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微45

    凡事都有“有什麼”、“是什麼”和“叫什麼”的問題。語言所涉及的那些事物,其真實情況即“有什麼”;語言所指示的物件即“是什麼”;實現那種指示的語言的具體方式就是“叫什麼”。“有什麼”和“是什麼”,是“叫什麼”有意義的前提 。

    “近代文明”、“古代文明”,在漢語中並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明確指向,而提問也並沒有展示一個可供參考的語境,因而問答雙方實際無法溝通。

    展開來說,“近代”、“古代”、“文明”都是有多重涵義的,明確的涵義要視情境而定。最簡單的例子,中國初等教育的歷史教材中,“世界近代史”與“中國近代史”在“近代”的起止時間上就有很大的差別。並且一個語句的意義並不是其中詞語的簡單拼湊,不是搞定每一個概念,然而前後一串,對方話語的意思就你可以明白了的。最簡明的例證是,很多時候人們的語句並不是直言,而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隱晦。

    所以,我的建議是,對於對方語言給你帶來的概念之困惑,應該直接找對方來解決。不同的研究者就有不同的術語,不同的大腦就會產生不同的思想。人文領域裡那些抽象的東西,歸根結底是構建在一定量的基本事實之上的,所以第二個建議是請“舍名而取實”,要關注“有什麼”的問題,並評價一段思想中的“是什麼”。

    當然“叫什麼”也有其價值,因為沒有絕對的“客觀”,如何稱謂體現了事物對人的意義——有時會是歧視、偏見或惡意。說個敏感的東西:中國政治現實中的一個東西我們叫它“集權”,而很多西方人喜歡對此說“威權主義”或“專制”,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但雙方不可調和 。

    此外,“叫什麼”還需考慮語言習慣,它關乎社會內部的交流成本。

  • 2 # 飛奔而來的橙子

    很少有人提到近代文明的說法,古代文明提的人倒是挺多。

    所謂古代文明通常是指新石器時代以後誕生的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古埃及文明,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終止於(約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將其伊斯蘭化。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即兩河文明,最早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蘇美爾人創造的蘇美爾文明,結束於公元前7世紀的新巴比倫王國,此後就是波斯帝國了。

    波斯帝國算不算一個獨立的文明,還是兩河文明的一部分?畢竟波斯發源於伊朗高原,兩河流域屬於擴張的範圍。波斯雖然一直存在,但波斯文明卻是不存在了,伊斯蘭化了。

    古希臘文明,典型的海洋文明,也是獨具特色,主要城邦有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後被羅馬所滅。

    古羅馬文明,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建立了龐大的羅馬帝國,公元四世紀以後分崩離析。

    此外還有印度文明,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美洲大陸上的瑪雅文明等,都屬於古代文明。

    近代文明大概是從新航路開闢開始,西方文明開始向外擴張。我不太清楚提問者問的近代文明究竟是什麼意思,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等一直存在,是不是也屬於近代文明?

    畢竟就現在來說,不管是西方基督教文明還是伊斯蘭文明等都存在了一千年以上了,我們應該將其歸為近代文明還是古代文明?

    我認為近代文明這個提法有毛病,我無法對其作出解釋。

  • 3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勤勞勇敢的華夏兒女創造了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歲月裡,曾經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紀西方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而明朝卻抑制資本主義萌芽,西方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明清時期的帝王認為自己是天朝大國,不思進取,閉關鎖國,抑制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從而使中國落後西方,這樣,近代的中國就落後了而中國卻依舊在封建主義道路上徘徊,清王朝的統治風雨飄搖,江河日下,日落西山。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透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範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透過戰爭勒索鉅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華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鬥,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 4 # 歷史透鏡

    簡單地理解,近代文明≈工業文明,古代文明≈農業文明

    根據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的觀點,人類社會可以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三個階段,所謂的前工業社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農業社會。

    農業社會的六個特點:

    ①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手工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交換。

    ②社會分工不發達,社會分化程度低下。

    ④社會管理原則是家長制,人治為政治系統執行的基本方式。

    ⑤人們的思想觀念陳舊 ,迷信權威 ,懼怕變革。

    ⑥ 競爭機制不健全,生活節奏緩慢,因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也非常遲緩。

    而對應的,工業社會有八個特點:

    ①以大機器的使用和無生命能源的消耗為核心的專業化社會大生產佔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

    ②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產效率全面提高。

    ④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係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係而成為人們社會關係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

    ⑤法治取代人治成為政治系統執行的基本方式,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⑥城市數量增加、規模加大,農業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數以下。

  • 5 # 漩渦鳴人yy

    你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1000個人心中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關於如何去區分古代和近代文明這是一個很要命的事情!

    無論是技術制度已或者是階級階層都不能夠確立的去定性,一個文明究竟是屬於古代文明還是近代文明,很多時候大家都會選擇去用時間來劃分!具體的劃分那就是以工業革命作為前後來參照!工業革命之前的文明,那就叫古代文明工業革命之後的文明,那就叫近代文明!可是這種區分方法也是有問題的,因為工業革命其輻射的範圍是有限的,有的地方在同一個時間工業文明已經推向高潮了,但是到其他地方你去看的時候工業革命並沒有推行開來,這個時候到底怎麼去區分呢?

    一刀切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無論什麼情況搞一刀切,那都是不正常的!

    有人說是制度,你比如說由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社會,或者是轉向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可以說進入到了近代文明,在制度轉變以前,人民是要透過一定的抗爭才能夠得到這種制度這種生活,那麼在這段時間裡面,這個地區的文明是否跨入到了近代文明呢?

    也有人說是生產力,當然生產力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但是生產力究竟提升了多少?提升的幅度究竟多大才能夠算是近代文明,這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人就說了工業革命就是靠機械來提供生產力,但你不要跟我說,水車,磨盤這些就不算機械運動!有人歸結到驅動力的問題!可是一開始的珍妮機以及飛梭,這些可沒有驅動力,所以稱揚的判定方法也是要被判死刑的!

    綜上所述,好像什麼樣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判斷,一個文明是從古代文明跨入到近代文明!

    其實對於大家來講,有的時候某些東西在腦子裡面成為常識的,以後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把它視作是一個重要的東西!有的時候某樣東西看似平常無奇,但事實上它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

    什麼呢?就是人,對於自己的思考,自己對於社會的作用的一種定義!

    你究竟是由你自己決定的生活呢,還是由省或者是由統治者來決定的生命?可能大家已經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了,沒錯,就是思想,那天下的思想千千萬,比如說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者是佛教的,伊斯蘭教的這些也可以同那歸稱為思想!這些思想究竟哪些思想可以把它判斷成為近代文明的標誌呢?

    人!沒錯,就是這一個簡單的字,大家都是以人為主體的思想,都是近代文明解放人類的重要思想,你比如說文藝復興時代,當時為了能夠使社會從宗教的影響之下脫離開來思想家把人這種生物,或者把自己的作用無限的放大,並且宣稱人才是社會的主體,而生只是一種虛擬的東西!由文藝復興主導讓整個歐洲的社會步入到近代化,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在中國!那就更加簡單了,孫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至於說美國簽署《獨立宣言》使美國跨入到近代化文明社會!

    一個文明有古代進入到近代,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思想解放人的思想,人是社會的主體,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資本家和工業將來講他們最珍貴的東西不是說那些機器也不是資金,而是人本身,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每年都為這些資本家創造了無數的財富,而如何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作用的不是成為一個簡單的傀儡或者一個隨時會被捨棄的祭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就是這些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親結婚有什麼缺陷?歷史上有哪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