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閒趣堂
-
2 # 黃金時代當家
您的提問!掀開了清皇朝“洋務運動”的蓋頭。
一、讓人有了重新總結“洋務運動”成功經驗,反思“洋務運動”失敗教訓。審視“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得與失”。
二、實踐證明:在清皇朝時期,世界上還沒有“武裝直升機”賣。清皇朝才把大量的黃金白銀用於購置“克虜伯要塞炮”,致使清軍“八旗”必需圍繞“守衛要塞”需要,失去“騎兵快速運動作戰的優勢”。
三、清皇朝時如有“武裝直升機”賣,將會成為給“八旗騎兵”插上翅膀的最好方式,大量的交通不便,妨礙“八旗騎兵”機動作戰問題,會得到全面改善。“武裝直升機”需在全國各地配套的機場,又成為了“八旗騎兵”開展“狩獵”的最好“牧場”。
四、清皇朝會砍掉“克虜伯要塞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mm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的笨重無法搬運,射程近作戰半徑僵化的武備。改為“武裝直升機”【AH-64的最大允許時速為365公里,轉場航程約1900公里,機上裝一門30毫米口徑的航炮。可掛裝16枚反坦克導彈或4枚空空導彈,或火箭等武器,能執行反坦克、對地攻擊和為直升機護航等任務】。
-
3 # 孔乙己亂彈
把現代“武裝直升機”穿越到腐敗無能的“大清國”……先來看看這一張漫畫、形象地反映“大清國”頑固、愚昧無知的真實社會。(“大清國”的馬拉“火車”)““火車”-鐵路”…是近現代的交通工具之一、滿清政府將“火車”視為“奇技淫巧”、修建鐵路被清政府認為“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風水”而頑固拒絕……把現代化的“武裝直升機”穿越到“大清國”?還不把清政府的官員們嚇死?
所以、不要說讓“大清國”花銀子買了、恐怕免費白送給清政府,那些愚昧無知的大老爺們也不要……他們一樣認為“武裝直升機”是……“奇技淫巧”之物。
-
4 # 霞露薌灃
清朝不會買。
1840年,英國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由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英國的軍隊具有先進的軍事裝備。而清軍仍以大刀長矛和騎兵為主,導致中國軍隊死傷無數。
面對內憂外患(太平天國和西方列強),以奕訢為首領,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及劉坤一開始倡導洋務運動。
洋務派高喊“自強、求富”的口號,興辦軍用工業,其中重要的有滬、寧、閩、津四局和湖北槍炮廠。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可稱之為近代軍事工業的兵工廠。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興辦民用企業,經營輪船、電報、採礦冶煉和紡織工業4個部門。建立新式海陸軍,訓練八旗軍使用洋槍洋槍。19世紀90年代分別建成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其中北洋水師是清政府海軍的主力,有李鴻章管轄。
北洋水師剛建立時,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是亞洲第一。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要奇怪了,既然是亞洲第一,後來又為什麼會全軍覆沒?那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李鴻章的推動下,清王朝於1880年、1881年“定遠”、“鎮遠”兩艘戰艦。1881年,李鴻章奏準“以丁汝昌統領北洋水師”。1月,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親赴英國,接“超勇”、“揚威”、“鎮中”、“鎮邊”號回國。
1882年7月,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赴北韓打仗,平定叛亂。
1884年,日本在半島挑起事端,北洋軍很快平息戰亂。
清王朝自大,覺得北洋水師無敵。自1891年開始大幅度削減軍費,嚴禁北洋水師新增新的“艦、炮、軍、火”。李鴻章只能透過天津兵工廠生產實心炮,清朝皇室卻在修園子,用於享樂。
而日本正好相反,日本天皇下令皇室眾人縮減用度,用於軍隊。
這樣一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吧,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所以大家覺得清王朝會買嗎?
-
5 # 薺菜糰子
為什麼不買呀?獨門絕招,當時沒有防空武器,這東西用好了天下無敵。至於是否買得起,倒是個問題。清朝是歲入幾千萬兩的大國,到了滅亡前,清朝的財政收入反倒飆升達到3億兩!說窮是因為支出也巨大,比如賠款,比如冗官,貪汙浪費等等。清朝一兩銀子37.3克,按今日銀價合106元人民幣,或者15美元。武直有多貴呢?長弓阿帕奇1200萬,老型號700萬,那麼長弓阿帕奇是80萬兩白銀。雖說我們不反坦克。但夜航地形追蹤,對艦船攻擊啥的還有點用。如果是米24可就便宜多了,550萬美金,才366667兩白銀。至於後勤就不太好算了,不過出口價格一般就是含售後的,阿帕奇的出口價格大概在5000萬美元上下,往古代提供服務更復雜,就按7000萬美元吧,大概是460萬兩白銀。清朝咬牙跺腳勒腰帶,大概能買十來架。買了以後擱著是不行的,只能想辦法主動出擊四面搶錢了……所以不但提供飛機,最好貴公司一併提供軍事訓練,提升一下步兵新軍的素質,如果配合的步兵跟不上,沒有空地協同,十幾架飛機還真不一定能改變戰爭勝負。
-
6 # 真正鱷魚不哭
我們以前談過類似問題:
近代清朝的財政收入大致在白銀5000萬-1億兩——有資料說清朝滅亡前夕財政收入曾達到3億兩,考慮到當時財政權力地方化,朝廷可支配收入不會超過1億。
按可比價格折算,1兩白銀折算RMB1000元,晚晴可支配財政收入約500-1000億RMB,摺合70-150億美刀,可能拿20-30億刀充作軍費。
低配版本的武裝直升機可以壓價到一兩千萬刀,加上武器配套服務,以及執行費用,整個服役期五千萬買還是夠的,買是肯定買得起的。如果你只有這一個貨架產品,古人怕你轉賣別國,咬牙也會買下,反正又不需要一次性全部付清。
如果有別的選擇,比如100噸級導彈快艇,水陸坦克,迫擊炮,步兵炮(尤其是鬼子的九二步兵炮),RPG等,而且你保證不轉售他國,人家肯定選價效比更高的啊!
-
7 #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嗯,不會買,因為當年李鴻章看到了馬克沁機槍掃斷一棵大樹以後(如下圖)問了一下馬克沁機槍的射速,在知道一分鐘要打掉五六百發子彈之後,就斷了買槍的念頭了,就去拍了一張照。原因是,射速太快,彈藥消耗太大,大清承受不起。
武裝直升機就別提了,燃料,彈藥,維修,出動一次哪是馬克沁機槍的消耗能比的。
大清折騰不起呀。
-
8 # 魂舞大漠
晚清對外戰爭之敗,根在皇袍博冠之下難掩的腐敗與衰朽,已經無藥可醫。面對強大的外敵,多少戰爭方式與打法,上下束手時,匪夷所思,焉得不敗,不敗而何!
所謂師長夷以制長夷,辦法不是沒想過,結果如何,大價錢買來的堅船利炮,一戰之敗下,即嚇破了膽子,躲在威海衛等著捱打,就像一個抱著腦袋的人,把眼一閉,任人宰割有什麼兩樣。反思清末對外數場仗,有家門口地理優勢,一次也不會用,殺義和團殺酸了手的一個個清末大將和名將,居然用兵只會懂得蠻打蠻衝,在萬把人的八國聯軍根前,坐困愁城,被屠殺一樣戰了兩陣,堂堂一支國家的軍隊,甚至不如三元里的農民義軍。
真要賣給其武裝直升機,一樣無用,你有人家也有,照樣不會用;要說自個造,有了那麼先進的裝備,現代工業制度和體制架設成功才有可能,有了先進的制度和體制,皇皇大清還會怕得哪一個。說到底,買來亦無用,自個造根本不可能。以裝備玩穿越無濟於事,爛在根上,也只能打些窩囊仗,再先進的裝備到了手上,依舊是個不會用。先保住皇家體家再說。
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就不可能沒有昏頭暈腦的軍事命令,不執行要殺頭。即便如此,在不少讀死書的人那裡,至今以為清家皇帝個個清明,比大明朝要強得多,打仗打輸了,只在於農業國打不過工業國而已,不是這樣。清家建不了現代工業,制度如此,腐朽透頂。
-
9 # 電影最好看
我覺得會買,早在中國明代的官員萬戶,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支火箭捆綁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兩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但是,隨著一聲巨響,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煙霧中。人類首次火箭飛行嘗試沒有成功。
儘管如此,萬戶那種用於實踐的探索精神,卻使人們的內心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國際航天史學家公認為人類聲控探索的先驅。因此中國早早就夢想飛上天,所以肯定會買。
-
10 # 葉飄刀
會買
雖然說清朝統治者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也沒有什麼能力,指揮調動更是亂七八糟,但他們如果能充分了解武裝直升機的效能,那麼他們一定會買。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沒有什麼防空能力,武裝直升機無論是速度還是威力都可以說是第一。而且擁有著起降地方小,不用修專門機場的優勢。
有了武裝直升機,無論來的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無論是太平天國造反,還是其他的作亂,只要皇宮裡有一架武裝直升機,隨時都可以坐著逃跑。
有了武裝直升機,就多一條路,而且是當時誰也沒有能力截斷的路。這很可能就是多一條命。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考慮到清朝統治者,什麼跑去承德啊,跑去陝西啊這些,有武裝直升機在,跑起來多方便,多安全。
所以清朝統治者一定會買,而且會留在皇宮之中,以防萬一。
要是把現代武裝直升機加彈藥、燃料、跨時空維修、人員操作等服務賣給近代清朝,那麼清朝會購買嗎?為什麼?歡迎回答~(武裝直升機款式型號和武器裝備不限只要大清能付得起)
回覆列表
不會買。我個人觀點認為清末戰爭屢戰屢敗並不是武器裝備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制度的原因。
一個國家想要富強,光靠科技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制度來使整個國家執行。理想狀態下把直升機放在清末在陸戰方面可能會有碾壓列強的效果,但是這僅僅是理想。直升機這玩意兒可比清朝買的軍艦複雜多了,學習操作是需要時間與金錢的,買來不會使用,這一大坨廢鐵還沒有八旗兵的弓馬好使。即使訓練了會操作直升機的人才,那麼由於體制的束縛,你無法保證戰爭時期,會不會由於官吏腐敗,貪汙了分配給直升機部隊的資源;駕駛員會不會因為沒有戰鬥意志而臨陣脫逃等等。
結合一下歷史,李鴻章曾經是見過馬克沁機槍這種大殺器的,他以“太貴太快”的理由只買了四架。雖然清朝有那麼幾架可以在戰場上碾壓敵人的裝備,但是由於體制原因,沒有工業基礎,變成了有機槍沒子彈的尷尬境地。就像李鴻章說的,太貴太快,不僅僅要花錢買,還得花錢買彈藥。況且決策層不排程,即使再好的裝備也就是存放的廢鐵。所以清朝不會買,更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