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陽張松濤
-
2 # 深藍妖火
很多人認為,隋朝的滅亡跟當時的科舉制和“打擊門閥”等政策的問題,其實並不全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楊廣給自己定下了“尚秦漢之規模”的人生目標。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想要學習秦始皇和漢武帝,實現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其實真正的楊廣並不是荒淫無度的,而滅國的原因也只是因為楊廣太過於心急,勞民傷財壓的百姓喘不過氣,才會百姓們心生出了反抗的怒意。
隋朝的科舉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並沒有真正打擊到門閥。因為楊廣在位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隋朝實行科舉制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對於當時那些已經傳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而言,這個新興的科舉制度,雖然從一定程度上,動了他們的蛋糕,卻暫時還沒有到砍斷他們存在根基的地步。
我們理解的科舉制度,是給平民百姓一個加官晉爵的機會,是古代社會最為公平的考試製度。但是隋朝的科舉制度並不是如此,隋朝的科舉制度的門檻非常的高,在隋朝必須要有五品官員及以上的推薦才可以參加。所以,隋朝的科舉制,和後來徹底完善的科舉制,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
這一點是在《隨書》當中有所記載的。也就是說,隋朝的科舉制度並在根本上損害到達官顯貴們的利益。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也多是官員們的親戚故舊。所以這項制度的出臺,並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到那些世家大族。
那麼,隋朝到底有沒有寒門出身的官員呢?答案是有,但是很少。比如像隋朝的六部尚書,內史令等重要職位,大多都是貴族世家出身,朝廷內部寒門官員,也就只有官員總數的5%左右。
由此可見,在隋朝的朝廷重要官員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世家貴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楊廣打擊世家貴族,世家貴族是反水之根本的這一說法。而李淵太原起兵造反的人員當中,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一些貴族或者關隴集團的人士。
跟隨李淵起兵造反的人當中,更多的是山西本地的貴族後裔,或者山西本地的關隴貴族。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大部分人基本都是本土本地的人。
所以說李淵的起兵造反,並不是因為壓迫或者是其他有損到自己利益的一些原因。單純的就是一次地方掌權者想要謀權篡位,起兵造反的故事。而當時還恰好趕上了隋朝內部也確實是有一些問題。
隋朝的覆滅,跟楊廣三徵高麗、修造大運河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從東漢末年到隋朝初期,遼東半島地勢偏遠的關係,遼東半島的歸屬權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手裡。而隨著高句麗日益發展壯大,不僅是發展壯大,更是穩紮穩打,根深蒂固。高句麗的城市,幾乎都很難讓其他國家的軍隊,一舉拿下。
而且高麗具有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難將高麗人民漢化。如果一直放任高麗國家的日益壯大,威脅中原內地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至於大運河的修建,雖然對後世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在當時,確實給隋朝百姓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楊廣曾經立下“尚秦漢之規模”的野心,所以無論是從國家方面來看,還是從楊廣的雄心壯志來說,修建運河、遠征高句麗,都是楊廣勢在必行的事情。
單單只是從攻打高麗這一戰役之中來看。第一次隋朝出兵,因為楊廣個人的指揮失誤,隋朝幾乎全軍覆沒。楊廣當時大約派出了350,000名士兵,損失慘重,大敗而歸。緊接著楊廣馬上重新整頓兵馬,劍指高麗重新出發。但是就在這場戰爭快結束的時候,隋朝發生了楊玄感之亂,無奈只能前功盡棄班師回朝。
在楊廣第三次征討高麗的時候,高麗因為前兩次大戰,導致士兵將士不足。最後無奈,只能投降。但是在此次戰役之中,大量的人口消耗不僅僅只是高麗還有隋朝。人口基數的驟減,使得老百姓們怒火中燒。戰爭大多數需要的都是男人,大量的男性人口的損失,致使百姓們家裡,只剩下老弱婦孺,很多百姓認為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被逼無奈,只能紛紛造反。
所以,隋朝雖然贏得了與高麗之間的勝利。但是同時也輸掉了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見,隋朝滅亡的根本其實就是皇帝大興木土,開鑿運河,三徵高麗,又下江南等做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兒。但是又沒有給百姓們恢復的時間。
雖然一統天下跟興修水利等事情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之過急,不給百姓們喘息的時機,接二連三的只是急於求成,那麼結果往往會被其反噬。
-
3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我是風中的舞者,我來回答尊駕的問題,我個人意見是:老楊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急功近利。實話就是:
一。老楊政治手腕不夠老辣,不足以壓制出身的關隴軍閥。
二。推行科舉又損害山東門閥。再加上因為得位不夠正統急於拿功勳證明自己,性格又不是老辣成熟能耐住性子,一系列好的措施沒辦法實施的徹底,結果為他人做嫁衣。
三。大興土木,開鑿運河,營建東都,南巡江都.老楊可勁的折騰,
四。三徵高麗,勞而無功,耗盡民力國力。 可惜也沒有把韃子打哭。
五 .人民起義也趁亂而起。
所以被兩大勢力拋棄,攻打具有威脅的高句麗又失敗。只能被關隴推出的李唐走馬換將。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煬帝暴政和農民大起義,而不是開通大運河和部將反叛。
-
4 # 鹹魚閒聊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這一點毋庸置疑,那些不遺餘力為楊廣洗白的朋友們還是面對現實吧,曾經繁榮強盛的隋朝確實是亡在楊廣手中,如果他治國有方又怎麼會失去江山?
而楊廣的殘暴統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大規模徵調民夫開鑿疏通大運河,勞民傷財。
2,三徵高句麗,不僅損兵折將,還極大的消耗了國力,使得國內統治根基不穩,造成國內起義不斷。
3,國內橫徵暴斂,百姓為了服兵役,徭役,繳納賦稅,生活苦不堪言。
據統計隋朝最鼎盛時期人口有九百多萬戶,而到了唐初只剩下了兩百萬戶,也就是說,除去沒有統計的黑戶等因素,楊廣在位期間全華人口減少了至少兩千五百萬!這還只是一個保守資料!
如果楊廣是一個有為之君,那麼在他在位的十幾年間,人口為何會減少的如此之多,如此之快?很多人都在為他洗白,當你們用那些蒼白的文字洗白楊廣的時候,死去的那些萬千百姓,他們的冤屈又有誰來替他們訴說?
很多人說楊廣開鑿運河是為了加強南北聯絡,促進經濟發展;三徵高句麗也是為了消耗關隴貴族的實力,加強皇權。這些確實說的也有道理,也許楊廣當時做這些也是出於這些目的,但貪心不足蛇吞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想一朝一夕就完成千秋業績!尤其是把自己的豐功偉業建立在廣大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用累累白骨堆起自己通往權力頂峰的道路,這不是暴君又是什麼?
所以隋朝滅亡只因楊廣的殘暴統治,無他!
-
5 # 房產老男孩
一個王朝的坍塌一般與繼任者的性格和能力有很大關係,當然這個是直接原因,同時也與國內外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比如說同樣是二世而亡的秦朝,龐大的軍隊一個在北邊守衛邊疆,威懾匈奴,另一支南鎮百越之地,遇到陳勝吳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捉襟見肘了,再遇到項羽這樣的猛人沒有強有力的軍隊是無法壓制的!最終秦亡,而邊疆部隊不為所動,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那麼隋煬帝又怎麼把一個強大的帝國給玩沒了的呢?
雖然大隋帝國是亞洲第一強國,但是周邊少數民族也給予了其極大的威脅,比如西北的突厥,東北的高句麗!隋文帝時期,彈壓了突厥,煬帝自認為不比老子差,要為大隋帝國掃除邊疆威脅,去討伐高句麗!
隋煬帝和隋文帝一樣,對武將功臣殺戮無度,致使其征討高句麗缺乏智勇雙全的將領,一敗塗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討伐高句麗成功了,那麼也就不會出現後面一系列問題!問題是:
第一次討伐高句麗無功而返,損兵折將,伏屍百萬!
第二次因為內部出現問題,無功而返!
第三次,徵兵討伐高句麗,要看要搞定高句麗了,農民起義的火焰卻再也壓制不住了!匆匆議和,趕回中原!只是,起義的火焰遍地,再則無法徹底撲滅,尤其是瓦崗軍的壯大嚴重削弱了隋煬帝的統治!
隋煬帝玩死大隋帝國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慢慢的掏空了國力!
比如修建運河,按理說來修建運河是利在千秋的大事,會得到民眾的擁護。可隋煬帝一次性就要徵用民力成百上千萬的民夫,而且大部分死於修建運河中,嚴重的破壞了農村生產力!
即便他老爹給他留下幾千萬的人口也經不起他這樣的揮霍。
修建東都洛陽,一樣是大肆徵用民力,財力,年年南北巡遊,耗資無數!最後三徵高句麗,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人口銳減,以至於唐初人口只有一千多萬,幾千萬人口變成一千多萬與隋煬帝敗家關係甚大!
總結起來,隋煬帝滅亡的原因有如下:
1,好大喜功,濫用民力財力!
2,執政殘暴,過於貪圖享樂,奢侈到極致,魚肉百姓無度!
3,未能處理好與門閥勢力之間的關係!導致面對農民起義紛紛反水!
就如有的網友說的那樣,隋煬帝步子大了扯到蛋了!
-
6 # 忽聚忽散
揚氏集團頗具雄心,盲目擴張,攤子鋪的太大,造成資金鍊斷裂,㝉告破產,由李氏集團收購。李氏集團在原揚氏集團基礎上採取與民休息,鼓勵生產,韜光養晦,富國強兵的政策,終成大唐盛世,史稱隨唐。
隨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一,濫用國力,修建大運河,重建東都洛陽,到處修建行宮。
二,三徵高麗,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財政匱乏。
三,推行科舉制,削弱了士族集團的利益,引起士族集團強烈不滿,留下隱患。
四,奢侈無度,窮奢極欲的腐朽生活。
五,民不聊生,風煙四起,引起大規模農民起義。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雖然隨朝歷史不長,犯有很多重大過失,直至亡國,但也為後人留下豐富的歷史遺產:
1,修建的大運河直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古代,對發展生產,交通運輸作用巨大,功不可沒。
2,設定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完成了國家管理制度的頂層設定,應用至今。
3,推行科舉制,打破長期階級固化,推陣出新,使國家有大量優秀人才使用,成為以後各朝代選人,用人標準。
-
7 # 挑燈看劍吹角連營
一、隋王朝建立在危機四伏基礎之上
隋朝的建立沒有受到農民戰爭的猛烈衝擊。南北朝時期, 由於戰爭的緣故, 統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是歷史上少見的。如北魏前期, 一戶僅租粟高達二十石。出常賦之外還有許多往往高達戶五十石的雜調, 橫調。隋朝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激烈。南北朝統治階級, 對少數民族實行殘酷的剝削、掠奪、歧視、鎮壓的政策。官吏的豪奪更為嚴重, 梁朝天監四年, 張齊僅鎮壓巴西一郡獠民, 就“上夷獠義租, 得米二十萬斛。”奴隸、奴婢與部曲的反抗, 也是南北朝時期一個主要的階級矛盾。南北朝不僅存在著尖銳的階級矛盾, 而且還有著複雜的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北北韓卑貴族, 為統治廣大漢族人民, 不得不利用和吸收中原計程車族地主, 在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鮮卑族和漢士族兩大集團。二者之間矛盾頗深。皇帝為了打擊士族, 提拔大批寒族擔任中央要職。於是土族地主對皇帝大為不滿, 矛盾步步加深, 竟成了隋唐時期統治階級內部一個重要的矛盾。
二、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仁壽四年 (公元604年) , 隋煬帝楊廣命部下張衡殺文帝, “血濺御屏, 冤痛之聲聞於外”。後又殺哥哥楊勇登上帝位。煬帝即位後, 就實行了一系列的暴政, 導致了農民起義。煬帝時, 徭役繁重。大業元年 (605年) , 煬帝初造東都, 每月役丁二百餘萬人, 而死者大半, 故《隋書》卷二四《食貨志》說:“東都役使促迫, 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每月載死丁東至城皋, 北至河陽, 車相望於道”。隋煬帝不僅在經濟上對人民進行了無窮的徵調求取外, 政治上採用極其野蠻殘暴的手段, 來鎮壓人民的反抗。煬帝連年出巡, 其主要目的是向人民示威, 故每次出巡禁衛的軍隊總是數十萬。這樣, 他既想達到政治目的, 同時有滿足自己遊玩享樂的慾望。所以煬帝不聽臣諫, 不顧百姓, 曾三下江都, 幾至遼左, 多次巡幸長城、塞外、張掖。在其統治的十三四年間, 留居京城時間不足一年, 其餘的時光均消耗在遊幸之中。其巡幸的規模和揮霍也是歷朝所僅見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隋王朝的速亡, 煬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暴政對隋的滅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統治集體內部的鬥爭北魏末年, 以宇文泰為首的六鎮軍人集團、擁魏孝武帝元修入關, 與關隴一帶的大族強宗相勾結, 形成以鮮卑人為核心的新興軍事貴族集團, 也就是通常所稱的關隴士族集團。這個集團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錯綜複雜的矛盾, 諸如鮮卑貴族與六鎮軍事首領之間, 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官僚之間, 新入關的貴族官僚與老關中的大族強宗之間, 漢化程度較深與漢化程度較淺的鮮卑貴族之間都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以楊堅為首的新的統治集團是在北周政權內部形成的, 這就決定了楊氏集團的成員來自北周政權的各級官吏, 隋朝政府必須依靠和利用北周舊有的政權機構。固然有一幫人緊跟楊堅, 成為楊氏集團的骨幹, 但還有一部分人只是攝於形勢, 不得不依附於新政權。因此, 一旦他們的利益和要求得不到滿足, 他們就暗地裡相互勾結, 反對新的政權。因此, 以隋朝為正統的思想觀念, 沒有完全成為社會的普遍觀念。在地主階級內部, 不少人還以為隋朝是“篡”周而立的, 所以有許多人起兵反隋。
四、三徵高麗及農民起義的影響。由於煬帝的驕傲輕敵和戰略指揮上的失誤, 第一次征伐高麗以失敗而結束。第二次徵高麗, 由於人民紛紛逃避兵役, 民眾厭戰, 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而放棄了。第二年, 決定再次對高麗用兵, 可是被徵兵士, 或不應徵, 或中途逃亡。此時高麗因隋朝屢次侵犯, 也很困弊, 所以遣使議和, 隋煬帝看到自己這時已無力進攻, 只好藉此收兵。連續幾年的征伐戰爭, 導致國內各種矛盾激化, 農民起義蓬勃發展。隋朝雖對農民起義採取嚴厲的鎮壓政策, 如下詔捕獲起義者不須上報立即處死, 沒收起義者的全部財產。楊玄感起兵後, 被誅連的有三萬六千多人, 但殘酷的鎮壓並沒有嚇倒人民。大業十二年 (公元616年) , 起義軍發展到了高潮, 分散的起義軍逐漸匯合成幾支強大的隊伍, 其中最主要是翟讓, 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這些起義軍, 得到廣大農民支援, 對隋朝的滅亡起了巨大推動作用。隋末農民起義推翻隋朝腐朽政權的同時, 沉重打擊了當時封建統治, 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鎮壓了一批直接騎在農民身上計程車族豪強, 使土族勢力衰落, 農民奪回部分土地, 或掙脫原來地主的束縛, 去耕墾新的田地, 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
8 # 瑞瑞說歷史
關於隋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隋煬帝昏庸無道,濫用民力。但是真正明白歷史的人知道隋煬帝雖然不是有道明君,但也不是個昏庸無能的人。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第二子,楊廣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隋未統一時,他曾任揚州總管,政績斐然,收到揚州人民的擁戴,在隋統一南下滅陳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可能他太聰明瞭,覺得自己太厲害了,想做出如秦皇漢武般的功績。即位之初征集天下民力修建大運河,並遠征高句麗,並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從現在的角度看,他做這些事是正確的。大運河是為了整個國家的漕運,遠征高句麗是為了解決東北的禍患,完善科舉制是為國家更好的選拔人才。如果他真能把這些事情全部完成,那他絕對能留名千古,但是他的步子跨的太大了。以至於完成這些壯志,還賠上了大隋的國運。
雖然說大隋是亡於農民起義,但是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一群農民很難推翻一個王朝,真正在這些農民起義後面推波助瀾的另一個集體--江南士族。這個江南士族並不單隻某一個家族,而是東南地區計程車族聯盟。這些士族有的是在東晉建立從北方遷過來的北方士族,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南方望族。這些士族從東晉時期就透過聯姻的方式組成聯盟,東晉司馬皇室都不敢和他們輕易鬧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謝王恆庾四大家族,東晉時期的宰相將軍基本上都是在這四個家族,雖然南朝的政權更換很頻繁,但是每一代又要依仗這些南方士族。
但是大隋不一樣,隋朝實行的科舉制,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透過科舉考試,就可以做官。這是赤裸裸的打壓江南士族,以前的南朝一直是延續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做官是講究出身的,所以南朝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出自這些士族。但是隋朝的科舉制簡直斷了他們的官路,隋煬帝是能看清楚這些狀況的,所以他從當揚州總管開始就開始打壓江南士族,當皇帝之後,又多次南巡震懾這些士族,所以這些是士族對隋煬帝是又恨又怕。
終於,他們的機會來了,由於修繕運河耗費民力巨大,再加上高句麗戰事不順,同時由於楊玄感的起兵,於是他們在南方也組織了多次農民起義。說是農民起義,但是真正領導的這些士族,他們在後面出錢出力,出謀劃策,給隋朝在江南地區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擾亂。就在隋煬帝組織兵力鎮壓農民起義,同時親自南下震懾江南士族時,令他想不到的是他被自己人拋棄了。
在這裡不得不提下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當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但西魏的實際掌權人是宇文泰,宇文泰為了更好控制西魏,開創府兵制,設八柱國,十二將軍。這些人掌控了整個西魏的軍事政治力量,其中八柱國除了宇文泰之外還有李虎獨孤信二人。獨孤信一個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並生下了李淵,另一個女兒借給了十二將軍之一楊忠的兒子楊堅,並生下了楊廣。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是親姨表兄弟。還是獨孤信牛逼,兩個外孫是不同朝代的皇帝
說完了李淵和楊廣的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就迅速攻佔長安了。因為隋煬帝多次征討高句麗以及修繕大運河已經讓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大佬們有所不滿,這時候李淵直接殺進長安,這些大佬索性放棄隋煬帝,扶持李淵為帝。這時候的隋煬帝還在江南和江南士族死磕,而且他帶的禁軍都是關隴集團的人,所以不就就被禁軍殺害,天下陷入大亂。而李淵憑藉著關隴集團和北方突厥的支援,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東征西討,最終李唐得了天下。
實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唐代隋就像一個公司的股東們開了個股東大會,換了個董事長,但實際財富還是在這些股東手裡。所以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隋朝雖然亡於隋煬帝之手,但真正原因還是其內部權力鬥爭造成的朝代更換。
-
9 # 尾條使用者666
很簡單:沒有處理好南北矛盾,沒有處理內部潛在分裂勢力,隋文帝沒處理,隋煬帝又忙著搞大型公共工程進行經濟建設一,肯定要出事。一個王朝統一天下後一定要先解決內部問題,再進行經濟建設,所以說文革未必完全是壞的,但太過頭了
-
10 # 愚人之娛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隋朝與秦朝一樣,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動亂後,會經過短暫的統一,然後又分崩離析。
秦二世而亡,隋也是二世而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愚人以為有以下幾點。
急於變革,加劇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隋文帝楊堅出生於關隴豪族,能夠建立隋朝,關隴集團可謂功不可沒。隋文帝上位後,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削弱這些士族大家的權利。
到了其子隋煬帝時期,又重用江南士子,一時間之間朝廷內部政治鬥爭更加激烈。一時之間,關隴集團、山東集團、江南集團,與朝廷之間,大有水火不容之勢。
這種深刻的階級矛盾,一時半會兒肯定是處理不好的。其實到武則天時期才開始慢慢好轉!
窮兵黷武,不惜民力隋煬帝繼位後,沒有看清已經動亂幾百年的事實,不惜大耗民力,開發大運河,動不動就搞需要幾十上百萬勞動力的大工程。
另外,隋煬帝急功近利,不惜花費大量兵力四處征戰。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這種級別的征戰勢必會需要很多的錢財,因此他又橫徵暴斂,加大稅收,弄的百姓苦不堪言。
據《貞觀政要》記載,隋朝儲備六大糧倉,可供時人五十年之用。即使發生饑荒,他也不會施捨一粒糧食給百姓,如此這般老百姓怎麼活的下去。
另外,愚人以為還有一點就是,國家剛好度過幾百年的動亂,統治階層還沒回過神。因為見過太多的動亂,他們懼怕自己也會走上被趕下臺的老路,所以整個意識還處在小心謹慎,嚴厲鎮壓,橫徵暴斂的意識層面。
正是由於未來的未知,加劇了他們的擔心和害怕,也正是由於這些害怕,加劇了政權的滅亡,這一點秦朝和隋朝可謂驚人的一致。
回覆列表
隋朝滅亡的原因
隋朝(581年-618年)的國家治理理念(實行科舉制度、均田制、發展教育事業、鼓勵國際貿易)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經濟發展也非常繁榮,軍事實力也很強悍,但是隋朝為什麼建國很短的時間內就滅亡了呢?主要有三點重要因素的疊加,導致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的土崩瓦解。
一、隋煬帝實施了科舉制度,嚴重影響了官二代的利益,一下子動搖了很多世襲集團的根本,導致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紛紛起義,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因為農民起義導致滅亡的朝代。由於隋煬帝步子邁的有點大,未能從根本上或者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導致帝國根基動盪的最主要原因。
二、隋朝初期建都長安,雖說有八百里關中平原,但到了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動盪,社會穩定,人口大幅增加達到了4600多萬。加上隋朝實行的均田制(這也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根本),人口與土地的承載比發生了失調。關中平原已經不能滿足一個強大帝國都城發展,糧食供應困難,南方經濟開始發展繁榮,隋煬帝為了掌控中原及江南經濟,派宇文凱興建東都洛陽城,由於隋煬帝對洛陽都城非常重視,宇文凱規劃的洛陽城非常完備甚至奢華,因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隋煬帝為了開通水運糧道,加強與江南的經濟聯絡,開鑿了大運河,又徵調大量民丁,花費了大量資金,導致國力開始虛弱。
三、三徵高句麗,把國家大量精銳的軍事力量都派往北韓作戰,導致了國內防禦力量空虛,同時戰爭是最耗費國家資源的,由於征討高句麗徵召了河北、山東一帶大量的農民,導致了農民起義。由於隋朝建立時間短,又是從十六國、南北朝發展過來的,人民對國家認同度不高,加上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根基,一時間農民起義、既得利益集團起義、南方復國勢力的起義遍佈全國,最終無力應對,導致帝國垮塌。
如果隋朝能穩步的發展,一件一件事情來解決,而不是急功近利導致國力的迅速衰弱,說不定隋朝能夠創造一個比唐朝更輝煌的朝代,可是歷史沒有如果,但隋朝至少給唐朝打下了一個走向輝煌 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