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日暖陽415

    以前我小的時候,聽村裡的大人們經常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笑話故事,而今故事的主人公已經八十多歲了。

    一天父親帶他用車子,給地裡的冬麥拉糞上肥。他見到地裡大遍大遍綠油油的麥苗就問,爸,你看這韭菜長得多好。(那年代我們村管父親還不叫“爸”,叫“大”)。他父親一聽來了氣,就罵道,你他媽個Ⅹ,你才走幾天呀!連麥苗都不認啦!你還“耙”、“耙”的,你咋不叫“犁”呀?

    又有一次他去他姑姑家,去看他表哥表嫂。(因為當時他姑姑及姑父都去世了,從小就和表哥走得近,玩的好)。他表嫂聽說表弟從部隊來家探親,還專程到她們家來看望他們夫妻,很是高興。一大早就逮了只土雞,準備等他來的時候再殺,新鮮。他一進門看到他表嫂就嚷嚷,表嫂子,認不著了(意思是不敢認了)。他表嫂一聽就來了氣,心想你才走幾天呀?就拽起來了。你不想認我,我還不巴結你吶!於是就將手裡還未來的及殺的土雞給放了,中午用豆芽炒雞蛋來招待他。他一看豆芽炒雞蛋,又拽起來了?說表嫂子,歪頭黃卡卡炒雞蛋是啥玩意?他表嫂說,表弟看來是要升官提幹了,連老家的豆芽菜都不認識啦?

    後來他回部隊去之後,因為沒提上幹部就復員了。回到家也不拽了,表嫂也認了,韭菜麥苗也分得清了。豆芽炒雞蛋也不說,歪頭黃卡卡炒雞蛋是啥玩意了。可有關他的笑話故事卻流傳至今。

    人吶!不管到了哪裡?也不論你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官?都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你的家鄉父老,不能忘了你是從哪裡來的,更不能忘了你是誰。姓什麼?叫什麼?

    要是連自已的家鄉父老都不認,甚至忘了自已姓什麼?叫什麼?那就沒了人性了。試想,人如果沒了人性,那他還算是人嗎?

  • 2 # 山含情水含笑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們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生的事。

    村中有一個年輕人,在縣城入室盜竊後,被抓獲,坐了幾年監獄,回到家後,竟然不會說家鄉話了,不管跟誰一直說著洋不洋土不土的普通話,聽起來十分別扭。

    一天,在水井旁排隊等待挑水時,他又講起了洋話,生產隊老隊長忍無可忍,怒懟他道:你放什麼洋屁?你是坐監你還認為你是當官!你比大家強多少!

    受過這頓猛批後,他好像突然會說家鄉話了!

    結合這個問題,有些綴學的同學出門打工幾個月,就不會說老家話了,我認為有以下兩點:

    一是在外說普通話慣了,剛回到家一時半會還改不過來。

    二是完全是虛榮心在作祟。綴學是因學習不好或什麼原因,心裡很自卑。如今出了遠門,與父老鄉親們相比,見了世面,有點“衣錦還鄉”的感覺,在父老鄉親面前“顯個擺”,想引起他人的關注。越是偏遠越是落後的農村,這種現象越普遍。

    如果他的父親也象上邊這位老隊長一樣,對他一頓猛批,相信他立刻就會說家鄉話了。

    “鄉音不改鬢毛衰”,鄉音、鄉情、鄉愁最難忘。人不管走多遠,不管當多大的官,不管多有錢,故鄉永遠都是你的根!“入鄉隨俗”老祖宗這句話無論什麼時間都不會過時!
  • 3 # 漁者說漁

    見過的太多了,大多數都是在裝叉。以前聽說一個小夥去200公里以外的城市當兵,三年後回老家,到叔叔家,看到驢子,指著問:“叔,您家的兔子咋長那麼大?”;還有一個小夥出去打工兩年,回來時一口外地口音,到家門口,指著麥田裡的麥苗問同村人,說韭菜長這麼好。

    有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才是真性情。如今,人口流動那麼大,大家走出去的越來越多,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周圍人大都體驗過,所以,這種現象應該越來越少了吧。

    總之,走過千山萬水,難改鄉音,難捨鄉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有必要買頂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