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有史記載

    隋朝末年,義軍紛起,天下一片混亂。以李密為首的義軍勢力強大,是爭奪天下的有力競爭者。但李密為何慘敗,暫且不分析大局,我們從李密行事風格看下。

    打勝仗不獎勵自家兵卒,反而獎勵敵方降將

    在打了很多勝仗以後,李密逐漸變得驕傲,他不體恤愛護士兵,軍中也沒有積蓄一些錢財和寶物,士兵們打了勝仗竟沒有東西賞賜。

    軍師徐世勣表現的很焦慮奉勸李密:“士兵們衝鋒陷陣,生死苦戰,主公不獎有罰,這是鼓動不起人心的。我擔心從此兵不力戰,士氣不振啊!”

    李密蔑然一笑,說:“你的擔心是多餘的,你不知道,不獎有罰,正是我的智計。我就是要讓士兵知道,只有不斷征戰才會有所收穫,否則,士兵安於獎賞,他們會懈怠的。”

    徐世勣對李密的回答哭笑不得,主公的智謀是好的,但是不是有些過於露骨,主公還是找個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吧。

    李密不但沒有聽,反而十分優待隋軍投降的將領,對他們賞賜豐厚,還說道:“優待降將,必能瓦解敵人士氣,爭取更多的人倒戈,在此我們不能吝音。 ”

    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會激起士兵的不滿。主公優待降將用意雖好,但意圖明顯,人人得見,只會使士兵感到不公,實在是一種厚此薄彼的做法。

    李密卻反駁:“我優待降將,就是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否則無人得知,又有何功效?士

    兵隨我多年,應知道我的苦心,他們不該怪我。此事不可更改!”

    沒頭腦的開倉放糧

    李密遇到飢餓的百姓,開倉放糧,本來是件好事,糧食發放應該講究定時定量,給自己留有餘糧,但任憑來求取糧食的人隨意拿走,不加任何限制。

    李密這樣做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軍糧充足,顯示軍事實力,讓敵方知難而退。

    徐世勣再次勸阻,主公這樣的智謀是一廂情願,這樣做只能自毀,地方沒有任何損失,司倉賈潤甫也跟著勸阻:“主公的智謀只是為了顯示我軍實力,可取得人民的擁護才是奪取天下的根本。現在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多有飢餓而死的,他們會怎麼看待主公呢?倉糜的糧食總有被拿盡的時候,沒有了糧食,誰又會追隨主公呢?此事關係甚大,主公不可輕視草率。”

    李密自認為沒有錯,繼續我行我素。

    不聽勸阻,自我意識強大

    徐世勣私下對手下說:“主公行事乖張,慮事不周,也就罷了,可怕的是他又拒絕規勸,不肯改過。主公這樣耍弄小聰明,我擔心大事難成啊。 ”

    由於徐世勣總是進諫,李密變得非常不耐煩,乾脆把徐世勣發配到外地鎮守,臨走時徐世勣還不放心的說:“主公聰明過人,但行事不可外洩,用智當求萬全隱秘。如果智謀廣為人知,不加掩飾,那麼敵人便會有機可乘,反對自己不利了。主公在此千萬小心。”

    李密不耐煩地揮揮手,說:“事無定法,你何必這樣固執?我做事自有分寸,無需多慮。 ”

    李密從此更無顧忌,更自以為是,也由此幹下了許多傻事。他的一舉一動毫無隱秘可言,於是連連慘敗。最後,李密投降了李淵,接著又因反叛被殺。

  • 2 # 明莊趣談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隋末的各路軍事勢力中,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是農民起義,後來各路英雄豪傑加入使得瓦崗軍達到了鼎盛,鼎盛時期的瓦崗部擁有的部隊精兵三十多萬,猛將也很多,如裴元慶、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徐茂公、王伯當、謝映登、侯君集、單雄信等,在與隋軍的戰鬥中也是勝多敗少,但是最後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歸,在洛陽城下與瓦崗軍遇,瓦崗軍被宇文化及軍和王世充軍前後夾擊,大敗。九月,李密西走,降於唐朝,瓦崗起事軍隊終於潰散。

    我認為瓦崗寨起義的失敗點主要在於領導人,翟讓雖然讓位給李密,但最終翟讓集團終究全部死在李密手裡,翟讓一死,瓦崗士氣低下,派系之爭達到了最高峰,支援翟讓的將領大都死於李密的陰謀之下,還有部分支援翟讓的將領離開瓦崗,瓦崗內部分崩離析。

    還有本來瓦崗就是農民起義軍,當時隋軍還很強大,況且山西的唐軍對比瓦崗軍,背景就大很多了,畢竟唐軍是官軍影響力也是瓦崗不能及的,加上領導人沒有能力,兵將流失嚴重,所以想成功都不可能。

  • 3 # 手機使用者72887068832

    李密自從跟隨楊玄感起兵失敗後就投奔了瓦崗。因勸降瓦崗附近的土匪及作戰有功被翟讓允許建立自己獨立的武裝蒲山公營,李密挑選8000特種兵,在關鍵時刻總能力纜狂瀾,在瓦崗聲望漸漸提高。當佔領興洛倉,黎陽倉後聲望達到頂峰,翟讓就讓賢,讓李密當一把手。翟讓的弟弟發牢騷說哥哥不想當皇帝給我當也好,怎麼給外人。李密就設酒局殺了翟讓一家,瓦崗人從此人心瓦解。下面說說李密失敗的幾個方面。第一攻下興洛倉,黎陽倉時讓百姓隨便取糧,道路糧食盈尺,不知道廣積糧的道理,一副流寇做法。當糧食不夠時軍心不穩。第二不能容忍二元政治,非要殺翟讓以絕後患。老毛打贏了就是朱毛照片一起遊街,可惜李密不懂這個道理。一個連自己的恩人都容不下的人,部下誰能和他交心。你李密強的時候沒辦法跟著你,只要你李密敗一次,手下就跑路。隊伍沒凝聚力,沒韌性,一敗就潰。第三沒有打倒反動派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剛開始是打隋朝的,可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后,李密被朝廷招安去打宇文化及,當兵的搞不清楚了,不是打倒反動派嗎?怎麼去打造反派了?叫兵去殺人或去當炮灰,要給他們正義的理念。打倒反動派解放全人類這種口號使得殺人是對的,是正義的事業,被殺是值得的,為了革命奉獻青春。一旦當兵的認為自己被別人當猴耍了,就要找機會把領導當猴耍了。李密不是老天沒給他機會,而是他自己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見識淺薄,怪不得天,怨不得地!

  • 4 # 沒眼皮的蚊子

    一件事的成功與失敗,都有其內部因素和外界因素 。成功往往是偶然的,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有些失敗是必然的,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

    要想弄清楚李密為什麼失敗,就得先了解一下李密這個人,和他做過的一些事。

    李密公元582年生予長安,他是上柱國、蒲山公李寬的兒子,是個典型的官二代。

    公元613年,李密參加了楊玄感的起義,兵敗被捕,在押送途中逃走,投奔了瓦崗軍。

    當時的瓦崗軍老大是翟讓,李密得到翟讓的信任,是因為他設計在榮陽大海寺,幹掉了隋朝名將張須陀。

    從這件事看,李密聰明,有計謀,這是他的優點。

    取得翟讓信任後,李密自統一軍,後來,翟讓把瓦崗寨老大的位子,也讓給了他,他就成了瓦崗寨的老大。

    李密疑心非常重,這是他的一個嚴重的缺點。

    瓦崗軍是農民起義軍,起義軍中能人不少,這些人都來自於江湖,能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靠的是個義字。

    翟讓讓位李密,是感覺自己沒有李密有能力。他來自草莽,沒有什麼野心,他只想推翻隋朝,並沒有想有朝一日自己當皇帝。

    李密是官二代,他見多識廣,有理想有抱負。他沒有江湖習氣,因此義字對他來說,只是利用的工具,並沒有深入他的內心。

    當李密有了權力之後,野心就開始膨脹,他想當皇帝。

    李密的位子是翟讓讓給他的,而且瓦崗寨一開始起事的人,都是翟讓的兄弟。李密擔心有朝一日隋朝被推翻,翟讓帶著自己的兄弟逼他退讓位,他不讓位就是個死,讓位他又不甘心。

    因此,起義軍剛壯大起來,李密就擺鴻門宴,直接把翟讓給宰了。

    殺了翟讓後李密任用自己的親信,而瓦崗寨的老人,幾乎全部被奪權。

    李密把自己搞的眾叛親離,這時候宇文化及又帶兵南下,進攻瓦崗寨。

    李密為了牢牢的把握住瓦崗軍,他任用了大量隋朝降將,同時還召集其他起義軍,一起攻打洛陽。雖然瓦崗軍看似還非常強大,但是已經沒了凝聚力。

    李密不僅疑心重,他還很天真,而且小家子氣。

    瓦崗軍攻下洛陽附近的糧倉後,李密就不想走了,他用這些糧食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隊伍。

    沒有了凝聚力的隊伍,人再多也是烏合之眾。

    宇文化及帶領大軍南下,李密慌了,當時他的大軍正在圍困洛陽的王世充。

    本來洛陽少吃沒喝的,已經堅持不住了,李密竟然天真的派人去找王世充,要和王世充合作一起對付宇文化及。

    天真害死人,李密的天真卻救了王世充。

    王世充答應李密,在他和宇文化及打的時候,不在背後攻擊他們,作為回報,他賣了一批糧食給王世充。

    李密賣糧食給王世充,然後和宇文化及開戰。

    王世充活了,李密雖然大敗宇文化及,但是他的軍隊損耗非常大。

    王世充在李密打敗宇文化及後,開始反攻,李密大敗,逃往關中投了唐軍,後來反叛唐軍被殺。

    李密沒有駕馭群帥的能力,他卻把各路起義軍召集在了一起,因此,歸附於他的起義軍越多,他的反應和行動能力越受到牽制,這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 5 # 薩沙

    原因有很多,我簡單說一說。

    對比李密和劉邦、朱元璋、劉備之流,我們發現李密的才敢和眼光明顯不足。

    第一,胸無大志。

    李密集團最初僅僅是聚集活不下去的災民,以形成軍事集團割據一方。

    他們僅僅以搶劫運糧船和政府糧倉為目標,並沒有什麼志向。

    但在擴大到數十萬規模以後,想要領導這麼多人,就應該明確打出自己的旗號,要有鮮明的政治主張。

    然而李密沒有,他也拒絕稱帝。

    於是,他的部下缺乏統一的目標,就變成為了利益的烏合之眾,很容易解體。

    第二,內訌太多。

    成就大事的集團,內部是穩定的,以一個領袖為核心,沒有大的山頭力量。

    但瓦崗軍本來就是一群成分複雜的組合體,包括強盜、農民軍、官兵、地方豪強等等,山頭太多太大。

    其中主要的問題是翟讓的派系和李密的派系問題。

    最終李密暗殺了翟讓,並且壓迫徐世勣和單雄信屈服。

    但這種公開的內訌,導致瓦崗寨人心渙散,四分五裂,內部瓦解,一些翟讓派的甚至離開了瓦崗寨。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失敗後,單雄信秦瓊程知節等當世豪傑迅速叛逃。這些都是後遺症。

    第三,樹敵太多。

    瓦崗軍留在河南,本身就是問題。河南四面都是敵人!

    李密的慘敗,源於同北上的宇文化及血拼以後,立即又和王世充作戰。

    而同宇文化及的血戰中,瓦崗軍傷亡慘重,李密自己都受傷,正需要休整補充。

    結果有在自己弱勢的時候,同強大的王世充戰鬥,那還好的了嗎?

    結果是李密慘敗,帶著2萬人投靠李淵,其餘部下不是四散,就是投靠敵人王世充。

    第四,驕傲自滿。

    李密當時充其量只是一個軍閥,卻自認為是中原霸主,非常驕傲。

    他的瓦崗軍更多像軍閥部隊,是依靠利益才在一起的。

    結果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

    部下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是白白替李密賣命,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

  • 6 # 歷史山莊

    隋朝快要滅亡的時期,朝廷內部異常混亂,領導階層都想分裂朝廷,劃分出自己的勢力範圍,皇帝昏庸無能,治理無方,最終使得下層百姓的生活也混亂不堪。百姓們無法生存,哀聲哉道。這次的叛亂,楊玄被人絞殺,不過李密福大命大,逃了出來,李密雖然失敗了,但仍不死心,決定養精蓄銳,等著下一次發動。李密已經預測到了隋朝的滅亡,在眾多的起義團隊中,選中了瓦崗寨,投入翟讓帳下。在瓦崗寨的時候,李密一顯身手,憑藉著自己的軍事才能,立下赫赫戰功,翟讓非常器重李密,將他留在身邊。翟讓最大的對手就是跟他身份一樣,都是起義軍的張須陀,這個張須陀經常將其擊敗,讓翟讓計程車兵們失去信心。

    有了軍師李密之後,李密認為張須陀取得多次勝利之後,必然驕傲自滿,對付驕兵最好的辦法就是伏擊。翟讓按照李密的措施,在森林的兩邊做埋伏,然後再森林中間則是安排了重兵把守,森林外面則是派精兵把守,結果張須陀果然按照他們的料想那樣,在受到攻擊以後,就加快速度往外面衝,結果一出森林就被翟讓處理了。翟讓對於李密十分佩服,就給了他足夠的權力,還送了一支隊伍給他。李密這個人得到隊伍以後,多次取得勝利,還十分愛戴自己計程車兵,所以將打仗所得的財產都分配給那些士兵們,那些士兵也很感激他,堅決跟隨。翟讓以及李密都是有大目標的人,翟讓知道李密比自己更加合適這個位置,所以他就將首領讓給了李密,讓李密成為了瓦崗新一代領導人。後來李密帶領著瓦崗軍,大破洛陽糧倉,這次他沒有讓士兵們隨便拿,而是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的百姓,一時間名望達到全國的巔峰。有了聲望以後,全國各地的人漸漸歸順到瓦崗軍,當時李密所率領的軍隊數量,一度超越了隋朝的軍團勢力。當然隋朝最終被推翻,可是並非李密所為,原因是什麼?李密雖然有強大的軍隊,可他自身有非常大的缺陷,四個因素決定的。

    一、驕傲自滿

    李密比較喜歡項羽,將自己和項羽作對比,所以兩個人的性格也是如出一轍。李密見多識廣,所以本身就很傲慢,尤其是見到那些比自己強的人,更加不服氣。魏徵就是讓他嫉妒的人之一,原本是李密的屬下,經常為李密出謀劃策。但是,李密覺得魏徵的才華奪去了自己的光芒,就多次冷嘲熱諷魏徵。一氣之下的魏徵,離開了李密去投靠李淵了。不僅是魏徵,還有很多大臣都是因為在李密身邊沒有得到重用,才離開去李淵身邊,成為一個開國名將。

    二、對自己人存在疑心

    李密真的是把項羽當做自己的學習榜樣,所以就連疑心重這一點也學得很像。因為對自己的手下不信任,李密在戰場上都是親自上陣,就怕自己人發生叛變。李密畢竟不能和身經百戰的武將比,所以他好多次差點被殺死。在普通計程車兵看來,這是一個好的領導,但是將士們卻覺得這是不信任,所以始終保持距離。李密對有才能的人進行壓制,最明顯的就是徐世勣一事了,看到徐世勣立下的功勞過高,於是任命他為衛隊領導,也就是個閒職。李密因為喜歡項羽,所以經常研究楚漢之爭,但是要是他能夠深入解讀劉邦班的話,就會了解到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知人善用,項羽縱然有優點,但是身為失敗者,他的缺點更多。

    三、殺了自己的恩人

    李密這個人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翟讓一手提拔的。可是讓翟讓意外的是,他親手提拔的人是個做事沒有底線的人。翟讓是一個心地很好的人,所以他一點也不嫌棄李密的出身,他一直都看重李密的才能,所以才會處處給他機會,栽培他,還主動禪讓首領的位置。當初也有人曾經勸告過翟讓,但是他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清楚了李密為人,於是絲毫不加防範。李密當上瓦崗寨的首領之後,對翟讓不但不感恩,反而認為翟讓是一個威脅,於是他決定對翟讓動手。李密跟翟讓夜間商討的時候,趁著翟讓不注意,將翟讓結果。安下心來的李密,為了拔草除根,將翟讓的親信全部殺死,這件事的發生,註定了李密失敗的結局。

    四、目光短淺

    李密的奸詐,恰恰毀了他,當初攻打洛陽一事,是李密下場的直接體現。當時李淵的勢力也是不小的,李密為了穩穩的攻下洛陽,不讓李淵插手壞了自己的好事,答應拿長安與李淵進行交換。在李密看來,隋朝已經日薄西山,沒有延續的希望了,就與李淵密謀攻打洛陽。搶先攻打洛陽的李密,根本沒有料到這是一場非常難打的仗。李密根本沒有料到,洛陽城是那樣難以攻打, 被宇文化及打的四處逃竄。李淵很看好李密,給他很大的權力,可是李密這個人忘恩負義,在背地集合部隊的時候,被李淵知道以後,就殺死了他。

    李密這個人靠著陰險狡詐成功,最後也是死在這一點上,他踩著別人上位,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只能算得上一個軍師

  • 7 # 青史如煙

    李密自從上了瓦崗寨,在老領導翟讓那幫土老帽面前盡顯自己的組織才幹和軍事能力,取得翟讓的信任後,如魚得水,帶領瓦崗寨接連取得一個個勝利。

    擊敗隋朝猛將張須陀,又乘勝擊潰輕敵的劉長恭,逼降了隋朝名將裴仁基,順便將他帳下的秦叔寶、程咬金和羅士信一起蒐羅到瓦崗寨李密麾下。這些人都是當時一流的猛將,對於李密來講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李密的瓦崗軍又攻取洛陽附近隋朝的戰略儲備糧庫興洛倉和回洛倉,並以此為後盾,招募各路人馬紛紛來投,瓦崗軍的隊伍迅速擴充至近百萬的規模,成為天下反隋第一勁旅,李密這支潛力股終於一飛沖天。之後李密大好形勢出爛牌,為了竊取瓦崗最高領導權而火併翟讓,俗話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古今稱王稱帝幹過類似勾當的不止李密一個。問題在於後來成功的,這個事只是成功鏈中的一環,所謂做出的必要犧牲,而後來失敗的,對不起,因為這個事潛在的隱患會秋後算賬,在最危亡的時候爆發,事後證明李密顯然是屬於後者。

    接著李密昏招頻出,留守洛陽被王世充控制的越王楊侗為了對抗弒殺隋煬帝的宇文化及,招降李密,沒想到已經站在最巔峰的瓦崗李密居然接受了。瓦崗軍和宇文化及的御林軍大戰童山,宇文化及的御林軍是隋朝最精銳的部隊,他們作垂死掙扎,具有相當強大的作戰力。這一仗雖然最後瓦崗軍得勝,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瓦崗軍多年訓練培養的精銳盡失,可謂損失慘重。隨後開始的洛陽攻防戰,王世充雖然只有二萬兵馬,但他們是王世充從淮南帶來的子弟兵,忠心耿耿並且面對瓦崗軍的圍困,非死即生作困獸猶鬥。而李密這邊因童山激戰,部隊精髓已經喪失,現存的都是些新降計程車兵。李密沒有正確地評估敵我態勢,更有輕敵思想,沒有接受部下建議針對洛陽缺糧應採取拖延的戰術,他決定和王世充速戰。結果洛陽一戰,瓦崗軍兵敗如山倒,看著瓦崗形勢不利,原來宇文化及那邊投降過來的兵將紛紛倒戈,被李密殺掉的翟讓舊部等人也乘機投降了王世充。真的是牆倒眾人推,李密率殘兵向洛口撤退,當地守將原來是翟讓部下,此時更不接納李密,興洛倉也落入了王世充手裡。轉眼間瓦崗數十萬部隊樹倒猢猻散,李密失去了興洛倉的糧食連翻本的機會都沒了,也就瞬間沒有了擁躉,成了孤家寡人。打算去徐世績守的黎陽,又擔心被暗算,因為他也曾經是翟讓的舊人,猶如喪家之犬的李密在萬般無奈下只能選擇西去投李淵集團。不知道李密有沒有想過,當初他向造反的楊玄感建議上中下三策,其中下策就是不要在洛陽逗留,讓朝廷從容用兵或成為眾矢之的。而李密自己偏偏就犯了這個錯誤,手裡有號稱百萬之眾,趁有興洛倉的糧食補給,要麼直下東南取江都,擒隋煬帝號令天下,要麼西入關中,取長安制約李淵集團,以關中為根據地再謀取天下。這兩條其實是李密向楊玄感獻的上中兩策的翻版,而李密和楊玄感一樣選了自己建言的下策。

    李密還是太看重眼前利益,取下東都洛陽的政治意義重大,能滿足稱帝的願望,盤亙在洛陽附近和各方勢力一較高低,消耗了自己有生力量,自我感覺盲目良好,沒有及時發現不利局面實行戰略轉移。首先在集團內部火併失去人心,而後被朝廷利用和宇文化及龍虎相爭損兵折將,又輕敵冒進慘敗於死敵王世充,和翟讓舊部分道揚鑣的李密走投無路只能投靠李淵,在歷史舞臺上黯然退場。

    最致命的一點,手底下有人背叛,尤其是單雄信的背叛,邙山大戰中讓李密可以說是腹背受敵,最後一潰千里!

  • 8 # 秦人正音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瓦崗軍屢敗隋軍,威震天下。

    在瓦崗軍原領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被隋軍屢敗。

    後被越王楊侗招撫,又因在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率殘部投降李唐。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將盛彥師斬殺於熊耳山。

    瓦崗英雄輩出,李密為何會慘敗?

    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沒有解決好內部矛盾,殺了瓦崗軍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

    翟讓被殺後,瓦崗軍雖然維持了表面的平靜,但更隱秘的心結,自此種下,而且在以後的逆境中,在亂世的紛爭中,始終不能保持同心同德,一心向前。

    翟讓提拔的將佐親隨,始終有自疑之心,隱藏於心底,在逆境中,最終激發出了相反的能量,吞齧掉了瓦崗軍所有的希望。

  • 9 # 古今縱橫談

    李密本來是隋朝高官之後,由於參與楊玄感發動的叛亂而被 通緝,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聽說翟讓正在招兵買馬,就去投奔。

    翟讓派李密去勸說其他的起義軍,李密不負使命,所到之處大家都紛紛表示依附,於是翟讓開始敬重他了。

    李密對翟讓說:"現在我們手下人馬已經不少了,但卻沒有糧食,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遲早會瓦解,等敵人一來,我們就完 了。我覺得不如去滎陽,在那裡休整部隊,等到休整好之後。オ能和別人爭奪天下。"

    翟讓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攻打滎陽,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蒙陽太守派大將張須陀帶兵討伐,翟讓以前被張須陀打敗過,很怕他,一聽說他來了,就想撤退。

    李密說:"張須陀雖然勇猛,但卻沒有謀略,他的部隊又打了不少勝仗,士兵們都很驕傲、我們只要打一仗就能滅掉他們。您只管前去迎戰,我保證您能打敗他們。"

    李密率領1000多人在樹林裡設下埋伏,翟讓和張須陀一交手就吃了敗仗,就趕緊撤軍,等到張須陀的人進入李密的包圍圈後,李密率領伏兵從後面發動進攻,敵人很快就潰做了,張須陀也丟了性命。

    瓦崗軍獲得大勝後,聲勢大振,揮兵北上,攻下了興洛倉,將裡面儲存的糧食全部拿出來分給飢餓的老百姓。

    劉長恭率領2.5萬人前來討伐,李密一戰就擊敗了他們,劉長恭只能獨自逃跑。

    翟讓覺得李密的才能遠遠超過自己,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他。不久李密自立為"魏公",改元永平,建立了瓦崗寨自己的政權。

    瓦崗寨建立自己的政權之後戰鬥力大増,打了許多勝仗,軍事實力越來越強大,很快就成為一股能和隋朝政權相抗衡的力量了。

    後來宇文化及殺掉了隋煬帝,控制了隋朝大權,李密興兵討伐他,將宇文化及擊敗,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此時王世充又強大了起來,李密和他交戰之初,士兵缺少衣服,而王世充缺少糧食,王世充請求用衣服交換糧食,剛開始李密拒絕了,後來經不起部下的勸說,答應了王世充。

    本來王世充因為缺少糧食,每天偷偷跑去投奔李密的人有好幾百,結果有了糧食之後就很少有人去投奔了。

    李密這才後悔,而且他對剛依附計程車兵重重賞賜,長期跟隨他的人卻什麼都得不到(這不就是古代的“殺熟”嘛),逐漸開始怨恨他。

    不久,他的部將叛變,李密的實力大受影響、被王世充擊敗。

    李密見手下計程車兵紛紛離去,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投奔了李淵。

  • 10 # 流年往史

    在隋朝大業年間,因楊廣屢次征戰高句麗,大敗而歸,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這些人中,當時最強大的起義勢力非瓦崗寨莫屬!瓦崗軍猛將如雲,比如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儼、單雄信、徐懋功等等。但是到最後李密竟然被打的落花流水,並未成就一番霸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密出生遼東名門,家族四世三公,太爺爺為西魏八柱國、封魏國公。爺爺為北周太保、邢國公。而老子更是隋朝上柱國,封蒲山郡公。可謂是紅的發紫的“官二代”了。

    良好的家世,優渥的環境,使得李密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其本人更是擅長謀劃。在戰亂中求生,流亡,最後投靠了勢力較大的農民起義軍瓦崗寨。

    李密的謀略加上悍勇的將領,使得瓦崗寨的勢力風生水起,短短時日就坐擁數十萬之眾。渡過了創業的艱難時期,到了收穫的季節,此時的瓦崗軍首領翟讓是純純的農民出身,而實力最強的頭目李密是貴族出身,兩個人的創業理念產生了分歧,致使瓦崗集團陷入了內鬥。先下手的李密幹掉了翟讓,自己成為了瓦崗創業集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雖然李密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然而瓦崗寨的軍事實力也因此受到了重創。內部不穩,軍心渙散,最終還是被王世充給KO了。

    李密奪權將創業BOSS給幹掉的行徑,失去了團隊的凝聚力,導致團隊人心不穩,軍心渙散,丟失了堅韌的開拓進取之心。而作為貴族出身的李密,和這些泥腿子出身的瓦崗創業元老,天生就是對立的,總的是融入不到一起有一種隔閡,而且其性格有些優柔寡斷,而蛇鼠兩端,究其原因是太聰明瞭,聰明的一有點兒風吹草動就轉身逃跑,最後落得了一個叛唐身亡的下場。

  • 11 # 這小夥子挺好的

    李密不得人心,為了自己的私慾,設計暗殺翟讓,使得瓦崗寨內部產生內部分歧矛盾,各位英雄 心中不悅,在對抗就會嚴重影響戰鬥力!逐漸出現多次的敗局不行。

    前2天我用當貝投影f1看黃海冰,鄭國霖,聶遠《隋唐英雄傳》時,為人做事不夠好,恐怕屬下功勞蓋過自己,沒有很好給你獎勵,同時還有很多原因出現,固守瓦崗,遺失戰機導致個英雄不滿,最終慘敗。

    畫面

    投影儀當貝f1

    和現代企業管理一樣的,知人善任。

  • 12 # 坤瑩

    李密絕非等閒之輩,年紀輕輕就志向遠大,救世濟民,自己不和家裡人商量就擅自辭掉官職,細心鑽研兵書和史書,最牛的恐怕就是和自己的好友楊玄感反隋,為了維護天下大義,自此走上了這條道路。

    但是結果卻並未讓人滿意,楊玄感此人也是生性多疑,怕李密的風頭在軍中高於他,所以他沒有采用李密貢獻的三策計謀中的上策,導致作戰失敗,成為隋朝軍隊的刀下魂。走投無路的李密的被逼上了瓦崗寨,入山為寇。

    李密剛進瓦崗寨的時候,此時的瓦崗寨的首領是翟讓,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翟讓一開始也對李密不是很信任,直到李密利用翟讓身邊的人向他獻計,跟他說以你之勇不該只屈尊於此,應該向前邁一步,爭取得到更多的榮華富貴。

    在李密的勸說下,翟讓聽從了李密的主意,開始領兵作戰,由於有李密出神入化的作戰本領,瓦崗寨一舉拿下諸多郡縣,我覺得李密一直積極的慫恿翟讓出兵作戰,肯定也與他自己希望走的更高、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有關。經過幾次戰役,李密贏得了翟讓的信任,翟讓也給於他較高的權力,在李密一舉拿下素有天下糧倉之稱的興洛倉,他不僅開放糧倉,救濟危難中的平民,而且還撫卹士兵,收穫了頗多的民心,使瓦崗寨的名聲得到進一步的遠揚,可以說是李密的加入,讓瓦崗寨的層次及目標提高了一個臺階。

    這是真正的頭領翟讓認為李密的才智都比自己的強,於是把瓦崗寨頭把交椅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自從翟讓讓位後,他基本上做的事情都是誘敵的工作,雖然李密坐上了首領的位置,並且對瓦崗寨作出了一番事蹟,但是瓦崗寨是翟讓建立的,軍隊裡還是有不少的翟讓的擁護者,有人便為翟讓打抱不平,勸說他拿回政權,翟讓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漸漸的把這件事拋之腦後。

    然而這些議論的聲音還是傳進了李密的耳朵裡,慢慢地李密開始相信並擔心翟讓會有所行動,狼子野心的李密越想越惱火,就想要恩將仇報,李密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在一次宴會中狠心的殺掉了翟讓。

    所謂樹倒猢猻散,翟讓的死多多少少的有擾亂軍心,認為李密不講仁義道德,連自己的恩人也殺掉,將士們對他的看法也改變了,結果就是導致李密在後面的戰役中屢戰屢敗

    李密殺掉翟讓的理由僅是因為心裡不爽嗎?

    首先是因為所處派系的不同,在瓦崗寨中分為義李密為首的蒲山公營集團,以及以翟讓為首的老勢力集團,還有變民集團,三個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營集團效忠李密,老營集團效忠翟讓,變民集團無所謂。

    所以鬥爭的焦點就集中在了蒲山公營集團和老營集團二者之間。其次是李密和翟讓的追求不同,一個具有遠大抱負,而翟讓只想安於守成,沒有上進心,自己的下屬對翟讓集團的行為也不滿,如果照這樣下去,瓦崗軍早晚會出亂子,所以李密覺得要想讓瓦崗軍形成真正的合力,必須要讓所有人的目標一致,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統一思想。

    可惜的是翟讓根本不聽李密的意見,最終導致一拍兩散,李密不得已殺掉翟讓。

    當時正在瓦崗風頭正盛,李密離天子之位僅一步之遙的時候,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宇文化及,他非要和李密爭奪洛陽,此時因兵敗投奔在王世充旗下的李密,原本想要聯合洛陽城內的越王楊侗一起抗擊宇文化及,但是遭到王世充的反對,畢竟在李密還沒有投奔王世充之前曾率軍打過洛陽,但是瓦崗軍戰死了不少,李密的作戰能力遭到將士們的懷疑,在與王世充的一戰中,李密也戰敗,瓦崗寨一大批將士都投奔了王世充,眼看大勢已去,想以死謝罪的李密在王伯當的勸說下,便投奔到了李世民旗下。

    可悲的是投唐後的李密不甘心受人侮辱,不甘居於人下,加上李淵有意逼反李密,李密心中的怒火被點燃了,所以起兵反唐,最終被唐軍所殺,自己宏偉的夢想就這樣結束了。

    李密中了李淵的計,去攻打了一根難啃的骨頭洛陽,還順水推舟把肥肉貢獻給李淵,被李淵耍得團團轉。

  • 13 # 航行世界

    李密與一般的農民領袖不同,他出身顯赫。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祖父是北周的大將軍,父親李寬在隋朝的爵位是蒲山公,曾經歷任地方刺史。李密出身於這樣的家族,年輕時就在皇宮中擔任衛士,後來有人勸他說,你天資非凡,不應該在皇宮中擔任衛士,應該讀書憑藉才學去做官。李密認為很對,於是刻苦讀書,他最喜歡史記中的項羽本紀,認為大丈夫就應該像西楚霸王項羽一樣威震四方,成為天下的主宰。當時宰相楊素聽說有個青年叫做李密才學不錯,氣度非凡,於是就把李密找來,經過一番交談,楊素認為李密的前途不可限量,於是對兒子楊玄感說,李密的地位雖然不如你,但是他的見識卻遠遠在你之上。你應該與他成為朋友,他將來會成為你的得力助手。李密就這樣成為了宰相楊素兒子楊玄感的密友加參謀。

    大業九年,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遼東,天下人已經疲憊不已。楊玄感對李密說現在就是圖謀天下最好的時候。天子遠在遼東,精銳軍隊都死在了戰場上,百姓對於皇帝怨恨不已,現在如果造反一定可以取得天下,李密也很贊同楊玄感的意見。楊玄感於是利用父親楊素的勢力發動叛亂,一時間四方向應,很短的時間就有了十幾萬的軍隊。在下一步進軍方向上,兩人意見截然相反。李密認為應該趁天子遠在遼東,封鎖天子的退路或者進攻長安,奪取關中作為一個牢固的基地與隋朝的軍隊長期對抗。

    楊玄感卻堅持只要打下了洛陽,隋朝的根基就會動搖,自己也會因為佔據首都而成為真正的皇帝,於是猛烈進攻洛陽,李密知道一味的拖延在洛陽城下,一旦隋軍趕到,沒有牢固根據地的叛軍將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李密在隋軍到達的前夕悄悄地逃跑了。事情正如李密想的那樣,楊玄感在洛陽城下遲遲無法攻克,隋煬帝的大軍趕到,叛軍一觸即潰,楊玄感被殺死,李密也成為帝國通緝的頭號逃犯。

    李密先後投奔了幾個農民武裝,都覺得他們成不了什麼氣候,於是很快再度逃亡。直到他遇到翟讓領導的瓦崗寨,瓦崗寨在附近的武裝裡屬於實力比較強大的,而且擁有一大批的猛將,這對於日後的發展壯大十分的有利。李密進入瓦崗寨首先送上一份大禮,他使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附近的農民武裝前來投奔,讓瓦崗的大小頭目對他刮目相看。之後他又讓人散播李密將成為天子的民謠,並且不斷讓人前來投奔李密,這樣一來他的身上就有了一種說不清的王氣。瓦崗的將領無不對他格外尊敬,他屢次使用計謀大敗官軍,聲望逐漸的超過了老領導翟讓。李密與翟讓之間的矛盾逐漸公開化,最終李密先下手為強,殺死翟讓,取得了瓦崗的領導權,但是這也為後來瓦崗將領之間的離心離德埋下了禍根。

    成了瓦崗老大的李密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進攻黎陽城附近的興洛倉。興洛倉是隋朝的兩大糧倉之一,另外一個是洛口倉。李密先是派出小部隊進攻興洛倉,佯裝不敵撤退,吸引敵軍追擊,大部隊則突然襲擊興洛倉,一舉攻佔了這個規模龐大的糧倉。在如何處理糧倉的問題上,體現了李密的高超智慧,他命令開放糧倉,四方的百姓可以自由的來領取糧食。

    瓦崗最大的敵人是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王世充擁有二十萬原來隋朝的官軍,雖然整理實力不如瓦崗,但是卻佔據了堅固的城市,糧食也非常的充足。李密幾次進攻王世充,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沒有能夠徹底的殲滅王世充的主力部隊。李密認為洛陽軍隊的糧食供應全部來自於洛口倉。只要佔領了洛口倉,洛陽就指日可下。於是集中主力進攻洛口倉,王世充自然也知道洛口的重要性,自然是寸土不讓,兩軍圍繞洛口進行了殘酷的廝殺,最終瓦崗軍在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佔領了洛口,王世充也搶回了一部分的糧食。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王世充的糧食吃完之日。就是洛陽城破之時。命運偏偏和李密開了一個玩笑,一個局外人出現了。剛剛弒君奪位的宇文化及帶領十萬精銳禁衛軍從揚州北上,打算經過河南迴到老家長安。宇文化及的回軍路線正好經過李密的地盤。李密作為叛軍的領頭羊自然不會允許宇文化及大搖大擺的透過。瓦崗率先向宇文化及的軍隊發起進攻,隋朝的禁衛軍雖然失去了皇帝,但卻是思鄉心切,因此作戰極為賣命。瓦崗軍本想吃了宇文化及這個小餡餅,事實上卻發現是一個硬硬的窩窩頭,雖然勉強吃了下去,卻硌壞了自己的牙。

    瓦崗軍經過此次大戰損失很大,內部漸漸對李密有了怨言。為了平息內部的怨言,李密決定提前發起對洛陽的進攻,透過戰爭的勝利打消眾人的非議。瓦崗經過連番的血戰,已經非常疲憊,與王世充的戰鬥陷入了僵持。恰巧王世充的軍隊使出了一個奸計,大聲的高喊李密已經被斬殺,並拖出一個與李密外表類似的人的屍體,瓦崗軍以為主帥已經陣亡,軍心瞬間跌落到了谷底,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潰敗。此戰瓦崗軍損失極大,李密不敢再與王世充較量,不得已投降了李淵。一代梟雄走向了末路,後來由於李淵的猜忌,李密不得已再次逃亡,這一次他失去了好運氣,在逃亡途中被追兵殺死,他的人生傳奇至此終結。

  • 14 # 經典守望者

    李密翟讓確實在隋末風雲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僅限於初期。相較於孟海公,,徐元朗,輔公祏等人,他們的實力確實強大。可是隨著李淵,薛舉,王世充也加入了群雄逐鹿的隊伍中,他們的弱勢和短板就暴露出來了,最終只能是慘淡收場。

    首先,自我內訌。這是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的通病。瓦崗軍為翟讓所創立,一時之間甚至控制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但是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權力的觀念太過於模糊,李密是後加入瓦崗軍的人物,由於才能出眾,威望日盛,因此翟讓竟然將最高權力的寶座禪讓與他。但是李密卻仍不放心,加上本身翟讓為人粗魯貪財,大業十三年,李密殺翟讓徹底獨攬大權,但是也讓內部的人心出現了散亂,這種危害是循序漸進,深入骨髓的的。

    第二,策略失當。瓦崗寨完全充當了反隋大業的急先鋒,時刻都在最前線,這就使得雖然消耗了隋軍主力部隊,但是自我的損傷也很大。之後又進行了長時間的洛陽圍困戰,洛陽是天下第一堅城,長期圍困之下無果,反而將整個軍隊的力量拖垮。這充分證明,瓦崗軍靠著的是一腔熱血,太過莽撞,缺乏文臣集團的統一規劃,所以最終鎩羽而返。

    第三,隨著李淵,王世充,劉武周等人坐大,他們不是有突厥的支援,就是原本的豪強貴族。可是瓦崗李密卻內無補給,外無強援,屬於是孤立狀態。面對著王世充,李淵等人的正規軍,難免會落於下風,最終慘敗。

  • 15 # 新悅追劇

    歷來的農民起義戰爭,最後往往會被官僚階級或者地主階級摘取勝利果實。比如西漢末年的綠眉、赤眉,隋末的農民起義等,莫不是如此。

    瓦崗寨農民起義,是起義時間最早,發展規模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在逐漸的鬥爭中,瓦崗軍也發展為隋末農民起義軍中最主要的一支力量。那麼,瓦崗軍為什麼失敗了呢?

    領導階層的轉化埋下了內鬥的隱患

    瓦崗農民起義是由翟讓建立的,而翟讓出身社會底層。在翟讓領導下,瓦崗起義軍逐漸發展壯大,而就在此時,李密前來投靠了翟讓的瓦崗軍。

    李密出身隋朝貴族,從小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後來參加了好友楊玄感的反隋活動,失敗後逃亡江湖。眼看農民軍起義形勢大好,李密經過一番仔細考察後,投靠了當時實力最強的翟讓部隊。

    在投靠了翟讓後,李密屢次貢獻奇謀,使得農民軍取得了相當大的勝利。在一步步勝利中,翟讓逐漸喪失了領導權。而瓦崗其他將領,包括翟讓在內,都對李密十分信服。在這種背景下,李密被公推為領袖,稱魏公。

    然而翟讓的一些老部下並不甘心,眼見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現在的瓦崗軍領袖,未來就可能是皇帝,因此紛紛勸說翟讓奪回自己的權力。時間一久,這樣的訊息便傳到李密耳中,最終趁一次酒宴的時候,李密殺掉翟讓。

    這是一次公開分裂起義軍的嚴重政治事件,此事過後,瓦崗上下將領開始互相懷疑,影響了內部的團結,也給隋軍反撲提供了機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起義軍的實力。但更要命的是,在一系列勝利面前,李密開始驕傲自大,選取了錯誤的策略,註定了最終失敗的結局。

    李密的迅速腐化以及戰略選擇錯誤

    李密領導瓦崗軍取得一系列勝利後,逐漸開始有了驕傲自大的情緒。原本的李密,能夠和上下一心,軍士同苦。但隨著逐漸勝利,李密開始迅速腐化,不恤士兵,而注重個人的享樂。

    此外,在面臨瓦崗軍生死決策上,李密也犯了致命錯誤。原本在楊玄感起義之時,李密就建議楊玄感趁機拿下長安,佔據關中以爭奪天下。

    但等到李密做了瓦崗軍的頭領時,卻率領軍隊在洛陽死磕,沒有聽取手下先佔據長安的建議。而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隋朝主要勢力分佈在洛陽周圍,僅洛陽就有20萬兵馬。而當時的長安附近,隋朝的兵力薄弱,容易攻取。

    在如此重大的戰略選擇上失誤,自然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後果。等到李淵佔領長安後,坐觀李密和隋朝以及其他軍隊互相損耗,坐收漁翁之利。李密的固執己見,最終也使瓦崗軍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從此以後,李密率領的瓦崗軍,便被牢牢地拖在了洛陽城下,洛陽成為瓦崗軍脖子上的一根勾魂鎖。

    後來,在王世充的反撲之下,李密又急於決戰,再加上瓦崗內部將領的叛降,使得起義軍遭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損失。最終,李密不得不投靠李唐,瓦崗農民起義軍最終完全解體,徹底消失。

  • 1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隋末大亂時期,天下群雄並起,而李密率領瓦崗軍率破隋軍,聲勢大震,曾是最被看好的一支勢力,但是最後李密卻是兵敗降唐,又因企圖叛唐自立而被殺。

    李密之所以淪為如此下場,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恩將仇報,聲譽受損。

    瓦崗軍的創始人是翟讓,而非李密。李密因為參加楊玄感叛亂,被隋朝通緝,幾經輾轉逃到瓦崗山,深得翟讓信任,並被任命為軍師。李密的加入讓瓦崗山這支軍隊戰鬥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在李密的帶領下,瓦崗軍擊敗並斬殺隋將張須陀,殲滅楊桐的征剿軍隊,立了大功。翟讓自知才能不如李密,於是將瓦崗軍首領位置讓給了李密,而自己成了司徒。

    但是隨著瓦崗軍不斷壯大,翟讓的親信勸說翟讓奪回大權,架空李密,他的兄長也勸說翟讓做天子,雖然翟讓並未答應,但是訊息卻傳到李密耳中,他一不做二不休,假稱讓翟讓赴宴,卻在席間殺死了翟讓。雖然李密的政變是成功的,但是李密如此對待自己的恩人,卻不能不在翟讓舊部心中留下陰影,削弱了瓦崗軍的凝聚力。這也導致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後,不久就四分五裂,各奔東西,瓦崗舊將沒有成就李密的新王朝,卻大都成為了李唐王朝的工程。所以,人們流傳“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戰略失誤,判斷混亂

    瓦崗軍的戰略目標一直是東都洛陽。在進攻東都洛陽的過程中,李密還發布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宣佈了隋煬帝十大罪狀,說"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留下了罄竹難書的成語。從這方面看,李密與隋王朝已經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了。而且此時像竇建德等實力人物都歸附李密,希望他稱帝。

    此時李密大有一舉滅隋之勢,但是情況卻發生變化,在李密殺死隋煬帝北還的時候,洛陽附近是必經之路。洛陽楊桐派人聯絡李密,並許諾事成之後,讓李密執掌朝政。李密聽說後大喜過望,立即上表乞降,表示要透過討伐宇文化及贖罪。於是,李密的戰略目標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從滅隋變成了助隋,希望去當大隋的輔政大臣。

    李密拿出最精銳的兵力進攻宇文化及,最終落得兩百俱傷。史載“其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而就在他與宇文化及拼殺時,王世充也奪取了洛陽的實權,李密輔政最終成為泡影。不僅如此,王世充趁李密與宇文化及大戰疲憊之時,大敗李密,使瓦崗軍遭到重創,導致瓦崗軍許多將領或者投降王世充、或者降唐,像秦瓊、程知節等是先投降王世充,後來又逃到唐朝。李密無法也只得投降李淵。

    謀求再起,最終被殺

    李密投降李淵以後,本來期望甚高,見到李淵迎接的使者,李密大喜,並說“我擁眾百萬,一朝解甲歸唐,山東連城數百,知我在此,遣使招之,亦當盡至;比於竇融,功亦不細,豈不以一臺司見處乎!”,誰知到了唐朝,卻僅被封為掌管皇室膳食的“光祿卿”這樣的虛職。一代梟雄落得如此下場,自然心有不甘。於是,李密向李淵進言要去山東收攏舊部歸降唐朝。李淵假意應允,派李密和舊部王伯當、賈潤甫一同去山東招降舊部。但到中途,又派人召回李密。但是,李密認又怎麼肯再回去,於是殺死李淵使者,派人告訴舊部張善相接應,但還沒有等到張善相,李密就被唐將盛彥師所殺。

  • 17 # 知無為而有益

    李密其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生長在長安上流社會,李密未發跡時,見識遠,策略多,為別人出過很多非常高明的主意。

    後李密投奔瓦崗翟讓,李密大放異彩,翟讓自嘆不如,主動把一把手的位置讓給李密,甘願給李密做小弟,李密走向自己人生的輝煌時期。

    有人說權力容易降低人的智商,使人低能,這在李密身上表現的十分明顯,李密在權力中迷失了自我,屬下的建議也不能接受。

    以前奇計疊出的李密,在自己手握一把好牌時,卻連出昏招,戰略上接連出現重大失誤,本可以輕取長安,席捲天下,李密卻選擇死磕王世充,宇文化及,結果良馬勁卒,傷亡殆盡,走向滅亡。

    如果李密還像以前清醒高明,恐怕下一個王朝姓李,只不過,開國皇帝叫李密,而不叫李淵。

    歷史沒有假如,歷史就是歷史。

  • 18 # 旅行者說文史

    瓦崗寨是隋朝末年眾多農民起義中聲勢比較浩大的一支,起初,東郡韋城(今河南安陽市滑縣)法曹翟讓,因為違法亡命於瓦崗寨(今河南滑縣瓦崗寨鄉),率眾起義,隨之控制中原地區有三年之久。

    他讓瓦崗軍走向了鼎盛

    李密出身高門士族,他的曾祖父李弼和宇文泰、李虎(李淵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元欣、侯莫陳崇並稱西魏八位柱國大將軍。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十月,李密來到了瓦崗寨。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李密的領導才能越來越突出,翟讓自覺不如李密,於是在大業十三年二月,推李密為瓦崗軍首領,上尊號為“魏公”。

    李密掌權以後,在下天反隋人士中取得了較高的聲望,各路起義軍紛紛前來投靠,擁有了秦瓊、程咬金、王伯當等強兵干將。

    大業十三年四月,李密率軍攻佔了隋朝第一大糧倉洛倉(今河南省鄭州市鞏義河洛鎮七里鋪村以東的黃土嶺上)後,打開了倉庫,聽憑百姓拿走糧食,連老人婦女也揹著孩童趕來,路上絡繹不絕,多達幾十萬人,李密威望大增。就在這個時候,李密釋出了討隋檄文,在文中他號召全國有識之士聯合起來,共同推翻隋朝的統治。

    檄文歷數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和禍國殃民的十大罪狀,還寫道:“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意思是說,把南山所有的竹子砍了製成竹簡,也寫不完隋煬帝的罪行;決開東海的堤壩,即使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煬帝的惡行也沖刷不完。這就是成語“罄竹難書”的來歷。

    就在瓦崗寨的鼎盛時期,李密沒有聽從謀士柴孝和的建議,放棄了長安,而是固執的要先攻打洛陽後再圖長安。在《隋唐演義》中,描述成了李密之所以要先圖洛陽,再圖長安的原因是為了要從王世充後中爭奪隋煬帝的蕭後。

    洛陽城是隋朝的中心城市,城池堅固,要攻下他何其容易。就在李密的軍隊和王世充的十萬聯軍隔水相對之時,遠在太原的李淵已經率領他的部隊向長安走去。

    李密在於王世充的交戰中,雙方互有勝敗,就在雙方膠著之際,瓦崗寨內部又出現了內亂。當初翟讓之所以讓位於李密,就是認為李密有王者風範,而如今瓦崗寨這般慘境,讓翟讓不禁後悔當初的決定。所以,翟讓的手下就謀劃讓他重新掌權瓦崗軍。

    然而,就在翟讓還沒有采取行動的時候,訊息已經傳到了李密的耳朵裡,於是,李密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讓瓦崗軍又走向了覆滅

    這一天,李密設宴招待翟讓、單雄信、徐世勣(就是後來的李勣)等人。在宴會上,李密讓每個人的侍衛都退出帳外,拿出一把弓交給翟讓。翟讓拿到這把弓後愛不釋手,就在這個時候,李密的手下蔡建德抽出寶刀,從背後砍向了翟讓,當場將翟讓殺死。參加這場宴會的除了單雄信和徐世勣外,無人得以逃脫,都成了李密的刀下之鬼。

    李密雖然透過此次內亂獲得了勝利,但是也讓瓦崗各將領心寒,在裴仁基、祖君彥、程咬金等被王世充所擒後,單雄信也以為李密不是明君,乾脆投降了王世充,瓦崗寨從此走了沒落。

    李密和王伯當無路可走之際,只好率殘部投降了李淵。李淵對前來投降的李密相當客氣,並賜他邢國公的爵位。然而,高官厚祿並不能滿足李密的野心,不久以後,他就密謀反唐。

    於是,李密主動向李淵請命,要去關東招撫自己的部下,當李密率部東行至稠桑驛的時候,李淵突然明白起來,就派出使者召李密回去。

    李密見使者到來,大為恐慌,以為自己的形跡已經敗露,於是他就殺死了李淵的使者,公開反叛唐朝,並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舊將張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為被熊州副將盛彥師得知,當他走到熊耳山(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的時候,被盛彥師斬殺,王伯當也沒能逃過此劫。

    結語

    李密是隋唐時期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帶領的瓦崗軍在隋朝末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瓦崗寨從一個以農民為基礎的起義軍,發展為一支實力強勁的軍事力量,這都利益於李密的正確領導。然而,在瓦崗軍後期,李密剛愎自用,謀殺翟讓,最終使瓦崗軍分崩離析,走向了滅亡。

  • 19 # 九頭鳥漫談文史

    隋末群雄逐鹿,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密是最早參與反隋的貴族,出身關隴,且具有很高名望的李密曾一度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麾下瓦崗軍事集團中文臣猛將如雲,兵馬數十萬,糧草無虞,包括河北、山東、淮北在內的大部分起義軍都奉李密為主,甚至連佔據關中的李淵都承認李密是反隋盟主,聲威赫赫,可實力最強大的李密卻是隋末群雄中最早出局的諸侯之一,原因為何?本文略做推論。

    殺翟讓導致瓦崗寨現裂痕,眾心不齊

    李密在上瓦崗寨之前是隋朝通緝的要犯,因為他出身關隴貴族的身份,算是楊廣最痛恨的造反者之一,瓦崗創立者翟讓不懼隋朝官軍的打擊,收留了猶如喪家之犬的李密,並且因為李密超級高的名望,還把瓦崗之主的位置也讓給了李密,可以說,翟讓對李密有大恩,但李密卻為了樹立在瓦崗軍事集團中的權威將翟讓殺害。

    或許兩人在某些事情上有分歧,但無論怎麼看,翟讓都不應該死於李密之手,哪怕是假借他人之手幹掉翟讓也能稍微堵住紛紛人言。李密殺翟讓直接導致了瓦崗寨中的裂痕加大,或許權力統一了,但戰鬥力卻下降了,原翟讓的很多部下都會對李密抱有不滿之心,這其中還包括原隋朝將領張須陀的部下,如秦瓊、羅士信等等。

    秦瓊、羅士信本來就是被迫投降瓦崗,現在還發現李密的不仁,更加對瓦崗離心離德,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將領都不會為李密死戰,於是,李密所率領的瓦崗軍只能打順風仗,沒有韌性,經不起失敗,一直打勝仗還好,大家還能勉強擁護李密,但只要出現敗仗,就無法聚齊人心,這也是後來李密敗給王世充一次之後,就一蹶不振,且部下紛紛投降王世充的原因。

    瓦崗寨看似強大,實際上屬於無根之源

    瓦崗寨地處中原腹地,在軍事上是典型的四戰之地,和李密轄地接壤的有李淵、王世充、蕭銑、竇建德、杜伏威等等,隋末群雄中幾乎所有的實力派都和瓦崗集團直接接壤,稍有不順,就會被四處敵人啃食。最關鍵的是,李密統領的瓦崗集團雖然聲勢浩大,可在當時真正的實力派(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眼中,依舊是無根之源。

    原因也很簡單,李密沒有佔據天下兩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的任何一個,也就是長安和洛陽,在當時掌握著絕大部分社會資源的貴族們眼中,只有佔據長安或者洛陽才是有穩固根基的天命之主,李淵就是拿下長安才獲得了整個關隴貴族集團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援,王世充也是佔據洛陽才有膽量以一城之地建國稱帝。

    可李密所佔據的瓦崗寨就在洛陽旁邊,但他始終沒能攻佔洛陽,也沒有向西攻入關中,看著好像四方臣服,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群雄都以李密為盟主,但本質上也就是佔據著瓦崗山寨的賊寇,當各地群雄紛紛稱王稱霸時,李密的部下勸說他稱帝,他卻知道,沒有長安、洛陽任意一城在手,稱帝在政治上就是沐猴而冠。

    李密無論有多少軍隊,佔據多少城池,但他因為無法佔領長安、洛陽,所以得不到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的全力支援,最主要的就是人才上的支援,所佔據的地方也因為無人可用,大部分只能依靠當地豪強和世家管理,當他落敗時,這些牆頭草馬上就會轉身投靠他人,如果有長安、洛陽在手就不同,即使外圍失敗,根基還在,別人的忠心度也會高很多,不至於一敗就垮。

    綜上所述,李密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虛假的繁榮,比他造反還晚的李淵佔據長安後,以關中為根基,抗壓能力比李密的瓦崗軍事集團就強太多,李淵的發家之地太原曾被劉武周佔領,可李淵轉頭就能依靠關中的資源出兵把太原奪回來,李密卻只能依靠臨時奪佔的糧倉支撐自己的軍事行動,至於眾多的地盤,都是隨時搖擺的兩面派管理的,不可靠。

    特別是人才方面,瓦崗寨的將領雖然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單雄信、徐世績、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等,都是隋唐時期著名的戰場英豪,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山東豪傑全加起來也比不上一家能全力支援該勢力的關隴貴族或山東士族,而要得到他們的真心支援,就必須佔據長安或洛陽其中一城。

    因此,李密的勢力雖然強大,但失敗是註定的,戰略出發點比老謀深算的李淵可差得太多,同是關隴貴族出身,李密的戰略太失敗,李淵一開始就盯著關隴貴族的支援而去,李密卻是藉助草莽豪強壯大,本來他的名望是超過李淵的,反隋也比李淵早,但他卻沒有藉助貴族的身份和真正的資源掌握者親近,最終因底蘊不足遭到無法翻身的慘敗。

  • 20 # 好古不怠

    由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實力強大,屢破隋軍,更是有單雄信、羅士信這樣的猛將,可謂盛極一時,但為什麼實力強大的瓦崗軍卻最終慘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讓我細細解答。

    一、瓦崗軍內訌

    瓦崗軍原是由翟讓創立的。李密歸附翟讓之後,多次獻計,讓瓦崗軍的勢力不斷壯大,此外,李密還助翟讓大敗河南討捕大使張須陀,並且當場斬殺張須陀,瓦崗軍因此聲名大振。

    李密是北周魏國公、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家世顯赫,又屢破隋軍,威望很高,翟讓等眾人於是推舉李密為首領,建號魏公。但翟讓的部將王僧儒害怕李密的威望,便勸翟讓總覽各種軍務,收回李密的權利,翟讓的兄長翟寬同樣如此勸他。這件事被李密聽到了,便想除掉翟讓等人,以此鞏固自己的位置。正好當時大敗王世充,李密便在第二天設立慶功宴犒勞有功將士,翟讓也在其中之列。李密在自己住處親自招待翟讓,又拿出一把好弓讓翟讓鑑賞,但他趁翟讓拉弓之時,命武士將他殺死,同時還殺了他的兄長翟寬和部將王僧儒。因為翟讓的死,導致士兵發生動亂,徐世勣也差點被混亂計程車兵殺死,可見此次內訌使瓦崗軍軍心不穩,白白折損了許多軍士,使瓦崗軍的軍事實力受到了削弱,這也為李密後來兵敗埋下了伏筆。

    二、隋軍軍力不弱

    當時與瓦崗軍交戰的隋軍主要將領便是王世充,李密與王世充交戰,史載“煬帝遣王世充選卒十萬擊密……密引度洛與世充戰”,交戰結果則是“密還洛南,引而西,突世充營,世充奔還,師徒多喪,孝和溺死洛水,密哭之慟”此戰,李密雖然擊敗了王世充,但是瓦崗軍也損失慘重,李密手下將領柴孝和更是溺死,可見王世充並不是那麼好對付,隋軍軍力也並不弱。之後李密與王世充多次交戰,勝多敗少,又連殺王世充六員大將,但王世充的確是一代梟雄,這根本擊垮不了他,他只待抓住機會,再次向李密發動進攻。

    三、兩線作戰

    大業十四年三月,江都事變宇文化及弒殺了隋煬帝,又擁立秦王楊俊之子楊浩為傀儡皇帝,率軍從江都(即今揚州)北歸,同時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也即位稱帝。楊侗任命李密為太尉、尚書令、魏國公,讓他抵抗宇文化及,李密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便同意了任命,但這只是李密一廂情願,楊侗想在李密和宇文化及鷸蚌相爭之後,自己趁機漁翁得利。李密與宇文化及在童山腳下大戰,宇文化及被擊敗,奔魏縣而去,此戰李密雖然贏了,但自己也被亂箭射中,瓦崗軍實力大損。李密本想入洛陽朝拜楊侗,可惜此時洛陽已完全被王世充控制,李密便又只能返回金墉。

    九月,王世充準備襲擊李密,他挑選兩萬精兵、兩千騎兵,橫渡洛水,他派遣數百騎兵率先向瓦崗軍發動進攻,瓦崗軍驍將裴行儼、孫長樂、程咬金、羅士信等部皆遇重創,此外,李密因為輕視王世充,不設壁壘,導致瓦崗軍優勢全無。王世充晚上又遣200餘騎潛入北邙山,埋伏溪谷之中,次日凌晨,動員部隊誓死衝鋒,未等李密軍成列,搶先發起猛攻。李密軍戰敗,其部將裴仁基、祖君彥等數十人被俘,李密帶領殘兵萬餘人馳奔洛口倉。李密手下長史邴元真,又暗中聯絡王世充,引來他的軍隊,李密託大知道了這件事但沒有及時處理,本想等王世充的軍隊渡河之時發起進攻,可惜因為內奸作梗,等到巡邏騎兵發覺時,王世充已帶兵渡過洛水,李密大敗,逃向虎牢。這次邙山之戰,王世充共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瓦崗軍將領數十人被俘,陳智略、張童仁、單雄信等投降,瓦崗軍正式瓦解,河南之地全歸王世充所有。

    四、李密的個人原因

    李密在殺死翟讓之後,漸漸驕傲起來,又不撫卹士兵,軍士作戰獲勝,卻得不到什麼賞賜,人心開始離散,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密開倉賑民但毫無限制,竟然出現有人拿了太多糧食而背不動的情況,這實在是本末倒置。此外,李密在面對王世充時,輕敵不設壁壘,導致瓦崗軍損失慘重,有沒有及時處理叛徒邴元真,導致又一次兵敗,他本人也只能率殘軍西入關中投降李淵。

    結論:

    瓦崗軍敗亡起自李密殺了翟讓,軍中內訌,此後李密又輕視王世充,又沒有團結軍士,導致瓦崗軍內部離心離德,最終慘敗,盛極一時的瓦崗軍因此敗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問下,國海金探號裡邊的條件單功能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