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關vlog
-
2 # 坐在石頭上的胖子
這第一敗不是敗於遠交近攻策略不對,主要純軍事作戰的失敗,從雙方主帥來看,胡陽與趙奢就不能比,而且雙方也已對峙一年有餘,人困馬乏,趙奢出手,秦軍焉能不敗。其二,此時期的趙國也是趙國強權之一,胡服騎射之後國力大增,秦與其交戰並不是穩贏,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前線主帥的臨陣指揮就成了雙方戰事勝敗的關鍵。
-
3 # 歷史花布雨
“魏冉失勢,范雎入秦,秦國“遠交近攻”的第一戰為何遭遇慘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個問題和我在七月二十五日發表的文章《魏冉失勢,范雎入秦,秦國“遠交近攻”的第一戰為何遭遇慘敗》一模一樣。當然,這篇文章的資料表現的有些不好,大家見笑了。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這第一戰是哪一戰,然後才能分析它為何會失敗。
首先范雎入秦是在公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襄王36年,也是在這一年,秦丞相穰侯魏冉與客卿灶密謀攻齊綱、壽之地,來擴大自己的封地陶邑,被范雎抓住攻擊的機會。范雎以明君應該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言論上書秦王請見,見面之後便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大策,指出秦國不應跨越魏、韓勞師遠征。秦昭襄王對范雎的觀點非常認同,拜他為客卿,並開始疏遠穰侯。
《史記》中記載,范雎提出遠交近攻之後,秦國立即按照這個方略奪取了魏國的懷、刑丘二地,然而據東晉的徐廣在《史記音義》中的考證,秦國攻取懷地是在秦昭襄王39年,而攻取刑丘是在秦昭襄王41年,在《史記·秦世家》中的記載“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懷”能佐證徐廣說法。所以,范雎提出“遠交近攻”之後,秦國的第一戰應該是“閼與之戰”。
至於“閼與之戰”秦國為何會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秦國主將胡陽能力不足,遠遠不及名將趙奢。在閼與之戰之前,胡陽只跟著魏冉、白起打過華陽之戰,沒有獨自指揮大軍作戰的經驗,而趙國名將趙奢,善於用兵,是“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曾獨立領軍在麥丘之戰中大破齊軍。
其二,趙國軍隊戰鬥力不弱於秦軍。戰國時期,秦國銳士和趙國飛騎稱得上是同時期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部隊了,趙國騎士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出現,其特點是往來如風,衝殺有力,是皮甲輕騎的代表,經過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兩代的發展,趙國軍隊已經是不弱於秦軍的存在。
其三,胡陽輕敵,趙奢用計。趙奢從率軍出邯鄲城,就開始示敵以弱,在邯鄲城外逡巡不前,造成趙軍不敢與秦軍正面交戰的假象。待到胡陽中計,輕視趙軍,放鬆戒備之時,趙奢領兵疾進,用兩天一夜的急行軍趕到秦軍陣前,搶佔有利地形。胡陽突聞趙軍殺至,措手不及,以致大敗,十萬秦軍大部潰散。
范雎入秦,魏冉失勢,秦國“遠交近攻”的第一戰是“閼與之戰”,這一戰因用能力不足的胡陽,代替了秦國常勝將軍白起,面對的又是趙國名將趙奢與遠比魏、韓更加強大的趙軍,導致秦軍大敗,喪師十萬。
回覆列表
魏冉得勢無視秦王,私自劃分陶邑封地,秦王心懷不滿,矛盾尖銳
秦昭襄王后期魏冉在五國攻齊時後,擅自將齊國陶邑劃為自己的封地,據為己有,利用秦國公器為自己謀私利,導致以秦軍的傷亡為自己中飽私囊。
秦國大國的尊嚴受到其他五國的嘲笑,秦王憋了一肚子火,敢怒不敢言,到對其舅舅魏冉的做法非常不滿。
魏冉當丞相的時候,居功自傲,以秦王的舅舅在朝中獨攬大權,對外來的賢能之士全部阻擋在秦國的大門之外,使秦王的言路阻塞,有賢能的人都去了他國,任由魏冉胡作枉為。
范雎想秦王之所想,助推魏冉罷相,秦王大權迴歸,遠交近攻東出六國范雎入秦時,受到魏冉的百般阻撓和譏諷,透過秦國官吏王稽的秘密引薦才得以見到秦王,秦王對魏冉的遠交近攻的戰略方案很是贊同,隨準備拜范雎為相,處置外戚。
范雎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對魏冉當時羞辱自己的事情歷歷不忘,隨後對秦王說秦王雖是一國之君,自幼便由外戚把持朝政,所想所做之事都要稟明魏冉,魏冉一人獨霸專權,專橫獨行,恐怕嬴氏江山社稷要淪落他人之手。
范雎的話刺激到了秦王,說到了秦王的心裡,兩人心照不宣,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魏冉的政治生涯結束,被遣會陶邑,永不得回咸陽,沒收魏府的財物,最後魏冉病死在自己的封邑,至此魏冉失勢,名臣范雎的時代開始。
閼與之戰是范雎入秦後秦國野戰軍的第一次失敗,失敗的原因如下:
1.兩軍的將領不對等,趙奢VS胡陽,趙奢更勝一籌趙王得知秦國要攻打閼與,想讓老將廉頗出馬,廉頗說路程遙遠而且道路崎嶇狹窄難以取勝,正在趙王犯難之時,趙奢毛遂自薦請求馳援閼與之地,狹路相逢勇者勝,趙王隨即讓趙奢擔任統帥。
而秦國攻打閼與的統帥是胡陽,史書中記載的也很少,出場的次數也就這一次,司馬遷可是惜字如金,說明是個名不經傳的人物,與趙奢不在一個級別,甚至要比趙奢低。
2.趙奢用計迷惑麻痺秦軍,秦軍中計,驕兵必敗趙奢帶領軍隊只走出邯鄲30裡地便安營紮寨,停滯不前20多天,用來隱蔽其作戰意圖,秦軍密探得知便嘲笑趙奢不善用兵、懼怕秦軍,秦軍開始麻痺大意。看到秦軍已中計,趙奢命令軍士長途賓士兩天一夜,火速來到閼與附近。
3.兵貴神速,趙軍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趙奢偃旗息鼓、日夜兼程來到閼與附近,火速搶佔北山高地,修築壁壘工事,將秦軍圍困高山之下,秦軍久攻不下,而趙軍勢如破竹順勢衝殺,大敗秦軍,至此閼與之圍被趙奢化解,秦國向東兼併受到重挫。
閼與之戰是趙奢用奇謀打贏了不可能勝利的戰爭,也是趙國長途奔襲的一場戰爭,所謂兵者,詭道也!趙奢結合戰爭形式將戰術奇謀發揮的淋漓盡致,是為取勝的關鍵。
從此之後趙奢被趙惠文王拜與馬服君,一舉成名、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