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飽船長
-
2 #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個人認為跳槽最多的人,不是那些能力不行的人,也不是那些能力很好的人。而對人與事要求過於完美的人。①優秀者跳槽頻率低
一個人如果能稱得上優秀,肯定對自己職業的認知超過一般人,他們也知道過多的跳將會影響職業的發展,因此這些人儘管會選擇跳槽,但是是按照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跳槽的,所以跳槽就有一定的節奏,不會很高。
②無能者跳槽頻率低那些能力普通甚至很差的人,儘管整天抱怨,儘管經常說跳,實際上在跳槽的行為上確實很少的,因為這些人能力不強,意味著工作思維也較低,出去很難找到好的工作,所以他們一般也不會選擇跳槽,或難以實現跳槽的想法。
③極端者跳槽頻率高那些自認為有一定的素質和能力,但是在工作思維和方法上又過於極端的人,就會出現較高的跳槽頻率。首先,這些人個人評價過高。其次,這些人對領導和公司的評價又過低。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心理上嚴重的失衡,總覺得別人都對不起他,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就已跳槽的方式來解決這個痛苦,殊不知越跳越差,讓自己極端的思維更加極端。
【HR視角】職業有風險,跳槽需謹慎!
適度的、科學的跳槽有利於職業的發展,反之,跳槽就是跳坑。
-
3 # 黑牛職談
年前公司團年,與人力資源總監一桌。大家推杯換盞之際,閒聊到跳槽。區域經理老王鬱悶道:“有些年輕人這山望比那山高,看到其他公司的基本工資高個幾百就跳槽,簡直無語。”另一外區域接話道:“可不是嘛,這種人一眼就看到頭了,鼠目寸光。”
人力資源總監立馬接話道,話不可說得太滿,不利於管理。因為大家的關係很鐵,不會因為他這種語氣而置氣。並且,兩位區域經理看似有備而來,就想看看人力資源如何看跳槽似的。他們二位馬上改變語氣,說道,“總監給我們講講唄,好讓我們學習學習。”
至此,人力總監的話匣子打開了。
跳槽的因素來自多方面,不要去戴有色眼鏡去看跳槽頻繁者,更不要把他們劃分為某一類人。他說跳槽頻繁是受年齡、教育、認知、環境、經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求職者是什麼樣的人在短時間內,以及在深度美化簡歷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完全看出的。需要管理者在日常接觸中瞭解。並且,在往後的管理工作中透過科學管理辦法去調整個人屬性,完成組織目標。
不要以偏概全,以點概面去認知一個人,那樣不利於後續管理。先入為主的思想,會容易讓管理者對其區別對待,縮短他人的跳槽週期。我們招人的主要目的是,讓其勝任工作崗位,創造價值。只要符合招聘崗位需求,就可以用。然而,如何用,如何留住人才。就要看各位管理者的功夫及御人手段了。
大家紛紛點頭認同。我們就以頻繁跳槽去看一個人的確有失偏頗。跳槽有很多因素,但一個管理者的領導力足夠,能給員工指明方向,帶領員工不斷升值,那麼員工就有可能改變。頻繁跳槽不是受個人的特性而單方面影響,如果加大外在變化,從而就可以影響他們改變其某些不足的地方。
此時,大家舉杯敬了人力總監一杯酒。同時,又有人問道,“那頻繁跳槽者有哪些特點呢?以便讓我們去關注及調整。”
頻繁跳槽者特點。總監道,這就很簡單了。從業12年以來,我總結有三點:
1.適應及抗壓能力弱。
尤其剛大學畢業的求職者,他們剛從校園出來,缺乏社會生存經驗,短時間無法適應現在的工作環境,無法面對較強的工作壓力。但,2-3年後基本上能穩定。
2.職業規劃不清晰。
如果工作3-5年的人,還頻繁跳槽大部分來自於職業規劃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嘛,能幹嘛,一直在基層遊走。看著他家工資高個幾百,就透過跳槽溢價。這也是剛剛王經理談到的只因幾百元就跳槽的主要原因。
3.認知受限,權衡片面。
在工作3-5年以上跳槽過於頻繁者,認知侷限也是他們的因素之一。他們對能力一詞理解不清晰,對報酬有錯誤認知。看到同學、好友的薪酬高,沒有客觀縱向分析原因,單方面怪公司,一味用跳槽解決問題。並且,他們表現急功近利,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不能沉下心來學習東西,看待問題過於膚淺,計算的是蠅頭小利。然而,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被他們忽略。
回覆列表
很多人會認為,頻繁跳槽的人多數是心猿意馬、朝三暮四、眼高手低,看起來似乎沒錯。
但我認為,假使我們深入分析這些案例,會發現其根本原因是:
1.目標不明確;
2.缺乏自我認識;
3.錢給少了,心受委屈了(Jack Ma)
我們著重來分析一下前兩個原因。
許多應屆畢業生在初入職場時,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畢業的時候到了,就海投一些簡歷,被錄用了就去上班了。後果就是上班一段時間後,覺得工作無聊、單一,想換個環境。然後換個工作,如此迴圈往復。
當然,這種試錯的方式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無人指導。許多人會在幾年之後找到自己的目標,然後感慨自己浪費的幾年時光。
所以,確定好自己想做什麼很重要。是做研發搞科研還是銷售,或者質量管理類的等等。目標明確好,再去對比選擇企業,穩定性自然高。
目標明確後,還需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優勢是什麼。如果自己不擅長交際,非要去挑戰高薪的銷售職位,往往就會無疾而終。
最後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對於多數人而言,找工作也要看運氣,有的人一下子就進入了心儀的企業,有的人卻要摸爬滾打許多年。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適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