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鴻門宴,本來就是為了刺殺劉邦而設下的,劉邦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赴宴?項羽不殺劉邦,有哪些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27
回覆列表
  • 1 # 風動藤動銅鈴動

    劉邦為什麼要去赴殺機重重的鴻門宴?

    一、雙方實力懸殊,項羽兵四十萬,劉邦僅有十萬,而且戰鬥力對比同樣懸殊。百年雄關函谷關如此險要,易守難攻,而項羽派當陽君黥布只一輪突擊,就打進來了,由此可見一斑。

    關中平原狹窄,沒有險要地形可供防守,機動範圍幾乎沒有。如果劉項失和,已經進入函谷關的項羽決意發動攻擊,劉邦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二、由上可知,劉邦這邊戰守跑皆求不得,只有冒險赴鴻門宴,當面向項羽賭罪,以求得和解的一線生機。

    並且以劉邦集團對項羽個性的瞭解,同時想搭救張良的項伯也指明瞭這條道路,所以結合時勢綜合判斷項羽此次放過劉邦是有較大可能性的。

    三、項羽本人在下面問題上的猶疑不定:劉邦從並肩滅秦的戰友是否會造自己的反,變成爭奪天下的最大敵人?現在殺掉劉邦是否合適?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曹無傷的密告說是沛公貪婪,但也僅限於“王關中”“佔珍寶”,並沒有說劉邦要造項羽的反。項羽大怒的原因,一:是項羽一路苦戰,而滅秦的首功和風頭卻被劉邦搶去了,這對好面子和崇尚武力的項羽所無法接受的;二:劉邦有私吞全部原秦國勝利果實的嚴重嫌疑,劉邦想獨佔秦國數百年來的蓄積以及秦始皇統一數十年來從各處搜刮的珍寶。三:亞父范增認為劉邦是危險的潛在對手,因此而勸項羽及早殺掉劉邦的勸說。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范增說項羽的內容說劉邦由貪變得不貪了,一定是“其志不小”,這是“莫須有”的罪名,前面曹無傷的密告還說劉邦很貪;“望其氣”更是虛無綜緲的嚇唬人的理由。總的來說證據並不充分,缺乏真憑實據。但范增作為“亞父”,對項羽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至於現在殺劉邦是否合適時機,這就是項羽透過鴻門宴想確定的事情。即需親身體會劉邦對此前一系列事件的態度、解釋以及各方面的表現來判斷定奪了。

    誰是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如果把鴻門宴作為項羽對劉邦的考試,那麼項伯顯然是那個洩漏考題者。

    他不但將主考者的意圖,而且將考題的分值重要性透給了張良和劉邦(“毋從,俱死也”“不可不早自謝項王”等)。

    使劉邦從鴻門宴現場的閉卷考試變成了有準備時間的開卷考試,可以從容地有針對性地準備答案,甚至準備好了禮物:白璧一雙給項王,玉斗一雙給亞父范增。讀者諸君應該是都曾身經百考,定能切身體會到其中的重大區別的了。

    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項伯回去之後立即向項羽傳達劉邦的解釋,並預先為劉邦說了好話,在項羽的頭腦中灌輸了一種對劉邦有利、表面雙贏的觀念。

    在鴻門宴進行過程中,項羽仍然猶疑不定,一直無法決定是否當場殺劉時。范增按捺不住,決定私自行動,派項莊舞劍企圖乘機殺掉劉邦時,項伯又挺身而出,翼蔽沛公。這也是很緊張的時刻,突發的這一關劉邦沒有任何準備無從應付,若過不了的話後續情節也無從說起。

    由上可知,劉邦之所以能夠從鴻門宴中脫險,雖然和劉邦本人、張良、樊噲等的合理應對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果論是誰具有最關鍵的作用,我以為應該還是項伯的作用至為關鍵。

  • 2 # 天涯過客3547

    鴻門宴的故事,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都能說上幾句。本來是項羽為殺劉邦而設的局,然都事得其反。硬是讓劉邦給化解,成功逃脫。這其中關鍵人物有項羽,劉邦,范增,項伯,樊噲,張良,以及項莊。項羽縱有舉鼎之力,英勇無二,:卻感情用事,心無城府。席間本由范增定好計策,依計行事。無奈耳根軟,被劉邦三言兩語的吹捧衝昏頭腦。放下殺心。劉邦出身市井,從小養成能言善辯之能。項羽出身豪門貴族,從小到大倍受寵愛,在為人處世上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論溜鬚拍馬,玩弄心計豈是劉邦對手。而范增識人無數,且才華橫溢,足智多謀。被項梁奉為軍師。早看透劉邦心意。日後必成強敵。故一再要殺之而後快。然項羽被劉邦吹捧得飄飄欲仙,根本沒理會事先范增定下的計策。范增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讓項莊舞劍助興,趁機殺掉劉邦。可這點早讓項伯看在眼裡,起先項伯與張良交好,由張良引見給劉邦,而且與劉邦結為兒女親家。自然從中幫助劉邦化險。挺身與項莊對舞,致使項莊無下手機會。而張良見勢不妙,去帳外叫來樊噲進來攪局,樊噲雖一介武夫,但忠心護主,進來就大罵項羽背信棄義,誅殺功臣。不是大丈夫所為,無英雄氣概。說得項羽無言以對。只能作罷。此時張良藉機讓劉邦裝醉尿急去上茅房。事先已做好接應。劉邦才順利逃向霸上,得以保身。才成就後來的大漢王朝。一點淺見,自娛一樂。

  • 3 # 大飛熊騎士

    劉邦明知宴無好宴,還得赴鴻門宴,主要是由張良起,由張良收。劉邦能全身而退,這裡有四個關鍵人物,項羽方面的項伯,劉邦方面的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

    最關鍵就是玩“無間道”的項伯,起先是劉邦方面的曹無傷出賣劉邦,對項羽說劉邦要當“關中王”,項羽一生氣就要對劉邦動手。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是張良好基友,就告訴了他。張良替劉邦分析了雙方實力,劉邦肯定是打不過的,只能勸劉邦去鴻門宴解釋清楚。

    所以,項伯是最關鍵的人物,不但讓張良,劉邦有準備,還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掩護劉邦。隨後,樊噲闖入,鬚髮豎起,一副死給你看的樣子,也破壞了項羽的計劃和增加了殺劉邦的難度。當劉邦“尿遁”而出,就馬上交待張良,計算劉邦等人差不多回到軍營的時間,再去宴會收尾,這體現劉邦的“老江湖”懂得留後手的智慧。到了差不多時,張良進入獻禮物,對項羽解釋了劉邦的行為,范增氣得吹鬍子瞪眼的,也沒辦法了。劉邦一回去了就殺了“二五仔”曹無傷。

    所以,一場刀光劍影,隨時掉腦袋的宴會,就讓項伯,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處理得消弭於無形中。

    (鴻門宴)

  • 4 # 香茗史館

    “鴻門宴”發生在公元前206年,項羽由於劉邦先入關中,又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而發怒,加之范增說劉邦意在天下,項羽故而設宴準備斬殺劉邦,卻最終被劉邦化險為夷,順利脫困。在此事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除了劉邦自己外,主要有項伯、張良、樊噲,當然還有項羽。分別來說說吧:

    項伯:先是洩密,後又阻攔項莊

    在劉邦先入關中,且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項羽極為憤怒,一度打算率兵攻打劉邦。而范增更以劉邦志在天下勸說項羽,欲使其徹底滅掉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因殺人被張良所救,因此項伯在知道項羽打算攻打劉邦之後,立即跑到漢營通知張良,打算勸其提前逃走。而張良由於不願拋下劉邦獨自逃命,於是將此事告知了劉邦,劉邦連忙對項伯解釋,“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沒敢動,就等著項將軍到來,我派兵駐守函谷關,只是為了防備其他人,沒有阻攔項將軍的意思啊。”

    於是項伯又跑去見項羽,幫著劉邦求情,說“劉邦先入關中立有大功,如今攻打他是不講信義的舉動”,並說劉邦第二天會親自來請罪,最終說服項羽放棄了攻打劉邦的計劃。

    次日劉邦前來拜見項羽,項羽設宴款待,項羽雖然放棄了殺劉邦的計劃,但范增卻並不死心,於是他命項莊藉著舞劍助興從而殺死劉邦,危急時刻又是項伯站了出來,他上前與項莊交手,阻止其殺死劉邦,這才給了劉邦全身而退的機會。

    所以,劉邦之所以鴻門宴能夠全身而退,項伯居功至偉。

    張良:放棄獨自逃命,找來樊噲攪局

    張良先是由於自己和項伯的關係,使得項伯提前告知了項羽的計劃,之後又放棄了獨自逃走的機會,將計劃轉達給了劉邦,並幫著劉邦出主意,使得劉邦成功化解了項羽的怒氣。

    次日,張良又陪著劉邦前去致歉,在飲宴過程中,在洞察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危險後,張良藉故離開宴席,找到了在營門外的樊噲,將宴席上的危及情況告訴了樊噲。而樊噲後來之所以能在項羽面前表現突出,成功化解殺局,我估計也是張良出的主意,我不大相信樊噲有那個腦子。

    在此次事件中,張良雖然沒有直接貢獻,但通過出謀劃策,同樣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樊噲:裝傻充愣,化解殺局

    劉邦前往項羽軍營請罪,最終赴宴,樊噲擔任著保鏢的角色,原本是等在營外的,後張良發覺了宴席上的危機,跑來告訴了樊噲,樊噲這才衝入營帳。

    樊噲本就長的高大威猛,而在張良的計策下,他衝入設宴的營帳後更是故意裝傻充愣、咋咋呼呼,完全就是一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形象。然而項羽偏偏就吃這一套,對其多有讚賞,不但賞酒賞肉,更是連稱其為“壯士”。在獲得了項羽的欣賞後,樊噲對項羽說道,“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和暴秦有何分別。我認為大王不會這麼做的。”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是不同的,張良知道項羽喜歡威猛壯士,於是便讓樊噲裝出一副沒腦子的武夫形象,討得了項羽的信任,因而這段話由樊噲說出來,自然要比張良等人說出來更容易讓項羽相信。正是樊噲這一鬧,才最終打消了項羽的殺意。

    項羽:本就沒有殺心,這才是劉邦脫險的根本

    除了以上眾人之外,項羽根本沒對劉邦起殺心才是劉邦能夠脫險的根本原因。前面我們說了,項羽只是因為劉邦先入關中,加之劉邦在函谷關設兵這才發怒的,因此項羽對劉邦的怒意是大於殺意的。

    在劉邦解釋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之後,並主動前往項羽軍營請罪之後,項羽的怒氣也減弱了,就更談不上殺心了。正是由於項羽從來沒有動過殺心,因此即使范增看出了劉邦的志向不小,一心想要處死劉邦,項羽最終還是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否則即使劉邦逃過了鴻門宴,又如何逃過項羽的四十萬大軍的追殺,而項羽之後又怎麼會封其為漢王。

  • 5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首先劉邦之所以明知危險還去赴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覆衡量的結果。因為如果劉邦當時不去赴宴,項羽很有可能直接發兵來打,而那時劉邦的力量根本無法和項羽抗衡。兩害相較取其輕劉邦最終選擇赴宴。至於哪些人物在鴻門宴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個人認為除了劉邦自己以外有3個一個是張良,是張良提醒劉邦要和項伯搞好關係,以藉此來籠絡項伯,所以劉邦才會和祥波彼此之間結為兒女親家,項伯也才會在之後的鴻門宴上擋住項莊一次次的意在沛公。以及勸說項羽對劉邦網開一面。另一個毫無疑問是項伯,原因在前面已經說明,不再複述。最後一個就是劉邦的發小樊噲,是樊噲在局面即將對劉邦不利時衝進營帳問項羽討賞,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項羽也才會被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自我的注意力,從而最終放走了劉邦。一個歷史事件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多位的人物所共同推動最終所造成的結果。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6 # 立志成蟲

    題主的描述有誤,鴻門宴在項羽的軍營裡沒錯,但劉邦是主動來見項羽的。項羽對劉邦沒有多大的殺機,想殺劉邦的是項羽的核心謀士“亞父”范增,因為素有“沛縣無賴”之名的劉邦貪酒好色進了咸陽卻與民約法三章,迅速安定了局面和獲得了人心,范增確實準確的判斷出劉邦對天下有圖謀,以後與項羽爭天下者必是此人。然而項羽卻無此心,而且現實也不允許殺劉邦。此時項羽已經是反秦義軍盟主,跟劉邦還拜過把兄弟,楚懷王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先進了咸陽,按約已是“關中王”,項羽根本背不起殺劉邦的惡名。鴻門宴前後,先入關中的劉邦因為軍隊實力差沒能阻止項羽進入關中地區,項羽雖說很惱火也沒有乘勝進攻把劉邦滅了。鴻門宴現場,項莊舞劍,項羽真有殺心,光憑項伯一個人能阻攔的住嗎?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諸侯還封劉邦當漢中王,封地在巴蜀,雖然對劉邦是有限制防範的。在這樣大局實力博弈的背後,劉邦謙恭低調,張良睿智多謀,樊噲強悍兇猛,項羽優柔寡斷,范增有心無力,項伯吃裡扒外,曹無傷被項羽出賣了。歷史在鴻門這個地方上演了高手大咖博弈算計異彩紛呈的“鴻門宴”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食色,性也。在飯桌上談事,人們在咀嚼食物產生的滿足感中,會更容易放鬆戒備。所以我們常說:吃人嘴短。歷史上有名的飯局有不少,鴻門宴卻是最為出名的,不止因為這場酒宴改變了歷史程序,更因為太史公的生花妙筆將這個飯局鋪墊描摹的生動異常。今人再看,雖說2000多年過去了,卻也一樣宛如昨日。

    鴻門宴都說項羽本意是要殺劉邦,其實未必,項羽殺劉邦缺少足夠的利益動機。

    (鴻門宴)

    其一,項羽實力不足。

    項羽此時只是楚國的上將軍,諸侯聯軍的軍事領導人。各反秦的諸侯,在政治地位上都高於項羽。項羽軍破釜沉舟後只有5萬人,即使西進途中有生力軍加入,也不會超過10萬。40萬人馬中,有大多半是諸侯聯軍。

    項羽能夠命令40萬大軍共同討伐劉邦,是因為鉅鹿之戰一戰之威,臨時推選項羽做了軍事領導人而已。劉邦一個人獨吞了秦國的財富,並且把滅秦的功勞自己大包大攬,這些人在關東一路打仗過來,損兵折將,劉邦撿了個現成。而且據可靠訊息,劉邦還封了函谷關,這些諸侯聯軍連喝點湯的機會都不給。

    劉邦此舉是犯了眾怒,因此,項羽在將臺上登高一呼,諸侯們都願意一起討伐劉邦。可是劉邦做出了一番高風亮節的姿態,主動封府庫,一副不敢獨享勝利果實的樣子,這些諸侯聯軍就失去了繼續攻打劉邦的藉口。既然不用打也能得到那些財貨,為什麼還要再打呢?

    諸侯聯軍與劉邦沒有深仇大恨。

    這樣一來,項羽就沒有辦法命令諸侯聯軍攻擊劉邦軍隊了。以項羽軍單獨發動攻擊,也缺少足夠的理由。

    其二,項羽的政治敏感要求他不能殺劉邦。

    按照約定,劉邦應是新立的漢中王。對六國貴族來說,劉邦就是取代了舊時代的秦王而已,與他們並沒有政治利益上的根本衝突。項羽沒有封王,這是楚國的內政問題,諸侯聯軍沒理由為項羽的王位與劉邦死磕。如果打起來,劉邦軍隊自然不可避免會失敗,但是諸侯聯軍能得到的好處並沒有多少,只是為項羽做了嫁衣。

    同樣,如果劉邦做出了共享的姿態後,仍然被項羽擊殺,那麼諸侯聯軍對項羽的態度就不是反秦領袖,而是逞一己之私的獨夫民賊,項羽在政治上會失去擁護。這對項羽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此時項羽已有志向指點江山,他的敵人實際是舊貴族勢力。這些人不會服秦始皇,怎麼會服項羽呢?相反,劉邦跟項羽一樣,都是新興的諸侯,在面對舊貴族勢力時,還會因為這樣的共同點有惺惺相惜,可為政治盟友而非政敵。歷史上,項羽分封后,這些舊貴族立刻就開始了反叛,項羽往來衝殺,直到失敗,還不能完全擊敗這些舊貴族。所以,在政治態度上,項羽也不具備殺劉邦的動機。

    那麼,為什麼會有鴻門宴呢?

    這是因為范增說劉邦“其志不小”,有王氣,會對項羽想要達成的霸業產生威脅,這等於觸動了項羽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項羽才會遷怒於劉邦拒關,要殺死劉邦。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然而,這種憤怒只是由於劉邦的不識時務,當劉邦表現出人畜無害的樣子後,范增說服項羽要殺劉邦的理由不攻自破,項羽就收斂起了怒意。怒而殺人,項羽怒氣已消,殺人之心頓去。

    劉邦跪地磕頭,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羽倒先不好意思,辯解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羽可能是在藉故推脫責任,也可能是想告訴劉邦,我與你同為新興諸侯,可為同盟;是你的人反水了,告發了你。

    項羽當時只有26歲,難以鎮服諸侯,正因為他恐怕諸侯叛變,所以不得不有所顧忌諸侯的反應。劉邦孤身犯險,親至項羽軍中謝罪,給足了項羽面子。如果項羽故意尋故殺掉,規則被破壞,這些諸侯可能立刻就組成反項羽聯盟了。

    項羽做到了在所有諸侯心目中的霸主位置,於此項羽心願已足,從各種情勢來看,項羽在公元前206年,都不具備殺劉邦的動機。項羽、劉邦的對決,要在劉邦還定三秦,組織聯軍發起彭城之戰後才真正開始。

    (項羽的兒女情長壞了一世基業)

    其三,項羽內部不一心。

    項羽雖然殺人之心已消,但難免狐疑,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也默許了范增安排的舞劍刺殺環節。

    可是劉邦早已做通了項伯的工作,還成了兒女親家。項伯是叔叔輩,項莊難免有顧忌。此刻又有張良叫來樊噲,密語之後,樊噲闖宴,接下來就是樊噲義正嚴辭的把項羽要殺劉邦,就會失去政治威望的事說了出來,正中項羽心事。

    後劉邦不辭而別,讓張良代為致謝送禮。項羽並沒有生氣,收下了禮物,放在了座位上。這說明項羽此刻並非想殺劉邦,採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因此此時,項羽已經收服了劉邦,得到了天下權柄,經過鉅鹿一戰,項羽收到巨大紅利,成為了反秦起義中的最大受益者。於此,心願已足。

    這才讓范增大為光火,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項羽自始至終,雖然位居鴻門宴主位,卻好似神遊天外,旁觀一般,不置可否,這才讓范增當著張良的面發火。

    (張良與范增:帝王師的較量)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項羽、劉邦,還有那些六國舊貴族都不傻,他們都有智囊團,他們的選擇也不會是性格使然,而是政治鬥爭的必然。只是隨著戰局和形勢的發展,這些身在局中的人早已身不由己。盟友轉變為敵人,敵人轉化為盟友。政治鬥爭的激烈程度,與前線軍事的勝敗息息相關。

    彭城之戰後,項羽很清醒地意識到劉邦團隊的威脅,因此對劉邦執行了斬首戰術。然而天佑劉邦,好幾次都被劉邦躲過去了,甚至還有一個願意頂替劉邦去死的紀信。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可能這世上,真的有“天命”這樣的事吧。

  • 8 # 紅黑聖西羅

    項羽從一開始就沒下定決心,一直都在搖擺不定。先看看歷史對他性格特點的評價:自矜功伐,有勇無謀,優柔寡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衝動,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驕傲自滿。

    他的性格特點中關鍵的地方加粗了,就是因為這幾個關鍵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最終的烏江自刎!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劉邦帶張良和樊噲到項羽軍中赴宴,席上項羽的亞父范增一再示意要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於是范增自作主張,藉口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實則為殺劉邦。但項羽的族叔項伯挺身而出,與項莊對舞,以身護住了劉邦。

    後來樊噲闖進來,說了一通劉邦從無二心,一直在盼著霸王來,結果霸王竟然要殺劉邦,這是什麼道理?項羽默然,不一會劉邦就乘機尿遁了。

    從中可以看出,這裡面的幾個關鍵人物是項莊、項伯、樊噲和張良,還有陳平。

  • 9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公元前206年的鴻門宴可以說是秦漢交替之際的重要歷史事件,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其有過詳細的描述,劉邦的忍辱負重、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的足智多謀、樊噲的勇猛護主等等,但這些都不是劉邦從項羽手中活下來的關鍵。“鴻門宴”表面上看是項羽和劉邦間的明爭暗鬥,實際上是項羽和其他所有反秦義軍領袖的博弈,牽扯的是秦朝覆滅後新秩序的建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掀起的“大澤鄉起義”吹響了反秦的號角,早已不滿秦朝統治的六國殘餘勢力紛紛響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復國,天下再次回到戰國時代。因為陳勝是第一個起義的人,因此所有反秦勢力尊奉他為領袖,但是對於陳勝大都是不心服的,在秦朝大將章邯率領的秦軍打擊下,陳勝勢力僅存在了6個月就在孤立無援中滅亡。此後章邯率領下的秦朝大軍連戰連捷,殺項梁、圍趙國,各路反秦勢力畏懼秦軍威勢不敢出戰,這就引出了項羽成名的“鉅鹿之戰”。

    趙國被秦軍圍困的時候,楚國也派出了援軍,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但是宋義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一直按兵不動。公元前208年十一月,項羽殺宋義奪軍權,率5萬大軍渡過黃河,九戰九捷大破秦軍,打退章邯、活捉王離、殺死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自焚,項羽率領的軍隊勇猛無比,威震各路諸侯。諸侯軍將領拜見項羽推舉他為反秦聯軍統帥,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鉅鹿之戰”後項羽率聯軍40萬西進攻打關中,但是在此之前劉邦趁著項羽和秦軍主力決戰的時候趁虛而入,已經攻佔了秦朝國都咸陽,按照楚懷王的許諾“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和劉邦的矛盾因此而生,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秦朝覆滅後,反秦聯軍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就開始一心爭權奪利了,項羽想利用聯軍領袖的身份劃分天下,其他各路諸侯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而劉邦的生死就是對於項羽的考驗。

    劉邦在當時是很特殊的,一方面劉邦和項羽都是楚懷王的部下,兩人表面上看都是楚國陣營;另一方面因為“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的身份也是“王”,和其他諸侯身份相同。因此項羽要是殺了劉邦,就證明項羽容不下其他諸侯,大家就趕緊合力先除了項羽再說其他吧。

    “鴻門宴”的時候表面上看項羽有四十萬軍隊,劉邦有十萬軍隊,但是項羽手中的軍隊是諸侯聯軍,劉邦的軍隊都是自己人;同時項羽的根基在遠離關中的江東地區,他的後路和糧草供應掌握在韓趙魏三國手中;復國的齊國地盤廣大富庶、實力強大,在項梁活著的時候就和楚國作對,項羽掌權後更是屢屢冒犯;甚至於楚國內部項羽也是有敵人的,宋義在楚國不是個簡單人物,對於項羽不請示楚王就將他殺了,有很多人不滿。在當時表面上項羽威凌天下,實際上根基不穩,一旦各路諸侯都反對他,項羽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鴻門宴”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默契,劉邦給足項羽面子,給項羽個臺階下;而項羽放過劉邦以顯示自己的胸懷,好讓天下諸侯信服自己。“鴻門宴”後項羽穩固了自己聯軍領袖的地位,一方面架空楚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消滅楚國內部的反對派;另一方面以霸主的身份分封諸侯,制定天下秩序。

    “鴻門宴”中可以說劉邦和項羽都是成功的,劉邦成功的避過了直面項羽大軍的危局,得以躲入巴蜀﹑漢中休養生息,以待天下鉅變;而項羽成功的樹立了威信,使自己從一個楚國將領成為王,還佔據了梁、楚地九郡的廣大地盤。至於楚漢之爭中項羽的敗亡不能怪到“鴻門宴”上,只能說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項羽處事不公、缺乏讓人信服的標準,完全是按照其個人意志分割天下,以至於引起英布、彭越、田榮、陳餘等軍隊眾多的梟雄的不滿,使項羽建立的新秩序迅速崩潰,項羽陷入四方征戰中最終被拖垮。

  • 10 # 有書共讀

    《史記》記載:鴻門宴上劉邦命懸一線,卻得多人神助,終於化險為夷,才有了楚漢相爭,才有了後來的大漢王朝,那麼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哪些人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書君認為鴻門宴中劉邦能全身而退,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有:知人識人,能言善辯的劉邦;政治幼稚,心無城府的項羽;實心實意糊塗的項伯;英勇無畏,忠心護主的樊噲;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張良。

    一、知人識人,能言善辯的劉邦。

    自救者,人恆救之;自助者,人恆助之。劉邦與項羽一同誅暴秦,然劉邦先入關中,項羽聽聞劉邦想自立為王,怒不可遏,欲攻打劉邦。

    幸而劉邦知人識人,重用一言興邦的謀士張良,張良在項伯讓他避難時,堅決不背棄主子,告知真相,劉邦向項伯許以兒女親家。劉邦變被動為主動,低調地向項羽謝罪,以服軟換取時間和空間,讓自己不斷壯大,以圖大業。

    在鴻門宴上,劉邦識人心,知道項羽好大喜功,兒女情長,耳朵根子軟。劉邦的一番致歉詞讓項羽聽得特舒服,特受用,一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拉近了兩人距離,敘起了舊,好像兩人仍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

    然後貶低自己,說沒想到自己能先入關中破秦,打敗秦王是自己運氣好,意思在說只有項羽才有真本事。給項羽戴上“高帽子”,讓項羽感到愧對劉邦,不但就此打消誅殺劉邦的念頭,還把曹無傷這個臥底撂了出來。

    劉邦的知人識人,能言善辯是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的關鍵因素。

    二、沒政治敏感度的項羽。

    項羽乃一本色英雄,從來不以陰謀詭計用於對手之間,鴻門宴上同樣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男子漢大丈夫要麼兩軍對壘,真刀真槍的幹,絕不使陰招,暗中奪對手性命。

    項羽自恃擁兵四十萬,人多勢眾,且自己又力能扛鼎,氣拔山兮力蓋世,怎會把劉邦十萬兵士放在眼裡。

    講真倘若項羽有心要滅劉邦,劉邦在鴻門宴上必定在劫難逃。

    何況鴻門宴上劉邦狼入虎口,送肉上門,只有一百多人同去,而且在項羽的大帳內渴酒。只要項羽一聲令下,劉邦必橫屍大帳。

    然而項羽自恃劉邦不是自己的對手,根本沒把劉邦看做自己的威脅。

    很顯然項羽沒有政治敏感度,不知道把對手扼殺在搖籃,遠比讓他羽翼豐滿再攻打容易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聽了劉邦的謝罪辭後更是毫無城府,慚愧得把臥底曹無傷給拱手報出,劉邦的幾句託辭讓他信以為真,以至認為兩人還是戰爭中的老盟友,根本不知滅秦後,他與劉邦已經由從前的盟友變成了對手。

    更可氣的是亞父范增多次舉玉佩叫他下決斷殺了劉邦,他不知是沒看懂還是裝作不知,只一心喝酒吃肉。

    以至失去了殺劉邦的最好的時機,讓劉邦逃離虎口,從此便慢慢地成為最有力的勁敵。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項羽的政治幼稚幫了劉邦的大忙。正因為項羽對劉邦的無視,對整個戰爭局勢的錯判,在關鍵處給了劉邦生機。

    三、最實力的幫手項伯。

    項伯本是項羽叔父,屬於項羽陣營,但在鴻門宴中顯然胳膊肘往外拐,成了劉邦最具實力的幫手。

    鴻門宴前項伯的勸張良離開劉邦,讓劉邦得到第一手資訊,才有了劉邦以兄長之禮見項伯,願結兒女親家之說,項伯不但心甘情願為劉邦遞話,還勸說項羽劉邦攻下關中有功,攻打他是不講信義,好好對待他才是上策,項羽還真同意了。

    接下來的鴻門宴上,范增令項莊舞劍,劍劍欲刺劉邦,項伯也舞劍,而他的目的卻正好相反,為的是像母雞護著小雞一樣保護劉邦,這實打實的幫助,劉邦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至四年後,劉邦登基建漢,沒忘項伯救命之恩,許他高官,封他為侯。

    在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敵對陣營中的項伯的實力相助在關鍵時刻幫了劉邦的大忙。

    四、智勇雙全的保鏢樊噲忠心護主。

    每個開國之君的成功離不開忠心護主的大將。正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樊噲聽得劉邦危險,一人持盾牌與劍闖入席間,不但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護主精神,還在席上勇敢地說出懷王之約,以及殺立功的人劉邦與暴秦沒有分別之驚人語,讓項羽無言以對,只說了個“坐”字。

    劉邦借如廁機會出來,以為沒有辭行不好,有些猶豫,是樊噲一句幹大事者不拘小節,打消了劉邦的顧慮,這才明智地迅速騎馬從小路趕回霸上,而樊噲等四人是徒步行走,以便斷後,忠心護主。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保鏢樊噲智勇雙全忠心護主才能讓劉邦出逃成功,這作用不容小覷。

    五、出謀劃策的軍師張良忠是劉邦的神助力。

    張良幫助過項伯,才有項伯的夜晚告密讓張良躲開劫難,而張良卻忠心耿耿,為護主公周全,不肯一人逃命,才有了項伯與劉邦的見面和鴻門宴。

    鴻門宴上,是張良發現局勢嚴峻,對劉邦十分不利,趕緊出去找來保鏢樊噲,讓他去替劉邦解圍。

    劉邦離席逃離虎穴,是張良等劉邦到了霸上,才進帳謝罪辭行並代劉邦贈送禮物。

    這份赤膽忠心令人敬佩,要知道留下來謝罪,一旦項羽責難,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張良一次次牽線搭橋,就像一個成功的外交家,在當中成了劉邦的神助力。

    當然劉邦自己有膽有識,能言善辯,從諫如流也是他能順利逃離虎口的因素。

    項羽、項伯的外授加上劉邦的自救,張良、樊噲的內助,形成了一張強有力的防護網,讓劉邦從命懸一線到安然無恙,成功化險為夷。

    劉邦不僅得到自己陣營的張良、樊噲的助力,更難能可貴的是還得到敵對陣營中項羽和項伯的鼎力相助,楚漢爭霸成功勝出已見端倪。正應證了那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興大業!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1 # 史學達人

    鴻門宴聽上去是一個飯局,但是,實際上暗藏著步步殺機。

    當時項羽本來是要把劉邦給滅了,但是,因為項伯走漏了訊息。讓劉邦死裡逃生了,劉邦還給項伯喝了一頓酒,然後告訴項伯,說自己和項羽之間,肯定是有誤會的。

    要不他一項尊項羽當做老大,對項羽的命令,不敢有半點違抗,為何項羽會滅了他呢?

    劉邦告訴項伯,讓項伯轉告項羽,他們之間肯定有什麼誤會,明天一大早他就給項羽去解釋。

    項伯答應了,才有了第二天的鴻門宴。

    那麼本來項羽和范增設鴻門宴,是想在鴻門宴上把劉邦給殺了呢?為何項羽決定不殺劉邦了呢?

    在這些過程中,都是誰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呢?

    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說。

    劉邦

    劉邦第二天見到項羽的時候,說他自己是走了狗屎運,比項羽先來到了關中一步。他還把關中的財寶,文物全部都給整理裝箱打包好了。

    但是,他弄這些東西,並不是想佔為己有,他是想等項羽來了把這些東西,讓給項羽,然後由項羽主持公道,分給有功的臣子的。

    項羽覺得劉邦的這個解釋還算說得過去,畢竟劉邦到了關中之後,確實做到了秋毫無所犯。

    但是,令項羽不清楚的是,為何劉邦在佔據了關中之後,把函谷關派了重兵給看守住了,還不讓他進來呢?

    劉邦的解釋是,當時的盜賊比較多,他派人把守住要塞,是怕有人來偷盜寶物。不得已才投入重兵,加以防守的。

    誰成想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打了自家人呢?

    劉邦說這純屬是一個誤會。

    項羽聽了之後,也覺得劉邦對自己還算不錯。

    項羽應該是被劉邦的一番言語打動了,他暫時不想殺劉邦了。為了督促項羽殺劉邦,范增不時地撥動自己手上的玉玦,讓他殺劉邦,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項羽假裝看不到,一個裝睡的人,是不可能被叫醒的。

    范增明白了項羽不想殺劉邦了。所以,他就開始出去找項莊了。

    項莊和項伯開始出場。

    當項莊說自己要舞劍助興的時候,張良知道大事不好了,要知道劍是兇器,是能殺人的。宴會上一般都是不能讓佩戴兇器的。

    項莊這麼做,不是很明顯,要殺劉邦於無形之中嗎?

    項伯也明白項莊的意思,但是項伯不想殺劉邦,因為劉邦是他請來的,算是他的客人。於是,項伯也抽出來了劍,並且說,一個人舞劍有什麼好看的,伯父來陪你。

    於是項莊和項伯就開始比劃了起來,每當項莊要把劍伸向劉邦,殺劉邦的時候,都是項伯給抵擋了過去。

    張良一看,大事不好,若是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劉邦必死無疑。

    在這種情況下,張良趕緊去把樊噲給叫了來。

    樊噲出場。

    樊噲來了之後,就凶神惡煞的站在了那裡,大有誰敢殺我哥哥,先要問問我答不答應的雄心壯志。

    項羽一看來了一個彪形大漢,趕緊讓他們停止了打動。

    這時候張良開始給項羽介紹,這個人叫樊噲,是劉邦的保鏢。

    項羽就分了一些生肉給樊噲吃,樊噲解下自己佩戴的刀,就直接砍著吃了。

    項羽一看,樊噲果然是一個好漢。

    樊噲開始說項羽的不是,他說項羽這個人不夠意思,本來劉邦到關中是給他看管關中的寶貝呢。

    沒想到這樣忠心無二的劉邦,項羽反倒對人家猜疑,還要殺了人家......。

    樊噲的一番話說得項羽又是慚愧不如,又是滿臉歉意。

    這時候劍拔弩張的氣氛終於緩解了。

    劉邦說自己要上廁所,經過剛才項莊的舉動,劉邦即使沒有尿,應該也被嚇出尿來了。

    張良、樊噲也一起跟著出來了。

    樊噲建議劉邦,趕緊逃走吧,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是再不走的話,恐怕腦袋要留在這裡了。

    劉邦只好讓張良留下斷後,他帶著樊噲、紀信等人,抄小路逃了回去。

    這時候即使項羽後悔,要殺劉邦,也來不及了,關鍵是項羽已經不想殺劉邦了。

    劉邦之所以能死裡逃生,就是因為他自己,項伯,張良和樊噲在起著關鍵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項羽,對劉邦沒有了殺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同姓的姑娘,但是家人不同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