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玉軒轅
-
2 # 一本夏聊歷史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創者,他從一個乞丐,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皇帝,這樣的人生經歷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朱標是他和原配馬秀英的長子,朱元璋做了皇帝,馬秀英成了皇后,嫡長子朱標也就成了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是寄予了厚望的,也花了不少心思去培養這個接班人,朱元璋讓‘’浙西四賢‘’之一的宋濂做太子朱標的老師,可見他用心之良苦。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對於他的身份,史學界有很多爭議,朱棣一直說自己是皇后馬秀英所生,也就是所謂的嫡子,可不少史學家卻認為朱棣生母另有其人。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即建文帝。朱棣只是個燕王,朱允炆繼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聽取了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採取了削藩政策,這一政策把燕王朱棣給逼瘋了,在黑衣宰相姚廣孝的謀劃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於公元1402年攻破大明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蹤,朱棣登上了皇位,即明成祖。
朱標出生於1355年,此時的朱元璋還不是皇帝,朱元璋稱吳王后,就把朱標立為世子,可見朱標是不二的繼承人。1368年,朱元璋登基稱帝,朱標毫無懸念成為太子,被朱元璋指定為接班人。朱標生性仁厚,善待弟弟,並多次為犯錯的弟弟們求情調和關係,在兄弟面前威信很高。 如果他不出意外做了皇帝,就不會有後來朱棣什麼事。可是天妒英才,1392年,朱標因風寒病逝,老年喪子的朱元璋悲痛萬分,念念不忘朱標。因此他突發異想,決定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
朱高熾出生於1378年,朱棣長子,他為人比較穩重,學習也比較好,但他卻是個大胖子,行動非常不便,一般來說身體太胖,肯定有很多併發症,去血脂血糖血壓肯定都高。1395年,朱高熾被立為燕世子,雖說在朱棣起兵靖難期間,朱高熾在姚廣孝的輔佐下駐守北平有功。 可當1402年朱棣登基稱帝時,並沒有馬上立朱高熾為太子,應該說朱棣對於立誰為太子有過猶豫。
這也就讓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有了覬覦之心,朱棣內心也不喜歡胖胖的朱高熾,對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兩個兒子倒是很喜歡,但朱棣卻非常喜歡聰明過人的,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朱棣的想法被這兩個兒子看透,於是朱高煦想陰謀奪嫡,被人告密,朱棣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1424年8月,朱高熾繼位登基。 不少人說朱高熾能做皇帝是沾兒子的光,因為朱棣非常疼愛孫子朱瞻基,其實我看也未必就是這樣。朱高熾廟號仁宗,歷史上稱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數。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赦免了建文帝時期的許多舊臣,平反冤獄,廢除苛政,雖說在位不到一年,卻是個仁德明君,他為‘’仁宣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1425年5月,朱高熾病逝,嫡長子朱瞻基繼位。
比較一下朱元璋、朱標父子與朱棣、朱高熾父子,我認為有三同和三不同。
三同:
1、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政權,朱棣篡奪了大明王朝政權。
2、朱元璋和朱棣的嫡長子朱標和朱高熾,都是仁德之人,非常有涵養。
3、朱元璋和朱棣都非常喜歡自己的孫子,朱元璋讓孫子朱允炆做了自己的接班人。朱棣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孫子朱瞻基。
三不同:
1、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接班人的位置從來沒有動搖過。朱高熾雖說也是嫡長子,但朱棣有過換太子的想法。
2、朱標沒有做皇帝,朱高熾在朱棣去世後,繼承了皇位。
3、朱標雖不滿朱元璋的殺戮,屢屢勸柬,父子感情依然很好。朱高熾儘管順從父親朱棣,朱棣依然不是很喜歡他。
-
3 # 丁強888
像嗎,基本沒有像的地方好吧。除非你告訴我基因像。
一、朱標的太子位穩得很,而朱高熾的位置岌岌可危。
要說歷史上太子最不受皇帝猜忌,與雄才大略的皇帝相處融洽,朱標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胤礽、楊勇、孫和、劉據等深表贊同)。
而我們可憐的朱高熾可是好幾次要被他的爹爹廢掉。靖難之役裡對朱高煦說“世子有疾,勉之”。直接相當於許諾朱高煦成功後換太子了。
雖然最終朱高熾守得雲開見月明,但中間的心酸和隱忍他的伯父朱標可是不用這樣煎熬。
二、朱元璋可沒有像朱棣一樣喜歡孫子。
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朱標死前可從來沒有聽說過朱允炆在重八的心裡多重要,最終選擇朱允炆是因為朱標死了,按儒家繼承原則要選擇朱標的嫡長子。
反之,朱老四可是在朱瞻基很小的時候就喜愛他的好聖孫。朱高熾的位置得以保留一定程度還是因為有一個好兒子。
單純從故事性來說這兩對父子也不像。朱標英年早逝,害朱元璋不得不重新佈局。而朱高熾可是成功熬死了老爹,雖然也才八個月就跟著老爹走了。
-
4 # 書院大先生
因環境不同,其兩對父子不但不像,反而各自有其特別之處。
朱元璋和朱標,“文”與“武”的不同。
朱元璋,字國瑞,明朝開國皇帝,是謂明太祖,一生戎馬倥傯,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馬背上度過。即位前居住在沛縣,後為躲避戰亂遷居句容,後又再次搬到徙泗州。家中老二,成年後的朱元璋身材挺拔雄武,相貌奇特於常人,知人善用,有天眾之資,濟世安民之志,承天接運,豪傑無數,於亂世中崛起,征戰十五年終成帝業。堪稱是“武皇帝”之典範。
朱標,太祖長子。母親為馬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太祖為吳王時,立為世子,隨宋濂學問。因生長富貴之環境,太祖令其四處遊歷,覽盡山川,親近百姓,因此能體察民間疾苦,知父輩打江山之不易。為人宅心仁厚,太祖即位後立為太子,又令凡事都經太子查閱裁決,再報送太祖,因此積累治國經驗。又因其母馬皇后為太祖結髮妻子,甚為太祖寵愛,更加鞏固其太子之位。後因病去世,太祖悲痛至極。如果朱標沒去世那麼早,其堪為“文皇帝”的典範。
朱棣和朱高熾,“文”與“武”的不同。
朱棣,太祖的第四個兒子,因其驍勇善戰,被封為燕王時曾跟隨太祖四處征戰,戰功赫赫。太祖即位後,命保衛明朝北大門。太祖去世後,朱標之子朱允炆即位,當時諸王叔擁兵自重,因擔心威脅到自己皇位,聽從下人之言開啟削蕃。朱棣因擔心像自己的弟弟周王朱那樣的下場,便開始了靖難之役,直到最終奪權成功,登上王位。也是“武皇帝”的典範。
朱高熾,成祖長子,成祖為燕王時封為世子,成祖稱帝后立為太子。身體重度殘疾,傳聞走路都需要兩名內官扶住。待人寬厚,知人善用,成祖起義時,把南京事物交由打理,成祖即位後,多次塞外征戰,便交由朱高熾監國。是為“文皇帝”的典範。
-
5 # 亙古懷念說史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朱棣和朱高熾父子都是典型的老子打天下,兒子坐天下的典型範兒。
一般開國之君在創業的時候都需要那種殺伐果斷的狠勁兒。雖然朱棣並非開國之君,但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在盛世王朝造反成功的王爺,經歷也跟開國至今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老子打下天下後,就不能再用戰爭時期那一套老思想了,這個時候天下百姓是需要休養生息的。因此,皇二代就不能像開國之君那樣折騰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深刻的明白這樣的道理。於是朱元璋沒有選擇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棣,而選擇了寬厚仁義的朱標。朱棣也沒有選擇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高煦,而選擇了同樣寬厚仁義的朱高熾。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明太祖朱元璋為太子朱標鋪平了道路,卻不曾想太子朱標死在自己前面了,弄得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
朱高熾雖然沒有死在朱棣前面,但是也僅僅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所以朱標和朱高熾都沒有來得及充分實行自己的仁政。
除此之外,朱元璋和朱棣還有一點比較相似,那就是隔輩親。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在自己的兒子當中另立太子,相反卻冊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皇太孫。
朱棣之所以選擇身體有殘疾的出口處為皇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愛,好聖孫朱瞻基最終也順利成為了明宣宗。
回覆列表
朱元璋和朱標,朱棣和朱高熾這兩對父子是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首先父親都是鐵腕治國,南征北戰的馬上皇帝,重武功而輕文治。但他們都知道馬上的天下,要以文治天下。所以給自己的兒子請了當時的大儒,教他們如何治理天下,以及修身養性。其次就是性格,朱元璋和朱棣是一類人,好權術,能打仗。而作為互補,兒子都不見仁弱,絕不是懦弱,是仁孝,他們父親的做法有些也不滿意,但是他們不能說。第三可能是兩任皇后的功勞。馬皇后和徐皇后都是著名的賢后,兒子受母親教化更多一些,所以導致兒子都比較仁弱。當然也有不一樣,朱標活著時,地位很穩固,沒有人敢覬覦。朱高熾就不然了,完全是看在兒子朱瞻基的面子上,才得以保住這個位子。還感謝謝晉的那句好聖孫啊!我的回答完畢!個人淺見,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