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遺失水晶鞋
-
2 # 小黑小黑Luo
學習效率提高是不可能的事,只不過邊聽歌邊學習,會讓自己身心愉悅,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我從小到大就習慣邊聽歌邊寫作業、玩遊戲等。但是,如果是構思一個報告,是沒法同時聽歌的。有時腦子裡一閃而過的思路可能會被歌聲帶跑!
還有,邊玩遊戲邊聽歌的話,如果歌曲節奏感強或者邊聽邊跟唱,遊戲的成功率相對較低。所以,學習難度不大或者重複性的內容,聽歌對學習效率沒有影響。但是,學習難度大或者創新要求高時,聽歌會影響學習效率。
當然,有時別人戴著耳機並不代表一定在聽歌或聽東西,或許他只是不希望被外人打擾。
-
3 # 青雨0825
首先,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習需要一個可以提供頭腦積極運動的環境。過於吵鬧的環境會使人的感覺遲鈍,同樣,過於安靜的環境也不利於學習。一般說來,比較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聲音不可以超過50分貝,比較理想的是在睡眠環境下,即30——40分貝。那麼太安靜了,以到於一點背景聲音都沒有了好不好呢?不好。因為過於安靜的環境會使人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恐懼,反而會影響學習。
第二,學習需要較多的腦力資源,聽音樂也要佔用一定的腦力資源。試想,如果你用心聽音樂,那麼,你還能全心全意地學習嗎?當然不能。那是不是就不能放音樂了呢?也不是這樣說。其實就像剛才所說的。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背景聲音。但並不是很來“聽”的,而是作為一種背景聲音。因為,同樣的背景聲音,和諧的聲音比無規律的聲音更能促進學習。
第三,從生理上來說,人體處於輕快和諧的聲音環境中,人的身體會隨之放鬆,會感覺到兩個情況:一種是昏昏欲睡,一種是精神怡爽。不同的人,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反應,不能一概而論。根據生理心理學,人的生理會影響人的心理,當人處於精神怡爽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清晰;當人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慢,並且準確性不高。
第四,輕而稍慢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少;激烈的、快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多。還有就是兩種腦力活動同時發生時,兩者會相互影響。同樣表現為兩種情形:相互促進和相互干涉。當兩種腦力活動性質過於同一或相差過大時,會相互干涉。只有當兩種腦力活動關係中等時,兩者才會相互促進。
第五,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潛意識學習”,也就是說,在我們有意識地學習的同時,我們的潛意識也參與了學習。這種學習不為我們所意識,但在再現和再認的時候越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習時放音樂,有可能會干擾“潛意識學習”。 第六,學習和回憶之間遵循一種原理——“情境的熟悉性”。當人回憶時的情境和學習時的情境有較多相似之處時,回憶較容易。學習時放音樂,考試時當然不能放音樂了。這樣就人為地創造了兩者情境的不一性。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不利於學習的。不過也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因為音樂不是學習時的唯一情境因素,再有就是這種情境的熟悉性當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回憶的質量,如果學習時放音樂使學習的質量提高了,那麼,即使在回憶時有這麼一點不同,但綜合起來,卻可以促進學習的效果。
綜所上述,放不放音樂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環境、學習的性質、音樂的性質、人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方面來確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放音樂可以促進學習,而有的人卻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
4 # 南華壹君
聽課或自己看書學習,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方法。只要找到了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就會效率高、效果好,就會事倍功倍!我覺得適合自己的方法是清醒時,靜靜地看書效果好、效率高;而疲乏時聽著優雅的音樂不僅讀書有一定效果,還能解乏,如雅尼音樂(至目前我只有雅尼音樂有效果,其它沒嘗試,雅尼音樂夠多了,也不想再嘗試了)。還有聽課,只要在聽課時不走神,專心致致地聽講,思維跟著甚至超前老師思路就效果好、效率高。還有一些人聽課有作筆記習慣,甚至有的狀元賣筆記,而有的人迷信,買狀元筆記。我是不讚賞,甚至反對做筆記的。聽課只要聽懂、理解就可以了,做筆記有何用?聽課做筆記肯定影響甚至耽誤聽課,影響甚至耽誤了,做筆記有用嗎?課後又花時間去看筆記,那效率會高嗎?話要講回來,若書上沒有的知識,記在書頭上是可以的,完全沒有必要專門用個筆記本整堂課的抄黑板。記得讀大學時,有個講機械製圖的老師,全市競賽還拿過名次的老師,除了剛上課講幾句話,整堂課就是板書,其他學生使勁的抄,我無所事事,恨死他了!我只好自己看書,請問這樣的老師是講課嗎?不是!是板書課,是書法課!我反對這樣的講課。我現在大型央企中層領導退下來已當了四年半大學老師了,我是堅決不這樣講課。講課是講解,關鍵在解上,解是解惑,包括答疑、引導、啟發等方面。因此,不論讀書、聽課,都各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沒有統一的,泛之四海的答案。只要你找到了適合你自己的方法且踐行之,就會有效!我們不強調別人按我的意願去做,只要他認為這是適合他的方法,我們就不要干涉。再是那種別人介紹的方法,對你是不一定有效果的。綜上所述,學習過程中,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已的方法且踐行之,在這個前提下,清醒時靜靜地學習,疲乏時邊聽輕愉音樂邊學習(建議不用耳機而用音響播放),有利於總體學習效率的提高。
-
5 # 高效學習張老師
有效運用音樂其實是一種學習方法,叫做暗示學習法,是由保加利亞教育家喬治拉扎諾夫所提出的。人腦在聽見美妙的聲音和播放美好的音樂的時候,最容易集中注意力了。美國弗羅裡達州和加利尼亞州的政府已經立法規定,每一名新生嬰兒都必須獲贈莫扎特與貝多芬的音樂唱片,因為研究顯示聆聽兩位大師的音樂可以提高兒童的智商。這也是我的自媒體有很多他們的音樂的原因。
當然暗示學習法是精心設計的活潑愉快的學習環境,運用音樂旋律,節奏等多種暗示,使大腦在愉快,放鬆狀態下掌握知識。跟我們聽的音樂似乎還是不同的。
-
6 # Alice教你計算機二級
這取決於你聽的是什麼歌?如果你聽的是輕音樂,聲音比較小,比較平穩,沒有歌詞的話,那是極好的,有助於你放鬆,但是無助於你集中注意力。如果你聽的是帶有歌詞的流行歌曲,曲調比較激昂的,那將會對你注意力有很大的影響,有的時候你可能寫寫作業就走神了,直接去唱歌,或者是哼歌詞,作業本放在面前,可能十分鐘,你連這道題的題幹講的是什麼都沒有看明白,這是學習效率低下的一種很嚴重的現象,所以如果你是聽輕音樂的話,可以在默寫或者背誦這些機械性重複運動的時候聽;如果是需要計算的,比如數學或者物理等等我真的不建議你聽歌曲。此外,無論你在學什麼,我都不建議你聽帶歌詞的流行性歌曲,這樣真的很耽誤時間,效率低下,一個過來人的慘痛教訓,望採納
-
7 # 歲月在心
還記得《學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致志,一心不可二用。
學習需要用心,手腦並用。但如果你邊學習邊聽音樂。學習肯定是不走心。現在的孩子都愛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殊不知這樣的學習是事半功倍。雖然不能說你一直在假裝努力,但可以說你一定不是在認真學習。俗話說,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墮入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希望你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專注做某一件事。
音樂雖然可以放鬆人的身心,但你也要正確對待,學習時別再聽音樂。
你完全可以先認認真真的好好學。累了之後可以聽音樂放鬆一下。
-
8 # 愛的處方
對於《一邊學習一邊聽歌的學習效率如何?》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只是個人喜好或者習慣,不會影響學習效率。
不難發現,現在大多數孩子都喜歡“一邊學習一邊聽歌”,似乎已經成了習慣,家長也見怪不怪了,原因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受到影響,說明效率還不錯吧。已經被家長接受了。
首先: “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更容易集中精力在學習上,比如:家裡的電視聲音,父母的說話聲,窗外的嘈雜聲都進不了他的耳朵,遮蔽了干擾,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有助於學習的好方法啊!
其次:音樂能夠刺激中樞神經,使其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這個時候會容易調動積極因素,對學習效率提高是有好處的,因為在最佳的狀態下,才會有最好的結果啊!
再次:其實,“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音樂只是個輔助,或者是習慣,自媒體人在錄製短影片的時候,也會用背景音樂,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內容上,沒有放在聽音樂上,是為了影片更精彩,更完美。而二者可以說是一樣的道理嘛!
“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不提倡也不反對,看個人喜好,對學習效率不會有影響,不妨你也體驗一下吧!
回覆列表
我也有這樣的習慣,總是愛聽歌,然後學習。但是我發現其實我真正學習進去了之後,我的耳朵根本沒有聽到音樂,是處於一種學習狀態。有時候塞著耳塞,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與外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