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蘇軾是公元1037年出生,1056年跟父親蘇洵兄弟蘇轍一起進京應試,1057年與蘇轍一起中了進士。受到當時主考歐陽修的賞識,開始名聲大振。

    但是由於蘇軾的母親去世,他與兄弟回家守孝三年,並沒有在朝中做官。

    1059年,蘇軾父子三人又回到京城,次年,被任一個縣城的主薄,卻沒上任!

    1061年,蘇軾參加制科考試,中前三甲,被外任鳳翔籤判。

    包拯出生在公元999年,於公元1062年七月去世。

    包拯比蘇軾大了三十八歲,看蘇軾的履歷,可以看出,他與包拯並沒有什麼交集。

    蘇軾中進士的1057年,包拯權知開封府,司馬光是其下屬,歐陽修也沒有其官職高。或許他聽說過蘇軾有才華的名聲。

    1061年,蘇軾再次進京應試中狀元,被外任鳳翔府,剛剛開始他的公務員人生時,包拯在三司使(主管宋朝財政)的任上被授予樞密副使(副丞相)。

    包拯在1062年去世,蘇軾依然在鳳翔任職。包拯是當時的名臣,倍受朝廷重用和百姓愛戴,他的去世當時整個開封悲慟。

    蘇軾也應該會收到官方通報,但起碼也得一個月以後了,因為開封到陝西鳳翔也夠遠的,交通也不方便。

    所以,蘇軾後來一再被貶,包拯都已經去世多年,幫忙是談不上了。

  • 2 # 丹溪草

    宋仁宗時包拯和蘇軾同朝為官,兩個人都留得清名在人間,美譽天下。但他們兩人從政風格,性格脾氣,興趣愛好完全不同,所以也不存在誰幫誰的問題,兩個人各有各的天地吧。從政理想講,蘇軾是典型的幹事派,埋頭務實,以民為本,注重解決問題,凡事論事不及人,不顧人際關係的一類;而包拯則是兩袖清風,剛正不阿,只講原則,不講情面,不太關心改不改革,只會注重守不守法。

    從政風格講,包拯的作風在執紀、判案公正,沒有從事地方官員的具體政績;而蘇軾一直在地方為官,思想活躍,政績良好,有自己的鮮觀點,他的剛正不阿是注重理想追求的評判。與包拯的剛正不阿就不是完全一碼了。包拯是以執法為本,蘇軾則以民為本。

    所以在新舊黨爭,蘇軾獨立的個性屬於另類,自然無人可保,包拯可能更不會理解蘇東坡這樣的官員。

    但從歷史講,兩個官都是好官。

  • 3 # 如此甚郝

    蘇軾生於1037年,而包拯死於1062年。蘇軾於1057考中進士從而步入政壇,等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之時,已經是1079了,那時包拯早就死了怎麼幫??而且宋仁宗是死於1063年,那是的蘇軾才是一個政壇新手,宋仁宗年間蘇軾有什麼需要包拯幫的?能問的具體點嗎?

  • 4 # 酒釀歷史

    宋仁宗年代,包拯為什麼不幫一下蘇東坡。其實,並不是包拯幫不幫的問題,而是包拯在世時,他並不需要幫忙,等他需要幫忙的時候,包拯已經去世了,這裡要理清一下時間線。

    包拯是999年出生,1062年病逝,享年64歲。蘇東坡是1037年出生,1101年病逝。看似中間是有交集,但事實是包拯去世的時候,蘇東坡正人生得意。蘇東坡是1057年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進京參加科舉,去之前他們拜訪了當時的成都大官張方平,張方平一看蘇家父子的文章,非常喜歡,儘管他當時跟歐陽修的關係不融洽,但是他還是寫了一封書信,力薦蘇家父子。進京之後,等待殿試的時候,蘇東坡父子結識了歐陽修和當時的很多文壇名人雅士,此時的歐陽修在文壇和政壇名聲正盛,歐陽修十分欣賞蘇東坡的才情,毫不吝嗇對其文章的喜愛。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科舉時歐陽修是主考官,蘇東坡的文章讓歐陽修誤以為是他的好友曾鞏寫的,儘管文章寫的非常好,但歐陽修為了避嫌給了個第二,於是蘇東坡進士及第。但是此時蘇東坡的母親病逝了,蘇東坡很孝順,而且當時的宋律是有守喪的要求的,所以中了進士後,蘇東坡和家人一起回去處理母親的喪事了,並沒有立即做官,直到1061年才重新任命官職,此時他的官場還很順暢,他也度過了幾年仕途平坦的日子。政壇的動盪是從1069年神宗在位時王安石變法開始的,政壇分成了保守派和改革派,他是反對變革的守舊派,在兩派明爭暗鬥,勢同水火的時候,成了政治的犧牲品,被貶了。此後,他的仕途波折,“烏臺詩案”差點讓他喪命,最後是朝中一些正直的人和退休的王安石上書求情,才讓他躲過死刑,改為流放。他被貶的最後的地方是海南島的儋州,此時他已六十一歲,不適應儋州的氣候條件,新病舊疾一起發作,直到宋徽宗繼位被赦免,病逝在由南往北返的途中常州。一代文豪,就此離世。

  • 5 # 任十三讀史

    這個問題有些含混不清。

    首先,宋仁宗時代,需要包拯幫蘇東坡幹什麼?

    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慈皇帝。他一生對待大臣和百姓都是非常隨和的。他在位的時間也比較長,有四十二年。他在位期間,北宋的經濟非常的繁榮,科學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包拯和宋仁宗在一起合作的時間很長。包拯是名臣,也是個大噴子。據說有一次包拯對宋仁宗有意見,於是就使勁的對宋仁宗噴,結果竟然把口水噴到了宋仁宗的臉上。然而宋仁宗依然沒有生氣,用袖子擦擦臉聽包拯繼續噴。這件事也讓很多人非常的敬佩宋仁宗。

    宋仁宗整體來說是比較穩健的性格,但也曾經做過一次比較有名的改革。那就是重用范仲淹等人,進行了慶曆新政。當時的新舊勢力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並不斷的相互鬥爭。

    最終,歐陽修這個豬隊友的《朋黨論》雖然文采出眾,卻成了反對勢力藉以攻擊范仲淹等人的武器,慶曆新政最終徹底失敗。宋仁宗也從此不再提變法之事。

    一直到宋神宗繼位,才任命王安石進行了更徹底更大規模的變法。

    至於蘇軾,在包拯,范仲淹,歐陽修,宋仁宗這些人面前,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而已。宋仁宗對他還是比較欣賞的。

    據說,蘇軾和蘇轍兄弟在被宋仁宗面試之後,他曾在後宮對皇后高興的說:“今天為後世子孫發掘了兩個可以做宰相的人才。”

    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宋朝的臣民都非常傷心,竟然連對面的遼國很多人都很傷心。也算是“親鄰同悲”了。

    而蘇軾1057年中進士,1059年給母親守喪完畢回京,1061年制式科考試“百年第一”,兩年後,宋仁宗就死了。終生也沒有怎麼懲罰過蘇軾啊。

    蘇軾人生的起落,主要是因為王安石和司馬光兩位大佬對他的教育和懲罰,跟仁宗皇帝沒什麼關係。至於包拯,1062年就死了,比宋仁宗死的還早。更談不上和蘇軾有多少交集。

    蘇軾在1062年前的主要任務是考試,如果說真能幫他的話,歐陽修的機會倒是很多。

    搞笑的是,歐陽修把蘇軾的千古雄文《刑賞忠厚之至論》認成了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做,怕人說自己徇私,愣是把蘇軾的第一名給搞成了第二名,也算是極其有意思的事情。

  • 6 # 牛皮社

    儘管包拯和蘇軾都是宋仁宗時代的官員,但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比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大了整整38歲!

    嘉祐二年(1057年),20歲的蘇軾進士及第。這時包拯已經58歲,被召任權知開封府。

    但蘇軾旋即應母喪服孝,於1059年重返京都(實際與1060年2月到達)。次年,即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今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判官。 四年後任滿還朝,任判登聞鼓院。

    而在蘇軾赴任鳳翔判官的第二年(1062年),農曆五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因病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宋仁宗則是1063年4月30日去世。

    從上述的時間線分析來看,兩人基本上沒什麼交集,蘇軾都不一定見過包拯,更別說什麼交情了。包拯顯然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幫助一個不認識的人。

    而且,在1079年的烏臺詩案發生之前,蘇軾的仕途基本上還是很順利的,也不需要別人幫他。

    看到有人回答說“包拯和蘇東坡曾好朋友,不過當宰相後,立刻把蘇軾貶官到很遠的地方惠州”,完全是胡說八道。蘇軾被貶惠州是1094年的事情,這時包拯都已經去世32年了!

  • 7 # 跪射俑

    他們不生活在一個時期,包拯在宋仁宗時代叱吒風雲(包拯曾任開封府府尹〈首都所在市的市長〉、御史中丞〈監察部部長、言官之首〉、三司使〈主管國家財政〉、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掌管軍隊〉)。而蘇軾在宋仁宗時代還是剛入仕的小官員。

  • 8 # 壹都歷史

    首先,仁宗在時間是公元1022年-1063年。

    包拯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卒於公元1062年。公元1027年考中進士,由於因父母年邁,包拯辭官不赴任。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許久後,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調選,擔任知縣。才算進入北宋政府。1041年,也就是慶曆元年,包拯任知州,不久,拜監察御史。又受任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到現在包拯才算是進入北宋政壇,並有一定影響力。後卻因擔保推薦官員失誤獲罪,貶官兵部員外郎、知州。又任職開封府府尹。1061年,升任給事中,任三司使。拜樞密副使。不久,調任禮部侍郎,但他推辭不受,過了很久才出來任職。公元1062年,包拯因病逝世。

    蘇軾

    再看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注意,他出生地是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在那時來說,可以說是偏遠地區。而且在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雖然一來到京城就名動京師,但突然傳來母親病故的噩耗,後回鄉奔喪。三年期滿,才有重新回到京城。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做了個小官。但好景不長,幾年後,其父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又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再次回到京城時,已經是王安石的天下了。

    那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年幼未出蜀時,正值包拯權利巔峰,但蘇軾才名不顯,根本包拯都不知道有這人。蘇軾來到京城時,雖然名動京城,但包拯只是一個府尹,且被官場中人排擠,而且蘇軾又很快離京了,無法相幫。蘇軾第一次返回京城時,包拯正值辭官不受之際,不好相幫。那其實這個時候,包拯是可以幫到蘇軾一把的,為什麼沒有呢?兩個原因。

    一、包拯是政客,而蘇軾在那個時候還只是一個書生。儘管蘇軾確實有幾分真才實學,但包拯看不上。他的性格使然,剛正不阿,不屑於幹這種事。

    二、前車之鑑,前文提到過他因舉薦失誤獲罪,自不敢在犯。況且,那個時候,包拯在官場上也是受到排擠,且自己做的就是剛正不阿的官,不敢被人抓住任何小辮子,要不然性命難保。

    所以,為什麼他不拉蘇東坡一把,不僅是年齡和立場,更是為了保全自己。

  • 9 # 樾檬侃歷史

    包拯和蘇東坡雖然都是宋仁宗年代的官員,但其實他們之間是存在著很大的時間差。

    包拯是999年出生的,而蘇軾是1037年出生的,首先年齡上包拯就比蘇軾大了38歲。

    包拯在1027年(天聖五年)進士及第,那時的蘇軾還沒有出生。

    1061年,蘇軾參加制科考試中前三甲,被外任鳳翔籤判,當時包拯在三司使的任上被授予樞密副使。

    按說這時包拯可以幫忙提攜一下蘇軾,但一來按當時他們的履歷來說二人幾乎沒有什麼交集,二來當時蘇軾剛剛踏入官場一下子提攜也是條件不允許的。

    到了第二年,1062年包拯就去世了,蘇軾依然在鳳翔任職。

    之後,蘇軾又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1080年(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此時包拯已經去世了18年,想幫忙也幫不上了。

    及至後來蘇軾一再被貶,就更沒有包拯什麼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納蘭容若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