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勝軍節度使

    明武宗的武宗很明顯就是廟號,他的諡號是“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古代皇帝的稱呼凡是有祖宗兩個字的統統都是廟號。

    廟號在唐宋之前一直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東西,只有十分有作為的皇帝才有廟號,遵循“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則,而諡號統常含有對去世皇帝一生的褒貶。以西漢為例,劉邦的廟號就是“太祖”,諡號就是“高”,“高”的含義按諡法就是“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是一個評價非常高的諡號,而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劉啟平定七國之亂,卻連廟號也沒有,可見廟號的珍貴。

    而自唐宋以後,諡號從原來的一到二個字變得越來越長,而且都是些拍馬屁的諡號,以前的貶義諡號基本上就沒了,就算是昏君,諡號也都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另外在以前很珍貴的廟號也用濫了,隨便一個皇帝都是什麼祖什麼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稱呼唐宋前的皇帝普遍是諡號為某某帝,而唐宋以後普遍是廟號某某祖,某某宗的原因,因為諡號太長了。

    如果您看《萬曆十五年》沒看錯或者記錯的話,那麼應該就是作者或者印刷者的過失導致的這種低階錯誤。

  • 2 # 愛來不來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荒淫無道”明武宗朱厚照憑什麼享有“武”的諡號?

    不管是成祖的北伐還是後來英宗的土木堡之變,軍事行動上的輸贏帶給文人集團都只能是損失。再加上此時這些被朱熹和儒家忽悠的只知道六經勤向窗前讀的職業書生們本身沒有半點軍事能力可言,所以極力避免打仗是所有文官集團心照不宣的共識。由此武宗也自然成了眾矢之地。從朱厚照不明不白落水而死,到江彬被殺,完全斷絕了明朝皇帝用武力保衛自己和威懾文臣的可能性,這也是皇帝對付廷臣的最大砝碼。最後只能靠太監的東西廠,在輿論上完全被文官或者說官僚系統壓制,皇權也一直被官僚體系壓制。

    後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其實,明代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如果武宗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為中興之主,功垂史冊;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為後人所訾議。

  • 3 # 叫我李白把丶

    不請自來

    我先糾正你一下,這個武宗並不是諡號,而是廟號。明武宗的諡號應該是“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可以簡稱孝毅皇帝,或者明毅帝。

    首先,古代任何事只要扯上皇家就會比較繁瑣,皇帝的稱呼同樣如此,有諡號,廟號,年號等等之分。

    諡號是指人死後後人根據他的生平進行的一個稱號,一些在朝堂或社會上地位比較高的人物,去世後朝廷都會給這個人做一個稱號,來評價這個人的一生。這就是諡號,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認為後人評價先人,大臣評價皇帝,兒子評價父親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就下令禁止臣議君,子議父,並且廢除諡號,但是後來漢朝建立後,將這個制度調整了一下,下令只有生前封侯者才能得到諡號,於是諡號又開始興起了。例如漢文帝、漢武帝、漢獻帝等等都是諡號。

    而廟號則是朝廷為了祭祀有極大貢獻的先帝追奉的,表達後世帝王永遠將先帝奉為榜樣,並且立廟祭祀永遠不會忘記。在漢朝時期,廟號的設立極為慎重,只有寥寥幾位擁有大功德的帝王被立廟祭祀,例如漢太祖劉邦(諡號漢高帝)、漢太宗劉恆(諡號漢文帝)、漢世宗劉徹(諡號漢武帝)等等幾位擁有廟號,但自從魏晉南北朝之後廟號氾濫,只要是帝王就會有廟號,而且自唐朝之後的皇帝諡號太長,於是後人稱呼唐朝之後的帝王往往以廟號為主,例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等人,不再稱呼他們的諡號。例如唐太宗諡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這個諡號稱呼起來太費勁,於是便稱呼他的廟號唐太宗。

    年號則是明清時期皇帝大多一世一元,後人為了便於稱呼,大多直接稱呼他們的年號,例如洪武、永樂、康熙、光緒等年號。明清時期已經到達封建王朝頂峰,大部分制度已經完善,由於諡號比較長,後人提起先帝來一般都是以年號或廟號為主。

    而且朱厚照的諡號其實是屬於一個美諡。

    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 ——《諡法》

    不過自唐之後的諡號完全氾濫,和公正評價一點關係都沒有,基本上只要是個皇帝都會給個美諡,最差也是個平諡,惡諡自唐朝後基本就沒有了,例如唐朝之前的隋煬帝,這個煬是個十足的惡諡。

    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諡法》

    而唐朝之後的亡國之君,比如光緒皇帝,居然得到了一個景的諡號,十足的美諡,真是不知道光緒哪裡能夠配得上這麼一個美諡。

    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諡法》

    至於為何萬曆十五年中錯把武宗當做諡號,這個可能是您看錯了,黃老師應該不可能犯這麼低階的錯誤。

  • 4 # 一家之說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間年號“正德”,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武宗是其廟號,而非諡號。至於你說《萬曆十五年》中說武宗是諡號,可能是你記錯了。

    如果是真這樣寫了。可能是因為唐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但都有諡號,且均為一字或兩字,所以以諡號代稱。至唐以後不斷增加字數,多的有幾十個字,稱呼起來非常麻煩。且唐以後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故多以廟號代稱。“武宗”帶“宗”這個字,是廟號無疑,但“武”卻是諡法的詞彙。克定禍亂曰“武”,明武宗在位期間,平定了寧王之亂,雖然主要不是他的功勞,但是是在他在位期間,所以要算在他頭上。其實唐以後廟號兼有諡號的功能。至唐以後皇帝的諡號,都比較長,且全是溢美之詞,失去了諡號原有的意義。所以在廟號上加上諡號的字,也是一種變通,等於把廟號當諡號用了。所以黃仁宇老先生說這個是諡號也有一定道理,但確實有欠嚴謹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 5 # 詰夫leon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駕崩於豹房,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康陵。所以,“明武宗”並非諡號。諡號指的是古代皇帝死後,後人對他們的稱謂;廟號指的是古代帝王去世以後,在太廟裡面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海參好?如何鑑別海參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