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檔案館
-
2 # 娛史精品屋
雖然大清毀於慈禧太后,她的驕奢腐朽,昏招不斷,但是垂簾聽政之初,帶來了短暫的“同治中興”。這又是不爭的事實。
01 咸豐末年,局面破敗不堪咸豐末期,晚清就像一個爛攤子,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咸豐逃往熱河,京城無主;同你10月又被迫與英法俄各簽訂了北京條約,被沙俄割去了大片土地;國家的經濟中心,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咸豐不堪重壓1861年在憂鬱中死去。
留下這麼一個爛攤子給剛剛6歲的同治帝,那麼這個輔佐之人才是真正的皇帝,國家的興亡掌握在輔佐人手上。要想收拾好這個殘局,並不容易。而之所以能讓亂局安定,再現“中興”,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是有功勞的。
02 平定亂局。同治年間雖然清王朝內憂外患,但是國力上確實出現了迴光返照的跡象,同治中興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l四個方面:1、恢復穩定;2、賢人政治;3、建立近代工業;4、設立新式軍隊。
首先是恢復了國內的穩定。咸豐至同治期間發生過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杜文秀領導的“平南國”運動,北方的捻軍和陝甘民變,把可謂天下大亂。雖然後世對他們的性質定義各有不同,但是對當時的社會發展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同治政權以“剿撫並用”的新策略最終全部平定下來,使社會恢復穩定,為下一步謀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
03 啟用一批賢能。
中央有恭親王奕訢、瓜爾佳·文祥以及沈桂芬等人;地方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駱秉章等為代表,這些人成了“同治中興”的骨幹。他們重啟儒學治國思路,曾國藩從儒學角度廣泛論述了他對軍隊、農業、工業、教育、財稅、等各方面的看法及改革的探討。江南地帶因太平天國運動而停滯的科舉制度,重新施行,張之洞就是此時科舉出身。人才是治國之本,正是這一批人才,讓搖搖欲墜的晚清在風雨飄搖中能夠苟延殘喘。隨著這批人才的凋零,晚清也就落幕。
04 恢復農業,振興工業。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同治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措施,比如減免稅賦,低價售賣種子、土地等多項措施,使農業得到了恢復。在戰敗的教訓中,以曾國藩為首的領導班子,發現了現代工業的重要性,決定發展新式工業,這就是所謂的“洋務運動”。建立一批近代工廠,民族工業也隨之起步、發展。1865年成立的長江水師,有800名將官和1.2萬名水兵。三年後,現代型炮艦由江南製造局建成下水,世界為此刮目相看。
總結“同治中興”是國難之後的短暫恢復,大病之後的短期營養補充。1872年駐華德國軍官日意格寫道:中國正在迅速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對手。後來英國的《泰晤士報》也贊同了他的看法。可見那時候晚清國進步是得到國際認可的,後來的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在兵器硬體方面,再也不是鴉片戰爭時期那般落後,甚至毫不遜色。以至於越南、北韓這些曾經的清朝附屬國,在此期間又開始向晚清朝貢。
-
3 # 資深近代史專家
慈禧最大的優點,就是提拔任用了曾國藩等一批漢族官員,相當於擴大了統治階層的人員基礎,把優秀的漢族知識分子吸收到政府內部。
滿清一代,漢族官員很難做到高級別的職位。朝廷的封疆大吏和中樞高官,多向滿族和蒙古族開放,漢族官員大多處於中低級別。
太平軍舉事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缺失,滿族高管束手無策。曾國藩向高層建議,自辦團練,發展地方武裝,建立了湘軍。慈禧能夠接受曾國藩的請求,並同意曾在湖廣總督的地盤內自行收稅,自籌軍費。這些決策確保了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無後勤軍需方面的擔憂,從而大破太平軍。
所以,慈禧作為封建統治者的最高首領,能夠審時度勢,啟用並信任漢族官員。這樣,大大的擴大了滿清的統治基礎,又把滿清的壽命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
4 # 小編虎哥
慈禧太后一直被後世認為是整個大清朝的罪人,在後世看來她的荒淫無度,大肆揮霍導致國庫空虛。賣國求榮,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而導致了大清朝的滅亡。但是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她的確是一個失敗的統治者,但是不能把一個王朝的興亡只歸結於一個女人,更何況在她執政生涯中也有過功績。
在那個封建思想及其嚴重,女性備受歧視的年代,慈禧得以獨掌朝政半個世紀,可見她統治之術的高明,在她掌權期間,曾三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她掌權時遭遇的政治危機無數,可她總是能夠沉著冷靜,臨危不亂。
由此可見她不比同時代的任何一位男性統治者要差。在她掌權期間,洋務運動得以開展,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剿滅了捻軍,延長了清朝的統治,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保證了中國疆域版圖完整。在這些政績中有兩項政績對中國影響深遠,就連孫中山先生都對這兩項決定極為贊同。
保證了中國疆域完整
在那個年代,中國對於列強來說就是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各國列強都十分覬覦中國邊疆地區,在維護疆域完整時,清政府遇到了很多問題,慈禧在應對邊疆危機中有著極大的貢獻。
同治四年,中亞地區的浩罕國將領阿古柏,趁著新疆內部爆發農民起義運動,帶兵佔領了中國新疆地區,與此同時,英國、俄國列強都希望藉助阿古柏將新疆從中國割裂出去。在西北地區面臨危機的同時,東南海防情況也不樂觀。
兵力有限的清政府必須在西北和東南地區中選擇一個出兵,這兩個地方都是中國至關重要的門戶。當時的直隸總督李鴻章認為應該選擇出兵東南沿海地區,但是在西北任職已久的左宗棠卻認為應該早日出兵西北地區,避免英俄兩國的介入。
這兩位都是慈禧太后所倚重的朝廷大臣,慈禧太后必須要在兩種觀點之中做出抉擇。最終慈禧太后認為新疆地區的地域要遠大於東南沿海地區,於是她便選擇出兵新疆。
她下令由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左宗棠帶兵出征,光緒二年八月,左宗棠攻克了北疆的烏魯木齊,十一月,收復了天山北路的全部疆域,光緒四年除了被沙俄所佔領的伊犁地區以外,新疆全境被收復。
這一政績不可謂不偉大,正是因為慈禧當年的那個決策,才能讓美麗富饒的新疆依然屬於中國的疆域。很多關於近代邊疆危機的說法,都認為慈禧採取的是對外妥協的態度,這符合當時的部分歷史事實,但也有例外,比如說在日本佔領中國臺灣地區時,她就下令堅決抵抗,在法國覬覦中國雲南地區時,她也想盡各種辦法保護雲南地區不被侵害。
庚子新政影響深遠
《辛丑條約》之後,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到了北京,面對殘破的大清王朝,她深感無能為力,在洋務派大臣的建議,慈禧太后開展了一場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被稱為“庚子新政”。
這場改革對清王朝可以說是影響深遠,在慈禧的主導下,清政府在軍事上,編練了“新軍”,廢除了過去已經日漸腐化衰敗的武科舉考試,籌建了武備學堂。在經濟上,倡導商業,頒佈了一系列獎勵實業的規章制度,成立了鐵路公司,改革了幣制。在教育上,廢除了早已被八股文所束縛的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外派留學生。在政治上,裁撤冗員,停止了捐納,並對原有的政治機構做出了改變。同時在社會上提出了禁止纏足等制度。
這場改革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迅速崛起,從而加速了民主革命的到來。促進了法律以及政權機構的現代化,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應該將它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待。作為一個女子,慈禧能夠在那樣一個封建的時代獲得所有男子都無法得到的地位,這是她一生中的幸運。但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又無法阻止帝國的滅亡的她又是不幸的。我們不能聽信一面之詞,就評價她的功過,我們必須承認她並非一無是處,只是處在帝國末年,即使擁有力挽狂瀾之力,
也無法改變這一結局,大清的滅亡是時代的悲哀,也是她的悲哀。
回覆列表
慈禧太后的5大功績,推動了中國近代化,收復了新疆!
提及慈禧太后,想必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吧!她是清朝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親,在整個清朝後期,其存在對那時國家的形勢是很重要的,在咸豐帝之後,隨後的皇帝們都是慈禧冊立的。權力當然是在她的手裡了。作為清朝的統治者,可謂是有功有過,我們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是慈禧太后的五大功績。
首先是第一個,鎮壓顧命八大臣,在咸豐帝臨死前給同治皇帝安排8位顧命大臣來輔佐他,但在咸豐皇帝死後沒多久,2股勢力進行火拼,而慈禧巧妙的將恭親王拉攏過來,然後誅殺肅順等人,保護了皇帝,要不然會被肅順篡位的。
其次是第二個,支援洋務運動晚清之際清政府腐朽不堪,很多人都想改革,比如說慈禧,因此她任用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那時的目標是自強、求富,確實提高了清朝的軍事實力,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再者是第三個,收復新疆。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新疆被中亞的勢力入侵,其領導者是阿古柏,那時清朝周圍都是敵人,李鴻章等人認為國力衰弱,不適宜派兵,但左宗棠覺得,若是不收回新疆的話,必定會後患無窮的。原本慈禧更信任的是的李鴻章,但在新疆問題上是支援左宗棠的。
還有就是第四個,戊戌變法。對於康有為等人的變法,慈禧可謂是全力支援,但變法慢慢進行中,很多改革方法並不適用,看到這一情況的慈禧想要阻止,但康有為他們想要殺害慈禧,那就不要怪別人了。
最後是第五個,清末新政,在1901年清政府進行改革,不管是慈禧還是保守派都支援,這次改革包含軍事、教育等等,極大的提高了清政府的國力。對於慈禧的評價,還是要客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