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老人

    賈詡真的有那麼厲害嗎?為什麼有人說,他才是三國最厲害的人?對此,你怎麼看?

    賈詡確實是那一個時代、那一輩人中最厲害的一個,分析他的人生軌跡、分析他在各個時期、在不同集團所貢獻的計謀,我們就可以看出有這樣一個特點:賈詡首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就是首先要保命,其次是追求功名,再其次就是為他服務的集團著想。不過很多時候,賈詡能將保命、功名、集團利益等三位一體地處理好!

    具體分析如下:

    一, 首先是保命。

    舉兩個例子。

    例一:

    賈詡離開官場,回家路上,被叛亂的氐人抓住,同行的有十幾人。賈詡對氐人說:“我是段大人的外甥,你們一定要單獨埋葬我。因為我的家人一定會用贖金來贖回我的屍首!”

    這裡賈詡巧妙地告訴氐人,他是段大人的外甥。段大人,就是當時的段太尉段穎,當時在邊境很有名。氐人聽說賈詡就是段大人的外甥,就把賈詡放了,其他人都被活埋了。

    例二:

    董卓進入洛陽,賈詡就跟著董卓混。後來董卓失敗,董卓手下的那些人,如李傕、郭汜、張濟等就想各自逃命。賈詡對他們說:“如果你們各自逃命,只要一個亭長就可以把你們逮住。你們現在不如組織兵馬,向長安進攻,成功了,扶持天子,征服天下;失敗了,再逃跑也不遲。”

    李傕等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成功了!

    李傕要獎賞賈詡,賈詡說:“當時那樣建議你們,都是為了逃命,不值得獎賞。”

    二, 保命與功名兼顧。

    也舉兩個例子。

    例一:

    賈詡離開段煨,投奔張繡。碰到張繡聯合劉表,與曹操作戰。

    曹操打敗張繡與劉表後,迅速撤軍,回許都。

    張繡派精兵追殲曹操。

    賈詡說:“不能追殲曹操,追殲曹操,必敗!”

    張繡果然失敗而回。此時賈詡說:“再帶著軍隊去追,一定會打敗曹操。”

    張繡因為失敗,不敢再去追殲曹操。賈詡說:“這次一定會打敗曹操。”

    張繡聽賈詡的,帶著軍隊去追殲曹操,果然打敗了曹操。

    張繡問這其中有什麼奧妙?

    賈詡說:“很簡單!曹操這次撤軍是有計劃撤軍,一定會預計你們會追殲他,所以必有防備。當曹操打敗了你後,就以為不會再追殲他了,就不會防備了。你這次追殲他,是他沒有任何防備。所以,我知道一定會贏!”

    例二:

    曹操與袁紹對峙在官渡,雙方都派人到張繡這裡,拉攏張繡。賈詡建議張繡投奔曹操。

    張繡有顧忌,因為張繡與曹操之間的恩怨太深了。

    賈詡說:“曹操有五霸之志,不會計較個人恩怨。”

    張繡投降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並表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三, 保命、功名與集團利益三位一體。

    同樣舉兩個例子。

    例一:

    曹丕與曹植爭太子,而且曹丕感到了威脅,派人求教賈詡。賈詡說:“好好孝敬你的父親,做個好兒子,就這麼簡單!”

    這麼簡單的幾句話,賈詡將保命、功名、集團利益三位一體。

    首先是保命:賈詡知道捲入太子之爭,稍不留神,就會丟命。但是既然曹丕求教不說也不行,說得太明白,一旦曹丕失敗,自己就有把柄留在曹植手裡,搪塞曹丕更不行,一旦曹丕成功,自己更危險!怎麼辦呢?賈詡就用這麼幾句話點化了曹丕。也讓曹丕明白了,目前的情況下好好孝敬曹操就是最好的辦法。

    在賈詡看來呢,即使日後曹植勝利了,自己也無妨。當時曹丕是要我為他出謀獻策,但是我教訓他說:“爭什麼太子?做個好兒子就不錯了!”

    將來曹丕成功了,賈詡也有功勞,也為曹丕集團的成功爭取了利益。

    例二:

    曹操在立太子這件事情猶豫不決,不知立才子曹植好呢,還是立長子曹丕好?諮詢賈詡。

    這也是個棘手的問題,特別是面對曹操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曹參心機深,曹操到底是怎樣想法,賈詡又不知道。不回答不行,回答不如曹操的意更不行,怎麼辦呢?

    賈詡裝作一副深思的樣子!

    曹操問:“你怎麼不回答我的問題呢?”

    賈詡說:“我正在琢磨你說的問題啊,所以沒有及時回答!”

    曹操問:“你在琢磨什麼問題?”

    賈詡說:“我在琢磨袁紹與劉表的事情。”

    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我知道了!”

    這就是賈詡,看似答非所問,但是又回答得讓對方滿意,但是要是對方追究其責任來,賈詡又可以推辭,我什麼也沒說!

    這兩個例子將保命、功名、集團利益三位一體。

    既為自己保命留有後路,又為曹丕爭太子出了好主意,自己日後也有一份功勞,也為曹丕集團爭取了一份利益。

    所以有人說賈詡是“毒士”,由此看也不無道理!

  • 2 # 小史微課堂

    賈詡在三國曹魏謀士裡面功績肯定在荀彧和荀攸之後,如果說他侍奉諸多君主,最後卻加官封侯的確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

    賈詡一開始跟著董卓,後來董卓死後,慫恿李傕郭汜進軍長安,《三國志賈詡傳》卓敗,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李傕郭汜失敗後跟隨張秀,官渡之戰期間袁紹招降張秀,賈詡看出袁紹必敗,賈詡說服張秀投降曹操。《三國志賈詡傳》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

    最後封賈詡為都亭侯,升遷為冀州的州牧。文帝即位,任賈詡為太尉,進封為魏壽鄉侯的爵位,賈詡年七十七歲逝世,諡號肅侯。

    可以看出賈詡出力並不多,但是做的卻很好,賈詡在我看來是沒有政治理想的人,雖然得了個善終,但我不是很喜歡這類人。賈詡就純粹陰謀,借刀殺人、反間離間、收買欺詐是他擅長的。

    賈詡為了自保為所不為,雖然現在很多人喜歡賈詡,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妥妥的敗人品。對比賈詡我還是比較喜歡坐鎮中場的荀彧和曹操的主謀荀攸。

  • 3 # 毒奶醬油

    賈詡在董卓被殺,董卓殘部準備逃跑的時候,親自說服他們反攻朝廷,而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才造就了後來的三國亂世。可就這麼一個用計如此之毒的毒士,最後卻能在亂世之中得到善終,這不得不讓人佩服!

  • 4 # 白澤殿下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1]。《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2]。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3][4],併為《吳起兵法》校注[5]。

  • 5 # 公明淏

    應題主之邀,咱們今天就來說說賈詡對赤壁之戰的看法。

    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呵呵,這到簡單了,孫權不用打?有那麼容易嗎!

    裴松之說: 臣松之以為詡之此謀,未合當時之宜。於時韓、馬之徒尚狼顧關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荊人服劉主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為日既久,誠非曹氏諸將所能抗禦。故曹仁守江陵,敗不旋踵,何撫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將此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手,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詡之此規,為無當矣。魏武后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捲之會,斤石既差,悔無所及,即亦此事之類也。世鹹謂劉計為是,即愈見賈言之非也。

    賈詡認為應該“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用不著興師動眾。裴松之認為,荊楚地區的人民歷來俯劉(劉表、劉備)憚孫,他倆肯定要爭奪荊州,何撫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你想坐享其成?哪兒那麼容易!舉劉璋的例子說明,曹操應該聽從劉曄的意見,得隴望蜀,一舉而下。不錯!曹操沒有乘勝進軍益州確實是個天大的錯誤,導致三國格局。因此,賈詡的建議是不對的,這裡,裴松之再次重申了 ,赤壁之戰“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郭嘉的意見是: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曹操),郭嘉一樣認為,應該先打荊楚。即使是知道南方有瘟疫,也要打!

    說了這麼多,就是一句話,賈詡錯了嗎!?好在我們都是後人,凡事都要看結果!!!結果是“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武帝紀》。算無遺策,經達權變,賈詡當之無愧。

  • 6 # sunjin6278

    賈詡是三國有名的毒士,此人有才能,算無遺策,在自保的基礎上,確實為服務的物件出了不少好的計策智謀,但他缺乏遠大志向,不能全心為天下安穩服務,是三國最沒責任心最沒大局觀的人。

    賈詡是亂天下的幫兇。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利用美人計聯合呂布等誅殺了董卓,還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時在李傕、郭汜處,就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人就採納了他的計策,聚合西涼人馬十餘萬,圍攻長安,王允、呂布等不敵,長安城被攻破,呂布逃走,王允被殺,李傕、郭汜等佔領長安後,又發生內亂,致使剛剛趨於穩定的東漢政權土崩瓦解,皇帝出逃,百姓流離,長安城一派混亂,從此國家再度陷入四分五裂之中,軍閥稱雄割據,東漢皇室再難收聚人心,統管天下。天下從此漢將不漢,四方混戰,百姓遭難,賈詡難辭其咎。賈詡很會自保。賈詡一開始在董卓屬下,董卓死後,為了自保,他向李傕、郭汜等獻計圍攻長安,招致天下大亂。後來他輾轉投靠了段煨。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的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賈詡後來投靠曹操後,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很得曹操信任,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賈詡看人眼光獨到。上邊提到的李傕、郭汜、段煨等人,都沒入他的法眼,投靠張繡後,張繡雖很敬重他,但他還是勸張繡不要投靠袁紹,不要與曹操為敵,應及早投靠曹操,因為他看到了曹操志向遠大,又狹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將來必能成事。後來張繡就聽從了賈詡的話,投靠了曹操,從此賈詡一直在曹操處效力,直到身死。官渡之戰,袁紹勢大,曹操猶豫,賈詡卻力勸曹操與袁紹作戰;赤壁之戰,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曹丕稱帝,想統一天下,問賈詡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賈詡精於算計。他投靠張繡時,曹操為減輕南方的威脅,南征張繡和劉表,因聽聞袁紹要襲擊許昌,忙撤軍北歸,張繡要追擊曹軍,賈詡勸阻,說追擊必敗,張繡不聽,結果大敗。這時賈詡卻又勸張繡馬上追擊曹軍,張繡疑惑,但還是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最終大敗曹軍。張繡問賈詡是怎麼回事?賈詡就解釋說:“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計程車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西北馬超、韓遂叛亂,曹操率軍征討。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幾個月後馬超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痺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曹丕與曹植爭世子之位,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世子。

    縱觀賈詡的一生,有眼光有智謀,精於算計,但他沒有遠大政治抱負,自私自利,做事只求自保,沒有原則性,只要自己安穩,哪管天下洪水滔天,因此他輔佐別人,也只為自己利益精打細算,從不將國家社稷安穩放在第一位,也從不做為國家百姓利益去捨身的事,只能算一個自善其身的智士,決不算是為天下國家大局著想的賢士。

  • 7 # 龍舞

    賈詡在三國曆史中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有的人認為賈詡是人品敗壞,為了一己之私造成天下大亂。有人認為賈詡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跟了那麼多主公都能善終,並且每位主公對他都不錯,他也為這些主公提過不少好的建議。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評價賈詡,確實會有不同的答案,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能夠給他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呢?這就需要我們深入賈詡生活的那個亂世中去思考。

    賈詡子文和,武威郡姑藏縣人,就是現在的甘肅武威市,也是古代的西涼地區。起初賈詡在回鄉路上遇到氐人叛亂,一行幾十人都被抓了,賈詡靈機一動說自己是東漢名將段穎的外孫,氐人信以為真,不但把他放了還跟他結拜兄弟,而其他被抓的幾十人確被殺了,賈詡並沒有施救。也可能是擔心如果去救其他人過於自己的謊言會被揭穿。

    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董卓被殺後,本來李傕、郭汜、張濟等西涼軍閥要解散隊伍回家,賈詡跳出來三言兩語忽悠的這些人迅速集結了大部隊攻進長安,導致天下再次大亂,這件事讓賈詡背上了亂臣賊子的罪名,其實賈詡知道出這餿主意會被天下人唾罵,但是為了保命不得不這樣做,當時王允掌權一直沒有要赦免他們的意思,賈詡認為王允遲早要把他們殺了,所以才慫恿西涼兵造反,事後李傕郭汜封他大官,賈詡也是多次推辭,並且表現的很低調。

    後來賈詡投靠了張繡,在曹操與袁紹之間果斷勸張繡選擇了曹操,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賈詡的確慧眼識英雄,覺得曹操日後能夠成就霸業,想給自己找個更大靠山。另一種說法就是賈詡其實也不確定曹操和袁紹誰贏,但是袁紹離的遠,曹操離的近,遠水不解近渴,投降袁紹會首先被曹操消滅。無論哪種說法,賈詡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證自己在亂世更好的生存,但是張繡可慘了,被賈詡這個大忽悠給賣給曹操,張繡當初可是把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愛將典偉都給殺了,曹操眼下面臨強敵袁紹把這個仇給忍了,可事後早晚會跟張繡算這比賬的,最後張繡也確實被逼死了。

    以上三個事件可以說明賈詡保命能力堪稱三國時期最強,但是他為了自己保命確不顧後果,犧牲了一行幾十人的性命,禍害了整個大漢天下,把自己的主公張繡出賣給曹操,確實會被後人唾罵,不過現在個人角度考慮,生在亂世保住自己的性命也沒錯。但是現在國家人民的角度,賈詡簡直是個亂臣賊子。不同人有不同的評價,但是我想從另外一點說明一下,賈詡一生中並沒有主動去做惡,都是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最起碼比那些滿嘴道德仁義,背地裡禍國殃民的人來說要好,至於讓張繡投降曹操這件事,也不能說是做惡,畢竟誰都有為自己選擇將來的權力。賈詡在得勢時也顯得非常低調,為人處事方面做的也非常好,跟了曹操以後也沒有在做什麼禍國殃民的事,反而給曹操提過很多好的建議,最重要的是讓曹操堅定了選曹丕為接班人。曹操佔領荊州後,賈詡勸曹操先經營好荊州再消滅東吳,曹操不聽,結果赤壁大敗。曹操與馬超渭水交戰,賈詡獻出離間計,使得馬超大敗。後來曹氏繼位想進攻吳蜀,賈詡認為吳蜀兩華人才濟濟,內部團結,又有山川江河險阻,不易攻取,眼下應該先富國強兵,教化國民,待吳蜀內部有變伺機而動,便可一戰定天下。可惜曹丕剛繼位,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沒有聽取賈詡的建議,發動了江陵之戰,慘敗而歸。這些都是賈詡個人能力的體現。在做人方面也讓人敬佩,自己雖然功勞很大,但是為人很低調,絕不允許自己的家人攀附高貴,自己也是經常閉門自守,居安思危是賈詡做人做事的集中體現。

    論品德高尚,論大義凜然賈詡確實排不上號,不過在陳壽看來賈詡雖然前期做了不少錯事,但絕算不上亂臣賊子,他為曹魏的貢獻有目共睹,無論曹操還是曹丕對他都禮遇有加。功績甚至可以跟荀彧、荀攸相比,這或許就是陳壽把賈詡和荀彧、荀攸列為一傳的原因吧!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賈詡是東漢末年張良一樣的人物,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失算過一次,曹操和呂布都曾經吃過賈詡的虧。賈詡的性格十分的圓滑,他的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從十常侍之亂爆發,一直到曹丕稱帝,賈詡先後跟隨過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曹丕等人,始終都受到尊敬和厚待。

    賈詡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當時的人稱讚他有張良和陳平一樣的謀慮。有一次賈詡和朋友被強盜抓住,賈詡的朋友都被強盜殺害,賈詡謊稱自己是大將段熲的外孫,強盜們害怕段熲的威名,沒有殺死賈詡。

    董卓控制朝廷的時候,賈詡在董卓的女婿手下任職。等到董卓被殺害後,李傕和郭汜想要解散部隊逃走,賈詡對他們說:“現在聽說朝廷要殺盡涼州人,如果各位放棄軍隊逃走,一個亭長就能抓住你們。如果整合軍隊進攻長安,成功能夠為董公報仇,不成功再逃跑也不遲呀!”

    在賈詡的勸說下,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呂布被李傕和郭汜擊敗,漢獻帝落入了李傕和郭汜的手中。賈詡知道李傕和郭汜忌憚自己的謀略,每當李傕和郭汜想要給賈詡封官的時候,賈詡便推遲不接受,以防止引來殺身之禍。

    後來賈詡投奔到了段煨的帳下,段煨表面上對待賈詡非常的尊敬,實際上卻畏懼賈詡的謀略,擔心自己會被賈詡取代。賈詡察覺到了變故,便離開段煨投靠了張繡,在離開段煨的時候,賈詡對隨從說:“段煨一直畏懼我,張繡手下沒有謀士,現在我離開段煨投奔張繡,段煨肯定會厚待我的家人。”

    果然在賈詡投奔張繡後,段煨厚待了賈詡的家人,賈詡也受到了張繡的重用。曹操第一次出征張繡的時候,張繡抵禦住了曹操的攻擊,曹操率領軍隊退回北方。張繡想要追擊曹軍,賈詡勸說張繡不能追擊,張繡不聽賈詡勸告,果然被曹操擊敗。

    當張繡帶著殘兵敗將回到軍營的時候,賈詡又讓張繡帶著軍隊反攻曹操,張繡果然取得了勝利。事後賈詡對張繡解釋說:“曹操退兵回北方,必然會親自帶領精兵斷後。曹操擊敗了追兵後,肯定會帶領精銳急行軍回到北方,留下斷後的人必然是普通將領。”

    在官渡之戰前期,張繡想要投奔曹操,又害怕曹操因為曹昂的事情報復自己。賈詡力排眾議勸說張繡投降曹操,張繡果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賈詡也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

    官渡之戰時期,賈詡勸說曹操主動出擊,改變了曹操被動挨打的局面。赤壁之戰前期,賈詡勸說曹操不要進攻孫權,曹操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在赤壁之戰被周瑜擊敗。到了曹丕繼位後,賈詡勸說曹丕不要討伐東吳,曹丕不聽賈詡的計謀,結果三次伐吳都徒勞無功。

    賈詡一生沒有失算過一次,是一個難得的奇才。不過賈詡的性格過於圓滑,不喜歡過多的出風頭,所以賈詡一直沒有在三國時期大放異彩。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賈詡是三國時期智力最高的謀士,卻不是三國時期成就最高的謀士。

  • 9 # 上善若水36526

    賈詡,董卓帳下謀士,雖有奇謀卻未曾顯露。後因力勸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成功,方才引起重視。

    以戰略謀化算計來看,賈詡的確在三國裡是頂尖的。

    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人本欲倉惶逃命。被賈詡阻攔,收歸四散逃亡的殘兵敗將,反攻長安得手! 這個也是後世有人稱其為“亂國毒士”的緣由!

    古時有識之士厭其“亂國”之策陰、狠、毒、辣,不屑於傳聞,以至於奇才被史所“埋沒”。

    賈詡看準時機,投入張繡陣營。獻計張繡屯兵宛城,聯合劉表共拒曹操。敢以敗兵追擊曹操剛剛得勝之軍,結果大勝!分寸拿捏之準令張繡拜伏。

    說服張繡投入曹操帳下後,賈詡後來也多次為曹魏建功。

    最讓曹操頭疼的“馬兒”,中了賈詡離間之計,兵敗而逃……

    曹操重兵屯於赤壁,賈詡是持反對意見的,認為伐吳時機未到,曹操不聽,結果大敗……

    曹操帳下謀士眾多,如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謀主”荀攸、鬼才郭嘉等,都屬於曹操的左膀右臂!賈詡的智謀毫無疑問也是頂尖之流!

    在同一個陣營裡的高參很難比較孰勝孰負。那麼,蜀漢諸葛亮如果遇到賈詡,是不是就“棋逢手”呢?

    其實不然!

    諸葛亮對於戰爭的謀化佈局,在下個人認為,在整個三國裡,恐怕也只有陸遜可比!但陸遜的戰略格局受孫權所制,比之諸葛亮,稍遜一籌!

    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回味諸葛亮對每一次大戰的精心佈局。我們不難發現,其用心之良苦、深遠,很少有人可企及。

    《隆中對》,就是一個大的佈局!諸葛亮從劉備一無所有開始輔佐,直至擁有荊益之地。如果劉備完全按照《隆中對》去施行,一步一步的走好,走到位!那麼蜀漢改天換地的機會不是沒有。中興漢室並不是空談!

    “隆中對”後期的失效,並不是隆中對本身的錯誤謀化,而是在於劉備未能有效的、牢固的“結好孫權”!

    孫劉之間的聯盟,在沒有利益均享的條件下,基本上就是空談! 如何有效結好孫權,這裡就不多加敘述了。

    在區域性戰爭上,賈詡是了不起的高人!然而,從整個大的戰爭格局來看,整個三國、諸多智謀高深之人中,諸葛亮算是塔頂之尖的人!這個是賈詡比不了的。

    賈詡為戰爭出謀劃策,每每勝利。以對應的戰爭實施對付方案,這隻能說他是出色的謀士。以戰略謀化而著稱!

    籌謀戰爭格局,是有預謀的計劃。諸葛亮的《隆中對》,毫無疑問的是一個智慧的戰略構想。從這一點來說,三國裡是無人可比的!

    在曹魏陣營中,荀氏父子、郭嘉等死後,司馬懿雖然笑到了最後,但一路走來戰戰兢兢,不容易!而投過多位主公的賈詡得以善終,處事辨勢的政治手腕遊刃有餘,足可見其心思縝密非常人可比!

    愚以為,賈文和的確有非常了不起的才能!但三國裡最厲害的還是諸葛孔明莫屬!

  • 10 # 老刀把子在路上

    其實以前沒這麼多事,以前還是幾個公認的謀士,後來,1998年,我在遊戲雜誌上看一文章,說賈詡最厲害毒士,然後列舉他的一些計謀。後來網上流行的那些,全是和那篇文章一樣的,咋麼說呢,大眾容易被引導,誤導。

  • 11 # 好的可以先生

    賈詡最擅長的是在困境之中把握住逆轉機遇從而翻盤,出道為保命就一計把大漢復興的希望澆滅,在宛城困守孤城的情況下屢次擊敗曹操,更是在渭水河畔將風頭正盛的馬超離間,一舉逆轉戰場局勢。雖說賈詡在一生中擁有超乎常人的危機應變能力,但也僅限於戰術的小層面,和諸葛亮、荀彧這種經天緯地之才相比做的還不夠。

  • 12 # 吉祥天566

    毒士賈詡。是曹操眾謀士裡。是最有心機的。智慧。計策。都可以。他是曹丕的老師。曹操對他也不錯。他這樣就有優勢了。要說郭嘉把曹操的對手都研究透了。那麼賈詡把曹操手下的人都看透了。心機最深

  • 13 # 歷史漩渦裡的雜學家

    賈詡,在被譽為毒士的時候,人們也習慣在前邊加上西涼二字。對中原人來說,西涼人沒什麼好東西,不論是士人,豪族還是百姓都是這種看法。和今天的地域歧視一樣。

    西涼有邊章韓遂殺官反叛在先,也有董卓入京荼毒關中在後,有幷州呂布反覆無常有失忠義,更有郭汜李傕之亂。

    所以賈詡掛上了西涼人的標籤,依舊能進入曹操政治集團的權力中心,並且得以善終,這就不得不引人反思。或許賈詡的才華實際上沒有別人吹捧的那麼高,但是也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低。

    當人的才華與實際使用時的要求相差甚遠的時候,人最常見的狀態就是勞心勞力,最多見的情況就是活活累死。固然實際情況總有著“一時迫不得已,我不上誰上,哪隻暗流湍急,勇退不得,唯有勉力支撐,就此終焉”的情況,但一眼就能看出結局,於是決定不邁出第一步,最後活到老死,三國曆史裡也只有賈詡一個人了。回頭再看諸葛亮,姜維,呂蒙,郭淮等等,或許能力真的更強,但卻逃不了一個活活累死的命運。

  • 14 # 藺MG

    我觀察了賈詡的案例很久,但是我發現周圍討論問題的朋友們可能都忽略了一點,他們把賈詡過度神化了,而沒有從普通人的角度去分析這樣一個普通人,後來我逐漸換了一個視角試圖去了解那個真正的普通人賈詡,而不是存在於傳說裡面的權謀家,當然以下僅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心理創傷

    我們有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賈詡正式登上史書的舞臺是董卓入洛陽的時候,大約是公元189年,此時的賈詡,已經42歲了,職務是一個小小的平津都尉,可能按照很多人的觀點,一輩子也就這樣過去了。但賈詡42歲之前發生了什麼,大部分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知道一件事情:

    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

    這件事情讓我想了很久,很多人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總是稱讚賈詡年少就能如此謀略深長。但是人們可能並沒有想到,一個普通人,面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番掙扎與痛苦,在注重經學的時代,賈詡所接受的學問,和他所面對的世界,終於在這樣的稻草重壓下,撕裂了。我們很難想象在賈詡一個人回鄉的路上,他是怎樣複雜的心情,而他42歲以前在涼州的歲月,又有多少這樣恐怖的日子呢?

    對比一下世家大族子弟荀彧和陳群的年少生活: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弱亦小,坐箸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我們就不難想象,年少時代的世界觀塑造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我後來就覺得,賈詡老年時代所有一切權謀機變,無不在他年少時候所經歷那些恐怖黑暗的歲月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那種心理創傷,或許伴隨了他的一生。

    二、認識自己

    這一點,是後來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金日磾要殺他兒子”的時候猛然領悟到的,後來我翻看金日磾的傳記,發現他的很多行為,和賈詡不無相似之處。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票騎將軍霍去病將兵擊匈奴右地,多斬首,虜獲休屠王祭天金人......日磾以父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倫俱沒入官,輸黃門養馬,時年十四矣。

    和賈詡有相似的出身和少年痛苦的經歷

    日磾子二人皆愛,為帝弄兒,常在旁側。弄兒或自後擁上項,日磾在前,見而目之。弄兒走且啼曰:“翁怒。”上謂日磾“何怒吾兒為?”其後弄兒壯大,不謹,自殿下與宮人戲,日磾適見之,惡其淫亂,遂殺弄兒。弄兒即日磾長子也。

    這一段,我們從《賈詡傳》裡面找一段相似的出來: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我認為才是賈詡整個人生經歷裡面最值得深思的一點。

    對於金日磾來說,他時刻明白自己是誰,所以即使在注重宗法制及血緣關係,他也不惜殺自己的長子來保全自己家族的利益,對於賈詡來說,他也明白自己是誰,所以即使在位高權重的時候,也不更多地貪圖權力。

    金日磾知道一旦自己的兒子過分親近而惹怒了皇帝,沒有根基的他即使身居高位也會全族被滅,賈詡也知道一旦自己的子弟沾染上了權力的毒藥,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自己的家族恐怕也是難以生存。

    他們一直都明白人的慾望有多麼可怕,也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立足的根本。

    最後我想說,其實,我們現代很多人都夢想著穿越到三國時代,戎馬一生,一統天下,殊不知,生活在溫飽中的我們,早已忘卻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真正的生活:

    蔡文姬《悲憤詩》:

    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據。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曹操《蒿里行》: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王粲《七哀詩》: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彷彿是賈詡早年生活的縮影。

    他從小接受儒家的教育,可是面對這樣人間地獄一般的慘狀,這個少年人有一天或許終於深刻地明白了:

    孔孟的經學,救不了別人,也救不了自己

    這可能是孔融等一干名士永遠也無法明白的吧!

    所以,那些如裴松之一樣用道德眼光批判賈詡的人們,他們可曾想過:

    在他們從未涉足的不毛之地,年少的賈詡是如何親眼面對人與人之間的殺戮,是不是在因為不能拯救與他同行的人而在深夜裡痛哭,是不是在長夜裡輾轉難眠,或者是因為害怕而從夢中驚醒。

    或許,那個時候的賈詡,一個人戰戰兢兢地走在回鄉孤獨的路上,面對生死未卜的前程,望著涼州悽慘的月亮,他的人生選擇就已經註定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玩《刺激戰場》需不需要帶耳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