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瀟然歷史觀
-
2 # 中孚鑑
雍正是康熙和德妃烏雅氏之子,他在康熙晚年發生的眾子奪嫡中勝出,被定為繼承人。康熙皇帝駕崩後,雍正繼位為帝。雍正在位期間,非常勤於政事,其政治頗著,對清朝的康乾盛世局面的連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雍正皇帝胤禛的生母為德妃烏雅氏,不過因為德妃出身不高,所以當時也沒能給胤禛帶來特殊、尊貴的地位。不過因為當時清初時規定的後宮不允許生母撫養自己的孩子,所以胤禛就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同時因為佟佳氏沒有自己親生的皇子,再則佟佳氏地位尊貴,胤禛得以被她撫養,所以胤禛的地位也頗為尊貴。
那雍正和其生母德妃感情如何呢?
其實雍正和他生母德妃的母子感情還是不錯的,他們畢竟是母子。然而在古代雖然有母以子貴的情況,但雍正的生母和康熙的生母結局有些像,都還沒來得及好好享福、還沒有好好的享受尊貴的生活,就早早的離世了。康熙的生母是在康熙二年時離開人世的,而雍正的生母是在雍正元年時離開人世,那時她六十四歲。
德妃烏雅氏在十九歲時生下胤禛,二十歲時被封為德嬪,二十一歲時生下皇六子胤祚,不過胤祚在六歲時就離世了。烏雅氏在二十二歲時晉升為德妃。後來她又先後生下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和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皇帝駕崩後,胤禛繼位,是為雍正皇帝,作為其生母的德妃烏雅氏就被尊為皇太后,那時烏雅氏六十三歲。
烏雅氏被尊為皇太后時,本來給她擬訂的徽號為仁壽皇太后。但是沒多久皇太后烏雅氏就得了重病了。在她病重期間,雍正皇帝常常在她身邊伺候以表孝心。
那時雍正不僅為他的生母擬訂徽號仁壽皇太后,而且還打算把她遷到專門供皇太后養老的寧壽宮。然而還沒來的及尊上徽號,烏雅氏就因病去世了,那時烏雅氏六十四歲。烏雅氏去世後,雍正皇帝哀痛無比。
後經過會議,恭請四後同祔聖祖廟,尊諡號並加仁字。(聖祖廟就是康熙皇帝的廟號為聖祖,四後就是康熙的四位皇后,為原配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皇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當時禮儀是按一元后、一繼立、一本生,以次並列,赫舍里氏為元配,鈕祜祿氏、佟佳氏為繼位中宮,烏雅氏生雍正。所為首奉康熙皇帝原配孝誠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再次奉孝懿仁皇后,然後次奉孝恭仁皇后。
這樣的安排,不僅符合古禮,而且也提高了其生母的地位,可謂是兩全其美。後來孝恭仁皇后在乾隆、嘉慶年間,亦得到加諡。
-
3 # 良人一品
眾所周知,雍正皇帝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德妃,可是德妃並不喜歡雍正皇帝,她喜歡的是她的小兒子十四阿哥。
同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德妃為什麼兩般對待?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雍正皇帝不是德妃撫養大的,他是由康熙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撫養大了,而雍正皇帝為了標榜自己的“嫡出身份”,一再說明自己是佟佳氏皇后撫養大了,這令德妃很生氣。
而十四阿哥卻是德妃撫養大了。人都喜歡自己撫養大的孩子,因為有感情。
第二、雍正皇帝這個人冷面冷心,性格孤僻陰沉,喜怒不定,脾氣難以捉摸,沒有十四阿哥討人喜歡。十四阿哥從小就是父皇母妃喜歡的孩子,而雍正皇帝就是一個不受父母疼愛的孩子。
德妃不喜歡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也不喜歡德妃,母子之間兩不待見。在康熙皇帝晚年,十四阿哥大受重用,大家都認為十四阿哥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德妃不由得喜上眉梢,就等著自己心愛的小兒子當上皇帝,自己當太后享福。
沒想到康熙皇帝駕崩後,繼承皇位的居然是雍正皇帝。德妃的希望落空了,她甚止懷疑是雍正皇帝作假,篡改遺詔,搶去她心愛的小兒子十四阿哥的皇位。於是德妃很生氣,當眾人恭喜她要當太后時,她說了一句令雍正皇帝非常難堪的話。
這句話就是“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於是宮裡的人都聽出了德妃的心聲,不希望雍正當皇帝,做夢都沒想到雍正能當皇帝。這讓雍正皇帝多難堪啊。
另外,德妃還拒絕接受太后封號,拒絕搬到皇太后住的慈寧宮,堅持住在她當妃子時所住的永和宮。
雍正皇帝很生氣,但是他不敢發作,因為古代是講孝道的,皇帝要以孝治天下,他不能落得一個不孝的名聲,於是他把氣發在德妃心愛的小兒子身上,他極力地欺負十四阿哥,諭令十四阿哥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城,不能和德妃見面,直到德妃生病至病逝,也不準十四阿哥來探望。
德妃最愛的就是小兒子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就是德妃生活的希望。如今雍正皇帝不讓她和十四阿哥見面,還百般打擊十四阿哥,德妃心裡難過,就憂鬱成疾,雍正當皇帝半年後,德妃就病逝在永和宮病逝了,享年六十三歲。當時的人都說是雍正皇帝逼死了生母太后。
德妃只不過說了一句讓雍正難堪的話,雍正就幹了一件讓德妃傷心的事,以致德妃鬱鬱而終。德妃是康熙皇帝心愛的女人,她由宮女升成寵妃,一路走得太順,沒想到她的兒子當了皇帝,卻送掉她一條命。
-
4 # 劉邦
論雍正和德妃母子間失和的原因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為康熙表妹,時為皇貴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撫養,雖並非過繼,但因彼時中宮久虛,佟佳氏以副後身份統攝後宮,位份尊貴,備極榮寵,(佟佳氏深得康熙皇帝寵愛,夫妻感情篤深,孝懿仁皇后亦是康熙諸後之中唯一一位在死後得到聖祖寫詩追悼的女子,是聖祖宮中其他佳麗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況且佟佳氏膝下猶空,胤禛出生後數年方誕下一女,旋即而卒,故伊視胤禛為己出,殷勤備至,關愛有加,而雍正則蒙其庇廕,承其恩澤,算起來當是康熙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為索額圖之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諡“仁孝皇后”)、十阿哥胤誐(生母為溫熹貴妃紐祜祿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為尊榮的一位皇子,因此從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視。幼時的胤禛乃憑藉著這層得天獨厚的機緣,被鞠養於康熙宮中,得到父皇的親自撫育,所謂“‘母’愛者子抱”,一時之間其樂融融,甚為溫馨和諧。他們父子間的感情基礎也因這層關係,而顯得特別深厚牢固。 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後或由官員撫養,或由其他妃嬪撫養,總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誕下之後獨不可付與生母撫育。這可能是為了杜絕後宮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體上杜絕了后妃預事及外戚禍國的弊政。但是這種“防弊”之策也非一無瑕疵,由於缺乏接觸和溝通,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親生母子間互生隔閡,彼此猜忌,感情不睦,關係漠然等如是尷尬的境況。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陌生而緊張,冷淡而無奈。 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撫養(胤禛後來回憶佟佳氏時曾感念其“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清世宗實錄》第十一卷,第九頁。),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高貴溫婉、儀態端莊的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生恩不及養恩大”,所以胤禛感養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親近,反而與親孃生疏則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甚或這種情感上的親疏還“延及”到雍正的子孫,乾嘉年間佟佳氏累次加諡,但是作為皇帝的生母烏雅氏卻偏偏沒有這種殊榮,彷彿她是什麼不相干的人,生生地被拋在了一邊,極不尋常之中隱隱地透露出雍正和德妃之間“耐人尋味”的“母子”關係。) 第二,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位份尊貴,自康熙第二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康熙朝四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與其妹溫熹貴妃同時選充後宮之期正值康熙欲除鰲拜之時,顯見她的入宮多半是出於政治上原因,康熙和她之間未必有真感情。)死後,一直位列皇貴妃之位(因康熙認為自己克後,故遲遲不肯立她為後,一直等到到佟佳氏病重彌留之時始得封),即所謂的副後,掌管後宮,是聖祖康熙皇帝的賢內助,亦是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貴一定讓年幼的雍正產生一種依屬感和安全感,出於生存的本能他必定會竭盡全力地去討養母的好,以期獲得她的歡心,久而久之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則難免“淪為”一個懂得如何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兒”,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態度想來也會由於養母的存在和在宮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過分親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表現出一種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緒,生母德妃看在眼裡心中定然很不暢快,久而久之他們之間的母子關係便會蒙上一層陰影,結也越結越死了。 第三,“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此乃古今常理。況且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特別疼愛溺寵幼子,這是她們天生的情結。胤祚(康熙的第六子,德妃所生的第二個兒子)在的時候她疼胤祚,胤祚死了她自然就去疼十四子(胤禎,雍正時更名為胤禵)嘍,想來雍正心中對此也一直耿耿於懷,母子間的隔閡愈見增大。 第四,當然就得專門說說四阿哥本身的問題了,這個頭髮捲曲語速極快的孩子,自幼就被康熙說成是"喜怒不定",可見年幼時心緒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帶給他的重壓,往往會突然而然的發作,有時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做母親的大多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對於像他這樣有些憂鬱的孩子(美國史學大師史景遷如是認為,語見《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頁172,上海遠東出版社。),自然很難博得母親的歡心。 第五,胤禛即位即封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為舅舅,卻反而把自己的嫡親舅舅撂在一邊,不以為意,這不等於向全世界宣佈“我只承認佟佳氏這位養母是我唯一的母親”了嘛,他的做法和《紅樓夢》中的探春也實實如出一轍,顯然在他的心底還是很不喜歡自己的親孃,並且或多或少的將此公開化,(他的脾氣性情本就是如此,很多時候都會他並不是如人們想象一般,將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而是公開或半公開的一吐而快。)易位而處,若你是德妃眼見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藐視自己恐怕也會氣不打一處來吧。再想想看天底下會有哪一個兒子選擇每天五更(凌晨三至五點)這個時候去給母親請安的(《大義覺迷錄》卷一,《清史資料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版,頁11。雍正自暴隱情),他們名為母子,實則形同陌路,二人之間本就沒什麼話說,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話不投機針鋒相對的,但是為了避免揹負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趕在母親尚未起身的這個點兒前去“請安”,(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尷尬。說句實話,這招真是夠絕的了,不過從中也隱約的透露出雍正內心的無奈與辛酸。 第六,我們再專門說說德妃這方面的原因,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嘛。坦然的說,德妃是我最最討厭的一個人,因為她的偏心,她的“無情”,她的厚此薄彼,在我看來都是世界上最殘忍最狠毒的武器,她深深的傷害了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這層陰影也一直伴隨胤禛始終。德妃本為宮女出身,身份低微,是因為生下胤禛才得以於次年(康熙十八年)被封為德嬪,進而晉位為“德妃”。所以有些學者根據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加以推測,認為德妃原本是佟佳氏身邊的侍女,被康熙看中而有了長子雍正,而佟佳氏因為憤恨德妃背叛自己所以才將雍正養育在自己身邊同時向胤禛灌輸一些不利於德妃的言論,從而離間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使胤禛在潛移默化中與德妃疏遠。自然了,女子間的爭風吃醋,也會延續到他們兩個人共同的兒子身上,就這點而論,德妃無疑是徹底輸了(還不如一個死人!),她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了。當然,這種論斷目前尚缺乏明確的文字資料可以佐證,確切與否尚在未定之天,不過倒可作為解釋雍正和德妃關係不睦之原因的參考。 第七,德妃做事也的確有很絕情的地方。康熙駕崩,德妃便要以死相殉(實際上是給雍正下馬威),逼得雍正情急之下對她說“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生母若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以對天下臣民?亦為以身相從耳。”(雍正《大義覺迷錄》。《清史資料》頁11,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意思就是說“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後無顏面對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惡名”。他們母子之間這樣互用自殺的方式相逼相脅,通觀二十四史,亦是“聳人聽聞”,親生(!)母子之間的對立竟然已經到了“劍拔弩張”、“有你沒我”的境地了,可悲,可嘆! 第八,德妃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蕭奭:《永憲錄》,卷一。)為由,拒不接受皇帝給自己行禮,害得登極大典差點都開不了場,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禮這麼大煞風景的開場,也似讖語似的註定了雍正朝悽悽慘慘的悲劇收場。 此外,這位母親還曾放話說,雍正即位,"實非夢之所期",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明擺著告訴眾人說,他——自己的嫡親兒子(!)繼承大統,就連我這個親生母親做夢都想不到,實際上就是不承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對他踐祚的挑戰。在政治環境如此險惡的情況下,在那麼多政敵對她自己親生兒子虎視耽耽的情況下,她這麼說顯然將會受人以柄,顯然會把雍正往絕路上推,而她連想都沒想,連怕都沒怕,就這麼說,這麼做了!!!這麼絕情,偏心得這麼明顯,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關係,更何況好強好名如雍正者乎?! 德妃生前,斷然不肯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寧壽宮去,故她甫一嚥氣,雍正便將她的梓宮(即棺材)移到寧壽宮,停靈三天才放到帝后死後應停靈的地方——壽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與不平,其中的三昧著實耐人尋味。 還有,胤禛因早年中過署,故而特別怕熱,德妃死後,雖天氣酷熱非常,但為免落他人(?!)以口實,他堅持守靈,以致數度昏厥,身體不支,在他給心腹年羹堯的密摺中就有這樣的話——“朕安,你實在為朕放心,實力不能撐,也顧不得丟醜了。況受過暑,一點熱也受不得,只得以身荷之重,著實惜養,不必為朕過慮。”一種負氣、憤懣的情緒,一看便明,母子之間關係若此,實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
-
5 # 歷史縱橫帝
導讀:這個從記錄清朝歷史的史料推測來看,雍正和生母德妃的感情並不和睦,甚至到雍正繼位後發展到敵視的程度。總管史書作為皇家母子生分到這種程度也是非常罕見。由於德妃在雍正元年五月就去世了,所以我們可以參考的史料並不算多。而且這種關係難在正史中明確表達出來,由於史官的避諱所以我們只能根據為數不多的資料做推測。
關於德妃清史稿中是這樣記載的:
《清史稿 后妃傳》記載: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後事聖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未上冊。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上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首先:彼此生分的一開始的原因是清朝宮廷的規定,也就是說皇子不能由親生母親撫養。所以胤禛自小是有康熙的後來的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相對來說佟佳氏要比德妃無論是從低位還是出身都很貴重。況且佟佳氏在撫養胤禛視同己出,這一養就是十多年。雍正對佟佳氏的懷念在有記載
《清實錄》記載: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也就是說雍正在青少年時期的三觀養成的關鍵階段,應該是由佟佳氏來教導完成的。所以即使佟佳氏去世胤禛回到母親身邊的時候已經是十多歲的大孩子了,這時候生疏感是必然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由於康熙早立太子,所以胤禛和早早失去母親的胤祥成了太子一班的成員。而德妃最鍾愛的小兒子胤褆早早的成了老八胤禩小集團的一員。如果胤礽能順利繼位沒有發生後來的九龍奪嫡的事件,也許胤禛和德妃之間也沒這麼生分。
但是當胤褆和胤禛都有可能奪得帝位的時候,德妃內心顯示是偏向小兒子胤褆的。這個在《雍正王朝》中當胤禛提出想讓十四弟出任大將軍王的時候,德妃是怎麼說的“可我不能光顧疼兒子,但是也不能耽誤報效國家不是”,立刻就把後宮不得干政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其實此時即使是德妃烏雅氏也覺得此時的大將軍王就是將來的皇帝,所以當胤禛一提就迫不及待的答應下來。我們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很難理解原來多子的母親是怎樣有偏有向的。也許德妃更喜歡小兒子不光是因為喜歡小兒子,胤禛這裡自小的生疏感也許一直就沒有消失。皇家的孩子都早熟,早早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母子之間遠不像普通家庭那樣交流的頻繁和掏心掏肺的,因此這種生疏感不但沒有消失還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雍正繼位後的表現當雍正繼位後,德妃還不太相信。隨著胤褆回京,西北撫遠大將軍逐步移交交到了年羹堯手中。這讓德妃更加憤怒,因為在他看來雍正你這當哥的發跡了還不提拔提拔你的兄弟胤褆。其實老太太根本沒有考慮過胤褆的政治立場和繼續在西北帶兵對雍正的威脅,只是一門心思的埋怨雍正。其實站在雍正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不可能讓胤褆再次手握重兵。
再一個雍正繼位後為穩固自己的帝位所以就必須拉攏九門提督隆科多。應為隆科多如果從雍正養母佟佳氏那邊來論的話,雍正還的管隆科多叫舅舅。當時隆科多擔任九門提督,負責內城的安全,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雍正藉著養母佟佳氏的家族公開稱呼隆科多舅舅。
《清實錄》記載:丙午 諭內閣。隆科多應稱呼舅舅。嗣後啟奏處。書寫舅舅隆科多這下德妃就更生氣了,心裡沒準在想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養母的兄弟都能稱呼舅舅;而胤褆這樣的親兄弟你都不能安排,這明顯就是沒有把我這親孃放倒眼裡啊。所以就和雍正賭氣了,雍正個她上仁壽皇太后的尊號也不接受,也不肯從自己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寧壽宮;雍正去請安,德妃也不接受。最後逼的雍正都是一大早在德妃沒有起床的時候去請安,走一個形式根本也不給德妃拒絕的機會。
這就相當於彼此都是走形式,這個疙瘩是越結越緊。德妃心情自然不好,所以在雍正元年就撒手西去了。按說皇太后去世後,棺槨都應該停放到壽皇殿。但是雍正的做法也有些特別,現把母親的棺槨放倒了太后應該居住的仁壽宮放了三天。這都是什麼仇,什麼怨啊?
小結:
從有限的史料記載我們推斷雍正皇帝和母親德妃的關係並不融洽,甚至到後來發展到彼此敵視。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實錄》
-
6 # 蟶子歷史
雍正和他的母親感情應該不是更好,可能只限於表面上的母子情分吧。
在雍正帝繼承皇帝位後,冊封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后。並且遷居慈寧宮。但當時的德妃並沒有接受冊封,並且也沒有遷居到慈寧宮。這相當於不承認雍正當皇帝。而且對於雍正帝對待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的處分,德妃也是相當不滿意。所以母子之間的情分比較淡。
雍正帝與母親之間評分如此之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吧!
1清朝撫養皇子的制度。為了防止母親攝政或者外戚干政,所有的皇子公主從小都是由奶媽撫養長大。如果是一宮的主位或者位份更高一些,皇帝再加上一些恩寵,可能會把孩子留在身邊撫養。德妃生育雍正帝的時候,沒有位份,不能撫養皇子。另外當時佟佳氏皇貴妃沒有兒子,並且得康熙寵愛,所以撫養四阿哥。從小沒有在自己母親身邊呆過,所以沒啥感情。
2從古至今,老人都喜歡小兒子。德妃在升為一宮主位後,生育十四阿哥,並且此時很的皇帝的寵。所以更加喜歡十四阿哥。
3 宮裡拜高踩低的事常有,作為貴妃的兒子,應該來說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所以四阿哥應該更喜歡呆在佟貴妃哪裡,所以與自己的親生母親沒有多少親情。
-
7 # 史海甄客百曉生
謝謝邀請,關於您提到的雍正和其生母德妃感情如何的問題,想必題主一定是一個清宮劇迷,一定對於雍正和生母感情不睦一事有所耳聞,那麼歷史上雍正和母親的關係當真如此僵化嗎?其實不是的,根據現有資料來說,二人關係既不能說很好,當然也不會像傳聞中那般不好。
一、傳聞的起源值得一提的是,雍正與其母不和之事並非“空穴來風”,也是有根源出處的。下面我透過兩個方面(與正史結合)來進行具體的闡釋。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朝服像
1、童年缺乏生母之愛。雍正的生母為烏雅氏,隸屬於滿洲正黃旗。按照《清皇室四譜》和《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等官史的記載,烏雅氏系“護軍參領威武之女”。
1660年(順治十七年)三月十九出生的烏雅氏,雖然有正黃旗的上三旗旗籍,但由於其包衣世家的身份,所以只能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參加由內務府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選秀。五年後的十月三十(1678年,康熙十七年),烏雅氏在雍和宮誕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雍正皇帝,烏雅氏也因此於1679年(康熙十八年)被晉封為德嬪。
雍正劇照
由於當時烏雅氏只是一個無具體封號無位分的低等嬪御,而按照祖制,嬪及嬪以下的妃嬪是不能撫育自己孩子的,所以剛出生的胤禛便被抱至承乾宮貴妃佟佳氏那裡代為撫養。直到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七月初九立為後,七月初十下午崩逝)去世之後,胤禛才有回到自己母親(當時已為德妃8年)烏雅氏身邊的權利。
也正因如此,在雍正的童年當中,與之熟稔的是養母佟佳氏而非生母烏雅氏,在最需要母愛的時候生母卻不在,可想而知二人感情自然不會很好。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畫像
2、雍正繼位後的幾許疑慮。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45歲的皇四子胤禛繼承大統。根據官史的記載,可以發現一些母子二人步調不一致的地方。
第一,雍正繼位後,內閣按例要給皇太后擬上尊號,但烏雅氏卻屢次拒絕,不由得讓人感覺此舉是在和自己的兒子賭氣;第二,按例,新帝生母成為皇太后之後,應當由原來所住寢宮搬至太后所專用的寧壽宮,而烏雅氏再一次堅辭不受。
那麼這些正史當中所獲取的資訊能不能直接證明二人關係很糟呢?
二、真正意義上的母子之情其實從現有的史料並不能直接斷定二人關係當真不睦,我們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詳細解說。
雍正畫像
1、日理萬機依舊不忘問安。從康熙去世雍正繼位,直到1723年(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烏雅氏崩逝,雍正始終如一地前往生母宮內請安。雖然烏雅氏並未接納兒子讓其居住寧壽宮的孝心之舉,但從《清實錄》和《起居注》等所載看來,烏雅氏也並不排斥雍正前往寧壽宮請安這件事,而雍正本身日理萬機朝乾夕惕,卻仍舊會定時定點擠出時間前往母后宮中探望,足以見得二人關係並不糟。
2、噓寒問暖怕兒子身體吃不消。為父親康熙守孝期間,雍正時常“毀瘠過甚”,而身為母親,烏雅氏“履傳諭勸進飲食”,既然是發自內心擔心兒子的身體,那又何來關係不睦一說。
《清皇室四譜》中關於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記載
3、拒受尊號實則另有其因。烏雅氏之所以在雍正為其擬上尊號一事上屢屢拒絕,最主要還是因其當時未能有如此心情來承慶賀加尊之喜。當時正值先帝(康熙)龍馭賓天不久,烏雅氏以“梓宮大事,正在舉行,悽切哀衷,何暇他及”為由,這才明確拒絕了為其上尊號一事。
再者,由於次年五月二十三烏雅氏早早離世,所以終其一生也未能受到上尊號的待遇,只能說是她未能來得及等到那天,如果烏雅氏還可以健在幾年,相信她最終還是會接納加尊號的,畢竟是列屬於祖制的內容。
小結:綜上所述,雍正與其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既沒有傳聞那般決裂不合,也沒有似乾隆對待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那般盡顯孝悌倫常之道。
究其根本,一方面在於雍正本人不善表達、重於政務的風格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雍正打小確實與生母未能建立好牢不可破關係所致。
回覆列表
感情非常不好啊,雍正母親到最後都不想當這個太后。
康熙皇帝二十六歲到三十六歲之間他人生極富精力的十年裡,他的德妃烏雅氏一直在做件事情:就是生孩子。這十年什麼事都不幹了,就在生孩子了。 她的第一個兒子就是皇四子胤禛,未來的雍正皇帝。
“母親”另有其人但只可惜生下胤禛的時候,烏雅氏身份低賤,連一個嬪位都沒有,所以這個兒子就交由佟佳皇貴妃來撫養了。那當時整個佟氏家族世出名門,這是個極為顯赫的家族。
所以從胤禛懂事的那天開始,就把佟佳皇貴妃視為嫡母。這也是他給隆科多叫舅舅的原因。 隨著胤禛一天一天長大,心中不免高興起來,因為此時的佟佳皇貴妃已經是後宮的老大了,而佟氏家族又是如此的顯赫,所以在他們的保護下,自己在紫禁城是多麼的安全,絕對暢行無阻。
再加上佟佳皇貴妃並沒有自己的兒子,胤禛作為她唯一的兒子,她會把所有的母愛都給他。 此時的他心中不免沾沾自喜,可當他溢於言表的時候,他深深的刺痛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親生母親,德妃烏雅氏。
所以胤禛和親孃之間兩個人只有母子的名分,而少了一份母子的情分。
直到烏雅氏生下第二個兒子,皇六子胤祚之後,才終於找到了一點點做母親的感覺。只可惜這個兒子不到六歲就早喪了。
“親兒子”也另有其人之後,烏雅氏生下了自己的小兒子皇十四子胤褆之後,才終於做回了名正言順的母親。她看明白了胤禛的虛偽,認為生了個白眼狼兒子,對於這個孩子她才要好好教導,所以一心一意撲在十四子上。
所以可想而知烏雅氏與她的兒子之間的感情絕對要比和雍正好的多,最起碼這個母親是真的想兒子好。同時這個期間,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最後以胤禛取得勝利而告終。
撕破臉皮,拒做太后而這個時候的烏雅氏有機會移駕寧壽宮,來做太后的。可是烏雅氏斷然拒絕了兒子的心願,她對雍正說,寧壽宮是什麼地方啊,那個地方是孝惠皇太后曾住過的地方,我何德何能,我去驚擾了孝惠皇后,況且如今你能做這個皇帝並不是我心之所願。
多缺心眼兒啊,兒子都已經是皇帝,還說這種話添雍正的堵。那到這為之雍正和他親孃也算撕破了臉,烏雅氏已經看雍正很不順眼了,接著,烏雅氏又為十四子鳴不平。
據說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晚上的時候,在永和宮內,康熙德妃烏雅氏對自己的兒子雍正說,你十四弟到底犯了什麼彌天大罪?讓你對他趕盡殺絕?你是不是等我娘倆死了,你才心甘情願?
接下來傳出了雍正的聲音,兒臣不敢,兒臣絕無此意。接下來烏雅氏說了,那好我現在就要去見你十四弟,你馬上領你十四弟前來與我相見。 而雍正接下來就說,十四弟在西征的時候,立了大功,大家已經把他叫做大將軍王了。我原本是想把他直接調入京中,可是沒成想趕上皇阿瑪殯天,我只能讓他到皇阿瑪陵前盡孝,算是挫一挫他的銳氣。
緊接著傳出了烏雅氏哼哼哼三聲響,沒過一會兒砰一聲撞住的聲音響起,一片死寂之後,雍正皇帝走出永和宮對外面的人說,皇太后現在病危,趕緊宣御醫前來。可是即便御醫來了,依然沒能挽留到烏雅氏的性命。
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凌晨,死在了永和宮。你不是不想做太后嗎?那是你活著的時候,你死了不做太后都不行,所以雍正在他母親死了之後,把她的棺槨在寧壽宮停了三天,然後轉到了景山的壽皇殿,沒過幾天就到景陵和康熙一起下葬。於是呢,雍正皇帝最後給他的母親追諡為孝恭仁皇后。
得了,最後烏雅氏還是帶著太后的稱號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