也更增加了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如何讓自己的位子更加穩妥牢靠,如何消除五代以來不停重複上演的兵變,這是他上位後要做的頭等大事。
凡有大事,趙匡胤就會想到趙普。所以,961年,也就是趙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七月的一天,他專門找來趙普,問他唐末以來,五十年間換了八姓十二個皇帝,如今我得天下,如何長久?趙普提出的對策是:“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於是,趙匡胤依計而行。
趙匡胤的“釋兵權”其實是分步實施的。他先從比較疏遠的將領開始,如張光翰、趙彥徽、慕容延釗、韓令坤,這四人既不是他的義社兄弟,也不是跟隨他時間很長的,甚至私交也不很深厚。因此,對於他們,手段相對簡單一點,但雖說簡單,不過也沒有虧待他們,先是,張光翰、趙彥徽分別罷去侍衛親軍司馬軍和步軍都指揮使職務。接著,免去了慕容延釗的殿前司都點檢一職,隨後免去韓令坤罷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職務。對這些人,都作了較好安排,一律到各地任節度使,加使相頭銜,給予極高的禮遇。
對於他那些義社兄弟,趙匡胤的手段柔和一些。961年秋的某日,趙匡胤叫來石守信、王審琦等義社兄弟和開國功臣,大家一起喝酒。喝著喝著,趙匡胤忽然不樂起來,大家問何故,趙匡胤說,假如不是你們出力,我怎麼會有今天,你們的功勞,我當銘記。只是如今做了皇帝,卻老是睡不好覺。大家又問何故。
他說,這原因,你們自然知曉,做皇帝威風八面,誰不想做?大家嚇得立馬跪倒,當面表達忠心。趙匡胤接著說,你們忠心耿耿,我不懷疑,但如果你們的下屬貪圖榮貴,到時候將黃袍披到你們身上,那時就由不得你們了。
這下可把大將們嚇死了,趙匡胤話裡有話,明顯有猜忌,一旦皇帝開始猜忌,那說莫說榮華富貴,就是卿卿性命也難保。因此,他們磕頭如搗蒜,請皇帝指明出路。趙匡胤見時機成熟,就直接說,人生短暫,有功勞不如有富貴,你們何不解去兵權,置產立業,為子孫謀福,又多買歌兒舞女,安心享受,這樣,你們快樂,我也安心。
於是,石守信、王審琦等大將第二天就上書稱病,請求解去兵權。趙匡胤立即同意他們的請求,同時,賞賜他們大量珠玉錢財,授他們節度使官銜,又與他們結為親家,把長女嫁王審琦的兒子,次女嫁石守信的兒子,安排弟弟趙廷美娶張令鐸的女兒。這就是“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之所以在“杯酒釋兵權”上順利,成功解除政權威脅,主要原因是,他沒有給大將們取命的“毒酒”,而是給了他們香醇的“美酒”,所以釋兵權釋得平安無事,皆大歡喜,這充分顯示了趙匡胤在政治上傑出的御人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