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路人小丁

    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後改名隴西縣。漢時,天水脫離隴西郡。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

  • 2 # 杉竹居士

    隴西郡,因在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為渭河平原和隴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乃兵家必爭之地。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唐朝時隴西郡改渭州後的轄境相當今甘肅隴西、定西、漳縣、渭源、武山等縣地。

  • 3 # 街談巷議

    隴西郡是從秦漢到隋唐一直都存在的行政區域。

    (秦時的隴西郡)

    這個地方原本是義渠的地盤,義渠被秦滅了後,建立了隴西和北地兩個郡。這個時期隴西郡的面積相當大,包括了現在的甘肅天水和蘭州等地。

    到了漢朝的時候,隴西郡屬於涼州刺史部,被一分為二,天水從隴西郡分理出來,獨立成郡,即天水郡,漢昭帝的時候,蘭州又被分了出來,先是獨立成縣,隸屬於天水郡,後來也獨立成郡,即金城郡。

    唐朝的時候基本沿襲了漢朝時的建制,隴西郡隸屬於隴右道,有一段時間唐朝流行把郡改為州,所以隴西郡改做了渭州,金城郡改成了蘭州,後來又被改了回來,治下有四個縣襄武、隴西、彰縣、渭源4縣,範圍大概在今天甘肅的隴西、定西、漳縣、渭源、武山等縣地。

  • 4 # 花開水不流

    隴西縣為定西市下轄縣,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

    隴西縣位於黃土高原西部,在渭河上游。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鄰,北與安定區接壤。

    隴西縣境,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設隴西郡。

    漢初,設襄武縣。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隴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屬涼州隴西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時隴西縣境內有襄武、首陽、探道、蘭幹四縣並存,由隴西、天水二郡分轄,二郡均隸於涼州刺史部。

    隋朝,改隴西縣。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隴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隸屬秦州都督府;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屬隴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縣設定首陽縣;玄宗開元二年(714年),設立隴右節度使;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隴西郡淪陷於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復隴右後,恢復渭州隴西郡及屬縣的建置。

  • 5 # hello隔壁王叔

    唐武德元年(616)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仍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今武山縣西北)、彰縣(今漳縣)、渭源4縣。屬隴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

  • 6 # 萬年蟲子

    隴西郡自秦朝開始設定行政區劃開始至隋唐,隨著歷史的變遷,隴西郡所轄區域逐步減少,其最大時當屬秦漢時期,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到唐武德元年(618)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仍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今武山縣西北)、彰縣(今漳縣)、渭源4縣。屬隴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其地圖如下:

  • 7 # 縱情山海間

    就是甘肅那一帶,隴山的西部。隴西在古代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六盤山)以西的地方,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秦漢時隴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隴西郡是甘肅最早的行政區劃。隴西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自古為“四塞之國”,兵家必爭之地。遠在史前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齊家等文化遺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設隴西郡,漢初設襄武縣,始有建置。隋改隴西縣,縣名沿用至今。

  • 8 # 大風行進

    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

    唐武德元年(618)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仍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今武山縣西北)、彰縣(今漳縣)、渭源4縣。屬隴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

  • 9 # 熱血青春網

    隴西縣為定西市下轄縣,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隴西縣位於黃土高原西部,在渭河上游。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鄰,北與安定區接壤。

    隴西縣境,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設隴西郡。

    漢初,設襄武縣。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隴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屬涼州隴西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時隴西縣境內有襄武、首陽、探道、蘭幹四縣並存,由隴西、天水二郡分轄,二郡均隸於涼州刺史部。

    隋朝,改隴西縣。[4]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隴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隸屬秦州都督府;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屬隴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縣設定首陽縣;玄宗開元二年(714年),設立隴右節度使;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隴西郡淪陷於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復隴右後,恢復渭州隴西郡及屬縣的建置。

  • 10 # 陳國鎮南王

    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後改名隴西縣。漢時,天水脫離隴西郡。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

  • 11 # 頂端學術切磋

    就是甘肅那一帶,隴山的西部。隴西在古代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六盤山)以西的地方,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秦漢時隴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隴西郡是甘肅最早的行政區劃。隴西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自古為“四塞之國”,兵家必爭之地。遠在史前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齊家等文化遺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設隴西郡,漢初設襄武縣,始有建置。隋改隴西縣,縣名沿用至今。

    這個地方原本是義渠的地盤,義渠被秦滅了後,建立了隴西和北地兩個郡。這個時期隴西郡的面積相當大,包括了現在的甘肅天水和蘭州等地。

    到了漢朝的時候,隴西郡屬於涼州刺史部,被一分為二,天水從隴西郡分理出來,獨立成郡,即天水郡,漢昭帝的時候,蘭州又被分了出來,先是獨立成縣,隸屬於天水郡,後來也獨立成郡,即金城郡。

    唐朝的時候基本沿襲了漢朝時的建制,隴西郡隸屬於隴右道,有一段時間唐朝流行把郡改為州,所以隴西郡改做了渭州,金城郡改成了蘭州,後來又被改了回來,治下有四個縣襄武、隴西、彰縣、渭源4縣,範圍大概在今天甘肅的隴西、定西、漳縣、渭源、武山等縣。

    隴西是李唐的發源地。唐朝皇室屬於隴西李氏。唐朝開國功臣絕大部分就是關隴集團。

    現在還有個隴西縣,原隴西郡治在。

    隴西縣為定西市下轄縣,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隴西縣位於黃土高原西部,在渭河上游。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鄰,北與安定區接壤。

    隴西縣境,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設隴西郡。

    漢初,設襄武縣。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隴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屬涼州隴西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時隴西縣境內有襄武、首陽、探道、蘭幹四縣並存,由隴西、天水二郡分轄,二郡均隸於涼州刺史部。

    隋朝,改隴西縣。[4]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隴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隸屬秦州都督府;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屬隴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縣設定首陽縣;玄宗開元二年(714年),設立隴右節度使;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隴西郡淪陷於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復隴右後,恢復渭州隴西郡及屬縣的建置

  • 12 # 慕隨心念平生

    唐武德元年(616)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仍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今武山縣西北)、彰縣(今漳縣)、渭源4縣。屬隴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虎和毒蛇哪個是森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