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輝4567
-
2 # 信好與你同行
所謂成事者,佔有天時地利人和,明末出現嚴重小冰河氣候,北方產糧區幾年乾旱失收,加上有無遼東情況也是這樣,導致女真族靠掠奪生存,李自成們沒有吃還被還被徵收軍餉,把農民向死裡推,加上明朝制度僵化,社會財富分化太嚴重了,達到了瓶頸,皇帝等上層精英不打破舊規矩,只能等到壓力足夠,動脈破解失血過多而死!
-
3 # 旅行者說文史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佔領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無奈之下,只好在北京煤山上吊。太監王承恩陪同而死,明朝滅亡。但是,僅僅只過了一個月,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就降於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李自成潰敗北京城。
九月,順治皇帝從盛京來到北京,十月一日,他在眾人的陪同下於天壇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大典,即皇帝位,下詔“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宣告建立。
作為中國漢族地主階級建立的最後一個大明王朝,經歷了“仁宣之臺”、“弘治中興”、“隆慶新政”,將封建帝制文化傳統推到了極致,是中國兩千年帝王政治的大整合者。中間雖然有奸臣亂國、閹黨干政,但是卻也有條不紊的推動著帝國運行了將近三百年。為何還是讓女真人(滿族)最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呢?
女真人的崛起女真人的祖先是世代居住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據《金史》記載,它在先秦的時候叫肅慎;漢魏之際叫挹婁;北南朝時期叫勿吉;隋朝的暑假叫靺鞨;唐朝的時候以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實力最強。女真人在中國歷史上多有建樹,曾先後建立過渤海國、金國、東夏等國家或政權。
元朝建立以後,敗退的女真人輾轉返回到了他們的龍興祖地,白山黑水之間蟄伏起來。元朝為了打壓女真人,就在女真人的聚居地設定了五萬戶府、東征元帥府,嚴密地監視著女真人的一舉一動。到了明朝,也在女真人的地盤上設定了300多個衛、所,並設立了奴兒干都司,並把女真分為海西、建州、野人三大部落分而管之。
努爾哈赤像
當時,真正對明朝構成威脅的是居於今天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以西的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不僅實力最強,且靠近遼東腹地。明朝將領李成梁曾多次對海西女真用兵,多取得了勝利,致命的打擊使海西女真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一個潛在的危機,悄然興起而不自知,努爾哈赤領導的建州女真趁機崛起。
努爾哈赤出生於貴族世家,從他的六世祖開始就世襲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努爾哈赤幼年喪母,三兄弟不受繼母待見,父親塔克世便將三個孩子送到了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那裡。但當時努爾哈赤的父親是明朝冊封的官員,王杲因為不服明朝對女真人的欺凌,所以,王杲與努爾哈赤的父親關係並不融洽,王杲也就遷怒於三個外孫子,將努爾哈赤三兄弟當成奴隸看待。
王杲後來率部反抗明朝,被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凌遲處死,努爾哈赤為了避免被殺,抱著李成梁戰馬的腿,苦苦哀求,終於讓李成梁動了惻隱之心,留下了兄弟三人的小命並淪為了書童。
少年的艱難磨難,鑄就了努爾哈赤堅強不屈的性格,在他逃離李成梁不久,李成梁以“阿臺未擒,終為禍本”為由,說服了明神宗,再次進兵阿臺。阿臺是王杲的兒子,阿臺之妻也是努爾哈赤的堂姐。當時努爾哈赤的祖父昌安、父親塔克世也在阿臺的城中。阿臺被部下殺掉,明軍破城而入,大開殺戒,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皆被殺害。
興城袁崇煥像
努爾哈赤在祖父、父親被殺後,他不僅沒有逃跑,而且徑直來到遼東都司討還公道。李成梁自知理虧,以誤殺為由安撫努爾哈赤,給予努爾哈赤“赦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加封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並歸還了他祖父和父親的屍體。
努爾哈赤表面欣然接受,但是仇恨的種子卻在他心中種下了,這件事也成為了努爾哈赤以父親遺留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時,“七大恨”的第一大恨。
明朝吏治腐敗,農民起義連續爆發就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明朝歷經萬曆、天啟兩朝後,已經是奄奄一息,到了朱由檢當政的時候,雖然他有心振興已經非常困難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非常突出,朝廷內部結黨營私,農民起義不斷,再加上不斷的天災,讓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終於走到盡頭。
面對後金的侵擾,朱由檢不僅束手無策,還中了皇太極設下的反間計,親手殺死了皇太極的生死冤家袁崇煥;國內方面,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連戰連捷,席捲山西,攻克太原、太平,兵逼北京城。朱由檢雖然也組織各地的明軍前來抵抗,但都大多一觸即潰,各地官吏更是紛紛開城投降。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之際,大明王朝的國庫儲備竟然不足四千金,連守城將士的軍餉都湊不夠。無奈之下,朱由檢只好向諸位大臣“勸捐”,希望大家踴躍捐款,共渡國難。
但是讓朱由檢想不到的是,除了太監王永祚、王德華、曹化淳各捐五萬兩以外,朝中官員都向皇帝哭窮,內閣次輔魏藻德只捐了五百兩。朱由檢的周皇后從自己的胭脂水粉錢裡拿出五千兩,讓皇帝的國丈周奎做出表率,為國分憂。周奎卻從中剋扣了兩千兩,把剩下的三千兩捐了出來。
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李自成行宮裡的李自城像
如此君臣,豈有不亡國?
李自成圍困北京城後,城內守軍毫無還手之力,紛紛四散逃竄,朱由檢的寵臣,守城總管,就是上文帶頭捐了五萬兩白銀的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了外城廣寧門投降,第二天,宦官王相堯、兵部尚書張縉彥,朱純臣等也紛紛打開了自己把守的內城城門,迎接李自成大軍入城。
朱由檢心知大限已到,留下了“皆臣之誤朕也”的遺言,三尺白綾,為漢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畫上了句號,身邊只有一個太監叫:王承恩
蒙古黃金家族沒落崛起於16世紀末葉的女真人在北元時期是蒙古人的附庸。北元政權北遷以後,不斷與明軍作戰,形成了北元與明朝的南北對峙局面,蒙古社會進入了一個動盪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明朝對蒙古進行了為時半個多世紀之久的戰爭。蒙古內部的內亂時有發生,大大消弱了蒙古大汗和黃金家族的權力和地位,使他們的權威逐漸衰落,而蒙古異姓王相趁機崛起,兼併領地,並企圖篡奪大汗之位。雖然達延汗時期有個短暫的中興,蒙古大汗的汗位又重新回到黃金家族的手中,但是由於統治層內部的鬥爭,使蒙古再也難以恢復昔日的輝煌。
1604年,成吉思汗的後裔林丹汗登上了蒙古大汗位。林丹汗為了恢復成吉思汗的霸業,以察哈爾部為基礎,直接控制了內喀爾喀扎魯特部、巴林部、巴嶽特部、弘吉剌特部、烏齊葉特部等五部,也試圖控制蒙古其他各部,同時引進藏傳佛教的紅教(寧瑪派)對統治地區進行精神控制。這一舉措觸犯了眾怒,因為當時的黃教(格魯派)已經成為了蒙古各部的共同信仰,這也為蒙古各部反抗林丹汗的統治埋下了隱患。
瀋陽昭陵皇太極像
黃金家族雖然沒落,但是仍然是一股很大的力量,所以努爾哈赤自崛起之日起,就不敢小看散佈建州女真西部的蒙古各部。努爾哈赤顧及林丹汗在蒙古各部的聲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初想與林丹汗結盟,向林丹汗宣稱:“與金合謀共伐深仇之大明”。林丹汗識破了努爾哈赤的政治陰謀,不計較與明朝多年的恩恩怨怨,堅決採取了聯合明朝共同伐金。
努爾哈赤轉而聯絡不想被林丹汗吞併的蒙古各部,採取離間、拉攏等手段,透過聯姻、封爵與蒙古諸部建立了同盟關係,共同對抗林丹汗和明朝。最終,林丹汗敗退青海時病逝,年僅43歲。林丹汗去世後,其麾下的軍事勢力盡歸後金,綿延429年的蒙古帝國,364年的大元王朝,267年的北元政權的黃金家族黯然謝幕。
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的旗主在後金統治者的示意下,在盛京召開大會,擁護皇太極為蒙古大汗正統的繼承權,並上尊號“博格達徹城汗”。皇太極接受了蒙古大汗的尊號,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從此,清朝皇位的每一位繼承者,不僅是大清王朝的皇帝,同時還是蒙古諸部的大汗,都有不同的尊號。
清廷為了能夠有效的控制蒙古各部,廢除了蒙古地區幾百年來一直維持的萬戶制度,借鑑滿族的八旗制,在蒙古地區推行了盟旗制度,把原來的蒙古各部拆分成了互不統領的若干旗,對蒙古地區進行分而治之,這就大大縮小了蒙古各部領主的權利和領地範圍。其目的一方面防止蒙古各部趁機坐大,另一方面又消弱了蒙古內部的聯合。
結語女真人(滿族)利用中原王朝多亂衰敗之際,暗自發力得以逐漸強大,並聯合蒙古共同伐明,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清朝。
回覆列表
有句話說的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凡人事或國家政體都是一個道理。如果明朝蒸蒸日上,國力強盛,政通人和,那麼滿族是沒有機會入主中原的。正是因為明朝末年政治昏庸,官僚腐敗,加上天災人禍,觸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以至於天下大亂,才給了滿族侵略中原的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