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尋樂人
-
2 # 心理諮詢師趙銀
去年,我在大學生中做了一次調查,大概800人左右,結果是:自卑可以預測抑鬱情緒。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自卑的人遇到衝突或者面對不公時,傾向於選擇隱忍,將這種情緒憋在心裡。這時是有憤怒的,情緒無法發洩到外部,只能向內攻擊自己。
2.自卑的人遇到尷尬或者不好的事情,會想很久,這種情緒可能很長時間沒辦法消除。同時,也會去思考:是不是我不夠好,如果我夠好的話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3.自卑的人在與他人相處時可能比較拘謹,朋友不是特別多,所以,來自朋友的心理支援也會少一些。
但並不是所有自卑的人都會抑鬱,這裡可以借用阿德勒的一個觀點:每個人生下來就是自卑的,自卑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只有當人陷在自卑中,被自卑完全操控,成為自卑情結時才會帶來負面影響。阿德勒提供的超越自卑的方法:興趣和合作。
推薦看看他的書自卑與超越,非常詳細的介紹了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方法。
-
3 # 鄉村小郝家
肯定容易的,自卑往往得不到大家的喜歡和認可,慢慢形成自卑的個性,自卑的人沉默壓抑,慢慢肯定比別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
4 # 黃大鮮
不一定,我認為可以歸結到兩個原因:缺少愛的支援以及缺少正反饋。
曾經在醫院實習過一段時間,也碰到了很多抑鬱患者,包括我自己,也是曾經深陷抑鬱的大坑裡。後來好不容易出坑後,我開始反思,為什麼自己的情緒這麼容易陷入負面,甚至一度往絕望的方向偏移。
第一,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背後有一個不是那麼和諧的家庭。小時候的家庭暴力和爭吵,勢必會給孩子帶來很強的不安全感。作為人的本能,當不安全感來襲時,會先去試圖思考如何生存。這也是抑鬱症的人會比別人來的敏感和懂事的原因。只不過這種懂事並不是父母教育的來的結果,而是動物在危機意識來臨時做的本能反應和自我保護機制。而抑鬱症患者,很多都具備了討好型人格,也是自我保護衍生的結果。
缺少愛的支援的人總是小心翼翼地討好式地活著,他們害怕紛爭害怕被拋棄。他們懂事而敏感,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傷。當心靈的創傷沒有得到有效癒合時,傷疤會不斷擴大,直到感受不到痛。
第二點,缺少正反饋。人這一輩子,其實是很需要正反饋的。這種正反饋可以表現為別人的讚賞和誇獎,自己心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實質性的榮譽和獎項。一個人在積極的氛圍裡成長,受到積極的正反饋的激勵,這樣的人性格就容易樂觀積極。反之,如果一個人老是接觸到負面資訊,面對的只有指責和打擊,就容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生我何用”的負面情緒。
當一個人缺少愛的感情支援,又缺少正反饋的正向激勵,這樣的人就容易陷入抑鬱黑暗的漩渦。“反正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我也挺沒用的”這樣的情緒會反覆作怪,先是失去自信,然後變得自卑,接著開始失望,後來失望一點一點累積就變成了絕望。
…………………………………………………………………………
此處手動分割線,因為我也抑鬱過一段時間,所以也想給那些迷惘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那到底怎樣才能走出抑鬱呢?
我認為,抑鬱症不能純粹靠藥物和他人進行的他救,而是要靠“自救”。
他人的幫助只是暫時性安慰的良藥,即便聊的很投機,但負面情緒卻總是會在當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洶湧而來,直至吞噬自己。
自救更像是一個尋找愛發現愛的自我救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重新建立自我意識,換一個環境生活,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撐。
在這裡,我其實想強調的是環境對於抑鬱症患者的重要性。可能我們生活在環境本身裡,只緣身在此山中,無法感受得到到底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總是試圖從自己身上尋找安全感,而忽略了環境對人格塑造的影響力。就好比,明明是環境帶給你痛苦,但是我卻在反省自己,久而久之,你只會越來越痛苦。
末了,還是要說一句,生活最迷人的地方,還是在於你會不斷遇見新的事物和有趣的人。
只要沒有被重重打倒,
一切都還有圓滿的餘地。
回覆列表
自卑讓人自我感覺極差。你知道嗎,長期自卑會導致抑鬱等嚴重的精神問題。抑鬱症也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患有抑鬱症的人會在生活中心緒不寧,睡眠不好導致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好,嚴重者會坐立不安等等。
而且抑鬱症也分很多種,有重度抑鬱症,反覆抑鬱症,產後抑鬱症等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巴塞爾大學研究院人員Julia Sowislo 和 Ulrich Orth 進行了一項關於抑鬱症的研究,比較了自信對抑鬱的影響和抑鬱對自信的影響。幾乎所有的研究結果都有力證明了自信心和抑鬱的影響程度。無論被測試者的身份和研究方法如何,自卑都是抑鬱症的誘因。
所以,如果一個人他很自卑,那麼他很容易患上抑鬱症。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和自信的心理,不只是生活會舒心很多,還是會讓你的生活順心很多。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都很重要,我們要有積極的心理態度,健康的生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