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剛Lotus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使至虛無,達到極點;守住靜勿動,堅定執著。萬物生、滅運作,我們以其"並作″觀察瞭解萬物滅、生之道。萬物紛雲繁雜,又都統一於一個根本之道。這個根本之道,它恆久勿動,守靜;因為不變動,所以它往復存在。可以往復輪迴,故而常生常滅,知曉了常復之道,也就明白通達了。不知曉常復之道,就妄想,妄想還去實施,得到結果肯定兇險。知曉了常復之道,會虛懷若谷。能容就會大公,大公可王,王為天下,為天下從道,從常,這樣才能長久,沒有傷害。

    ♛四季輪迴,春耕秋收,節氣使然。春秋輪迴的規律可謂"復"。春後夏,夏後秋此順序可謂"靜″。此"復"、"靜″可謂″根"″常。知曉"靜""常″,利用"復"可以利。

    ♛人類文明發展衍生在於尋找規律,利用規律,在規律中總結。本章道德經把什麼是道的根本,規律性是什麼講的很清楚!有往復輪迴的,順序不顛倒得,週而復始的。復代表是來往,靜代表的恆久不變的統一根本性,常就是規律,常兩個根本性一是復,二是靜,兩者缺一不可。大家可以瞭解下三體世界裡三個太陽☀,世界缺少常,三體人是個什麼樣狀態,有興趣可以讀下劉慈欣的——三體。回過來想想老子這一章真是服了幾千年前的智慧

  • 2 # 一燈傳文

    言無常,一切存住壞空。言常,無常依常而有。常與無常二者虛妄,本自平等。善惡陰陽,常與無常,皆是二法,由二歸一才是出路。

  • 3 # 靈官廟人孫玉龍

    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兇。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具體那一章時間長忘記了!

    先來看看這句話的意思|認識了自然規律就是聰明,違背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就會出亂子遭災兇。

    之所以說華夏文明五千年,我們的古輩生活中總結出的聖理賢言至今都言而有理!

    自然規律不可違,古人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可現人偏是熬夜通宵日三杆昏睡不起,長時間陰陽顛倒便導致惡疾纏身英年早逝!

    《黃帝內經》說酒少飲活血通絡惡飲傷身粹亡今人偏不信日日狂飲導致腦出血一命嗚呼!

    所以不要為了圖揚浮名惡語攻擊先賢古聖,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時自己總結出的心得!

  • 4 # 末學王五

    什麼是常?五倫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五常。常是正常的意思,就是到啊!五倫五常就是道。你真的悟通這個關係了,自然內心通達明瞭,靈光獨耀,趨吉避凶,吉祥如意!你若不懂做人最起碼的操守,不遵守做人的底線,不維護這五種關係,故意破壞這五種關係,實在講,人都是自己把自己害死的,跟別人無關!

  • 5 # 小綠71

    常是自然規律,遵從自然規律做人做事就會吉祥,違背自然規律亂做就會招災。就像一年四季分春夏秋冬,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得順著來,你種水稻一定得春夏播種,要是秋冬播種就不會有收成,吃飯得用口,不能用眼耳,人從小長大到老,若從老到小是不可能,成妖怪了。所以得遵從自然規律。該干時幹該歇時歇,快快樂樂過生活。

  • 6 # 鮑順和

    語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①、覆命曰常:迴歸人的本質屬性,就順應了自然。復,恢復,迴歸,曰,讀約,動詞,稱作,引申為順應。常,自然規律,如“天行有常”。人的本質屬性意義寬泛,“人之初,性本善”,大意是指人生來具有的善良淳樸、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品德。

    ②、知常曰明:掌握了自然規律是明智之人。知,瞭解,掌握。明,形容詞做名詞,明智之人。

    這句話內涵豐富,哲理深刻,在今天依然振聾發聵,以下僅從“敬畏生命,遵循自然規律”的角度闡釋它給我們的啟示。

    敬畏生命不是謹小慎微,而是尊重和博愛,更是處世的一種態度和操守。

    之所以敬畏生命,是因為生命是寶貴的,對於任何動物、任何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重慶公交車乘客因為一己私利,置乘客生命於不顧,拉扯毆打司機,導致客車墜江,一車人死於非命,這就是對生命的褻瀆和踐踏,沒有對生命的敬畏,其所作所為必定是魯莽和愚蠢的。

    之所以遵循自然法則,是因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大自然的執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堯的聖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曾經激動人心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本質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之所以遵循自然規律,是因為違背自然規律會帶來嚴重的損失。過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過度開採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過度排放煙塵造成霧霾氾濫,慘重的損失會導致人類舉步維艱、自掘墳墓,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聖賢之言但願能讓今人茅塞頓開,因為“知常曰明”,否則“妄作兇”。

  • 7 # 命理師陳一宏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這是《道德經》第十六章裡的話,這句話最深的含義,就是在原文中,跟我一起讀懂《道德經》,就知道什麼含義了,知道了之後,就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應用了。

    原文中說到歸根曰靜,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萬物最終最常久的狀態,就是靜,如老子所講的道,這樣的靜。所以老子說靜曰覆命。

    這個覆命曰常啊,就是常態啊。所以,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你就是個明白人了。就是提問中的知常曰明。不知常,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麼最直接產生的結果呢,就是時時刻刻靜不下來,想這想那,要這要那,永遠不滿足啊,這就是妄作。我們人呢,一生之中,很多的事,就是做的都是無用功,瞎忙活,忙了一輩子,結果都還是沒有了,一場空啊。難道這不是妄作兇嗎?這個問題還是說的比較遠的,近的呢,很多事情做的不對做的不好,惹了一身騷啊,失敗啊,難受啊,這些也都是妄作兇的意思。

  • 8 # 泰和道安

    《道德經》第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是指參悟了恆常之道,便可做到仁懷天下;做到了仁懷天下,便可大公無私;做到了大公無私,便可天下歸心;做到了天下歸心,便是合乎天道;做到了合乎天道,便是合乎自然之道;合乎自然之道,便可長治久安,終其一生,都不會陷入危殆的境地。

    本句,郭店楚簡本缺失,帛書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王弼本均作“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由此可知,郭店楚簡本不會有多大差異,考慮到帛書本最古,且各本相同,本文從帛書本。

    本句,容是胸懷天下,仁懷天下;公,是公正無私,大公無私;王,是合乎王道,天下歸心;天,是合乎天道,可稱天子;道,是合乎大道,自然之道;沒身不殆,是終其一生,不會陷入危殆的境地。

    因此,本句的含義是:參悟了恆常之道,便可做到仁懷天下;做到了仁懷天下,便會大公無私;做到了大公無私,便會天下歸心;做到了天下歸心,便會合乎天道;做到了合乎天道,便會合乎自然之道;做到了合乎自然之道,便會長治久安,終其一生,都不會陷入危殆的境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電網千億元特高壓專案已開工,特高壓產業鏈能否成為新基建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