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式防務評論

    你這個問題,好像提醒了我。真是這樣,累計三次,日本最大航母幾乎都是一發入魂。

    第一次,1942年中途島海戰,差不多最大的航母“赤城”號,實際只捱了一顆炸彈,另有一顆近失彈。就這一顆炸彈,穿透飛行甲板的中部升降機在機庫爆炸,引發載滿彈藥的艦載機連環爆炸,最後“赤城”號玩完。

    第二次,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當時最大航母“大鳳”號,只捱了美軍潛艇的一枚魚雷。航母只是被炸壞了升降機,導致艙內油氣瀰漫,事實上還沒有致命損傷。然而,一場意外失火引發特大爆炸,最後“大鳳”號玩完。

    第三次,1944年底東京灣外海,日本史上最大航母“信濃”號,捱了四枚魚雷,其實對於重灌甲的“信濃”號倒還不算啥。但是“信濃”號居然不減速還繼續航行,損管部隊也差勁,導致艙內在高速航行下嚴重進水,最後航母完全是喝多了水翻沉的。

    由此可見,日本這三艘航母在損管管理和訓練方面非常得差勁。航母內部嚴重缺乏抑爆措施,一次爆炸就是連鎖反應。航母最後的沉沒,幾乎都是自家的爆炸導致的,而不是美軍的炸彈和魚雷。損管部隊的實戰能力堪憂,“信濃”號基本就是損管隊自己搞沉的。

    對比美國的“約克城”號和“企業”號,連續捱了多次炸彈和魚雷,都不會發生這種慘烈殉爆,修一修還能很快恢復戰鬥力。“約克城”號從珊瑚海後,就開始實施“二氧化碳吹氣法”,在開戰時將油氣管道內注入CO2,大幅降低了油氣燃爆的可能性。

    美國航母的損管部隊也厲害,像“富蘭克林”號這樣上層被炸爛的航母,都沒沉。換了日本,只有“翔鶴”號還算比較耐打。

  • 2 # 津城沐雨

    二戰末期日本海軍為什麼那麼脆?因為日本資源枯竭,再加上戰況緊急,不得已而為之。

    其一,資源枯竭,不得不節省原料。

    二戰末期,日本經過三年多與美國在太平洋的消耗,日本節節敗退,海上交通線逐漸被切斷,日本本土又缺乏鋼鐵石油資源,日本資源日益枯竭。

    資源有限,鋼鐵資源不足,使日本不得不想盡辦法節省材料,很多航母艦船的防護用鋼被大量削減,裝甲防護減弱,使日本海軍艦船變得“很脆”。

    其二,戰況緊急,趕鴨子上架。

    日本在太平洋上屢屢戰敗,中途島海戰、萊特灣海戰等,日本海軍消耗巨大,到二戰末期,日本海軍航母和艦船損失嚴重,急需補充。

    為了儘早完工下水,日本甚至下了死命令,以信濃號為例,日本海軍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內建成(日軍戰前軍令嚴格,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從最高負責的指揮官到造船工人都會遭受嚴厲的處罰)。造船廠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趕工並儘量忽視次要的流程,在1944年11月19日勉強宣佈建成(其實該艦仍然有大量細節部分沒有完工)。

    由於美國轟炸機頻頻光顧日本橫須賀上空,為了保證安全,日本決定將信濃號轉入相對安全的懶戶內海的造船廠,前往躲避空襲,並將尚未安裝的武器裝備進行安裝。結果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隨後對其進行追蹤攻擊,併發射魚雷。由於該艦處於未完工階段,再加上其他原因,導致大量進水,並最終沉沒,信濃號的首航卻成了終航。

    結語。

    日本以資源小國妄圖吞併中國、打敗美國,稱霸世界,先後發動對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最終被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和人民共同打敗。

    二戰末期日本損失慘重敗局已定,資源匱乏和工期緊張,日本在艦船建造方面不得不犧牲防衛設施節省原料,為了趕工期,不得不縮減工序和忽視次要流程,大量軍艦外強中乾,這是二戰末期日本艦船“很脆”的重要原因之一。

  • 3 # 止水興波

    那為什麼日軍的大艦在美軍面前還是如此不堪一擊呢?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原因。

    日軍對損管技術不重視

    美軍的損管搶修效率很高,管線斷裂,動力故障,艦體破損,火災,進水,樣樣應付的過來,美軍還要時不時的進行損管訓練,保證艦艇完好,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戰鬥力,美軍對待軍艦就像是呵護自己的房子一樣。很多奄奄一息的美軍軍艦經過搶修後才能接著用,比如珍珠港沉沒的很多戰艦撈起來後,經過修復又參加了復仇之戰。

    而日軍對待受損的軍艦就像是一次性帳篷,起火爆炸了,他也不能及時滅火,艙室進水之後也不能儘快堵漏,很多隱患都是日軍自己給自己埋下的,“大鳳”號航母就是由於二次爆炸沉沒。

    雙方實力對比的悄然改變

  • 4 # 響寶寶改二甲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一般代表著題主對魚雷的毀傷能力和軍艦的抗沉能力有一定誤解

    先講講魚雷的毀傷能力

    就以二戰中魚雷技術最先進(之一)的日本來說

    所以從戰績來說明其實是最直觀的了

    再一次把天國的Z艦隊拉出來說事

    上午11時40分,16架九六陸攻(元山海軍航空隊的2箇中隊)抵達並展開攻擊,向“威爾士親王號”發射至少6枚魚雷。這一波轟炸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它的外傳動軸-最大的傳動軸,使得傳動軸扭曲,並衝破了船尾艙房以及撞斷腺體,令得海水通過船面軸隧道進入該船。它立即進水2,400噸而其亦速度下降到16節(每小時30公里,18英里)。根據懷爾迪什中尉的證詞,在"B"組機房的指揮下,外傳動軸已成功停止轉動,但在重新啟動外傳動軸後,海水通過軸損壞處湧入,洪水淹沒機房。也淹沒這個被擊中的部位,隨後通過外傳動軸做成水浸的,是"Y"鍋爐房、中央輔助機械室、"Y"行動機房、柴油發電機房和數個船尾艙房。

    日軍投下的49枚魚雷中共有6枚,可能是8枚命中目標,而日軍在攻擊中只損失了三架飛機(1架是隸屬元山海軍航空隊的內爾魚雷轟炸機,2架是隸屬鹿屋航空隊的一式陸攻),而第4架的是嚴重損壞下在著陸撞毀的。最近的2次調查指出只有4枚魚雷擊中“威爾士親王號”,2枚被確定及另2枚可能命中“反擊號”。探險傢俱樂部“74工作”的水下調查在2007年6月11日完成(見外部連結部分)。在空中掩護Z艦隊的是4架F2A戰鬥機,隸屬於澳洲第453中隊,在下午1時18分到達戰場上空,當時“威爾士親王號”剛剛沉沒,它們遇到1架當時留下來觀察沉沒情況的日軍轟炸機,但當英軍戰鬥機進行追截時,它成功逃脫出來。

    誠然,英王喬治五世級的設計上本來就有缺陷,但僅以四枚魚雷命中的損傷效果就可以讓一艘以當時水平來說可以說是最為先進的戰列艦之一沉沒

    魚雷的毀傷能力可見一斑,至於倒黴的反擊號就更不用說了,未經過改裝的她的防雷能力和抗沉能力都不咋地

    不夠說事?那在看看別的

    中途島海戰

    大家都知道這段故事了,最近電影也很紅

    但大部分人只注意到了美軍無畏的俯衝轟炸日軍航母

    而忽略了日本人最後的反擊

    飛龍號的艦載機中隊以兩波堪稱自殺式攻擊的代價迫使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棄艦

    11時59分,約克城號的雷達發現小林道雄的機隊。這時約克城號正在回收早上出擊的機隊,只能依靠空中警戒的F4F、尚未降落的SBD、以及艦隊的防空炮攔截日機。小林道雄率領七架九九式成功突圍,其中三架成功擊中約克城號前方、中央和後方的飛行甲板。雖然小林道雄在攻擊過後失蹤,這波空襲使得約克城號的雷達失靈,兩座鍋爐毀壞,艦體多處起火。約克城號因此逐漸失去動力,最終在12時40分於海上停駛,全艦通訊系統更一度中斷。弗萊徹立即決定將旗艦轉移至阿斯托里亞號重巡洋艦,留下艦長艾略特·畢馬斯達指揮搶修,約克城號的機隊則向東北到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降落。斯普魯恩斯同時調派多架F4F、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南下,增強約克城號的防空火力。

    友永丈市則在1時30分率領飛龍號第二波機隊出擊(六架零式,10架九七式)。由於約克城號已經受損,山口多聞特別指示友永丈市的機隊攻擊尚未受損的美軍航母,儘量擴大戰果。飛龍號第二波機隊出擊同時,約克城號的搶管人員即將撲滅火勢,部分鍋爐也開始恢復運作。1時40分,約克城號以20節速度重新航行,畢馬斯達隨即下令為滯留艦上的第3戰鬥機中隊加油,但友永丈市的機隊在1時55分進入彭薩科拉號重巡洋艦的雷達,使得F4F要提早起飛。由於約克城號沒有起火冒煙,友永丈市誤以為自己進攻的是另一艘航母。友永丈市視死如生的出擊也衍生了不少逸聞,但他沒有如傳聞所說擊中甚至撞上約克城號,而是被薩奇的F4F擊毀。薩奇對友永丈市的座機印象深刻,因為該架飛機尾翼塗上獨特徽紋,而機師在左機翼和機身起火後出色地維持穩定飛行,直到進入攻擊距離和投下魚雷後才墮海解體。事實上當天擊中約克城號的是橋本敏男和他的一架僚機。這兩枚魚雷在2時42分擊中約克城號左舷,引發大火,動力系統和發電機房遭到癱瘓,舵機亦因為斷電而卡死。不久約克城號再次停駛,迅速入水向左傾斜,迫使畢馬斯達在2時55分下令棄船。

    魚雷的毀傷能力可真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小

    在打個比方,著名的夜間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

    拉菲號驅逐艦被一枚魚雷命中,破壞龍骨造成全艦大部分系統失效,繼而引發彈藥庫爆炸沉沒。(使得就是你們的老婆拉菲)

    波特蘭號重型巡洋艦被一枚魚雷命中艦艉,造成失控並在原地打轉,隨後基本退出戰場。

    天津風號驅逐艦的兩枚魚雷命中巴頓號,造成大量損壞並且使得後者當場沉沒。隨後天津風號又使用魚雷命中朱諾號,並損壞朱諾號的龍骨造成全艦系統失效,但朱諾號最終成功撤出戰場

    蒙森號由於開啟探照燈被日艦集火,但在棄船前射出十枚魚雷擊沉了曉號驅逐艦

    此戰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魚雷究竟有多大毀傷能力

    對於基本沒有防雷能力的驅逐艦,在一枚魚雷命中後你還沒癱瘓就已經算是運氣好了,多數情況下直接斷成兩截都不奇怪......

    即使是相對強壯一點的巡洋艦,在被多枚魚雷命中時也難逃一劫,巴頓號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炸彈

    炸彈能造成多大會上還得看命中的目標防護有多好

    中途島海戰表明了基本沒有橫向防護的日本航空母艦在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下十分的脆弱

    相同的,即使是還算有點防護的美國航空母艦,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傷(約克城的第一輪損失就是被99式艦爆打出來的)

    對於戰列艦這種重灌甲防護優良的目標,航空炸彈的所的相對有限

    當然不是沒有,對於人員殺傷以及上層建築中的次要武器的損壞還是有的,但相對而言,戰列艦的天敵還是魚雷

    (不過話是這麼說,珍珠港事件中亞利桑那號就是被航空炸彈擊穿甲板導致彈藥庫爆炸而沉沒的,此外港內的其他戰列艦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而這些損壞絕大部分還是由航空炸彈造成的)

    以上!~

  • 5 # 軍武資料庫

    謝邀,並不脆,算是平均水平。

    如果說二戰末期日本海軍“脆”這個概念,很多的人要說的是信濃航母的問題了吧?

    這是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船,在二戰後期建設過程中被臨時改成了航母。

    但是要知道的一點是,信濃號在被擊沉的時候還是處於未完成狀態中,中了四枚魚雷後,信濃號內部的水密艙因為管線的問題無法關閉。才導致這艘船沉沒的。

    即便如此信濃號也在中了魚雷後8個小時後才開始逐漸沉沒。

    當然了說脆或者不脆,還得看看其他國家的軍艦:

    例如在中途島海戰中的約克城號航母,在1942年6月4日,被3枚航空炸彈和兩枚魚雷命中後不是也沉了嗎?

    從本質上看,軍艦的防護力發展在一戰之後就已經開始趨近於瓶頸了,對比武器系統的打擊能力來看,“大船”往往依然是承受不了現代武器的打擊。

    並不是日本的戰艦“皮脆”,而是在二戰結束期所有的戰艦都不禁打了。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結束後戰列艦和巡洋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各個國家海軍著重發展驅逐艦的原因了。畢竟,造再大的船也禁不住打了。

  • 6 # 九品侍衛

    二戰末期不僅是日本海軍的軍艦,其實所有國家的軍艦都承受不住航彈與魚雷的直接命中,為什麼呢?因為二戰末期攻顯然已經壓倒防太多太多了。

    可隨著戰爭的刺激,進攻武器的破壞力越來越大,起初的魚雷威力都很小,但隨著戰爭的繼續600mm、800mm還帶穿甲能力的大裝藥魚雷應運而生,面對這種大威力的魚雷,不要說是裝甲了,即便是利用防魚雷突出部都頂不住。

    反觀日本,其自身的各種戰列艦與航母,自誕生之初就有趕鴨子上架之嫌疑,再加上糟糕的彈藥與燃油儲存,還有更糟糕的損管能力與指揮官決策失誤,戰艦在被襲之後不沉才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劍》中,旅長問“撈多少好處”時,一向機靈的李雲龍為何會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