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霜華滿袖1

    都是人,作家和學者自己尚且不能免俗,要掙錢吃飯,掙更多錢吃更好的飯。何況其後代子孫。不爭錢財,只有君子做得到,但也沒有定律,說君子的後代子孫一定是君子。所以問題中的兩個事例,只是人之常情,雖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但也不能輕易評判。

    至於國學傳承,應該說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指望國學學者的後代可以自覺接受衣缽,代代相傳。世代由朝廷保護的孔府,也沒出什麼大師,孟子後人也不是大儒。

    但傳統文化或者說國學,畢竟在三千年中傳遞了下來,雖然歷代先賢傳道受業解惑功不可沒,但流傳的根源還在於以儒家道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社會、對人民、對自身都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可以憑藉這些知識和自身的領悟少走彎路、減少糾結,最終達成所願。

    因此,即使傳統文化斷裂了幾十年,始終不曾消亡,並在今天的信仰空白和文化荒漠中重新被人找到,重新被人認識。雖然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過於表面,還沒有真正認清其價值和意義,但總要有個漸進的過程,急也急不來。

    也因此,沒必要考慮國學大師如何傳承國學,而是要認真想自己該如何傳承國學。國學始終在那,不管人重視不重視、學習不學習。也不必大師才能傳承,不必孔孟後人才能談家風,從自己開始,才是真正的傳承。

    我的建議是:首先認清國學,然後多讀多想,然後身體力行、切實實踐,然後宣講。

  • 2 # 媯中夢

    無論是冰心還是季羨林都不在了,所以,他們家庭裡的事,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他們的孩子最清楚,外人不好做評價,也沒必要評價。這些家庭瑣事和他們的作品沒什麼關係,所以,作品和真實的家庭生活教育分開看最好。

    很多人都喜歡追著名人的隱私或者家庭瑣事不放,看到一點就評頭論足,實在沒什麼意義。

    國學傳承已經在作品裡了,不妨看看他們的作品。

    另外還是要自己瞭解、深入研究國學,那麼多古籍不讀不瞭解,那肯定做不到傳承。

    研讀了,像季羨林那樣寫出來,講出來,那就是傳承了。

  • 3 # 說理言情老頑童

    “塗墓碑”與“爭遺產”這兩件事,是中國學界之痛。一個是文學大家的孫子,一個是國學大師的兒女,出此不賢不孝之舉,實在令華人震驚,難以接受。對這兩位故去的老人和他們的後人,我們得一分為二來看待。

    首先,對冰心先生的文學成就與季老的國學造詣是不能否定的,大家和大師的地位不應該被動搖,應該一碼是一碼。但是,他們生前對兒女及子孫缺乏良好的言傳身教,以致在其死後做出這樣過格的舉動,留下終身遺憾和悲哀,這也是他們在天之靈也無法迴避的現實。

    其次,他們的後人能做出這種“毀三觀”的事情,首要的責任還在他們後人自身。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做錯了什麼事,絕不能全都賴在上一輩人的身上。難道說季老留下的遺產還有什麼錯嗎?肯定沒有。對與錯,只是後人們如何對待這些遺產而已。爭得你死我活,對付公堂,沒了親情與道義,那當然是很丟人的事情了。

    致於說國學大師怎麼傳承國學的問題,簡要的說,就是要把傳與承、教與做完整的統一起來,既要做講授國學的師表,更要擔起按國學立身做人的典範。

  • 4 # 不一樣歷史

    首先,看到了這個問讓我馬上聯想到了相聲演員侯耀文、著名導演兼畫家陳逸飛等人的遺產糾紛,真讓人搞不懂:究竟真是那些名人及其兒孫們“教子無方”,還是社會現實得讓名人的兒孫迷失了本性?這些極端事件,再次給名人們提了一個醒:一代文化“巨人”之後,小心出現道德“侏儒”。

    其次,一個文化家庭的文化衰敗,一個書香家庭的精神沒落。有一位網友說得好:一個書香門第,受到冰心偉大人格力量薰陶的家庭,竟上演如此之事,難道名人們的文化傳承和精神之“富”,也“不過三代”?正所謂“孫子爭財產,髒了冰心碑”,活人爭奪財產,卻讓逝者受辱,假如冰心泉下有知,恐怕也會死不瞑目。要知道,在文革中,冰心與吳文藻因下放而吃盡苦頭,卻以苦為樂,死生契闊。百姓尚在領悟他們的精神世界,感受著他們的精神氣質,兩位老人家的子孫,卻將祖訓拋到九霄雲外,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沒落。

    季羨林的後人爭遺產也是他的悲哀與無奈,一個老人,即使心裡再清楚不過,又有什麼能力來阻止別人私吞財產,甚至爭奪家產的事情呢?生前不能享受天倫之樂就算,死後也被人攪的不得安寧,大師也有大師的不幸!讓人倍感唏噓!

    最後,這些事情其實也給一些文化大師也好,一些家庭也好。上文有語,富難過三代。在保持市場經濟活躍經濟的同時,也要固守中國傳統文化,忠孝禮信智,溫良謙恭讓。也是希望不要再有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情,不僅是個人家庭家醜,更是國家文化的家醜。

  • 5 # 吳公子燎

    大師其實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就有七情六慾,也就有作為人的各種毛病,只不過我們能看到的都是他們優秀的一面,比如學問。而有些面一定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用神話他們,因為神話了的話,我們累,他們也累。把他們當成一個普通人看最好。民國大師喜歡逛衚衕的多了去了。學問當然厲害,可是其他的,和普通人有什麼倆樣,所以不用神話誰,更不用仰望誰。

    況且像陳寅恪那樣的真正的大師,早沒有了。

    另外就是祖上好,不代表後代一定會好,我們且不去說三世或者五世而斬的問題。就說教育吧,教育有家庭教育,還有社會教育。有書本的教育,還有身教。不過是冰心的後人,還是季羨林的後人,他們無一例外的,除了家庭教育外,還經歷了社會教育,而且社會教育可能在他們的身上起到的作用更大。

    中國有過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所以至今還有一句笑話常拿出來說:“壞人變老,還是老人變壞”。說這個,是因為社會教育不是那個一個大師才能抗拒的。

    至於說國學大師,我覺得中國早進入一個沒有國學大師的時代了。冰心是個作家,有寫作方面的成就。季羨林就更不是什麼國學大師。這點就不展開了。

    真正的大師就應該是像何澤慧那麼聊天的。你看時下的“國學大師”有那個是這樣聊天的?全是雲山霧罩的。你細讀論語,看看孔子是多麼的誠懇。

    國學無大師,是因為產生大師的時代環境不存在了。比如現在還有通經史如陳寅恪的嗎?這還只是學問方面、行為方面呢?士不可不弘毅誰還身體力行?

    大家的觀念都變化了,追逐的是事功,國學如果不是為了辦國學班賺錢,也就是剩下對傳統文化還有興趣的人還在學,也只是學那麼一點半點而已。

    總之,不要聊什麼國學了,也別聊傳承了,指望誰呢?社會變化了,大家都要跟著變,產生國學大學的年代,家裡有個唱戲的,是丟人的事,現在呢,有多少錢在成為明星的路上努力呢?我說這個,不是說想成為明星不好,我是說,社會變了。觀念變了,生活方式狀態都變了,聊什麼國學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現在有誰還三省?所以還聊什麼國學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弘為什麼被追封為“孝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