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駱正興945
-
2 # 雲羞的旅行書
有兩句話,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但一直是我做事的準則,私以為能避免不少幼稚的行為:能力不足的時候,不要插手不屬於自己的事,更不要去做那些做不來的事,同時對於自己工作範圍,能力範圍內的事,盡全力做到最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臉上明目張膽的寫著野心,慾望,進攻性和侵略性,一個一個把急功近利掛在臉上,因為明顯的對比,所以那些靜靜努力,不爭不搶的年輕人更為難得,也更為討喜。認識一個姑娘,現在是一個圈內小有名氣的導演,參與拍攝的網大播放量幾乎一直在影片平臺前十位。就是這樣的一個姑娘,六年前還是片場跑來跑去的小助理,視聽語言幾乎不懂,開會時候對我們的想法要通宵查資料畫分鏡才能理解透徹,我們提出任何新的名詞她都會記下來回去認真學習。所以對於她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點都不奇怪。
她就是一個從來不急於“加戲”也不”搶戲”的人,有的只是腳踏實地的努力。什麼是加戲或者搶戲呢?拿人生比作一個舞臺,加戲的人急於表現自己會迎來更多的機會,搶戲的人往往越權,或者插手去搶做別人的事情。殊不知主動加戲的人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很尷尬,而主動搶戲結果往往又是“演不好”。
年輕人在這中間往往就此失了分寸,由此引發斤斤計較,爭風吃醋從而浪費了自己太多的時間和心血。而不加戲也不搶戲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人設”很清楚,自己的劇本上有什麼也就願意照著去演什麼,從不會自作聰明,也不會怨天尤人,只會付出苦心去把當下的每一個動作做到最好,但不逾越。這是一種把握分寸的能力。還是那個拍網大的姑娘,剛做助理的那年,放器材的房間因為樓上水管問題開始漏水,公司男生恰好都出去了,她就作為主力一件一件往外抗,搬完以後胳膊幾乎抬不起來,身上磕的青一塊紫一塊;拍攝的時候道具燈壞了,她就在烈日炎炎高溫下跑去取新的,有次導演和攝影老大因為一個鏡頭的拍法吵起來了眼看就動手,當時屋裡只有她在,但是她也不懂這些,插不上話,就沒有多說什麼,轉身去買了甜品,估摸著快吵完了拿著吃的再笑盈盈的進來......
有次我問她,你是怎麼把事情處理的讓大家都舒服的?她只是笑笑說:我只是知道,不該我做的事情,我現在做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做,否則也許會給別人添麻煩,但是應該是我做的事,我就盡力把它做好唄。
她應該是我認識的最默默無聞的姑娘,她也是所謂“不搶戲不加戲”的最好典範。可以我能理解你急於求表揚求認同,不僅是年輕人,中年人也一樣,誰都想在臺上大放光芒,但請你至少在“登臺”前多點時間去學習和修煉,好好的把屬於自己的戲份演好,別太在意別人是不是認同自己,讚許自己,畢竟你能演好什麼角色,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力量和重量。
其餘的,就是馬不停蹄的努力,爭取早點接到更好的劇本。年輕人啊,彆著急,別貪心。 -
3 # 渭水徐公
很多人在年輕時幼稚,也有人幼稚了一輩子,至死都沒成熟。
1,重視面子甚過一切。
實際上,面子其實並沒有多大用處。真正的利益,要遠比面子重要得多。
有些人會放棄面子,並且把利益悄悄揣進口袋裡。但有些人會死撐著面子,最終自己扛下一切。
2,無理由地看輕別人,或者看輕自己。
年少中二的時候,往往會覺得別人都是廢物,自己才是真正的天選之子。
別人做什麼,自己都不屑一顧,滿腹都是蜜汁自信,認為“老子稍微努努力,就能比你強上一千倍。”
幾年之後,卻發現別人脫了單,有了實習機會,還考了一摞證書。
自己卻是兩手空空。
這時候,他們會備受打擊,會認為“五年了,你知道這個群有多少大佬嗎?只有我是垃圾。”
然後開始名正言順地頹廢下去。
該奮起直追就奮起直追,該踏實努力就踏實努力,瞎想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3,太把學生會當回事。
學生會是被閹割過一遍的體制內場景。
體制內有自己的遊戲規則,這些規則顯得非常“官僚主義”。
但另一方面,體制內有很多能力拔群的人,正是這些人扛起了沉重的責任。
學生會繼承了“官僚主義”,但有沒有能力拔群的人,就很難說了。
加入這樣的組織,對自己未必能有什麼幫助,不如騰出時間,多幹點有用的事情。
可能兩個月的暑期實習,足以吊打學生會的四年生涯了。
4,評估每件事情的價效比,然後做出適當的抉擇。
因為這些平臺的使用者普遍年輕,年輕人通常沒有能消耗大量時間的主業,且又有大量荷爾蒙有待宣洩,當槓精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遇到槓精,沒必要說服他們。他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甚至把抬槓當成了主業,跟他們耗就徹底輸了。
這種價效比極低的事情,趁早不要去做。繞開槓精,適當拉黑,別浪費自己的生命,是為上策。
5,以為自己大幾歲後,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
變老是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幾年後,小幼稚鬼變成了老幼稚鬼,生活只會越來越差。
這個社會對年紀大的人,其實並不怎麼友好。小年輕犯二了,別人一笑置之,一大把年紀還犯二,別人還會一笑置之麼?
他們會說,你真可憐。
只有主動改變的人,才有望讓生活變得更好。
6,客觀分析別人對你的評價。
我之前在車間當工人時,領導曾經評價我:“你在這永遠都不會有出息!”
他說的其實很對,我在那邊混了五年半,的確沒混出頭。
直到我跳槽了,自己嘗試搞副業了,生活才漸漸發生了各種變化,也才有了今天的我。
如果有人說我們不行,或許這意味著,我們該換個平臺or搞點副業了。
7,拎不清什麼是“硬實力”。
在大學的時候,混社團,混學生會,混各種奇怪的頭銜,這些東西沒有卵用。
大廠實習,獲獎作品,真實研究成果,這才是能贏得青睞的東西。
也就是硬實力。
8,盲信勝負對錯。
其實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連勝負結果,有時候可能都是演給大家看的。
然後舞臺上的人拉上幕布,按照商量好的比例分贓,然後再出來向觀眾鞠躬致意。
年輕人一腔熱血,盲信正義,但真正能說了算的,往往並非“正義”,而是“利益”。
他們沒受過生活的毒打,所以並不知道“利益”的可貴。
但他們終將面對現實。
-
4 # 人類文明史鑑
年輕人的幼稚病簡直太多了,核心一點就是缺少社會的毒打被社會洗禮一下就好了
基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面子問題,年輕人,尤其是在大學當中的一些人,真的特別好面子,這與在社會上的面子還不同,社會上的面子有各種關係和利益的連線,而大學當中的好面子就是實實在在的面子,臉皮薄,而且因為面子問題,往往在學習上,在生活上,在娛樂上你都跟人玩不起來,有一點坎就過不去,動不動就非常敏感?總認為別人是說他
第二個方面就是思想特別單一,還是停留在一種學生思維上,什麼事就是單純的以分數和等級身份作為自己採信與否,學習與否的標準,老師說的就是對的,老師讓我看哪一個書,那麼我就把這個書名記下來,但是也僅記下來而已,我從來不會去看,這就是標準的好學生啊!老師讓我做什麼?我做什麼?但是隻停留在課堂上
第三個把社會的構成想的太簡單,比如說你不用方便筷子,我不用方便筷子,那麼工廠就會減小方便筷子的產量,維護地球環境,但是你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市場調節?你能夠不使用方便筷子,但是市場那麼大,你算不了什麼,人家照樣生產,但是經常有的同學對於這個世間不理解完全被過去的思維限制在了一種道德層面的狀態上,但是社會的聯絡更多的是利益,而不是道德
說到道德這一點,就應該是第四了,很多同學經常拿道德論去要求自己,這樣做沒有錯,但是你要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事情,在進入社會以後道德更多的是要求自己的言行的,而在與外界,與社會人或者是物接觸的時候,更多的只能透過利益做連線,這不是在教你唯利是圖,而是社會現實,聽不懂拉倒
還有很多東西,諸如花痴啊,迷信啊,上癮,佔便宜,輕信他人,付出的努力就一定有回報,都是年輕人幼稚的體現
-
5 # 截稿日
社會中存在這麼一些人,雖然根據年齡他們已經算是成年人了,但是心智還像小孩子一樣不成熟,這種情況被一些網友戲謔為“年輕人幼稚病”。
1、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你在正確的方向,動作技巧正確無誤,那麼你真的只需要努力就好(就像體育運動,如果你用錯誤的動作努力,養成肌肉慣性的話,你還要花時間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如果你很不幸地在錯誤的方向拼命努力,很抱歉,你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2、一談戀愛,雙方的情商直線下降,對沒有意義的感情投入時間。真正高品質的戀愛,是給予雙方正能量的,惺惺相惜,共同進步。
內耗嚴重的戀愛,有害身心健康,早點離開為妙,耗得越久,損失越慘。
3、在無謂的小事浪費時間包括但不限於:在網路和現實中與人撕沒有任何好處的逼,因為別人一兩句話嚴重影響情緒乃至影響工作學習,負面情緒影響時間過長,等等。
你要時刻記住,跟別人打交道都是有目的的,跟優秀的人打交道是為了向他學習。跟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打交道,大多數都是需要他幫你辦事,部分甚至除了幾次需要他們協助辦事的時刻,以後一輩子也未必跟他們有什麼來往。你的時間寶貴,何苦浪費在一個大機率不會再有來往的小人物身上呢。
4、認為“說服”就是“溝通”沒有看到對方的立場、想法與需求,只專注於自己的道理講得好不好,如何用更好的話術促使對方信服,這時的溝通是居高臨下的灌輸,因為缺乏尊重,缺少互動,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效果,還會損害關係。
5、認為別人該瞭解自己的辛苦在《親愛的請放鬆》裡,張大大問楊冪“是不是不太擅長講你真的辛苦了這種話”時,楊冪之言會有,但是“每個人都很辛苦,你憑什麼要求別人瞭解你的辛苦”。這句話說得很是實在。
最後,用周國平先生說過的一段著名的話互勉之,他說,人有三次長大:“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明白有些事再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貧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誰沒有幼稚過,長大了就好。
圖源自網路,侵刪
-
6 # 外科小孫
人都是從年輕時代走過來的,年輕時候也總有鮮衣怒馬的憧憬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衝動,我覺得年輕人幼稚無可厚非,年輕不衝動不狂妄不幼稚,那還要閱歷幹什麼,如果非要列出什麼來,我想可能有一個名詞:中二病
中二病,網路流行詞,該詞源於日本,“中二”即初中二年級的意思。顧名思義,“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動和價值觀。隨著這個詞在網路上的廣泛運用,“中二病”現在主要指那些自我意識過盛、狂妄,又覺得不被理解、自覺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中二病(又稱初二症)是伊集院光1999年1月11日在廣播節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馬鹿力》中首度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過於自以為是等特別言行的俗語。當時這個名稱不過是伊集院光與聽眾交流時的特有簡稱,但由於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共性存在,該名稱也就成為了網路上廣泛的熱門用語。
基本上中二病只是在第二次性徵期中的自我過於發達。“和別人不同的自己”,“已經不是孩子的自己”,“不是骯髒大人的自己”,是對於他人過於強調自己,自我意識過剩,很有個性並且樂於表現自己有個性,這也是大部分人都會走過的路。
在人際交往中,中二病患者往往無比強調自己的優勢,如高學歷、家境優渥、學識淵博等,同時漠視自己的弱勢,如能力平庸、依賴性強、業績平淡等。遇到社交挫折時,他們會把原因都歸咎於他人,覺得是別人妒嫉、因愛生恨等。自戀到了極致,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被疏離。
簡單地說,中二病其實就是在青春期時急於想要表現自己來獲得他人認同的心態。
年輕人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因為想快點長大,會無意識地全盤否定幼年喜歡的東西。
這時他們的心理狀態是雖然知道大人們的所作所為是骯髒的,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正確,因此常常會作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但是由於過於缺乏經驗及周詳思考,他們所謂“正確的”行為舉止大都顯得幼稚而且自私,因此在旁人眼裡產生相當負面的印象。
此時還會對生死和宇宙、自己和他人、身邊物體的存在等感到焦慮,批評政治和社會的骯髒等,更可能會想做壞事,但最後什麼都沒做。
甚至是講出“你們誰都不瞭解我,全世界都不瞭解我”等語。
更有動漫名言: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
-
7 # 精神科專家梅醫生
非黑即白
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學生朋友,有一種思想就是,一個人不管之前做了多少成就,只要做了一件錯事,就會否定他的所有。其實這個事件,大多數人都是處於灰色地帶,有陰暗的一面,也有Sunny的一面。
一葉障目凡是我沒聽過、沒看過的事,就一定的是假的,編的,有獨立的思考是好事,但前提是你需要多去了解這個世界,如果僅僅是在沉浸在自己的圈子裡,那麼世上很多東西看起來當然不是“真實”的,所謂井底之蛙正是如此。
學生思維等著上級佈置工作,完成後又等待著上級表揚,如果沒表揚就表現的很委屈,甚至影響下一次的工作。與同事交往,不懂得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弄得整個辦公室沒人當他是朋友。
相信命運別人做好的業績,只會認為對方是命好、運氣好,從不想為什麼是他成功,而不是自己。永遠不會反思自己,把一切全歸為運氣。運氣是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它只給時刻有準備的人。命是弱者的說辭,運是強者的謙卑。
從不吃虧從不加班,下班準點走人,哪怕手上的工作馬上就要完成了,還美其名曰現代人要遵守工作制度。這固然沒有錯,但是對於做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偶爾的吃虧,其實是為了以後的成功。
-
8 # 柯子28
年輕人的幼稚病主要表現在:
一、看侍事情總是“豔陽天”,不會注意陰雨密佈。
二、幹事情都會風風火火,出了事情僅會一蹶不振。
三、只會淺嘗輒止,不會持之一恆。
這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通病。也每個人的成熟的過程。只要我們會總結自己的過失,積極上進學習。從幼稚到成熟會水到渠成。
-
9 # 天玄大師兄
我想我大概是不久於人世了。
原本我以為自己能得的病差不多都得了,誰料點進這個問題,將一些答主的回答往自己身上一對照,赫然發現自己居然還有幼稚病。
這具肉體,真是脆弱到讓人絕望啊。
但我一直覺得,當我站在此刻,回望過去時,我是不敢輕易對過去每一個時刻的自己做任何批判的。
那個因為斷奶太難受而跑到大街上問別的阿姨要奶喝的我。
那個學不好數理化卻仍自以為天之驕子的我。
那個生活自理能力為零,卻天天想著照顧姑娘一輩子的我。
那個會因為姑娘回信晚了兩天,而鬱鬱寡歡覺得要差點自宮的我。
那個跌跌撞撞走向社會,遍體鱗傷卻依然搞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的我。
那個想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卻依然咬牙不肯認錯,併發誓不能與這世界做朋友的我。
我從來不敢說他們幼稚,從來不敢在夢迴午夜時,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拍拍他們的肩膀,老氣橫秋地說,你啊,什麼時候才會長大。
我不敢,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此刻不成熟,而是我知道,對於那些時刻的我而言,任何不是兄弟的人拍我肩膀,都是挑釁,都是該被一拳打倒在地的腐朽敗類。
他們幼稚嗎?
反正我是身患多種絕症,已經徹底放棄治療了,只希望不幼稚的各位,能夠百毒不侵,長命百歲。
-
10 # 上水900
太傲慢無禮,不會尊重前輩,遇事欠冷靜,易衝動辦錯事。愛抬槓,也不管對方是泰森還是喬丹,拿非專業水平槓專業的。
-
11 # 劉大夫194
年輕人有哪些幼稚病?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就來說說吧。
首先,好高騖遠,想入非非。這是年輕人的通病。一般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就會說:小錢看不見,大錢掙不來,眼高手低。意思就是:打工嫌工資低,不願幹,整天幻想掙大錢,窩在家裡,幻想一夜成富豪。有句諺語:做夢吃星星!說的就是這類人。任何一個人,進入社會,首先要學會的是自己如何生存,睜開眼,我今天怎麼有飯吃,怎麼養活自己的老婆孩子?我今天掙了一百塊,我的一家人就有飯吃了,有了飯吃,才能再去想明天再去做什麼,或者去掙大錢!
二、想事簡單,黑白分明。這也是年輕人的通病。年輕人由於沒有社會經歷,往往把事情想得很簡單,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我們在學校學的1+1=2,是在特殊時期的特殊個例,不是普遍規律,進入社會就形成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格局。現實社會1+1是有很多答案的,同樣一個問題,你在詢問不同的人時,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這就是社會的複雜性。
三、意氣用事。年輕人思想簡單,遇事不能冷靜,腦子一熱,張嘴就來,因而就有了為朋友兩肋插刀,做一些自以為很滿足的事,或者做一些有違法律的事。做事要多想想,想好了再做,不後悔。
四,先入為主,憑喜好。年輕人學什麼,都有先入為主,一旦覺得這個是對的,就很難再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喜好的,我認為對的,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就是對的。多思考,多學習別人或前人的經驗,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五、抬槓。這也是年輕人的通病。年輕人自認為自己學歷高,學的知識多,遇到問題就好抬槓,抬的臉紅脖子粗,甚至得罪朋友。這是最不好的,會給自己留下很多遺憾。避免抬槓,求同存異,才能成為好朋友。
六、偏執,自以為是。年輕人思想簡單,最容易偏執,想問題不能全面考慮,一旦偏執了,自以為是就會增長,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多聽多看,多做少說,才能豐富自己的思想。
七、愛面子,錯誤地把自己高估。年輕人面子最重要,一言不合就會做出出格的事,甚至違法或犯法。面子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掙的,不是自己強要來的。
八、做事不會圓滑,直來直去。由於年輕人接受的教育就是黑白分明,所以做事,就會直來直去,不知道這個社會還有很多種做事方式,直來直去容易得罪人,讓別人下不來臺。進入社會,圓滑才是處事之道,不然就不能保護自己。當然該堅持的原則還是要堅持。
九、遊戲病。這是現在多數甚至全部年輕人的幼稚病。沉迷於網路世界、虛擬世界,從中獲得成就感、獲得感、勝利感、滿足感、自我陶醉感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失去自我,失去生活能力,失去交往能力,最後成了孤獨者,也就是宅男宅女。這樣的人很危險,很危險,啃老,犯罪,沒有責任感,更沒有感恩!
沉迷於網路
-
12 # 瑾年流蘇
一切幼稚病外在的表現可能是多重多樣的。炫耀,拜金,盲目的覺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為了面子陷入消費主義陷阱,渾身負債靠家裡才能上岸。
這些都源於他們只是生理成年了而心理沒有。沒有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當會追求很多外在的東西來填滿空虛,掩蓋迷茫。
-
13 # 安國藥都中藥材小墨
我是去年年輕時候過來的,總結去年的經歷,正好能回答提問者的答案
一、容易幻想,不切合實際。
現在的年輕人經過了抖音快手的洗滌感覺成功就在眼前,隨隨便便的一件事有可能就會火,暴富。而且對於自己本身的缺點也不及時改變。總以為自己下一步就能成功。
二、喜歡走捷徑,或者說喜歡模仿別人快速成功
當看到身邊的人成功,今天換車明天買房,但是始終體會不到裡邊的辛苦。在瞭解大概後馬上跟風行動投入,當投入完以後對於裡邊的坑,不太瞭解了,不喜歡鑽研,總是急於想找到答案
三、有些小成就,容易膨脹
做事有了一些起色以後,認為天下無敵,為我獨尊的感覺,任何人都不看在眼裡,別人做的事如果不是符合自己要求的也不聽別人解釋直接否決。
四、不考慮後果,接受現實打擊能力差
做事只考慮開頭,不想後果,出現問題急於解決,事後也總是後悔。如果失敗了,總是一振不振,打不死精神。
這是我從去年失敗中得到的體會,希望更多人看到,汲取教訓。
-
14 # 榴蓮7441
年輕人的“幼稚病”愛面子,面子比金錢重要,情願放棄利益。城市裡的小姑娘找男朋友,選擇男生是政府部門的工作,只要是公務員,對小姑娘來說特有面子。其實對於收入高的行業遠比公務員工資高,也有些小姑娘很現實,只要收入高生活實實在在。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講究的是賣相,帶出去在同學同事以及朋友聚會有面子,而且忽略了內在和經濟條件,所以現在的成功比以前低,各方面都挺好的比較難找。講究實實在在的,也就是門當戶對,現在是不會靠臉吃飯,而是靠實力吃飯。
回覆列表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的一些不太好的行為。比如自私啊,缺乏上進心呀,啃老啊!獨立性很差呀等等,其實這是一個社會性的普遍問題。這個是中國傳統的觀念,在面臨經濟衝擊的時代而產生的變形的社會形態。其實跟,改革開放以後的這一代人有很大的關係。改革開放以後的這代人努力拼搏。吃苦耐勞,打下了物質這個基礎。現在的年輕人,不用愁吃穿。從小被溺愛。就象花圃裡面的花,怎麼可能跟高山野外的比,禁不起風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