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詩

    樓主這個問題非常好。眾所周知,大唐邊塞詩是歷代邊塞詩當中的一朵奇葩,是詩人在詩歌創作上的自信表達,更是大唐王朝繁榮強盛標誌性符號。但是一場“安史之亂”不僅是唐王朝經濟的風水嶺,更是邊塞詩創作的風水嶺,它是一個時代狼狽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倉促的開啟。

    既然唐朝是邊塞詩人最活躍的時代,那宋朝有沒有邊塞詞人呢?與其說有沒有邊塞詞人,還不如說宋朝有沒有邊塞詞?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的梳理一下從邊塞詩的發展過程,再去探討宋朝有沒有邊塞詞,進而我們可以得到邊塞詞人。

    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在漫長的詩詞發展過程,詩歌在唐鼎盛時期發展到了頂峰,此時也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邊塞詩題材更是如同宋·吳曾描述般“名品相壓,爭妍鬥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一樣爭奇鬥豔、競相開放。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準確的說先秦時期的邊塞詩應該稱作征戍詩,在詩經、楚辭有不少征戰之歌,《秦風·無衣》、《楚辭·國殤》、《小雅·出車》就是先秦時期征戍詩的傑出代表,或者說邊塞詩的雛形。先秦時代是崇尚英雄的時代,一方面因為先秦時期人民崇拜祖先白手起家、開基創業的英雄氣概;另一方面具有師出必勝的強大自信,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征戍詩的風格基調。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qí zhào)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xiǎn)狁(yǔn)於襄。——節選《小雅·出車》

    《小雅·出車》中對周宣王初年討伐玁狁(xiǎn yǔn)勝利的歌詠,滿腔熱情地頌揚了統帥南仲的赫赫戰功,表現了君臣建功立業的自信心。

    漢魏·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兩漢時期統治者為了開疆拓土、固守家園,掀開了和匈奴爭雄的大幕,在長城演繹了一幕幕雄壯悲愴的英雄活劇,我們腦海中閃現的是戍守邊關,戎馬一生的將士拋棄妻兒,滿腔熱血灑邊塞的鮮活形象。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歲月的洪流,捲走了辛酸,捲走了苦難,剩下的只是一個個被歲月刻下深深印痕的軀殼,和一顆滄桑的心,邊塞詩也經過先秦、兩漢、魏晉六朝的長期積累與發展,與唐代特定的時代風雲相際會、厚積薄發,從而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並使之登上了輝煌的頂峰。

    盛唐·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代邊塞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描寫邊塞戰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詩風悲壯,格調雄渾,足以表達唐王朝三百年興與衰。盛唐的邊塞詩人充滿了“不破Murano終不還、直為斬Murano”的豪邁氣概與必勝信念;“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沙場保國、馬革裹屍的浪漫主義情懷。譜寫屬於大唐的時代音符,貼上屬於大唐的時代標籤。

    唐承隋起,重建統一封建王朝,並且在開元、天寶時期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輝煌的頂峰。唐代是一個充滿了希望和進取的時代,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時代,尤其是皇室有著鮮卑血統;對外空前開放,思想高度活躍,整個社會生活出一種流動趨勢,給人以蓬勃、生機之感覺,同時士大們也渴求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節度使在與吐蕃交戰中獲勝,朝廷派官員慰問邊勞軍。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遠赴邊塞,看到了塞外同中原截然不同的風光——遼闊蒼茫;于山水田園詩人的王維而言,絕對算得上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特定的時代背景總能促使文人墨客封侯拜相,這其中就有岑參。他棄官從戎、首次出塞,赴龜茲(今新疆庫車),入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兩年後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入北庭都護府封常清幕中任職三年。兩次深入西部邊陲,是岑參一生最有意義的壯舉。

    如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說是瑰麗浪漫,是邊塞詩中的壓卷之作。全詩有對友人東歸的不捨與對家鄉思念的一絲惆悵,但總體格調上,充滿了勤於王事、守衛邊疆的自豪感,以及蔑視困難、百折不撓的樂觀心態和昂揚的鬥志。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除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外,王昌齡、王之渙等都是傑出的邊塞詩人。時至今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讀來朗朗上口,唐王朝國力強盛,軍人充滿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詩人更是充滿勝利的自豪。他們是盛唐的見證人,也是盛唐的精神引領。

    然而這一切就像是一場夢,“安史之亂”摧毀了一切,唐由盛而衰。隨之而來的還有大唐的詩歌也走向了另一個發展之路,尤其是邊塞詩從主題格調都發生了變化,“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請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近乎對邊塞戰爭赤裸裸的揭露和對戰爭意義的徹底否定。

    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晚唐邊塞詩失去了盛唐上馬殺敵、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大部分則是感情壓抑,意緒低沉,描寫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與戍邊將士幾十年如一日,付出的巨大犧牲。

    如李益《上汝州郡樓》:“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古人有悲秋情節,這次又為何而悲秋?為何“垂淚”?而又為何“傷心”?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李益也曾經來到這裡,三十年之後當初的豪情已蕩然無存,只有無盡的“垂淚”和“傷心”。

    如果說盛唐的邊塞詩是吹響勝利的號角,那麼晚唐則是低沉的哀樂,至此邊塞詩走向時代的陌路,卻迎來了宋詞的發展。現在回答樓主的問題就顯得順利成章,我們知道,世界任何事物,總有它的開始、形成、發展衰亡的過程;總有一個漸變到突變,量變到質的過程。所以談宋朝邊塞詞一定要知道邊塞詩到邊塞詞的形成過程。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宋代邊塞詞有特殊的產生社會背景,宋朝自建國以來就是一個疆域相對狹小,加之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金人滅北宋,繼而“靖康之難”使南宋抱守半壁江南。“靖康之難”打破了文人“太平也,且歡娛”的美夢。從而一大批有志之士發出:“關注邊塞,收復河山”的聲音。然統治階級的退讓與軍事力量的懸殊始終影響著文人的心理,這種心理影響著文學創作,再難登唐朝邊塞詩的巔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可以說是宋代邊塞詩的傑出代表,它的作者是范仲淹。整首詞格調寥廓荒僻、蕭瑟悲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盡顯其中;收復河山,凱旋而歸,但又等待何時?君王的反覆無常,主戰——主和——主站,剩下的只有白髮征夫淚。

    如金戈鐵馬,醉臥沙場;無奈北伐夢碎,終成詞中將軍的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把滿腔熱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擔憂全部寄在詞中。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再如雪恥御辱,盡復漢唐舊地是陸游畢生之願,如:“一身報國有萬死 雙鬢向人無再青”表達了他誓死報國的堅貞,“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是他對故國淪陷的牽掛。然而現實是“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夢中虛構一個個如火如荼的戰場。陸游一系列夢繫邊塞之作均寄託著這樣一位不忘中原愛國者的理想和豪情。

    在南宋邊塞詩詞中,處處都有“空”、“淚”、“愁”等字眼,這種悲怨之情貫穿於他們愛國之志中,他們為恢復河山無望而哭,也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而哭,交織著的衝突是心靈與政治無以對話的痛苦。

    而岳飛之《滿江紅》則以激憤慷慨為後世稱頌,詞中將痛失中原之恨彰顯的淋漓盡致,“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抒發了自己渴望收復失地的志向,全詞氣勢非凡,意蘊深厚。然而此類慷慨激揚之作在宋代邊塞詞中並不多見。

    結語

    綜上,我們可以得知宋朝同樣存在許多邊塞詞人,而且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人。但就宋代而言,無論是文化環境還是文人心裡,邊塞詞和唐代邊塞詩有很大的差別,往往充滿了悲痛怨憤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平時不太注意邊塞詞的原因。

  • 2 # 東語東願

    唐詩宋詞,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瑰寶,如宋寧宗時期的陸游,在他的詞中洋溢著火熱的愛國主義精神,如陸游的:

    《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胡世將的《酹江月-念奴嬌》:

    神州沈陸,問誰是、一範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傑。

    以上是宋朝聞名的邊塞詞人幾大家,是一個代表時代和精神文化的盛宴。

  • 3 # 呱談

    古有唐詩宋詞,描寫邊塞的宋朝詞人最具代表性的我認為有以下幾位:范仲淹,辛棄疾,陸游和胡世將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鬚髮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 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裡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陸游的《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譯: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深廣、壯麗的貴族府裡按著節拍演歌舞,馬棚裡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了發。從笛聲裡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陸游的《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 4 # 富春江翁

    宋朝也有邊塞詩人。只不過宋朝的邊塞詩人已經再沒有唐朝的邊塞詩人雄渾高昂。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在軍事上一直很孱弱,又受婉約派的影響,所以宋朝的邊塞詩人還是有一種悲怨色彩,靖康之變以後,宋代的詞人大多以收復河山為主基調,抒發壯志難酬的感慨。

    宋代的邊塞詩人代表有:范仲淹,辛棄疾,岳飛,陸游,文天祥等。

    1.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2.岳飛《滿江紅》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二句,抒發了自己渴盼收復失地的志向,全詞氣勢非凡,意蘊深厚。

    3.辛棄疾《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4.陸游《關山月》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寇傳子孫。遺民忍死忘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5.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5 # 蟬靜無聲

    宋朝當然有邊塞詞人了。邊塞,就是塞外邊陲,通常指的是遠離京都與其他各族靠近而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方。宋朝當時與遼、西夏、金、契丹、蒙古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並存,戰事不斷,再加上國脈貧弱,所以很多邊塞詩詞都表現出了征戰沙場一心報國而又孤掌難鳴的悲憤心理。

    有一個人的名字大家應該很熟悉,那就是“精忠報國”的岳飛。小時候聽收音機裡面播單田芳的《岳飛傳》,那簡直入了迷。蹲在屋角一邊捧著飯碗大口扒拉一邊豎起耳朵聚精會神的聽著岳家軍大戰金兀朮的故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的時代,聽評書看小人書就是唯一的精神消遣。還記得有一年兒童節新華書店裡的小人書打折,我從爸爸的上衣口袋裡偷偷地拿了兩元錢,一口氣買了全套的《岳飛傳》。只要一放學我就躲在牆角旮旯邊上看,好幾本都被我翻爛了。後來從書本上讀到了岳飛的《滿江紅》,那“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豪邁和“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氣勢深深折服了我,能寫出這樣激勵人心的好詞又是一代名將的岳飛,更是在我幼小的心裡樹立了一個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就連一幫小夥伴玩舞槍弄棒的遊戲,都恨透了那個陷害岳飛一家忠良的秦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幾句詞大家也一定耳熟能詳,他就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他的詞作藝術風格多樣,風格豪邁又細膩柔媚,詞語行雲流水間流露出渴盼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還有我們中學課本里面學過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他有一首邊塞詞《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讀過讓人頓時感到塞外淒涼蒼茫,駐守的將士思念親人的悲壯畫面。

    宋朝邊塞詞人有很多,與唐朝邊塞詩歌的優美壯闊相比,宋朝的邊塞詩詞充滿了憂思之怨和亡國之痛,這與國家危亡的時代背景分不開。但是正是由於唐詩的壯美和宋詞的悽婉才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璀璨絢爛。詩詞是漢語言文字的高度凝練,韻律和格調是一種精神通達的美,這種美歷經百年千年仍經得起細細品味,像一瓶甘醇時間越久越甘之如飴。

    我突然想起來網路上曾經火地一塌糊塗的“梨花體”和“烏青體”,這些所謂的詩歌和唐詩宋詞比起來,該怎麼個比法?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 6 # 品牌張

    唐朝是詩歌的高峰,有非常多的邊塞詩人和作品。

    我們一般理解的唐朝邊塞詩人,指的是以描寫邊疆風光、軍旅生活、邊塞戰爭為詩歌內容的詩人,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代表作品包括《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出塞》、《涼州詞》等。描述的主題包括,希望投筆從戎的壯志、謳歌禮讚將士和士兵、揭露戰爭下的殘酷。

    宋朝是詞的高峰,自然也是有非常多的邊塞詞人和邊塞詞作品的。

    宋朝邊塞詞人的代表人物有范仲淹、岳飛、辛棄疾、陸游等,代表作品為《漁家傲·秋思》、《滿江紅》、《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關山月》等。描述的主題包括:思鄉之怨、戍邊之苦,渴望恢復中原的慨嘆,壯志難酬的悲怨。

    就宋代邊塞詞而言,盛唐邊塞詩之昂揚壯闊已成為絕響,但中晚唐邊塞詩之憂患焦慮、悲憤沉痛,卻有傳承,並展現出有別於唐代的獨特主題風貌。

  • 7 # 高大牙

    宋朝邊塞詩不多,但邊塞詞卻獨領風騷。

    宋朝疆域相對狹小,文昌武弱,到南宋更只抱守半壁河山,邊防前線退至長江一線。

    “靖康之變”使得大批有志之士在南宋時期發出收復山河的悲壯之音,但現實卻表現柔弱而不剛強,這種孱弱反映到詞中,便沒了盛唐邊塞詩人的豪邁豁達。

    就宋代邊塞詩詞而言,首先,思鄉悲情的風格較多,這類詞應首推范仲淹名作,被譽為“窮塞主之詞”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其次,一大批愛國文人在靖康之變後,關注邊塞,抒發神州倫陷之痛,渴望收復中原之嘆。如周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岳飛之《滿江紅》慷慨悲壯名滿天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已成絕響。

    如陸游《關山月》:神州沉路,問誰是、一範一韓人物。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賽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空懷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心態躍然詞中。

    詞人們恢復河山的希望逐漸消磨,朝廷偏安一隅"只把杭州作汴州",詞人筆下的邊塞再無壯闊之氣,只有殘破蕭條的景象,如姜夔“自胡㢧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汪元量“目斷東南半壁,悵長淮,已非吾土。,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淒涼酸楚”,已是亡國之音了。

      詞人們壯志難酬,只好夢裡求成,也算聊以自慰吧。陸游的“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便是託夢的真實寫照。

    辛棄疾在《破陣子》裡將“了卻君王天下事"作為夢想,但他想象中卻只換得"可憐白髮生"。這種情緒的南宋邊塞詞不勝列舉。

    縱觀南宋邊塞詩詞,貫穿悲憤的愛國之志,又壯志難酬的情緒,使詩詞苦中悲憤,激而不揚。終是一個時代遺憾的烙印。

  • 8 # 古今眾談

    有,不過宋朝的邊塞和唐朝的邊塞已經不能相提並論了。

    大唐當年遠進沙漠,征戰西域,所以我們能讀到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的《出塞》,王維的《使至塞上》等等關於西域和西北邊塞的名詩。

    但是,到了宋朝,由於疆域的限制,我們讀到的也是關於在北宋和西夏邊境的詞作了。

    比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以及陸游的《書憤》(陸游沒有去過西北邊塞)“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但這不妨礙其寫出這些大氣磅礴的詩句。

    還有我們熟悉的辛棄疾也有關於邊塞的豪放詞作留世。

    不同的王朝,不一樣的文學風骨。

  • 9 # 靈魂畫手Daniel

    應該沒有。

    唐朝有泱泱大國的氣象,開疆拓土以獲得軍功為榮,連詩佛王維年輕的時候,都有“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等豪邁詩句,邊塞詩更是初唐一時無兩之風景。

    而到了宋朝,由於趙匡胤自己是黃袍加身把自己的皇帝給放倒了,因此特別害怕手下造反,宋家江山坐不穩,對軍人百般限制及歧視,整個宋朝都是重文輕武,軍隊就沒強過,軍人大多是沒文化的武夫,沒留下什麼名詩,更不要說成為風氣了。即便如岳飛的滿江紅都疑似後人偽作,就算有一些軍旅詩詞,但你看看宋的疆土,根本就是偏於一角,離大漠邊塞遠著呢,何來邊塞之感。

    在這感嘆一句,秦漢大唐的男兒錚錚鐵骨,到了宋朝趙家,為了一己私慾,給硬生生打折了,真是可悲啊,願我中國男兒今朝能再挺起胸膛,不負先祖!

  • 10 # 沙慄

    答案是肯定的,有的。唐朝有邊塞詩人,宋朝有邊塞詞人。

    首先說說何為邊塞?

    邊塞是指邊疆地區。

    比較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王翰、李頎、岑參、李賀等。李白、杜甫也寫過邊塞詩。

    詩作比如:王昌齡寫有《塞下曲四首》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高適《燕歌行》等

    另外李白的《關山月》、杜甫的《兵車行》也是邊塞詩。

    總的來說,唐代的邊塞詩非常多,有很多都非常有名,小學語文教材裡就有學。中學語文就更不用說了。

    比如: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而到了宋代,詞的興起,同樣有有一批詞人透過自己的詞來描寫邊塞戰事、自然風光與人文。

    寫過邊塞詞的詞人主要代表是辛棄疾、陸游、范仲淹。

    例舉: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 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陸游《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 11 # 茉莉花開19

    所謂唐詩宋詞,唐代的詩歌,宋代的詞曲。兩個朝代的銜接和研習,唐代有邊塞詩人,宋代就一定有邊塞詞人。

    邊塞詩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

    那麼邊塞詞人是指古代以邊疆地區和自然風光題材寫作的詞人。只不過宋代多亂的年代,許多詞人在這種環境下寫出來的詞句多數以戰亂紛爭有關。

    古時候,由於邊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邊塞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

    下面舉幾個邊塞唐詩大家感受一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唐),

    或者有些文人嚮往邊塞風光和塞外生活,有機會到邊地漫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唐),

    再有就是一些詩人對朝廷的窮兵黷武不滿(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隴西行》,陳陶,唐)。

    這就催生了一大批優秀的邊塞詩人和佳作,以唐朝最為繁盛,至宋朝也有不少優秀的邊塞詩詞,

    例如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還有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總的來說由於唐朝和宋朝各自在當時國力差距,邊疆局勢的不同,導致了唐朝時期邊塞詩作大多充滿著保家衛國的豪情和克敵制勝的信念,使人讀起來膾炙人口激人奮進;

    而宋朝時期,與宋對峙建立政權的有遼、金、西夏、蒙古等,宋朝統治者一貫採取賂敵求和政策,國家積弱內憂外患,所以我們讀到的多是“國破山河在”的悲涼和報國無門的感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從小貶低你到大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