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蝦蟹養殖一點通
-
2 # 空谷幽蘭154812915
引起對蝦白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是細菌感染。池塘底部一些飼料,殘餌和死藻上付著著副溶血弧菌,哈維氏弧菌,創傷弧菌等病菌。對蝦在取食時這些細菌隨食物攝入體內,造成腸胃感染,心肌損害,肝胰臟萎縮,使對蝦食慾減少,生命指標下降,最終導致死亡。
另一種就是藻毒危害,當對蝦體中積累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和魚腥藻毒素時,對蝦就會出現肝胰臟腫大,出血,壞死等病變。
長期不規範的養殖使水質惡化,池底的聚毒層加厚,發熱,發臭,泛酸,有毒物質超標,不及時處理和清除,都會使對蝦引起病變死亡。
這些都是造成對蝦白便至死之的原因
-
3 # 鄉村呂步
白便病是蝦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侵害2月齡的蝦。以排細長白色有粘性的便,伴隨食量減少為主的症狀,剖檢可見腸道上層粘膜脫落和下層粘膜增生及水腫,嚴重時空腸。肝臟表現萎縮或腫大或壞死。
引起蝦的白便原因很多,分享兩種原因供參考。
-
4 # 難為名
謝邀,對蝦白便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引起對蝦白便有細菌,黴菌,毒素等。主要是對"對蝦"肝臟,胰臟,胃及腸道的危害引起的症狀。如養對蝦的池塘水質不佳,滋生一些細菌,病毒增加肝臟以及胰臟的負擔, 引起腸粘膜病變導致的白便。再有吃的飼料劣質或存放不當黴菌毒素超標,長期食用導致肝臟,胰臟的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礙引起的腸內粘膜壞死。抗生素的過量使用亦會傷肝引起白便。再有就是蝦苗是否優質,肝.胰臟的結構和功能是不是健全。
每年高溫季節,尤其是6-8月最為嚴重,10g/尾以上的南美白對蝦容易發病。但對於水生養殖動物來講正是快速成長的季節。
對蝦分泌的白色條狀物常被稱為“白便”,其主要成分為肝臟排出的病變組織、粘液和毒液,腸道脫落的粘膜以及少部分正常的糞便成份。對蝦出現白便會嚴重影響其生長,白便出現以後,對蝦吃料會逐漸減慢,白便得不到及時處理,基本上就面臨著賣蝦了。
一、分析一下出現白便的原因
1、 檢查蝦苗幼體肝胰臟的健康程度,肝胰臟的結構和功能是否健全。
2、苗場標苗期間是否用過傷害肝胰臟的產品,比如過量的使用抗生素。
3、檢查養殖期間水質、底質是否惡化,尤其是弧菌、亞硝酸鹽、氨氮含量、酸鹼度是否超標。
4、養殖期間對蝦是否食用乃至長期食用了傷肝的東西。如:副溶血性弧菌、腐敗黴變的飼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傷肝食物。
由於白便主要致病機理不明,而且病情嚴重的對蝦是沒法徹底治癒的,而且現在市場上還沒有治療白便的特效藥。所以要我們要以防為主,在剛開始放苗的時候就要做好預防工作,不要等到發病才開始想辦法。整體思路:“整腸保肝,調節水質”。
二、預防白便:
1、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殺除藻類,尤其注意弧菌,可以利用樂暢,以驅代殺。
2、投餵優質飼料和保肝產品膽汁酸,並且平時多觀察蝦糞(短粗為好)
3、定期使用解毒、調水、改底和抗應激的藥物。
三、膽汁酸是如何預防白便的?
1、膽汁酸可增強對蝦肝臟的功能,提高對蝦解毒排毒、受損肝臟再生和恢復的能力
2、膽汁酸可與腸道內的黴菌毒素、重金屬和藥物等其它有害物質相結合並將其排除體外,從而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和腸道的危害。
3、膽汁酸可抑制腸道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等腸道有害菌的過度增殖,維護腸道內微生態平衡。
4、膽汁酸可以促進對蝦對脂肪和膽固醇的消化和吸收,從而促進蛻皮激素的生成,增加蛻皮頻率,提高生長速度。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全程使用膽汁酸保肝護肝,可以使肝胰臟和腸道發育得更加清晰飽滿,增強肝臟功能,減少毒素蓄積和侵害,有效預防對蝦肝胰腺疾病的發生,降低腸炎、白便的發病率,提高對蝦成活率和產量收益。
四、膽汁酸的用法用量
1、早期預防保健每噸飼料新增1000g膽汁酸,從放苗開始長期新增使用。
2、早期治療每噸飼料新增2000g膽汁酸,配合抗生素效果更佳。
3、中後期預防保健每噸飼料新增2000g膽汁酸,治療每噸飼料新增5000g膽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