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許攸,曹操還是敗給了他自己?
17
回覆列表
  • 1 # 小卡妹

    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是曹操打敗強大的袁紹的一場決定性的戰役,為後來北方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都熟知的是,曹操通過出其不意地攻打吳巢和燒燬袁軍的糧草,最終打敗了強大的袁紹。

    其實現在來看官渡之戰,除去雙方的戰術和戰略佈局以外,在本質上雙方打的就是一場後勤之戰,也是糧草之戰,甚至可以說是經濟之戰。這在每個戰爭中,都極為重要。“打仗打的就是錢”這就是戰爭的本質。在官渡之戰中,其實袁紹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而且他能有如此勢力,並不是一名庸才。在局面上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只是曹操的一次奇襲行動,徹底扭轉了局勢,可謂險中求勝。

    一、戰前分析:袁紹以逸待勞勝算高,曹操兵困馬乏處下風

    1、雙方兵力分析,袁紹明顯佔據上風

    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的日子要比曹操過得舒服的多。袁紹在此之前的主要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公孫瓚。在官渡之戰前兩年,袁紹就消滅了公孫瓚。可以說袁紹的部隊,一直在休養之中,狀態非常好。

    反觀曹操,雖然在公元196年迎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確立了制高點,但是一直到公元199年,也就是官渡之戰的前一年,曹操先後和張繡、呂布等交戰,沒有一刻停息。雖然鞏固了自己的底盤,但是人困馬乏,沒有時間休養,這一點比袁紹可差遠了。

    袁紹在戰勝了公孫瓚以後,已經有用了四州之地,數十萬軍隊,從紙面上來看,兵力強於曹操。而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周圍強敵環繞,他要面對的,可不僅僅是袁紹一人,所以對戰爭的勝利更加渴望。

    2、雙方糧草分析,袁紹糧草儲備優於曹操

    雙方既然打的其實就是糧草之戰,那袁紹和曹操,誰更缺糧呢?

    《後漢書.袁紹傳》沮授進說曰:近討公孫,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庫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

    《晉書.食貨志》魏武之初,九州雲擾,攻城掠地,保此懷民,軍旅之資,權時調給。於時袁紹軍人皆資椹棗,袁術戰士取給蠃蒲。

    一個說法是袁紹在消滅公孫瓚以後,準備集結兵力來攻打曹操。當時沮授建議裡提到的是“

    倉庫無積”,也就是說糧草不足,不足以開戰。但是這個時候是剛剛結束和公孫瓚的大戰,距離兩年後的官渡之戰,還有一段時間。

    但是沮授當時這麼說,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怕袁紹在戰敗公孫瓚以後過於膨脹,不顧將士疲憊,貿然開戰的一個說辭。可見其實他並不反對戰爭,只是時機不合適。因此“ 倉庫無積 ”的說辭,並不排除是他刻意嚴重的說法,旨在消除袁紹當時進攻的想法。

    至於第二段《晉書》裡記載的,袁紹將士都吃桑葚和紅棗的說法,這個三金認為倒是很正常的,因為三金也地處河北,我們本地多產桑葚和紅棗,金絲小棗和冬棗更是名滿天下。“ 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 ”這在古代便已經有記載。因此說袁軍將士食用桑葚和紅棗並無不妥。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段記載是有一個前提的。也就是“ 魏武之初 ”,曹操在起兵之時,也是在公元189年。“魏武之初 ”也就是在公元190年左右。那時候袁紹也是剛起兵不久,實力也很弱,所以軍隊缺少糧草,也是正常的。不能因此來考慮官渡之戰時候的糧草配置。

    從官渡之前的過程來看,在曹操偷襲前,袁紹並沒有出現糧草短缺的情況,可見在戰爭開始前,袁紹的糧草並沒有什麼問題,準備還是很充分的。

    3、雙方戰術分析,袁紹目標明確,執行無誤

    建安五年,當袁紹軍隊集結後到達官渡戰場的時候,曹操也隔岸安營紮寨,形成對峙之勢。這時候袁紹執行的,就是沮授在戰前建議的戰術,就是打持久戰,用袁紹軍強大的實力,拖垮曹操。

    很多人在《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到,沮授的戰術建議就是緩兵法,而固執的袁紹一句也聽不進去,進而貪功冒進,被曹操抓住機會,一舉反敗為勝。

    但是當我們仔細研究史料的話,不難看出,袁紹其實還是很在乎沮授的戰術安排的。他到達官渡以後採取的,就是沮授所說的拖字訣。

    《三國志.袁紹傳》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

    《三國志.武帝紀》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

    袁紹在營房中建設高的塔樓,命令士兵上去射殺曹營士官。雙方僵持了兩個多月,從八月到十月,如果說袁紹貪功冒進,正應該攜十倍於曹操的兵力一舉消滅曹操,而不是應該採取這樣的戰略戰術,這難道不是緩戰嗎?

    緩戰,並不是不戰。在這樣對峙的前提下,梁軍保持這一定的對抗性,此外,袁紹也派人挖地道,基本上跟對付公孫瓚用的一樣的路數。只是因為曹操這邊已有防備,所以未能得手。

    而且,當時除了沮授的建議外,許攸曾建議袁紹分兵許昌,畢竟曹操的全部主力都在官渡,繞道直取許昌,攻其必救,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袁紹拒絕的態度非常堅決,不接受此建議。如果說他是一個急於解決戰鬥的人,這麼好的建議,他怎麼能不接受呢?

    其實,在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就擺明了,要在正面戰場上解決曹操,使用的,就是拼後方,打消耗,保持對峙,在氣勢上壓倒對手。這就是要告訴曹操,我就是有這個底氣,在我崩潰之前,你一定會先崩潰。

    從上面三點看得出,袁紹並不像電視裡演的那樣昏庸,獨斷專行。相反,他很好的採納了沮授的建議,採用了對他來說最好的戰術安排。如果不是後面曹操的奇襲,袁紹獲勝,只是時間問題。

    二、戰爭進行時:袁紹依計行事勝算在握,曹操敗局已定奇蹟凸顯

    1、勝利的天平已經在想袁紹傾斜,曹操已經在謀劃撤退

    《三國志.趙儼傳》時袁紹舉兵南侵,遣使招誘豫州諸郡,諸郡多受其命。

    開戰之後,局勢也是向著袁紹計劃的方向來發展。剛一開戰,曹操的糧草就出現了問題。按理說官渡距離許昌更近,曹操的補給會更容易,但是曹操卻比袁紹更早得出現了缺糧的問題。不但如此,因為兵力懸殊,曹操敗局更明顯,曹操地盤上出現了大量投奔袁紹的郡縣,這更加削弱了曹軍的實力,曹操已經在走向了崩潰的邊緣。

    曹操此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其實已經準備撤軍了。是沮授勸阻了曹操撤軍的意圖,他說“ 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 ”,也就是說,劉邦和項羽也是在滎陽對峙,那時候誰先撤軍,誰就處於了敗勢。雖然現在曹軍困難重重,但是一旦撤軍,那兵敗如山倒,就更加沒有希望了。

    確實,這一站對於曹操來說,是輸不起的。且不說一旦撤軍,軍心渙散,很有可能被袁紹尾隨著一擊即潰。單單就各方勢力的虎視眈眈,就讓曹操如芒在背。曹操一旦撤軍,承認失敗,那周圍各方一定群起而攻之,那時候的曹操,想東山再起也不可能了。此時的曹操,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硬上了。

    這就是袁紹的好算計。在官渡的戰場上,利用優勢給曹操致命的壓力,逼你犯錯。當你扛不住而稍有破綻時,就是袁紹取勝之時。這也是袁紹未採用許攸突襲許昌的原因之一,他想在官渡直接殲滅掉曹操的主力部隊。如果突襲許昌,曹操主力部隊不與袁紹對峙而打游擊戰,則更難抓住決戰的機會,以後保不齊曹操會東山再起,那樣威脅就更大了。

    2、糧草之戰貫穿始終,雙方各出奇招保糧

    同時在官渡之戰時期,雙方也爆發了激烈的後勤襲擾戰.

    《三國志.曹仁傳》紹遣別將韓荀鈔斷西道,仁擊荀雞洛山,大破之。

    《三國志.任峻傳》官渡之戰,太祖使峻典器糧運,賊數寇鈔絕糧道。

    歷史上有多處記載表明,當時袁紹有派遣軍隊來襲擊曹操的糧草。這讓兵力不足的曹操雪上加霜。一度讓曹操的軍隊解不開鍋,形式嫉妒危及。

    當然曹操也沒閒著,他也清楚此次戰鬥中糧草的重要性。他多次派人切斷袁紹的糧道,怎奈袁紹每次都重兵把守,曹操收效甚微。而袁紹對於自己儲糧之地保護極好,因此曹操內心,也是十分著急。

    《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

    袁紹為了保護糧道,也是煞費苦心。他命淳于瓊率部萬餘人北上,護送後勤部隊。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曹軍的干擾確實是對袁紹軍曹成了影響,所以這一次袁軍的後勤保障安排,並沒有分散,而是集中兵力護送。

    也就是說,之前可能是多支部隊分批運糧,但是因為糧草消耗巨大,袁紹就讓所有的運糧部隊集合在一起,然後重兵護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得保證自己的糧草不受影響,能準時到達前線。曹操應對袁紹的干擾,也是這個方法。

    戰爭發展到現在,袁紹已經是勝券在握了,曹操在局面上看似已經無力迴天了。只要繼續這樣下去,曹操自己就會先扛不住撤退,袁紹軍尾隨而下,直取許昌,大獲全勝。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就是一個突發事件,讓整場戰局,有了重大改變.

    3、許攸叛變入曹營,曹操奇襲獲勝利

    突發事件就是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的叛變。原來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了法,許攸前去求情卻沒得到袁紹的諒解,加上之前的建議未被採納,所以許攸一氣之下出走曹營。許攸是袁紹的頂級謀士,很多佈置甚至都是出自許攸之手。許攸來曹營,給了曹操一個極其珍貴的資訊,也就是袁紹將所有糧草,全部佈置在了烏巢。

    因為淳于瓊是後勤保障部隊,夜宿在了官渡以北40裡的烏巢。烏巢其實並不是袁紹糧草的存糧地,只是行軍途中的一個點而已。因為前文已經說了,袁紹是將所有的糧草合併後統一護送,所以現在在烏巢的糧草非常多,是袁紹的命脈。而許攸因為身份問題,從而得知了這個訊息,連夜告訴了曹操。

    袁紹派遣重兵部隊守護糧草,著實沒想到會被曹軍探聽到了行軍路線。而且在曹操率軍奇襲的過程中,遇到了多支袁紹部隊,袁紹沒想到自己如此保護下的糧草還能失手。再加上淳于瓊貪功冒進,見曹操示弱便全軍出擊,結果中計被打敗,存放在烏巢的糧草也被付之一炬。加上袁紹軍的張郃,高覽在進攻曹軍之時臨陣倒戈,袁紹內憂外患,戰局瞬間逆轉,進而大敗。

    所以說袁紹的失敗,是在大好局勢下的一個突發狀況。本來袁紹已經勝利在望,只因為一個人才的走失,從而讓自己面臨必死的困境,實在是得不償失。

    從官渡之戰,我們可以看出,其實袁紹一開始的戰略戰術並沒有錯,他錯就錯在在勝利沒到手之前有些許輕敵,並且沒有處理好自己與手下謀臣的關係。在籠絡人心方面,袁紹確實差曹操一招。也正是這個差距,讓袁紹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最後:

    從上述我們可以得知,沒有許攸,就沒有曹操的獲勝。沒有曹操的獲勝,就沒有曹操入駐鄴城。袁紹經營許久,卻在許攸問題上除了岔子。如果讓時間重來,袁紹一定不會再去追究許攸家人的過錯,從而保住勝利果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時刻關注身邊人的情緒變化,要了解他們情緒變化的原因,增加我們的情商,這樣我們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 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其一,不會用人,手下的田豐沮授個個都是謀略家,袁紹卻不聽從,讓人惋惜。

    其二,不能識人。袁紹手下大將顏良文丑雖然英勇,但都是匹夫之勇,袁紹可以讓他們與謀士聯絡起來,這樣相得益彰,可是謀士與將官離心離德,才有白馬之敗。

    其三,聽信小人讒言,殺了忠臣田豐;聽信小人讒言,逼走大將張郃高覽,這兩個人最後都成為曹操手下的名將,尤其是張郃,最後居然成為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

    其四,老百姓缺衣少穿。老百姓的生存成了問題,河北雖然富庶,可袁紹統治下,百姓苦不堪言。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說道:“當曹操的軍隊在吃糧食的時候,袁術的部隊在吃河蚌,袁紹的部隊在吃桑葚,這些都沒有吃的了,就吃人。”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 3 # 唐人聊歷史

    袁紹四世三公,在文人士子中威望甚高。在官渡之戰之前,從各方面袁紹都佔據優勢,表面上來看,實力應該是強於曹操,甚至是遠遠超過。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官渡之戰的描述中,袁紹總兵力達到七十餘萬,猛將如雲,而那是的曹操只有二十萬,兵力對比是三比一。這裡面雖然存在一點虛假,袁紹和曹操兵力都沒有書中的那麼多,但是他們之間的比例卻是可信的,袁紹的兵力是曹操的三倍,這是符合邏輯的。

    按理來說,袁紹應該很好贏才對,但是袁紹卻輸了,輸得一塌糊塗。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許攸背叛袁紹,導致袁紹糧草被襲,還有袁紹的幾位公子各顧各,為了世子之位明爭暗鬥。大敵當前,卻只顧著自己,不團結一致對外,這也是袁紹失敗的原因之一。再有就是袁紹本人的問題,聽不進他人的勸諫,不懂得知人善用,這也是袁紹慘敗的最大原因。

  • 4 # 劉一千五

    一個叫田豐的謀士

    曹操與劉備交戰的時候,田豐勸袁紹進攻許都,袁紹辦事拖拉,錯失良機。等到曹操擊敗劉備而兵駐官渡時,袁紹才感到威脅。才開始考慮出兵去攻打曹操。田豐馬上勸袁紹稍安勿躁。以為機會一過,不宜妄動。幾次三番後,袁紹火了,認為他攪亂軍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人拖他進了牢房關起來,勝利後回來治罪。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出10萬大軍向許都出發。官渡之戰開始。

    一個叫荀攸的謀士

    次年,袁軍進攻黎陽,顏良作先鋒,進攻白馬。曹操聽說白馬被圍,連忙前往救援。曹軍比袁軍少得多。荀攸建議分兵兩路,一路佯攻袁紹後方,吸引袁軍回救而減少正面戰場壓力,一路從精兵進攻白馬坡。從而解圍。曹操採納照辦。袁軍果然中計,顏良被關羽所殺。白馬之圍解開。袁紹聽此之後,大怒。讓全軍渡河追擊敵人。並讓文丑率五六幹騎兵為先鋒,一路呼叫而來。曹操率六百士共棄曱誘敵。結果,文丑死於曹軍刀下。這兩個大將的死,讓袁軍士氣大灰,重振不起。雙方成了相持而互有戰攻。

    一個叫許攸的謀士

    打仗就是打糧草。曹操的糧草不濟,想回許都。荀彧讓他堅守。曹操就聽了,揭不開鍋也得守住這防線。袁紹的糧草多。軍將淳于瓊奉令將糧食解往烏巢存起來,並有一萬人防守。袁紹的謀士許攸打聽到曹操乏糧,快支援不住了。就向袁紹建議繞過官渡去偷襲許都。袁紹不幹。許攸極其失望,恰好有壞訊息傳來說家人在鄴城犯事,官府抓起來治罪。許攸一聽,死心了。就背袁投曹,獻上一計,火燒烏巢。官渡將士一聽,要去救烏巢。袁紹卻只派了少數去救。更荒唐的是還派張鴿高覽去攻官渡曹軍大營。這兩將卻投降了敵人。

    袁紹帶著800多人敗回。十萬大軍死了七萬多。後七年裡,曹操掃除袁紹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

  • 5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形成大大小小割劇勢力,經過長年的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戰爭,曹袁兩大集團勢力逐漸壯大。

    公元200年,曹軍與袁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決戰。此戰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戰爭結果是曹操大敗袁紹,從此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尊定了基礎。官渡之戰,袁紹慘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主帥袁紹志大才疏、指揮不明、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拒部下正確之言,猶豫不決、屢屢錯失戰機。

    二、袁紹作為主帥,不顧全域性,為一幼兒不顧全軍將士性命,錯失戰機。

    正當曹操部屬與袁紹決戰時,劉備起兵反曹,佔領下邳、沛縣,並與袁紹聯絡,聯合攻曹,此時謀士豐田向袁紹獻計:“舉軍奇襲曹操後方”,但此時袁紹幼子生病暈迷不醒,拒絕了豐田的建議,致使曹操從容打敗劉備,也錯失絕佳戰機。

    三、袁軍內部謀士不和,勾心鬥角,決戰之際,謀士許攸反出袁營,轉投曹營,併為曹操獻計,奇襲烏巢,燒其輜重糧草,曹操依計而行,將袁紹的輜重糧草盡數燒燬,導致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

    四、曹操的卓越用兵謀略和指輝才能是袁紹所能比的,而且曹操能接納部下謀士正確之言,知人善用,採用正確有效的戰術,出奇制勝,以弱勝強,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致使中國北方再無勢力能與曹操抗衡,為曹操統一北方尊定基礎。

  • 6 # 執斧談史說事

    官渡之戰袁紹慘敗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而這一戰也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首先袁紹和曹操都出身在官宦世家身份比較顯赫,因此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後來赫赫有名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但是出生於四世三公家庭的袁紹要比有個太監爺爺的曹操出生好不少,因此一開始袁紹的名望還是遠大於曹操的。官渡之戰

    其實一開始袁紹和曹操可以說完全是好哥們之間的關係,因此袁紹後來才會說他多次救過曹操的命,曹操卻不感恩反而挾天子來命令壓制他,但他卻不記得當初正是他短視不迎接天子才讓曹操有機可乘。

    話雖如此可是佔據了冀州、幷州、幽州和青州的袁紹依然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閥,而曹操則處於四戰之地連大本營袞州都一度被呂布給佔據了,逼得曹操走投無路一度想要逃跑投靠河北的袁紹,要不是手下的謀士勸住了他也就沒有後來的曹操了。曹操

    而但曹操在不斷髮展壯大後袁紹卻坐失消滅曹操的良機,多次不聽從謀士出兵消滅曹操的建議使得曹操可以從容不迫的發展勢力,其中劉備佔據徐州後沒有聽從建議和劉備夾擊曹操最為可惜。

    可以說袁紹這種優柔寡斷不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行為才是導致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後來的官渡之戰他一樣是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最後因為一個家人被責罰就叛變的許攸獻計曹操燒掉了他屯在烏巢的糧草,結果軍心浮動大敗而回自己也被氣死最終導致袁家覆滅。官渡之戰前形式圖

    所以官渡之戰袁紹失敗表面上直接原因是許攸叛變出賣了袁紹的軍事機密,使得曹操得以出5000精兵燒袁紹屯放在烏巢的糧草扭轉了戰爭局勢。可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袁紹志大才疏能力終究有限又自以為是。

  • 7 # 潯陽鹹魚

    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點就是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奇襲烏巢,而在此之前,曹操方雖然累計小勝,不至於局面崩盤,但是整個戰局一直是袁紹方佔優。

    筆者就從分析奇襲烏巢前後事,對比曹操、袁紹的決策與執行來給出袁紹失敗的問題所在。

    整場戰役,袁紹的兵力不但高於曹操,後勤補給也多,曹操在十月這個節骨眼上,還出現了糧食問題。許攸在投奔曹操當晚,他也直擊曹操心虛的要害:“你還剩多少糧了?老實告訴我!”

    在曹操和許攸推心置腹的交換意見之後,曹操決定採用許攸的計謀:奇襲烏巢。隨後,曹操也問計於幕僚,幕僚中只有荀攸、賈詡極力贊成,曹操果斷拍板。

    曹操帶領精兵強將五千人,偽裝成袁紹軍,向烏巢進軍,軍營則交給曹洪和荀攸兩人主持防守。

    烏巢的守軍有一萬多人,是曹操軍的一倍,守將是淳于瓊,和曹操是舊識、老同事。就在曹操打響攻佔烏巢的戰鬥之後,袁紹也得到了情報,當時張郃提議集中優勢兵力去救援烏巢,可是袁紹不聽,採納了郭圖提出的折中方案:集中優勢兵力,讓張郃、高覽率軍去攻打曹操的軍營,派一部分輕騎去救援烏巢。

    結果,曹操率領的五千精銳,連夜作戰,不但攻克了烏巢,還擊敗了袁紹的輕騎援軍(雖然不多)。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袁紹兩位主帥的領導風格。

    曹操為了翻盤,親身犯險,率五千精兵深入敵後作戰,就是為了保證這股軍隊的執行力,反觀袁紹,他就派高覽、張郃去打曹操軍營,派輕騎去救援烏巢,自己穩坐中軍帳,等訊息。

    結果,高覽、張郃本來就士氣不足,對袁紹又頗有怨言,在攻不下曹操軍營的情況下,乾脆投降了。

    在我看來,郭圖的建議其實並不是敗筆,還是有搞頭的(袁紹軍本來就佔優,兩線作戰不成問題),只不過袁紹領導無方,導致失敗。

    第一,袁紹沒有敏銳判斷出,曹操親自偷襲烏巢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戰,曹操能夠身先士卒,孤注一擲,反觀袁紹卻不能出現在某一路戰線上鼓舞士氣。

    第二,袁紹在明知張郃對攻克曹操軍營不抱有希望和信心時,仍然派他出戰,顯然是增加了他的怨念。

    如果袁紹稍微靈活一點,讓張郃帶隊輕騎參與救援烏巢,自己率軍猛攻曹操軍營,我覺得,這才是發揮最大效能的方法。

    從這一點上看,袁紹是不如曹操的。曹操幾十年的戎馬生涯,親力親為,鼓舞士氣,譬如多年後,曹操擊敗袁氏兄弟後,仍然親自發動遠征至柳城,一舉將袁氏勢力徹底清除出北方。

    在官渡之戰之前,郭嘉評價曹操和袁紹的種種不同時,就認為曹操“十勝”於袁紹,不過這其中多少會有吹噓拍馬的成分。我們至少,從烏巢之戰這個關鍵一戰來看,曹操的表現遠勝於袁紹,袁紹失敗也是必然之事了!

  • 8 # 小奔說史

    很明顯,袁紹敗給了他自己。

    官渡之戰前,袁紹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佔據了實力最為強大的河北四州(青州、幽州、冀州、幷州),在當時混亂的國內,可以說是NO1的實力。

    也正因為袁紹佔有較大優勢,曹操陣營才有很多大臣偷偷寫信給袁紹表示歸降,這些人都不傻,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常識,都無一例外地判斷袁勝曹敗。

    下面這張圖,看上去曹操地盤大,但是長安洛陽都已經殘破不堪,袁紹地盤看著不大,但是未受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影響,長期休養生息,兵多糧足。

    那麼,袁紹為何會慘敗呢?

    1、袁曹雙方兵力

    官渡之戰,袁紹大約出動二十萬人左右,其中,一線十二、三萬之多。曹操方面,雖然自古以來眾說紛紜,但根據推算,大約有十萬人左右。

    2、戰爭過程

    從建安五年二月到十月,戰爭前後持續九個月。

    (1)2月,袁紹進軍黎陽,曹操收縮河南。

    (2)4月,曹軍北上。

    結果:曹操出其不意奔襲白馬,關羽陣斬顏良;

    (3)5-6月,曹軍再次故意示弱撤退,袁紹率領大軍渡河抵達延津。沮授建議主力囤住延津,分兵前往官渡。如果贏了,大軍隨後進發,輸了,還可以撤退回來。

    結果:A、袁紹不僅不聽,反而把沮授降級隸屬郭圖。

    B、文丑、劉備中埋伏,文丑被斬。顏良文丑相繼陣亡,袁軍士氣大挫。

    (4)7-9月,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打起了陣地戰,聯營東西數十里。雙方在這三個月內,互相偷襲對方後方。

    A、袁紹方面派劉備與汝南黃巾軍迂迴曹操後方,又派人偷襲曹操運糧軍隊,屢屢得手。

    B、曹操方面,派曹仁率徐晃擊敗劉備,又擊敗袁紹偷襲軍,再反過來偷襲袁紹運糧通道。

    結果:袁紹人多糧足,曹操一度萌生退意,在荀彧等人的勸阻下,才放棄這個念頭。

    (5)10月,大決戰。

    袁紹既不聽沮授分兵防止曹操偷襲的建議,又不聽許攸分兵南下偷襲許昌的建議,一心要在陣地戰中擊敗曹操。

    許攸臨陣叛變,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再次不聽張郃的建議,拒絕援助淳于瓊,反而命令張郃、高覽偷襲曹操大營。

    結果:淳于瓊出戰被殺,烏巢糧倉被毀,進攻不利的張郃、高覽投降曹操。曹操趁勢全軍出擊,袁紹軍隊全線潰敗。

    沮授被俘殺,八萬袁紹軍隊被坑殺。

    官渡之戰,以袁紹慘敗為結局。

    看了戰爭的過程,我們基本上就明白,曹操贏得非常僥倖,這也證明了袁紹是敗給了自己。

    袁紹最大的問題就是,外寬內忌,剛愎自用。

    官渡之戰前,(1)不能聽取沮授的正確意見,迎接漢獻帝,被曹操搶得先機。(2)不能聽取田豐的建議,派奇兵居高臨下四處騷擾曹操統治區域,令其疲於奔命。

    官渡之戰中,(1)不聽取沮授分兵前往官渡的建議。(2)不聽取許攸分兵南下偷襲許昌的建議。(3)不聽取張郃派兵援救烏巢糧倉的建議。(4)大敵當前居然同意審配因為個人恩怨抓捕許攸家人。

    古往今來,無論多麼流弊的人,都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單打獨鬥,而是要靠麾下眾多謀士的智慧,採納正確意見,遠離是非小人,才能取得勝利。

    然而,袁紹恰恰沒有做到,結果在官渡之戰中,他一心只採納自己想聽的建議,對那些正確卻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建議,一概拒絕,最後焉能不敗?

    PS:勝敗乃兵家常事,袁紹官渡之敗後,殺害提出正確建議的田豐,又埋下兩個兒子爭位的惡果,最後身死家滅,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其實袁紹的謀士沮授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可謂是萬全之策,但是如此穩妥的建議,卻遭到袁紹的另兩個謀士郭圖、審配的反對。

    他們說:“以明公(袁紹)之神武,引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易如覆手,何必乃爾!”沮授辯解說:“夫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舉師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而受攻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懼之。”

    沮授的辯解更引起郭圖、審配的強烈不滿,他倆反對說:“武王伐紂,不為不義,況兵加曹操,而云無名?且公以今日之強,將士思奮,不及時以定大業,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此越所以霸、吳之所以滅也。監軍(沮授的官稱)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機之變也。”袁紹不聽沮授之良言,而接受了郭圖、審配的冒進意見。郭、審二人更以沮授“御眾於外,不宜知內”為理由,唆使袁紹罷免沮授的監軍職務,郭圖、審配更加得勢。沮授雖然因勸阻袁紹出兵擊曹而受到打擊,但騎都尉崔琰亦向袁紹提出休兵的建議。(但袁紹還是不聽,還能不敗?)

  • 10 # 季我努學社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掃平袁術、呂布。四年(公元199年)冬,袁紹滅公孫瓚,盡有河北四州之地,北方的兩位霸主,昔日的好友之間終於爆發了一場為爭霸中原的問鼎之爭——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初期,袁曹兩軍對陣的兵力較為懸殊,據《三國志》、《資治通鑑》明確記載袁軍參戰部隊達十餘萬,戰馬萬匹。而曹操一方則“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袁軍兵力明顯遠勝於曹軍,最後卻被大敗而回,原因有三:

    1、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麾下謀臣沮授在官渡之戰前曾勸袁紹休養生息,由於剛剛消滅公孫瓚,兵疲民困,應當先務農生息。而袁紹沒有聽取。官渡之戰時謀臣田豐又勸袁紹出奇兵襲擾曹軍,袁紹不僅不聽,反而聽信審配的話,以“沮眾”之名把田豐打入監獄。而曹操的謀臣荀彧提出“四勝四敗”之論,言曹“氣度、謀略、英武、仁德”四勝於袁紹,郭嘉提出“十勝十敗”之論,把袁紹分析得淋漓透徹,從任用謀臣這點,袁曹之間的優劣可見一斑。

    2、奇襲烏巢。戰役初期曹操謹慎,而袁紹驕縱。在後勤糧草不能及時供應的情況下,依舊堅守等待時機。這時荀攸報告說,袁軍有一支糧隊即將到達,領兵的韓猛好勇無謀,曹操就派徐晃和史渙半路截擊,擊破韓猛,焚燒糧車數千輛。這次截擊之後,袁紹又命淳于瓊率領萬餘人護送運糧車到離官渡北四十里的烏巢屯放。袁軍有一位謀士叫許攸,他覺得袁紹好謀無斷,就去投奔了曹操,並且告知曹操糧草就屯放在烏巢。曹操當機立斷,親率五千步騎,冒用袁軍旗號奇襲烏巢,最終燒掉了烏巢所有的屯糧。從此袁軍計程車氣一落千丈。曹操的果斷和堅決促成了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

    3、張郃和高覽的投降。史書記載烏巢屯糧被焚燒之後“紹軍潰”,救援烏巢的袁軍統帥是郭圖,由於他沒有能夠挽回敗事,就把責任推卸給了張郃和高覽。袁紹聽信郭圖讒言,派使者去責問兩人,高覽一怒之下斬了使者,向曹軍投降。張高二人投降之後“紹眾大潰”,再也無力迴天。

    曹操憑藉卓越的戰略眼光取得了戰役的最終勝利,而戰敗後的袁紹敗退回冀州,從此一病不起,過了不久就溘然長逝了。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集解牌[M].中華書局,盧弼著,1982

    2、楊德炳.官渡之戰新探[J].襄樊學院學報.2011(06):1009-2854

    3、朱紹侯.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雙方勝敗原因試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1000-5242

  • 11 # 一個貝殼兒

    新三國中劉備有這樣一句臺詞"袁紹是扶不起來的阿斗",這明顯是違背了歷史事實的。袁紹是東漢末年軍閥,歷史上稱其為漢末群雄之一。在漢朝末年地方及其混亂的歷史背景下,袁紹打敗公孫瓚在河北地區佔據了極大的優勢,此時他的權利達到了巔峰。在此之後的官渡戰役中被曹操打敗。建安七年在平定冀州叛亂後因病去世。不說袁紹一生的戰績,就拿阿斗來講。是遠遠不能和袁紹相提並論的。很多人問袁紹一開始手握重兵,佔據河北,為何明明是一手好牌最後卻打個稀爛,他為何會混到這種地步?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看後你就明白了。

    在古典三國演義中,袁紹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客觀的來講,袁紹敗就敗在了發展太快,根基不穩在當時混亂的環境中是不佔任何優勢的。 電視劇中的袁紹是被編劇賦予過個人色彩的,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富二代二世祖的形象,縱觀三國梟雄,他幾乎佔全了草包領導的缺點,一手好牌打的七零八落,雖為庶子但卻出身東漢豪門四世三公的世家,有著很好的家庭基礎。守著河北要地,多的是一統中原的機會最後卻被曹操鑽了空子慘敗官渡之戰。江山將士全部打包好了送給曹操,一生奔波全為他人做了嫁衣。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這樣評價還隨手寫詩補刀: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就是這麼個"鳳毛雞膽"的敗家子啊。不知道已經去世的將士們會不會氣的直拍棺材板!

    那麼歷史上的袁紹真的這麼氣人嗎?就讓小編來講述下袁紹的奮鬥史吧!提起袁紹,人們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家世。袁紹雖然家世顯赫但卻是個少年喪父的庶子。在亂世沒有父親的庇護恐怕生活會很艱難。與他同族的袁術甚至嘲笑說,吾家奴。到這並不能磨滅袁紹的政治野心。袁紹有著卓越的識人能力,少年時就有"能折節下士"的美譽,也就是對待一切人才,都如春風般溫暖。這不失為籠絡人心的一個好辦法。袁紹用人手腕更是強大。按現在來看就是一個成熟的創業團隊。但是袁紹看人識人眼光精準,但卻在用人上頻頻出錯。袁紹的幾個謀士們,審配沮授等人是冀州名士,但許攸郭圖等人卻是汝穎名士,等於是畫地為牢,各有陣營打算。在為袁紹效力期間可謂是個謀其職毫無配合可言。這就大大損害了一個團隊的整體力量。但這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說不上是大毛病,整體方向一致還是可以發揮用處的。但對於袁紹來講就是後院起火,雞犬不寧啊!

    袁紹還有個毛病就是翻臉比翻書還快,毫無顧忌明顯一個草包富二代形象。家族觀念嚴重,眾多要職都由袁氏子弟擔任,如果才能不夠,試問怎能服眾!在以後得過程中依然是互相看笑話互相拆臺。事情越是重大雙方矛盾也就越大,簡直是事不驚人語不休!袁紹還有著猜忌的毛病。

    在官渡之戰時一怒之下把田豐關進牢中,後戰場失利想起田豐。又覺面子掛不住便逼田豐自盡。終是自食惡果一生所得付諸流水!試問用人疑心慎重的人又怎會得到屬下的真心賣力。不敵曹操,北方天下,自官渡後定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曆法上,公元2020年和庚子鼠年有哪些巧合?具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