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嘴痕

    少數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民族的文化碰撞中,少數民族如契丹,女真,鮮卑,吐蕃,党項等都是吸取了中原文化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從而在當時的眾民族中佔有一席之地。

    契丹

    契丹民族主要時在首領耶律阿保機的率領下開始進行漢化改革,開始廢除當時的軍事制度,還有選取可汗的制度,尤其是他將可汗的家族制轉化成終身制(就是說他將把位子傳給兒子),引起當時大多數人不滿,耶律阿保機憑藉高超的政治,先後平定了三次弟弟們的叛亂,同時他任用漢臣韓延徽等人,積極收攏河北流民,發展農業,積極修建城墩,進行自己的漢化改革。

    女真

    女真族在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統一了女真部落,帶領女真人崛起,與北宋王朝簽訂聯盟,一起夾擊契丹,最後滅掉契丹後,又迅速奪取燕雲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了代替契丹的新一股力量,在這期間他們積極發展鍊鐵,漁耕,農耕技術,同時他們也深受儒家思想引導,才會與北宋海上結盟。

    党項

    党項其實是吐蕃的一支,後來歸順唐朝,被賜李姓,開始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党項也曾先後叛亂,與大唐發生衝突,文化也在碰撞中進化著,在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党項首領李元昊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就是西夏,並且開始有著自己民族的文化,還從新擁有了文字,党項民族形成。

  • 2 # 爛柯人君

    契丹、女真、党項以及其後的蒙古,以剽悍的草原遊牧民族氣質入主漢地,甚至囊括整個中國。然而,政治的、軍事的、民族的衝突,往往以一種形式上的對抗,促進著深刻的文化交融,在征戰中取得節節勝利的契丹、党項羌、女真及蒙古族,便在這種文化大交融中被潛移默化,終於步入他們祖先曾多次踐履的征服者被征服的軌道。

    一、契丹的漢化

    遼朝統治的區域甚為廣大。阿保機在位時期,遼王朝的疆域東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長域,北絕大漠。其統治物件,除“耕稼以食、城郭以居”的從事農耕的漢人和渤海人外,還有“漁獵以食,車馬為家”,從事漁獵、遊牧的契丹、蒙古、回、女真等族人民。針對二元化的經濟結構與民族結構,遼朝採用了雙軌制的統治體制,即所謂“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統治契丹及其他遊牧民族的,主要用契丹貴族,稱為“北面官”。統治漢人和渤海人的,雜用漢族地主和契丹貴族,稱為“南面官”。“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然而,在文化路線上,遼朝統治者卻遵循單軌制,即全面採納中原地區漢文化,並沿著漢文化軌道發展本族文化。史載阿保機建國不久,即就祭祀物件主持了一場大辯論太祖問侍臣日:“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把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日:“佛非中國教”。(耶律)倍日:“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大祖大悅,即建孔子廟,詔皇大子春秋釋英。在諸人“皆以佛對”的情形下,阿保機毅然採用耶律倍的建議,以孔子學說和需家經典作為發展遼朝政治文化的主導思想,從而確定了遼代文化的發方向。

    阿保機的文化決策為後世統治者所遵循。遼太宗耶律德光滅後晉入作京“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後制度漸以修舉。至景、聖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握升侍從,駸崇儒之美”。漢族重要文化典籍如《五經傳疏》、《史記》、等均為朝廷刻印頒行。經遼朝統治者的大力推揚,漢文化深入浸染遼代社會各階層。鐵邁《夷堅志》雲:“契丹小兒初讀書,先以俗語顛倒其文字而習之,至有一字用兩三字者。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其讀時則雲:“月明裡和尚門子打,水底裡樹上老鴉坐"。”可見賈島之詩已成兒童學習啟蒙讀物。蘇軾之詩在遼國大受歡迎。蘇轍出使遼朝,“每被行人問大蘇”。蘇軾與遼使共飲,遼使通其詩句:痛飲從今有幾日,西軒月色夜來新”,以此證明東坡善飲。陶淵明、李白等著名漢族詩人,亦為遼人熟惡和喜愛。在漢文學的影響下,遼代君主“雅好詞輸,威通音律,文學之臣皆淹風雅"。

    二、女真的漢化

    滅遼後在北方建立金國的女真人,亦建立起以漢文化為主幹的文化結構。和契丹統治者一樣,在對遼、宋的戰爭中,金人表現出對漢文化的強烈渴求。金太祖在釋出“今欲中外一統”的討遼詔令後,又特別宣示臣屬注意對文物典籍的搜求:“若克中京,所得禮樂儀仗圖書文籍,並先次津發赴闕。"金太宗在滅亡北宋戰爭中,對藏經、蘇(軾)黃(庭堅)文、《資治通鑑》、圖籍文書、鏤板等無不盡取,指名索取書籍甚多。又素太學博通經術者三十人,詳通經教德行僧數十人。他如畫工、醫官、雜戲、教坊樂人,國子監書庫官,以及雜劇、說話、弄皮影、小說、弄愧儡、打筋斗、彈箏、琵琶、吹笙等方面藝人,也盡攜之而北。

    金朝統治者採用暴力手段使“宋士多歸之”,對女真文化的漢化具有至關緊要的意義。在文化主導思想上,金人高度尊奉儒家文化。金熙宗於皇統元年二月,親祭孔廟,“款謁先聖,北面如弟子禮”,並宣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鮮明表現出以儒學為正宗道統的意向。在制度文化上,金代統治者“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又極為注意“漢宣綜核名實,唐代考課之法",使“典章文物案然成一代治規”。在教育體制上,金朝太學與國學十分經學諸子學與史學的學習。金世宗大定六年重規定:金的國學除學習經外,還要學習《老子》、《荀子》、《揚子》等諸子典籍。在歷史方面則要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正史,這些書皆“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漢地流行的科舉制度也在金朝推行,其進土科目“兼採唐、宋之法而增損之,其及第出身,視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矣”。在文學上,金代文以韓愈、歐陽修、蘇軾為正宗。趙秉文文宗歐、蘇,集諸家之所長,自成一家。王若虛經學以宋學為主,文以歐、蘇為正宗,詩學白樂天。元好問詩規模李、杜,力復唐音,詞集兩宋大成,文接歐、蘇正軌。

    在漢文學浸染下,金、宋之間往來交馳的外交檔案無論表述模式,或是辭令文風,已不存在民族差異。建立於幽燕故地的金中都,則全然以汴京為模式,金中都的設計和施工主持者張浩、孔彥舟和梁漢臣都是穩於儒學建都規制的漢族土大夫。金人對漢文化的汲取與整合,使漢族文化在新的內外條件下滲透、延展於女真族之中,從而在北中國創立了一個“人物、文章之盛,獨能頡頑宋、元之間”的文化天地。

    三、党項的漢化

    建國曰西夏的党項羌也像遼的契丹和金的女真族一樣,在和漢族的頻繁交往接觸中,日益深刻地受到漢文化的薰染。額濟納夏黑水城出土的古書中,有《孝經》、、《論語》、《孟子》的西夏文譯本,並附有西夏人對《論語》、《孟子》的註釋以及(禮記》、《左傳》、《周書》、《毛詩》的引文輯錄。至宋仁宗時,西夏如富弼所述,已是任用中國賢オ,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馬,行中國法令了。

  • 3 # 執筆讀春秋

    在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的時候,中原動盪,周邊少數民族勢力崛起。其中契丹對應的遼國、党項對應的西夏、女真對應的金國都與宋朝爭雄海內,文明交相輝映,互相融合。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少數民族也在向中原學習,並採取了一些“漢化”措施,主要的方式是:習漢字,譯漢書,模仿中原進行政治改革和民族通婚等舉措。

    一、遼國(契丹)的漢化

    耶律阿保機在同一遼國八部之後,首先是模仿中原的政治體制,對遼國進行了大的改革。他把遼朝分為“北院”和“南院”兩個部分,北院全部由契丹人當官吏,而南院則用漢人。針對不同的族群,適用相應的法律處理糾紛。

    遼國在禮制上也模仿中原,把皇帝稱為“天皇帝”,配偶稱為“地皇后”。整個北宋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漢化最深的就是遼國了。特別是到了遼聖宗時期,遼國直接以《貞觀政要》作為治國的方略。

    那時,耶律氏族人與漢人的區別已經不是很大了。因為遼國在北方的勢力較大,影響力甚至到達了中亞。所以事實上,契丹王朝已經儼然漢族的小王朝。許多年以後,中亞各民族還把“契丹”當成中國的代稱。

    後來元朝統一中國,成吉思汗重用的耶律楚材,本是一名契丹人,但是他不但幫漢人說話,還拼命在元朝推行漢人的思想學說與政治經濟制度。這都說明了遼國當初“漢化”的成功。耶律楚材已經完全認同了中原的文明,從思想上來說,他已經是一個徹底的漢族人。

    二、西夏(党項族)的漢化

    西夏王朝由李元昊創立,元昊的祖上自稱北魏拓跋氏後人,因為幫助唐朝平定黃巢之亂有功,被賜國姓——李。元昊建國之後,取“夏”為國號。後來又模仿漢字,創造了西夏的“方塊文字”。

    李元昊重視文化教育,他自己精通漢語,還讓党項的官員翻譯了大量的漢族書籍,比如《孝經》、《爾雅》等等。另外,他對俘虜到的漢人一律重用,還引起了北宋的關注,認為他善用人才,應當小心提防。

    在李元昊之後的幾任西夏皇帝,更加大了對於漢臣的重用,甚至還學習漢人建立“國學”、“太學”,一如漢制。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党項坐上了“漢化快車”。到了西夏仁宗時期,党項人連原來學習遼國,制定的“藩漢”制度(遼國南北院制)都取消了,藩漢管理徹底合流。

    三、金國(女真)的漢化

    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在政治、體制、經濟方面,一開始完全學習遼國與西夏國。完顏阿骨打把漢字拿過去進行變音改造,創造了女真文字。在金國的佔領區內,又把漢民同女真民打亂,讓他們混合居住,為之後的通婚、融合創造了方便。

    女真人制定《義律》,在党項族人的法令基礎上,進一步把藩、漢的管理統一化。據《金史》記載,女真人中的“猛安謀克戶”至少在金朝時,已經實現了與漢人的民族融合。

    因為當中本來就包括了漢、党項與女真等多個民族全員混合居住,最後達到“血脈不分”的程度。其中不少女真人,從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使用“漢族姓氏”,他們不僅從思想上實現了“漢化”,從血統上來說,事實上也“漢化”了。

    結語

    在兩宋期間,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政權的“漢化”政策,主要是透過直接借鑑中原王朝現有的體制,再加上學習漢語、重用漢官、民族通婚來完成的。

    其中,契丹人的遼國是政、經一體,文化當先;党項人的西夏首重文教,創造發明;女真人的金國集前二者之大成,不光在思想與政治上借鑑了漢人的經驗,當中一部分成員也開始使用漢姓,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族合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嬰淨水器什麼牌子好?各種引數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