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旅行中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些朋友為了曆法之事而迷惑,特別是對陰曆和農曆往往不知所以然,作為一個華人,我們應該更多的瞭解和掌握這些傳統文化知識,永遠的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下去。

    首先說說咱們最常見的“陽曆”,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現在世界通用的這部曆法又叫“格里高利曆”,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由於格里高利曆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中國是在辛亥革命後根據臨時政府通電,從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曆的。現行曆法的紀年方式就是常說的“公元XXXX年”。

    咱們再看看“陰曆”,依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而制定的歷法稱為陽曆,那麼陰曆,則是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是陰曆每月的15日,月亮都是滿月,初一、三十則看不到月亮。從曆法的發展史來看,因為月亮的盈虧朔望週期非常明顯的,易於觀測,所以擁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使用陰曆的。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北韓、南韓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陰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咱們說的春節,就是陰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正月初一。

    最後來看看“農曆”。咱們老祖宗留下的農曆,是集陰陽曆於一身的一種曆法。平均歷月是依據月亮的盈虧朔望週期為一個朔望月,設定了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然後又設定了二十四節氣來反映季節的變化,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是太陽曆的一種,也是很多基礎農業依循的一種曆法,可以說咱們現在的農曆是一種陰陽曆相結合的歷法。農曆的紀年方法是天干地支紀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週而復始,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週期。一週期完了,再由甲子年起,週而復始,迴圈下去。咱們命理學中的生辰八字,就是使用了這種紀年方法。命理學中,每個生肖年份的起始是從立春日開始的,所以大家今後來判斷生肖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 2 # 但願人長久1169

    農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農曆是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內容很豐富,至少包括三種曆法:

    1.太陽曆,也就是陽曆,根據太陽的變化,一年分12個月,約365天左右,每月第一天從1號開始;

    2.太陰曆,也就是陰曆,根據月亮的變化,一年分12個月,約355天左右,或者一年分13個月,約384天左右,每月的第一天從初一開始;

    3.干支歷,就是用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的歷法,一年12個月,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約365天左右,每月的第一天從二十四節氣的十二個節,交節的當日開始。

    由此可見陰曆包含於農歷。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現在我們大多數人記日用星期幾,其次是陽曆幾號,較少有人用陰曆初幾,用干支記日的就寥寥無幾了。

    中國古代主要以農耕為主,所以曆法也叫農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個節氣。現在大家最陌生的干支歷,卻是原來最常用的歷法,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辛丑條約、甲午戰爭,逢壬數九、逢庚數伏、逢戊數社等等。

  • 3 # 閒人閒事閒語

    農曆和陰曆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如果較真非要加以區別,那就是農曆是官方稱謂,而陰曆是民間叫法。中國幾千年歷史都是有曆法的,而且隨著時代發展,也不斷革新發展,越來越精確,那時候的中國只有一種曆法,編制曆法的是朝廷裡的欽天監,而正式釋出曆法則是皇帝的特權,所以那時候的歷法又稱皇曆,又有一種說法,華人的人文始祖是軒轅黃帝,他發明了曆法,所以華人的傳統曆法又可以稱為黃曆。民國改元后,強行廢除舊曆法,改推西洋歷,甚至有一段時間完全禁止原有曆法使用,甚至把每年的舊曆法里正月初一元旦這一稱謂強行改到西洋歷的一月一日,而且還想禁止過傳統的節日,除了元旦,甚至人為設定四個節日,設立所謂春節,夏節,秋節,冬節,都安排在立日,但是民間不買賬,老百姓還是要過傳統節日,幾千年的傳統哪能是說廢就廢了,最後民國政府也不得不妥協,兩種曆法並存,但稱西洋曆法為公曆,而原有的傳統曆法為農曆,所以農曆是正式的官方稱謂,但是民間老百姓仍然不買賬,老百姓還是管公曆叫洋歷,管傳統曆法叫皇曆,雖然皇帝已經不存在了,有的時候,老百姓也管公曆叫新曆,管農曆叫舊曆。後來,有高人感覺老百姓老是洋歷洋歷的叫感觀不好,又因為西洋曆法確實是真實反應了太陽執行的規律,不如引導乾脆叫陽曆,因同字不同,這樣果然有效果,到今天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公曆又叫陽曆,很少有人知道原來是被稱為洋歷或者西洋歷的,同樣傳統曆法的月能夠反映出月相變化,而月亮屬陰,所以傳統曆法又可以稱為陰曆,現在陰曆,陽曆,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習慣了,而公曆,農曆反而不怎麼叫,除非正式場合,官方公文。所以,傳統曆法的稱呼真的很多,總結起來,有黃曆,皇曆,舊曆,農曆,陰曆,都是它。至於用哪一種稱呼,那就看場合和個人習慣了。

    順便說一句,傳統華人過年,都是過舊曆年,民國改元后,很想讓老百姓都過新曆的年,但是實在是辦不到,老百姓還是要過舊曆的年,民國強推的春夏秋冬四節,也推不動,不了了之,但是新中國成立後有了一個變通,把舊曆的年改稱春節,最後的結果就是老百姓還是把舊曆過年叫過年,而官方稱謂是春節,四節只有春節用這樣的方式保留下來了,現在大家都以為春節就是過年,過年就是春節,甚至以為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的,大概不會想到春節一詞,真的沒有過年一詞那麼久遠。

  • 4 # 清平樂天

    農曆和陰曆雖說的是兩個名稱,但這兩個曆法是不能混談不分,在許多人心裡認為農曆和陰曆是一樣的,那有哪麼複雜。其實都在誤會中翻著每天的日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怎麼去區別它們。

    首先我們知道地球繞太陽一週期為一年,繞太陽公轉時間約365.25.個太陽日為一週期,又把365分成大致相等的十二份,用月作為計算單位,來固定每月的天數長短几乎不變,只有再閏月年加一天,也就是陽曆上閏二月。

    陰曆中的月就是我們看到月亮有圓有缺,也就是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需要大約29.5個太陽週期日為一月,與月掛時在地球能看月亮的圓與缺,一般在陰曆十五和十六日月亮最圓,隨後漸缺。月亮的圓缺決定了每一個月份,又每月有最長30天短則29天,這樣一年12月推算354天或355天,這於地球繞太陽公轉週期365天相差大約十天,為了讓陰曆與陽曆年份陰平衡走在一起,陰曆十九年就有七個閏月來保持平衡執行,也就是人們所說三年一個閏月年,一年十三個月,共383天或384天,這就是陰曆。現在說農曆,農曆分二十四節氣,春夏秋冬節氣變化分明,以五日一候,十五日一節三十日為一個節氣,大致是每年立春時間是陽曆二月四日,閏月後的一年為陽曆二月五日。陽曆閏月只有閏二月,閏月為二十九天,不閏月為二十八天。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5日,自轉一週為二十四小時,與公轉二十四節氣相對應。

    要知道人以食為天,我們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二十四節氣他給了農作物栽種起到很大啟示,所以有農曆之說。關於在民間有老黃曆,也就是夏曆,是從夏朝開始,裡面溶進了十天干十二地支形成成周天六十甲子,分黑道和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周易八卦等,。年以十二生肖屬相來輪流值年,值年的屬相就是本年太歲,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老黃曆,或老皇曆。而老皇曆是夏朝以後經過歷代朝政編纂,以後形成一個萬善整體,每年由皇帝頒佈曆法,這樣就稱為老皇曆了。舊曆公元1911以後使用一種名詞,只到辛亥革命以後用的是公曆,來源於西方,當時孫中山先生特別重拜西方文化。中國農曆這個名字來源於漢族,曆法中有二十四節氣,而西方公曆沒有完整二十四節氣,只要有冬至,夏至,秋分,春分。

  • 5 # 歷史小知

    我們日常經常將農曆說成是陰曆導致一些人誤認為農曆就是陰曆。但瞭解了兩種曆法關係與區別之後,會知道他們是有區別的,同時也會明白為什麼農曆會被我們日常成為陰曆了。

    先簡單說結論:陰曆是構成農曆的基礎

    中國曆法最開始是採用陰曆曆法(即月球執行規律總結出的歷法),後來為了提升曆法的準確性又結合陽曆改良了陰曆形成陰陽合曆的歷法,這個在夏朝由萬年完成。

    而後來我們認知中農曆的突出特點二十四節氣,則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編制太初曆的時候,根據落下閎的建議才編入曆法當中。這就是我們現在農曆的起源。

    因為農曆的基礎是陰曆,而又與現行公曆(陽曆)不同所以有些人仍將其稱為陰曆。

    也由此我們知道農曆和陰曆的區別在與:陰曆結合了陽曆進行了改良,並增加了二十四節氣。

  • 6 # 小潘星座

    中國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農曆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曆法,曾長期在中國使用,該曆法中強調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而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民間也有稱為夏曆、陰曆的。在 1912年以前,中國曆代一直沿用這種曆法作為正式曆法。而真正的陰曆是最古老的歷法,現今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中使用的回曆,就是陰曆的一種。

    農曆與陰曆都是中國現存的紀年曆法。在許多場合,不少人將二者混為一談,認為農曆就是陰曆,陰曆就是農曆。其實,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主要區別如下:

    1、兩者編訂的主導思想不同

    中國的農曆和陰曆均選用月球的運動作為參照,每月的日數近似等於月相的變化週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兩月平均後每月日數為29.5天,這與朔望月的長度基本相當。此為二者的同源之處。因此二者都能準確的反映月相的盈虧:月中為望月(滿月),月初為朔。但中國農曆的節氣還能夠反映四季寒暑的氣溫變化,如平常所說的“五黃六月”、“寒冬臘月”等詞彙,說明農曆中的“五六月”是小麥成熟的季節,氣溫較高;“臘月”是隆冬,氣溫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氣溫的過渡季節。由於二十四節氣中的時段,是依據太陽在公轉軌道即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因此,中國的農曆帶有陽曆的某些特徵,能夠用來指導農時,安排作物輪茬。常說的陰曆只能反映月相變化,不能反映氣溫變化,因而它是純粹的“陰曆”,不能指導農時活動。

    2、兩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國的農曆把日月合朔的時刻所在日期定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採用“平朔”,唐初以來,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當天晚上肯定沒有“月亮”。回曆紀年所用的陰曆的月首按教規以新月始生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後,相當於農曆的初二或初三,當天晚上可見到“新月”。

    3、兩者的“年”有區別

    中國的農曆由於選用了恰當的“置閏”原則,使平均歷年長度的近似值等於迴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因而,農曆的“年”與陽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曆紀年中陰曆的“年”只有12個陰曆月的簡單積累,其長度為29.5×12=354天,和陽曆“年”之間有著約 11日的差異。因而,長度積累後,月份和寒暑往來會出現顛倒現象。農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陰曆的新年則可能在暑期到來。

    4、使用地區不同

    中國的農曆由於能夠反映寒暑往來和月相的盈虧變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普遍適用,而且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在中國及東南亞華人聚居地得到廣泛使用。但陰曆的使用地區主要限於伊斯蘭國家,而且只在歡度宗教節日時才使用。

    總之,中國的農曆所包括的地理意義要豐富得多,是一種陰陽曆,與陰曆之間是有一定差別的。

  • 7 # 沈姑娘在遼寧

    日常生活中,我們日曆上的日期都是有規律地排著的,而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日曆就會發現,在日曆之上有羅馬數字與漢字標註兩套日期系統,在每天的新聞聯播的開頭,也經常聽到播音員播報今天的日期,一個是陽曆一個是農曆,而在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則還會常常聽到另外一個詞--陰曆。

    那麼,陽曆陰曆農曆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人都很迷戀占星,除了太陽星座外,還有什麼月亮金星水星星座之類的等等星座。因為這些星都是我們人類最先熟知的星星,人們對於它們的執行規律已經瞭如指掌,對於我們的地球也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的,進而就認為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影響。

    當然占星術沒有多少的科學依據,但是這些星對於我們地球的影響卻是再真實不過的了,尤其是離我們最近的月球與主宰太陽系的母親太陽。

    太陽週年視運動週期稱為一個迴歸年,也就是太陽在地球的直射點的變化週期,約等於365.2日,即太陽曆的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因為太陽直射點關乎到地球光照的時長與輻射熱量,所以根據陽曆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而這樣的劃分顯然是最有現代科學依據的劃分,所以也是目前世界上採用最廣的一套曆法,所有世界性的節日也都是按照陽曆來安排的。

    有陽曆,自然也就會有陰曆,因為除了太陽,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月亮了,這個陰指的就是月亮。同太陽的視覺變化有周期性一樣,月亮的圓缺變化也是有周期性的,大概一個週期為29.5日,所以人們就將這一個週期為一個月,進而再取十二個月為一年,但雖同為一年,而這個一年卻跟太陽沒有任何的關係。地球上的日夜輪迴都是受太陽影響,所以也導致了根據月亮定製的陰曆,相較於太陽曆來說對於地球萬物的影響意義不大,到了近現代,全球各國都紛紛棄用了陰曆,僅在個別穆斯林國家得到保留。

    在我們國家,人們通常會把農曆也稱為陰曆,時間久了,就分不清農曆與陰曆之間的區別了。

    農曆,顧名思義,農業的歷法,也就是對於農業生產和生活有指導意義的歷法,農業為社會之本,也是古代社會的主要產業。

    陰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沒有指導性,所以取了陰曆中的月份,加上陽曆中的年,兩者相結合,就成了中國特有的陰陽合曆--農曆,農曆將陰陽曆中的長處聚合到了一起,不但能看出四季變化,也能看出月圓月虧,根據太陽視運動制定了節氣,也能夠正確反應出月的週期定義,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年的天數上出現了懸殊,所以出現了比較複雜的平閏之分用以平衡總天數,造成農曆之中有時候會出現雙月的現象,當然這可以說是古人的無限智慧了。

    所以啊,農曆不是陰曆,千萬別搞錯了,相比陰曆,農曆更貼近人類生活,所以更有人情味不是麼!

  • 8 # 黃多魚先生

    你好,我是多魚,風水界的小學生。

    先說說陰曆吧

    中國的陰曆以前稱為夏曆,也叫太陰曆,是根據月亮執行的軌道繞行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也叫塑望月,用此做為曆法的紀月,再配合地球繞行太陽一週為一年。

    實際上月球圍繞地球執行一週為二十九天十二個小時四十四分左右,所以有的月份29天,有的月份為30天。

    陰曆最大的作用與航海跟漁業系統,可以根據月相和潮汐來指導航海漁業工作。還可以根據月相來檢視日期,在古時候資訊文字不是很發達,大多數人家裡也沒有黃曆,也不能隨身帶著黃曆出門,很多人晚上抬頭一看月亮,根據月相的圓缺變化,就大概知道是什麼日子了。

    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

    農曆是根據陰曆的基礎,再加入了干支歷的元素。干支歷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執行的軌跡來制定的,也是中國古代的陽曆。

    干支歷的內容很多,主要組成為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四節氣等,農曆就是以陰曆為基礎,再加入了這些干支歷的內容,使得農曆變得非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二十四節氣氣候的變化去進行耕作,知道春夏秋冬之間酷暑嚴寒的變化,可以提早去做防範準備。

    因為大量應用於農作,所以稱為農曆。

    他們的區別

    干支歷是由天干地支組成的,代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需要由八個字來組成,而且他是根據二十四節氣變化來劃分每一個月的,每個節氣的時間需要計算,對於群眾來說計算起來非常複雜。

    陰曆是有日期的,每個月都是29到30天,還可以根據觀察月相來查詢日期,相對干支歷來說就顯得非常方便。

    但是又不能根據它來反映農作,所以古人就指定了陰陽合曆,以陰曆為基礎,以干支歷為內容,古代各朝都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每年曆法的運算。

    像欽天監、太史令、司天臺、太史院、司天監等等,就是古代各朝計算曆法機構的官職,相當與現代的天文臺、氣象臺臺長。

    他們的責任非常重大,計算好每年的歷法,直接關係到全國上下黎民百姓的生活起居勞作關係。計算錯誤就會影響到全國的糧食收成,進而影響到各朝帝王的統治。

    可以說農曆包涵了陰曆,以陰曆為基礎做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又包涵了陽曆(干支歷)氣候變化的內容,用來幫助農民的生活農作,所以是一部陰陽合曆。

    ...

    關注多魚,每天給您分享小知識。

  • 9 # 趙日金141

    農曆是太陽曆與月亮歷合曆。

    陰曆是月亮歷。尹斯蘭曆法是月亮歷。

    陽曆,陰曆,中國陰陽之說的說法。

    太陽曆是根據太陽年制定的歷法。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365日5小時48分46秒)天。

    月亮歷是根據月亮的朔望週期制定定的歷法。月亮朔望週期約二十九天半(29日12小時44分2.8秒),十二個朔望月354.367天。

    農曆與陰曆的區別:

    農曆是太陽曆與月亮歷合曆,平年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閏,平均一個太陽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陰曆是月亮歷,一年354天,30年11閏,355天。

  • 10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農曆就是陰曆,也稱夏曆。以區別於陽曆,也就是叫“公元”的那個歷。其實是“基督歷”,或叫“洋歷”才對。

    中國固有的歷法是農曆,陰曆,夏曆。其實正名“時憲曆”,今年為4717年。也是上下5000年的具體數字,24節氣,三伏三九,各個農節等等有是農曆的,與2019這個年沒什麼關係。

  • 11 # 樹德漢碩

    農曆與陰曆是有區別的。農曆與陰曆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陰曆是區別於陽曆而言的,農曆就是既包含了陽曆又包含了陰曆的一種混合曆法。農曆裡有陰曆內容,但更多的是陽曆內容,陰曆就是陰曆,單純許多,是不包含陽曆的,這一點,有些人總弄不明白。

    陰曆就太陰曆,太陰指月亮,即是以月亮執行規律而制是的一種曆法。陰曆是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的,重在月,在體現月亮的執行特點,依據月亮執行規律而定朔望,朔就是月初一,望就是月中月圓之十五。陰曆體現月亮執行規律,使人知道月亮朔望圓缺盈虧過程特點。月亮朔望一次用時為29天又12時44分,因日要計整不可計餘,所以陰曆設定大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廿九天,如一年定十二月,會有可能有7個大月,一年不是354天就是355天,閏月就有十三個月,會有384天。陰曆只體現了月亮的執行規律特點,是體現不了寒暑冷熱四季變化的。

    陽曆就是太陽曆,以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一種曆法。陽曆重在年,體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寒暑冷熱變化。中國農曆中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依據觀測太陽的這一執行規律特點而設立制定的。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見證春夏秋冬交替和寒暑冷熱變化,與陰曆無關。由於太陽一個迴歸年用時需要365天又約四分一天,所以平年陽曆365天,閏年則366天,4年一閏,一年分12個月,月大31天,月小3O天,後經儒略等人改造,變成了今天世界通用的公曆,2月有特例。

    因陽曆陰曆同為12個月一年,年日差有11天之多,想要陰陽曆混合同用,就要有遷就,於是陰曆就採用閏月法,並形成19年7閏定例,使陰陽曆年日差持平,即陰曆19年加7個閏月後天數基本與陽曆19年日天數相等,差也僅一天。從陽曆陰曆看,陽曆作用大於陰曆。中國古時是陰陽並重的,又習慣了陰曆有錯覺,以為陰曆重於陽曆,更以為陰曆就是農曆,這都是對陰陽曆法沒有足夠認知所致。其實陰曆僅體現了月亮朔望盈虧而已,要反映四季交替,冷熱寒暑變化就要看陽曆。二十四節氣制定就以太陽執行規律特點而定的,安排農事,就要看節氣著陽曆為準,所以有農曆說法,實際農曆就是一種陰陽合曆。有人認為陰曆就是農曆,是不準確的,農曆裡有陰曆,但體現更多的是陽曆,陰曆只是農曆是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農曆更多的反映了陽曆持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醇汽油適合推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