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說歷史那些事

    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遂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所以自稱“始皇帝”,往後子孫便是二世、三世......以期千秋萬世、綿延不絕。

    二世胡亥於公元前209年在趙高和李斯幫助下即位,後政權由閹黨趙高把持。在秦的暴政之下終於爆發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六國王族後裔也趁機起兵稱王爭地,全國反秦局勢已是轟轟烈烈,不可收拾。

    趙高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想於前207年殺死了胡亥,想篡位吧又沒有人擁護,不得已只好立子嬰為王。為何不稱三世子嬰呢?趙高還心存皇帝希望,於是以叛軍壓境、六國復國為由去秦帝號,以秦王即位。秦王子嬰深知趙高之患,即位第一件事就是除掉趙高,誅滅三族。

    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趁秦主力在河北被項羽牽制之機,突破武關進入咸陽。子嬰見大勢已去,遂出城投降,秦朝滅亡,時秦王子嬰在位僅46天。

    “秦二世而亡”源於賈誼的《過秦論》,賈誼稱“秦為天子,二世而亡”,原因為子嬰即位時,是諸侯並起,六國貴族紛紛復國反秦,內憂外患,不足以稱天子,是為秦王。這一說法也受到了後世學家的認可。秦王子嬰時期,秦國已是支離破碎,劉邦、項羽等諸侯已攻佔了秦大片土地,秦已被壓縮至偏安一隅,只剩都城咸陽,對於一個即將滅亡的秦國來說,稱三世天子已是天方夜譚,不如秦王最合時宜。再者子嬰即位時間極短,為國為民還沒來得及有所作為,是在胡亥被害死後倉促之間由趙高擁立的,沒有正式傳承文冊,故不算三世,而稱秦王。

  • 2 # 93四個金

    秦二世而亡,主要在秦二世時期秦朝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反抗秦朝的暴政。二世時期,秦朝底層百姓的勞役,戍邊,徵兵更甚秦始皇時間。並且秦朝的律法並沒有隨著大一統的形成而修改,這造成了百姓服搖役的時間加長,而律法又甚嚴,直接造成了底層百姓的反抗。而二世而亡的說法主要是當子嬰誅死趙高登基時秦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全國各地早就風起雲湧,起義軍已經逼近咸陽,此時子嬰的登基已經法改變秦朝滅亡的事實,且秦朝實際亡於二世,正如明朝實亡於萬曆的說法一樣。

  • 3 # 笑王爺

    歷史上稱秦帝國國祚十四年,歷經三世,二世而亡,是有道理的。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是起義並沒有停止。

    楚國貴族後裔項羽憑藉著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打敗了章邯所率領的幾十萬大軍,章邯自知大勢已去,就投降了項羽,結果投降的二十萬秦軍,全被被坑殺活埋。

    而此時,南平百越的五十萬秦軍又沒有回援,導致秦都咸陽兵力空虛,秦二世大勢已去,自己想當皇帝,逼迫秦二世讓位自殺,但群臣都反對趙高繼位,趙高沒辦法,只能扶持子嬰(三世)做傀儡,但沒有稱帝,而是稱王,原因是秦國統治大不如前,只好稱王。

    義帝曾經說過,誰先進入關中,可封王,天下群雄都想第一個進入關中,掛上王的名號,這時,劉邦所帥大軍稱秦都咸陽兵力空虛,看準機會,第一個率軍進入關中,實力懸殊,沒辦法,子嬰率秦國軍民投降。

    秦帝國正式覆滅。嚴格上來說,秦帝國只傳了兩帝(秦始皇和秦二世)一王(子嬰),所以史書上都說“秦二世而亡”。

     

  • 4 # 仁者厚德載物

    說秦朝二世而亡沒毛病,因為秦朝只有秦始皇與秦二世兩個皇帝。

    到了公元前207年九月,趙高弒殺秦二世以後立子嬰時已經放棄皇帝稱號,降級為秦王,秦朝已經從大一統王朝降級為諸侯國秦國,說秦朝二世而亡實至名歸。

    秦王子嬰沒有做過一天秦朝皇帝,只做了46天秦王就投降劉邦,當然不能算秦三世。

    另外,有人經常說隋朝與秦朝一樣二世而亡,隋朝其實有些冤枉。在宇文化及發動揚州兵變弒殺隋世祖楊廣以後,隋朝其實並沒有滅亡,還有三個皇帝,比如李淵在長安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傀儡皇帝,宇文化及在揚州擁立楊廣的侄子楊浩為傀儡皇帝,元文都等大臣在洛陽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侗為皇泰帝,但楊侑被李淵廢弒,楊浩被宇文化及廢弒,洛陽的楊侗在公元619年被王世充廢弒。

    公元620年二月,東突厥可汗處羅可汗將蕭皇后和楊政道迎接到東突厥,擁立楊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給楊政道管治,復立“大隋”政權,史稱後隋。

    因此秦朝二世而亡是正確的,而說隋朝二世而亡不夠準確,隋朝實際上有五個皇帝,而且皇泰帝楊侗一開始並不是傀儡皇帝,還一度招安隋末群雄中實力最強的瓦崗軍首領李密,因此楊侗給祖父楊廣的諡號隋明帝與廟號隋世祖應該都是合法有效的,相反李淵給表弟楊廣隋煬帝的諡號並不合情合理。

  • 5 # 重岐真好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先探尋一下史料的記載,《西漢書》中有記:文帝時,賈誼上疏:夏殷周為天子,皆數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對於秦二世而亡的說法,來自於“秦為天子,二世而亡”這句話。對於寫出《過秦論》的賈誼,表示“秦二世而亡”,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二世而亡”之前,賈誼強調了“秦為天子”這一前提。就秦三世子嬰來說,稱“秦王”而不是“皇帝”。換而言之,秦三世子嬰不是天子,而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都是天子。再者秦王子嬰在位時,劉邦、項羽等諸侯已經割據了秦朝的大片疆土,當時的秦朝只剩國都在內的極少數疆域,而秦王子嬰在位時間又實在太短,史料記載,秦二世三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號,立子嬰為秦王,僅僅一個月後,秦朝就正式滅亡了。

  • 6 # 微史春秋

    一、導致秦朝滅亡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發生在秦二世胡亥時期

    秦二世繼位後,更加殘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滅亡秦朝的農民起義就此爆發。

    等到項羽在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後,此時局勢已然極大惡化:

    “燕、趙、齊、楚、韓、魏皆立為王,自關以東,大氐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鹹率其眾西鄉。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

    被秦始皇消滅的六國全部稱王再立,函谷關以東都起來反抗秦國,劉邦更是打到了武關。

    秦朝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造成這種起來是秦二世。

    在這種情況下,趙高殺死秦二世。

    二、子嬰被立為秦王而非皇帝

    趙高殺死秦二世後,“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

    趙高說道:“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

    趙高認為,現在六國復立,秦朝地盤失去了六國地盤,不能號稱皇帝了,應該稱王。

    所以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所以子嬰這是秦地之王,而非秦朝皇帝。

    三、子嬰稱王四十六後投降

    子嬰稱王時,劉邦已經打到了武關,進入關中只是時間問題。

    “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

    雖然子嬰殺死了趙高,但是無濟於事。稱王四十六天後,子嬰投降劉邦,劉邦攻克咸陽,秦朝滅亡。

    很快項羽率軍進入關中,子嬰最終難逃一死,“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

    秦地被一分為三,“滅秦之後,各分其地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號曰三秦”。

  • 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秦二世而亡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從實際上來說,秦朝的確在第二個皇帝胡亥手上出了大問題,導致亡國;從名義上來說,秦朝只有兩位皇帝,就是秦始皇和胡亥,子嬰只是秦王,從沒稱帝。

    (秦二世)

    趙高派女婿閻樂逼死胡亥後,本來是想自己繼位的。

    沒錯,趙高想當皇帝,他就是這麼有理想的一個太監,而且也有一定底氣。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趙高是嬴姓趙氏,秦始皇同樣是贏姓趙氏,也就是說,幾百年前,他們是一個祖宗。

    正因為姓氏不凡,趙高才會覺得自己也有繼承大統的資格。

    可是,秦朝大臣們還沒瘋,雖然已經屈服於趙高的淫威,但讓他們奉一個太監為皇帝?這實在有點超出底線了,定會連累全族被天下人恥笑。所以在趙高透露出想當皇帝的意思時,大家都裝聾作啞,低頭不語。

    趙高想像中那種一呼百諾的場面並沒有出現,非常失望,嘆道“天弗與,群臣弗與”,意思是老天不贊同我當皇帝,群臣也不贊同。只好另選子嬰為繼承人。

    (有理想的趙高)

    子嬰的身世存在爭議,不知道他究竟是秦始皇之子還是扶蘇之子,反正很有繼承資格。

    趙高雖說明白了自己不能成為皇帝,還是很不甘心,也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子嬰,便說秦始皇能稱帝是因為立下了統一六國的大功,胡亥能稱帝是繼承秦始皇之位,子嬰不是他們選定的繼承人,也沒有功勞,所以只能稱王不能稱帝。

    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意思是說現在六國復立,秦朝實際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小了,稱帝名不副實,稱王更適宜。

    子嬰毫無勢力,能怎麼辦?只好接受他的提議,稱秦王而不是秦帝。就算是當王,子嬰也只當了46天。但在這短短几天內,他幹成了一件大事兒:殺趙高。

    趙高選擇子嬰,除了因為他是贏氏嫡脈,還因為他此前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好控制。可趙高萬萬沒想到,這次他看走眼了。

    子嬰極有才幹,有勇有謀。

    從趙高選擇他為國君那一天開始,他就知道自己未來的日子不好過,必然是趙高手中的提線木偶,還有可能被趙高做為籌碼出賣給六國,所以他立刻和貼身宦官韓談商定了計謀。

    趙高讓子嬰齋戒五日後到宗廟祭告祖宗,正式即王位,到了第六天,本該出現在宗廟中的子嬰卻沒來,說是病了,趙高無奈,只好親自去子嬰所在的齋宮探問,一進去就被韓談殺了。

    這個計謀幹脆利落,等於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趙高一死,他的黨羽就潰散,子嬰歷數趙高的罪孽,並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子嬰絕不是胡亥那樣的昏庸無能之輩,如果當初即位的是他,秦朝局勢破敗不到這種程度,現在就算殺了趙高也來不及了。

    (無力迴天的子嬰)

    公元前207年十月,劉邦大軍兵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屯兵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子嬰非常識相的出城投降,獻玉璽、兵符。樊噲提議殺子嬰,劉邦不願揹負殺天子的罵名,沒同意。

    一個多月後,項羽來了,誅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

  • 8 # 歷史不退貨

    秦王子嬰不再是皇帝了,公元前207年趙高殺害秦二世胡亥,改立子嬰為秦王。劃重點子嬰是秦王不是皇帝。西漢賈誼也曾在《過秦論》提到秦二世而亡,之後人們便引用他的觀點至今。

    當然,除了賈誼的言論、以及子嬰不再是皇帝,從實際意義來看,子嬰繼位時的秦國天下群雄並起,項羽在鉅鹿消滅了秦軍主力,劉邦率大軍直逼咸陽。此時的秦國不再是統一的大帝國,只能算是一個諸侯國。加上子嬰從繼位到秦朝滅亡滿打滿算不超過倆月,在歷史上確實也沒有什麼影響力。

    關於為什麼秦二世而亡的結論,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相同命運的王朝——大隋。提到隋朝人們知道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其實後面還有一個,只不過沒什麼人承認,或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隋朝最後一個君主叫什麼。其實還是那個因素,隋煬帝死了以後,隋朝已經不是大一統的王朝,大家只認可一點:隋朝二世而亡!這是和秦國一樣的命運。

    總結一下,分析一個王朝經歷了多少世的標準是什麼?首先必須是皇帝,其次必須是大一統王朝。有人可能會說了,秦二世在位的時候王朝已經開始分崩析離,因此不算。但是秦二世接手的時候王朝是大一統,他也是受命於天的正兒八經的皇帝,所以才說王朝亡於二世,確切的說法王朝因二世而亡!

  • 9 # 史海鉤沉

    秦朝二世而亡,說的是朝,不是秦國,要注意的是,秦二世死後,子嬰繼位,但由於此時秦朝已經風雨飄搖,實際控制區域極小,國土也以不再完整,故而子嬰繼位時,曾自降身份稱的只是秦王而不是皇帝,而朝代都是以皇帝算的,所以,史書上才說秦朝是二世而亡。

    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網友質疑,為何子嬰不直接稱皇帝,而只是稱王?

    一、秦始皇給皇帝制定了標準,子嬰繼承的秦國已經不再滿足稱帝的條件。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都只是稱王而不是稱皇帝,主要就是因為皇帝就是天子,天子那是要統御全國的,而各國君主就算力量再強大,也只能算是諸侯,所以不能稱帝。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用秦國鐵騎橫掃天下,消滅六國,一統江山,開創了萬世之基業。所以,為了表明自己的功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才特地從“三皇五帝”中取“皇帝”二字來表明自己的功績。

    很顯然,子嬰繼承的秦朝既沒有完整的國土,子嬰本人也沒有大的功績,所以根本沒有資格稱帝。

    二、子嬰若稱帝,必將引起劉邦和項羽的劇烈反彈,本想稱王緩和一下,沒想到,項羽連稱王的機會都不給他。

    子嬰若是稱帝,必將引起劉邦和項羽的劇烈反應,為了不激怒劉邦和項羽,子嬰只是稱王,恐怕就是為了照顧劉邦和項羽的情緒。然而,子嬰沒有想到,恨透了秦朝的項羽是不可能給他稱王的機會的。

    所以,在子嬰稱王四十多天後,關中被項羽攻破,子嬰及秦始皇子孫全部被殺,秦朝滅亡。

  • 10 # 凌煙閣論史

    “大秦”號這艘船其實已經航行了500多年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聲在外。

    但是,在嬴政船長之前,大秦號其實只能叫“小秦號”。因為那時它的確又小又寒酸。但是,經過嬴政前面幾代人的不斷加工打磨升級,到嬴政接任船長時,小秦號終於徹底更新換代,變成了大秦號。眾人也習慣地稱嬴政為大秦號的首任船長。

    航行過程中,發生了不少事情。雖然風高浪急,暗礁叢生,還有乘客因長期在封閉環境中精神失常鬧事,有些乘客竟然到了想暗殺船長的地步,另外有人想奪下船長的位置,等等,但這一切都在船長嬴政極高的個人威信和能力之下被輕鬆化解。

    有一天,嬴政船長病重,示意大副和二副把他指定的繼承人扶蘇叫來接替他,然後嬴政船長就死了。

    但是大副趙高威脅二副李斯說:你得聽我的,下一任船長得由胡亥來當,因為扶蘇上臺沒有咱們的好果子吃。

    二副李斯認為有理,就一起改了已故首任船長嬴政的命令,派人把胡亥叫來當第二任船長;另一面派人扶蘇扔下了大海。

    這胡亥當第二任船長是嚴重不稱職的。

    因為他不懂航行,不知道怎麼應對風浪,不知道怎麼避開暗礁,不會駕馭船員,不會安撫乘客情緒,他只會聚眾賭博,麻將牌九二十一點樣樣精通。

    而這個趙高李斯雖然是大副二副,但是他們實際能力一塌糊塗,他們習慣在嬴政船長的光環下生活,一旦嬴政船長不在,他們自己也抓瞎。

    就這樣,二任船長鬍亥天天賭博逍遙,船都交給不懂航行的大副二副管理。

    很快,風高浪急的情況發生了,大秦號還駛入了一片暗礁林立的海域。

    船觸礁漏水了!

    眾人急了:得有人對此負責!實際掌控大秦號的大副趙高毫不猶豫地把責任推給了二副李斯。李斯被眾人扔進大海。

    大方大浪刮來了,船快翻了!

    船員和乘客更急了:這種情況得有人負責!

    大副趙高一看眾人洶湧的怒火,連忙說:船長鬍亥責任最大。

    於是胡亥被眾人扔到了海里。

    此時,船已經沉下去大半了,船身已經看不見了。眾人跑到甲板上,水已經淹到胸口了!

    大副趙高早已跑到桅杆上了,他覺得還能緩一會。他認為還得找個人出來負責。於是,他把胡亥的侄子子嬰推出來當三任船長。

    已經水淹到脖子了,眾船員和乘客還哪有心思理大副趙高這茬兒。紛紛忙亂地尋找漂浮物逃命去了。

    包括子嬰在內的幾位嬴政家族的乘客,早已不堪忍受這個無能的大副趙高,他們悄悄地謀劃除掉趙高。子嬰前去趙高面前就任的時候,趁機一腳把他踹下了桅杆。還在觀看的眾人紛紛鼓掌。

    水已經快淹到脖子了!這時從遠處看,大秦號只剩一點船首和桅杆還露在外面,以及一群奄奄待斃的乘客。

    這時,一艘掛著“沛公”旗號的小船駛了過來。眾人歡呼起來,有救了。

    後來這艘沛公號船不斷升級換代,最終成了“大漢”號。

    有人認為子嬰應該算第三任船長,但多數人反對。因為大秦號是在二任船長鬍亥時觸礁翻船的,等子嬰出頭的時候,大秦號已經徹底沒救了,因此子嬰不能算大秦號的船長。

    大秦號只有兩任船長,在第二任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後來,這個意見就成了大家對大秦號公認的看法。

    (完)

  • 1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為何秦王子嬰尚在而歷史經常說秦二世而亡,其實道理很簡單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其建立者是皇帝嬴政,當然小編以為嬴政多少有點撿便宜的嫌疑,因為秦國的壯大是秦孝公商鞅變法奠定的,而秦國一統六國則相繼經過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還有始皇帝他爸嬴異人幾代君主的辛勞,先後削弱了楚國,齊國和趙國,最終一統八荒

    秦朝的皇帝只有兩個,一個是秦二世,一個是他爹,至於子嬰嘛,不算

    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令郎嬰為秦王”,在趙高謀殺了秦二世胡亥之後,這時候關東群雄逐鹿,秦朝的地盤現已日益減少,只剩下曾經稱秦國時的邊境了,所以子嬰也只能稱王而不是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