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獵奇動物社
-
2 # 奇樂動物園
題主的分析乍看一下確實是有幾分道理,但是仔細想想也不對。我承認題主說的這幾種現象是事實,但是也並不絕對。只說一點,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大自然中存活至今,就可以說獵豹的進化方向沒有失敗。具體我們來分析一下!
食物先說食物問題,獵豹確實是特化比較嚴重的物種,但是它的食物並不僅僅只有羚羊一種。
我們在紀錄片裡經常看到獵豹獵殺湯姆森瞪羚的畫面,但這並不能說明獵豹的食物就僅僅是羚羊。獵物主要是捕食中小型有蹄類動物,包括湯姆森瞪羚、葛氏瞪羚、黑斑羚、小角馬等,在食物匱乏時,也會襲擊斑馬,另外鴕鳥也是獵豹經常捕食的物件,像一些其它的齧齒類動物、兔子、小型鳥類等等也是它的獵食物件。
另外就是說羚羊種群數量一旦出現大規模減少,獵豹就會亡種,這個說法我認為不是太妥。上文我們說了羚羊不是獵豹的唯一食物來源,所以就算是羚羊數量銳減,獵豹的生存肯定會受影響,數量也會大減,但是說亡種有點言過其實了。另外,如果羚羊數量銳減,不光是獵豹,非洲草原上的其它獵食者,如獅子和花豹,它們的生存也會受影響。
所以,總得來說,羚羊數量銳減會對所有的獵食者造成影響,並不僅僅指獵豹,因為羚羊這個生態位面對的是草原上的所有獵食者。
身體構造第二個問題就是說獵豹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放棄了對身體其它方面的進化,而導致了自身實力偏弱。
其實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獵豹的捕食成功率是貓科動物裡屈指可數的,是所有大貓中最高的,能達到50%。超高的捕食率,證明了它的這種進化是正確的。
可能有人會說,獵豹的實力比較弱雞,在非洲草原上是最窩囊的頂級獵食獵食。但是我想說的是,獵豹進化之初,只是能更好的捕到獵物,然後存活下來它的進化並不是為了與別的獵食者打鬥。目前來看,能夠活到今天還沒有滅絕,證明它的進化之路是正確的。
誠然,獵豹的極限奔跑只能維持幾分鐘左右,並且持續奔跑會對它的身體完成損傷,甚至死亡,連續捕獵失敗可能會導致它餓死。我想說的是,獅子和花豹雖然沒有獵豹的這些弱點,但是連續捕獵失敗,面臨的一樣是被餓死。
目前,可能是因為獵物的減少或者草原上的競爭力加大等原因,獵豹也開始出現團隊獵食的現象,這說明隨著所處環境改變,獵豹已經在開始自我修正,以便能更好的存活下去!
綜合所述,獵豹的進化並沒有走進死衚衕,正相反,對它來說,這是一條正確的進化之路!
-
3 # 直板王子
按照生物進化論,人和動物都需要進化,但是這種變化在短時間內微乎其微,人從海洋到陸地花費了5億年(脊椎動物進化到人),所以,現階段你看不到進化的作用。生物必須適應自然變化,自然環境沒有發生極端條件改變,物種我不會發生特殊的適應性,所以進化程度更小,如果陸地極劇縮小,很多物種就會重新去適應海洋……
-
4 # 小小小無語
獵豹確實是一種特化的特別嚴重的動物,他們是速度的代名詞。提到獵豹,大家腦子裡都會浮現出一副獵豹高速追擊羚羊的畫面。
這幅畫面也是各種紀錄片裡常出現的場景,獵豹為了追求速度,已經犧牲了太多。讓自己的身材變得纖細修長減少空氣阻力,讓自己的爪子變得不能完全收縮就像釘鞋一樣勾住了地面,鼻腔變大可以吸收大量氧氣。但是獵豹也失去了太多的力量,粗壯度低了,爪牙也不再鋒利。
但是說獵豹只吃羚羊的說法可以說對也不對,獵豹有亞洲獵豹和非洲獵豹,生活地區不同,吃的東西也不同。根據研究,亞洲獵豹的主食是黃羊、盤羊、齧齒類、小鳥,也會去偷吃家畜或者捕殺野豬幼崽。而非洲的獵豹也確實是吃“羚羊”為主,但是要知道羚羊的概念很廣泛,有跳羚、瞪羚、白紋牛羚、黑斑羚、劍羚等都可以納入獵豹的食譜,獵豹有時候也會結盟去捕殺大的狷羚、角馬、斑馬、鴕鳥等大型獵物。偶爾也會去抓齧齒類、兔子、小型鳥類。
所以獵豹是會吃其他動物的,當然主食確實是羚羊這點沒錯。所以可以說是一種十分特化的動物,特化到專門吃羚羊,特化到為了速度把自己身體進化到如此極端。
可是我們也要知道,這是為了適應環境所需要的,因為物種生存必須適應,特化就是適應環境的證明。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融入環境,一方面應對環境突變會變得特別脆弱。歷史上強如劍齒虎家族的成員就是一個例子,就像刃齒虎特化到吃猛獁、大地獺、野牛這些大型獵物,但是獵物消失後自己也要滅絕。
獵豹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如果環境突變,羚羊大規模銳減,獵豹也會隨時滅絕。但是獅子、老虎這些大型貓科動物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們也是適應了自己的環境所需,本來就十分脆弱,要是人類再破壞掉它們的棲息地也會遭到滅頂之災。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多數人都會同意:獵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動物。這些雄偉的貓是塞倫蓋蒂河勇敢的短跑運動員,以估計高達120公里/小時的速度衝刺,並以法拉利458 或保時捷911的速度從0公里/小時加速到97公里/小時。這個物種心臟、呼吸系統、肌肉和四肢的進化變化使它們獲得了最快陸地動物的稱號。不幸的是,這種美麗的動物瀕臨滅絕。儘管獵豹的數量在最近的歷史中因偷獵、棲息地喪失和非法寵物交易而減少,但它們的脆弱性甚至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地方。那麼誰或什麼是罪魁禍首呢?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答案不是別人,正是進化...…
獵豹是極其近親繁殖的。你甚至可以稱它們為貓科動物的皇室成員,因為它們是近親繁殖。你可能知道,人類之間的遺傳差異意味著當我們進行器官移植時,我們必須服用強烈的免疫系統抑制藥物來防止我們的身體排斥器官,即使它來自父母或兄弟姐妹。另一方面,獵豹不必如此,因為它們在基因上非常相似。如果獵豹需要腎移植,它可能會從任何其他個體那裡得到一個。兄弟姐妹、堂兄弟,甚至在非洲另一邊的完全陌生的獵豹,都可以捐獻腎臟給獵豹同胞。
科學家開始透過對獵豹的基因相似性進行排序來精確量化獵豹的基因相似性,七隻獵豹中:四隻來自那密比亞,三隻來自坦尚尼亞。科學家使用了幾種不同的遺傳變異測量方法,包括:單個核苷酸一段長度的脫氧核糖核酸和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基因(一組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友好組織和外來組織的基因)中單核苷酸變異的數量。在科學家研究的物種間幾乎所有的遺傳變異測量中,獵豹都是最後一名,這強調了它們基因組變異的減少。
雖然能夠從任何一隻獵豹那裡接受器官捐贈聽起來可能很有吸引力,但是過度近親繁殖會導致有害基因的增加。這可能會導致獵豹一種被稱為近親繁殖衰退的現象。近親繁殖衰退的一個潛在例子是獵豹繁殖很少成功,可能是因為獵豹畸形精子的比例很高。負責這項新研究的科學家認為這與過度積累有關有害的基因突變與生殖相關。近親繁殖也意味著血統不太可能響應新的環境條件或病原體而進化。自然選擇要發揮作用,需要基因變異來起作用。因此,如果沒有變異,物種就根本無法適應。也許只需要一種新的病毒或一種變化的氣候就能徹底消滅獵豹。
那麼是什麼導致獵豹達到如此低水平的遺傳變異呢?普遍的假設是獵豹經歷了所謂的遺傳瓶頸。正如瓶子從底部到頸部變窄一樣,當基因庫縮小到它以前多樣性的一小部分。這可以透過自然災害來實現,比如火山爆發,除了一小部分人之外,其他人都滅絕了。或者,它可以透過擴散到一個新的棲息地而發生,這種現象被稱為奠基者效應。如果一個種群分散到一個新的位置,並與源種群隔離,也許是因為一條難以穿越的河流,基因流動會停止。因此,這個小的創始人群體可能只包含原始基因庫的很小一部分。換句話說,一個物種可以進化,並透過基因瓶頸成為適應性較差的群體。適者生存不是進化的唯一方式。
利用複雜的進化模型,估計現代獵豹的祖先事件發生在100000多年前,導致遺傳變異的初步減少。然後,大約12000年前,種群再次崩潰,攜帶了許多基因變異,導致了今天的近親交配獵豹。
儘管獵豹看起來與美洲虎和花豹很相似,但它們實際上是一種貓亞科,與你家養貓的關係比與這些豹亞科大貓的關係更密切。事實上,種系發生學表明獵豹的近親是美洲獅和美洲虎。現代獵豹目前生活在非洲,在伊朗生存的獵豹很少,儘管它們以前分佈在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美國獵豹”的化石,這在解剖學上與現代獵豹非常相似,並表明今天的獵豹起源於北美,在再次分散到非洲之前,透過陸地橋穿越到亞洲。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傳播可能導致了第一個基因瓶頸,而非洲的傳播與第二個瓶頸相關聯。
一項古老的基因分析表明,“美國獵豹”實際上比真正的獵豹與美洲獅和美洲虎的關係更密切。此外,已滅絕美洲獅物種的化石是在歐洲或亞洲發現的,這表明美洲獅、美洲虎和“美洲獵豹”可能是從亞洲分散到北美的一個或多個譜系進化而來的。值得注意的是,12000年前第二個瓶頸的估計時間恰好是晚更新世滅絕。在此期間,包括“美洲獵豹”在內的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在世界各地滅絕了。科學家假設這些滅絕是由氣候變化、人類過度捕獵或兩者都有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哺乳動物在很大程度上倖免於難,但也許獵豹只是勉強躲過了這次滅絕事件,其結果是一個基因瓶頸。
然而,獵豹經歷的瓶頸導致該物種的基因急劇減少。因此,無論是由於人類的相互作用還是其他原因,這個偉大的物種永遠處於滅絕的危險之中。儘管進化對這個物種產生了影響,它仍然靠在非洲大草原上捕獵羚羊和其他獵物來維持生存。儘管這看起來像是一場失敗的戰鬥,但只要它繼續以其美麗和速度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保護工作很有可能會緩衝獵豹,使其免受任何可能滅絕它們的威脅。
食物單一,只吃羚羊,羚羊要稍微有個變化或者速度上的突變,或因為稀缺或因為別的原因獵豹就要亡種。獵豹的身體結構為了適應高速奔跑,犧牲了很多,所以導致身體強度、力量極度下降,很多時候即使抓住了獵物卻無法守住獵物,稍微受點傷可能就是致命的。
回覆列表
大多數的食肉動物都有固定的“食譜”,但是“食譜”中動物的種類較多,比如老虎的獵物中有野豬、鹿、野牛等等,還有一些“機會主義者”,它們幾乎是肉就吃,比如斑鬣狗。有人說“獵豹已經把自己逼進了進化的死角”,原因是它食物單一(只吃羚羊),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力量減弱等等。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獵豹的獵物單一?貓科動物是所有食肉動物中,進化相對完美的一科動物,在貓科下,分為兩個亞科-貓亞科和豹亞科。豹亞科下的貓科動物體型都很大,獅虎豹都在豹亞科下,而貓亞科下的動物體型大都以中小為主,其中體型最大的美洲獅平均體長也不足2米(含尾長),而獵豹就在貓亞科下。
許多小夥伴會說:獵豹不是豹嗎?為什麼沒有劃分到豹亞科下?其實,答案很簡單,獵豹並不是豹,我們常說的豹,其實就是花豹(金錢豹)。現存的花豹有9個亞種,它們均分佈在亞洲。從生物學分類上看,花豹屬於貓科豹亞科豹屬花豹種,而獵豹則屬於貓科貓亞科獵豹屬。
現存的獵豹主要分佈在非洲,雖然西亞也有獵豹的分佈,但是在人類獵殺下,獵豹現僅在伊朗和巴基斯坦還有少量分佈。
在許多的動物紀錄片中,獵豹的獵物看似非常的單一,因為它們大都在追殺羚羊。羚羊的奔跑速度大都在70公里每小時以上,這種速度放眼整個非洲大草原,能夠靠速度追上它的食肉動物也只有獵豹了。
所以,羚羊可以說是獵豹的“專屬獵物”。從這個角度看,獵豹的獵物確實是單一的。
但是,真實的獵豹並非如此。獵豹的主要獵物是羚羊沒錯,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有著超過60多種不同的羚羊,比如瞪羚、黑斑羚等等,每一種羚羊都有成千上萬的種群數量。也就是說,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它們數量眾多,種類繁多。
除此之外,獵豹的獵物除了羚羊還有斑馬、角馬等動物的幼崽以及鴕鳥等動物。
因此,獵豹的獵物並不單一。只是相對來說,獵豹體型較小,所以它的獵物攻擊性較弱而已。所以說,即使沒有羚羊,獵豹也不會餓死,況且在草原上羚羊如果滅絕,對於整個生態系統影響很大(種類和數量太多),不用說獵豹,其他動物可能也會因此逐漸滅絕。
獵豹為了高速奔跑,犧牲了很多?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有利與弊,獵豹作為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它的極致速度帶來的是相對纖細的身體以及較差的續航能力。作為一種食肉動物,身體纖細確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看待這個問題要從獵豹的生存環境綜合考慮利弊關係。
01 生存環境
獵豹主要分佈在非洲大草原上,這種平坦的地形有利於發揮它的速度優勢。而且在非洲大草原上,體長平均只有1.3米左右(不含尾巴)獵豹不僅僅是需要捕獵,它還要面對獅子、花豹、以及群居的鬣狗等食肉動物的捕殺。獵豹單挑不是以上任何一種食肉動物的對手,所以,遇到這些食肉動物,它們只能選擇逃走,但是,像獅子、鬣狗這樣的食肉動物不但兇猛而且群居,所以,只有極致的速度才能逃過它們的圍追堵截。
02 棲息環境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三種大型的貓科動物,獅子、花豹和獵豹。其中,獅子是“草原之王”,而花豹雖然打不過獅子,也打不過群居的鬣狗,但是,花豹的棲息地在樹上。這讓獅子、鬣狗們即使看到花豹也無計可施。
但是,獵豹不同,獵豹的棲息地在草原的草地之上,這樣的棲息地極容易暴露在其他食肉動物的視野當中。尤其是雌獵豹有了幼崽之後,保護幼崽成為了頭等大事。通常,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雌獵豹會呆在領地的小土丘或者大的岩石上觀察周圍,一旦有食肉動物入侵,它不是帶著幼崽逃走,而是會選擇用自己做誘餌引走食肉動物。這是一件危險的事,如果沒有極致的速度,很可能保護不了幼崽,還把自己送給了其他食肉動物。
總結獵豹的獵物並不單一,因為即使羚羊也有超過60種不同的種類,況且它還會捕殺其他動物的幼崽以及鴕鳥等鳥類。而且正是這種“夾縫式”的生存環境,讓獵豹不得不犧牲其他來提高自己的速度。因此,從生存的角度來看,獵豹的奔跑速度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而不是進化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