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悲傷的EVA

    大家好,我是EVA,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吳起鎮是舊鎮名,現改名為吳起街道。地處吳起縣中部,為全縣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吳起鎮得名於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相傳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

    吳起大約於公元前440年出生在衛國一個富有的家庭。他從小就喜歡舞刀擊劍,公元前423年到魯國拜曾中為師,開始學儒。後來改學兵法。他學業出眾,精通武功,因而於公元前417年當上了魯國的大夫。後來到了魏國,魏文侯向國相李悝詢問了吳起的情況。

    李悝說:“吳起是我在魯國的同窗學友,為了當將,出門十四五年連家都不歸,弄得傾家蕩產。在離家時,他對母親發誓:‘不當卿相,永不回家。’”文侯聽後,認為吳起有志,能為國盡忠,於是任命他為魏國大將,並帶兵伐秦。

    吳起在行軍之中,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與士兵同甘共苦。他一鼓作氣連佔廠秦的五個城池,奪得西河大部分地盤,一直攻到洛河源頭今吳起縣。

    當時的吳起縣,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吳起認為這是修寨紮營的好地方。於是,他帶領眾將士,在周圍山頂.亡修起高大的烽火臺,在馬圈附近修有寬闊的練馬臺,在亂石頭川修起儲糧堡。文侯認為吳起善於用兵,於公元前406年封為西河守(地方行政長官),西拒秦,南防韓。

    吳起在治理西河的27年中,造福於民,以不失民眾為宗旨。他提倡當官必須以身作則不能以權謀私。

    文侯死後,武侯即位。南韓相公娶武侯女為妻。武侯女勸韓相公罷了吳起的官。吳起心情沉痛,面對洛河,淚流不止。公元前308年,吳起被迫離開西河而投奔楚國。

    吳起走後,魏國在西河的力量日益薄弱。魏慧王十二年,曾在環縣營盤山經定邊至吳起長廟城牆村,修了一條魏西長城,但也沒能擋住秦軍的鐵騎。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廉明清正、善於用兵的戰國大將,把吳起在北洛河沿岸鎮守過的地方叫作“吳起鎮”,練馬臺叫“走馬臺”,儲糧堡叫“吳倉堡”。如今的吳起縣就是從當年的吳起鎮得名的。

  • 2 # 趙夢的vlog

    中國五千年曆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過往中,地名的來源也各種各樣,有的依山水命名,如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有的以所處位置的地形命名,如三門峽市、崇明縣 ;有的以兩個以上地名合併構成新地名,如1949年將原武、陽武兩縣合併,取名原陽縣。地名來源情況太多,不一一列舉。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靖邊縣首置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所以命名吳起鎮。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吳起既是兵家代表人物,又是儒家學者,亦是法家先驅。他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先後求學於儒家的思孟學派(以治學修身見長)和西河學派(以治學治國見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

    綜上所說,吳起鎮確實得名於戰國名將吳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曆三大徵是怎樣的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