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國霸王
-
2 # 古城荼博士
升級到長平之戰的層面的戰爭,雖然指揮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左右戰局的已經不再是指揮員了,而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都是戰爭的主要因素。廉頗的戰術沒錯,但是趙國耗不起啊!其實秦國也到了崩潰邊沿,只是人家底子比趙國厚一些,如果再耗下去,別說勝負了,剩下的只有“赤地千里,易子而食”了。一個戰士作戰,最少要五個勞動力來支撐,趙國有多少可用的勞動力和家底跟秦國耗,人家有關中平原,有成都平原兩大糧倉,你趙國有啥?你以為趙括真的可以做了主動出擊的主嗎?開玩笑!沒有趙國上層的同意,趙括背不起這個鍋。
所以,別說換成韓信,換成誰都一樣,沒救!即便趙國耗得起,我也不覺得韓信是白起的對手,武安君大良造“人屠”白起豈是浪得虛名,白起是在秦國軍隊裡一路摸爬滾打起來的,深知自己手下是什麼玩意,韓信是空投的大將軍,就這一點,韓信碰上白起也是必敗無疑!
對手是白起,換了誰結果還是一樣。
韓信的對手都是農民軍,是不具備較強的戰鬥力的,韓信帶的軍隊是劉邦的,劉邦的部下曹參、灌嬰等人是身經百戰。
韓信帶的漢軍,戰鬥力也比他的對手,那些農民軍的實力強,劉邦在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後,接管了秦朝的所有軍隊,漢中、巴蜀的秦朝軍隊劉邦是沒有打過去的。
所以漢軍在打其他諸侯的時候,是形成碾壓性的攻勢,即使是劉邦在彭城之戰後,漢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舊秦軍,灌嬰組建的騎兵部隊,就是在舊秦軍的基礎上組建的。
章邯帶的也是原來投降的秦軍,劉邦滅三秦時,當時的咸陽守將趙賁、內史保也是秦朝降將,董翳、司馬欣也是帶著舊秦軍,不過這兩人不會打仗,所有輕鬆就被打敗了。
項羽帶的楚軍,也是農民軍,秦軍都是秦華人,沒有跟項羽回楚國,項羽的楚軍中有部分僱傭兵,就是以北方的部族樓煩人組建的騎兵,但是這批騎兵在彭城之城後就戰損了,項羽的楚軍還是以新招的農民為主,即使是新的騎兵,也是農民組建的。
劉邦原來帶的舊秦軍,雖然在彭城之戰被項羽消滅了,但是接著蕭何將關中的秦人都派來支援劉邦,這些關中的秦人,大部分也是舊秦軍,秦朝滅亡後回家不當兵的舊秦軍。
因此漢軍短時間又恢復戰鬥力,新招的農民不可能擋住楚軍,不過楚軍也是新招的農民,因此除了項羽帶的楚軍,其他楚將帶的楚軍,也就是農民軍都被漢軍一擊即潰。
項羽帶的楚軍能不敗,和他本人有關,他打仗都是身先士卒,將領不怕死,士兵也就不怕死,這也是最快增強戰鬥力的辦法。
陳餘、張耳這種諸侯王,屬於不會打仗的文臣型別,聽好的謀士的計謀,就能打贏戰爭,不聽謀士的計謀,陳餘不聽謀士李左車的計謀,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楚將龍且也是屬於不會打仗的型別,龍且和項他曾經在定陶被漢軍曹參、灌嬰打敗,龍且和項聲攻打英布能贏的主要原因是帶著楚軍主力,項羽將楚軍主力部隊都交給他們,但是龍且和項聲也是打了半年才打贏英布,最後將龍且殺死的也是灌嬰部下。
長平之戰的對手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戰國時期的時代背景不同,各國常年交戰,士兵百姓都有常年作戰的準備。
白起所在的時期,是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巔峰時期,經過春秋時期的淘汰賽,戰國初期的小組賽,戰國中期各國變法圖強。
南韓滅鄭國、秦國滅巴蜀,趙國滅中山國,楚國滅魯國,齊國滅宋國,魏國滅衛國、燕國敗東胡,相繼進入決賽。
秦王嬴政能夠統一六國,與白起的功勞有很大關係,白起在藍田之戰消滅楚國精銳、華陽之戰消滅魏國精銳、伊闕之戰消滅南韓精銳、長平之戰消滅趙國精銳、同時期燕國名將樂毅帶五國聯軍消滅齊軍精銳,可以說除秦國外,其他六國都被打殘了。
長平之戰前,是趙國名將廉頗對陣秦國名將王齕,廉頗同樣被後世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對陣的不是白起,在這種情況下,都認為只能固守,意思就是趙軍打不過秦軍。
趙括接到的任務,打的是秦將王齕,秦軍將換將為白起的訊息封鎖了,趙括接到的命令是隻能攻不能守,而白起也知道趙括只能進攻,在這種情況下,白起設了一個圈套。
白起設的圈套將出戰的趙括圍住,趙括才明白只能防守,於是趙括防守,但是糧道被白起斷掉後,趙軍沒有糧食了,白起用相同的兵力圍住趙軍,讓趙軍無法包圍。
戰國時期名將輩出,白起能被稱為第一,他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讓六國計程車兵都聞風喪膽,可見其軍事才能的厲害,換誰上都是一樣,聽到他的名字,趙括要是知道長平之戰打得是白起,估計直接嚇死了。
去打白起,這不是在找死嗎。
白起可是真正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劍下的枯骨比趙括見過的人還要多,往歷朝歷代的名將喊一聲,對陣戰國最強軍隊,最強名將,這活都沒人接。
可能有人會學趙括紙上談兵,用韓信的以往戰例去指揮長平之戰,但是他的對手,白起不是紙上談兵的,他是著名的實戰家,是會根據對方用兵的方法去化解的。
結果會怎麼樣,沒有真正發生的事沒人知道,也沒有人可以去驗證是否正確,只能全憑個人一張嘴瞎吹唄。
要想化解長平之戰的危機,只有找蘇秦,讓他說服六國聯軍一起攻秦,才能讓秦軍退兵,打又不能打,守又不能守,只能走曲線救國,讓秦國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