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小溫
-
2 # 農業科技知識
馬鈴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黴引起,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卵菌病害。發生擴散速度快,危害巨大,防治不及時可造成毀園。
在歐洲歷史上曾因馬鈴薯晚疫病爆發流行造成饑荒,導致數百萬人死亡。
一、病原:致病疫黴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分枝,每隔一段著生孢子囊處具膨大的節。孢子囊檸檬形,大小2~38×12~23(um),一端具乳突,另端有小柄,易脫落,在水中釋放出5~9個腎形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具鞭毛2根,失去鞭毛後變成休止孢子,萌發出芽管,又生穿透釘侵入到寄主體內。菌絲生長適溫20~23℃,孢子囊形成適溫19~22℃,10~13℃形成遊動孢子,溫度高於24℃,孢子囊多直接萌發,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對溼度高。
二、症狀表現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侵害葉片,莖和薯塊亦可受害。葉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近圓形或不定形,沸水燙狀,綠褐色,病斑邊緣分界不明晰,溼度大時病斑近外緣出現一圈白黴,此即為本病病徵(病菌孢囊梗與孢子囊),葉背斑面病徵尤為明顯。天氣乾燥時病部變褐乾枯,如薄紙狀,質脆易裂,斑面病徵也不明顯,且擴充套件速度減慢。嚴重發病的植株葉片萎垂、捲曲,終致全株黑腐,病害流行時全田一片焦枯,相當觸目。雨水多的年份塊莖染病嚴重,表面現黑褐色大斑塊,皮下薯肉亦呈褐色,逐漸擴大,終致爛掉。
三、發生規律
馬鈴薯晚疫病,可致馬鈴薯的莖葉迅速枯萎乾死,還可以使莖塊腐爛;是一種毀滅性病害。晝夜溫差大,如果當年份雨水又偏多,溼度大,該病害發生率較突出。一般晚疫病從發病初始至擴充套件期10~15天左右;在這個時間中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現的後果就是毀園。
四、發病原因
1:薯農一般選擇種子有兩個主要途徑,在上年種植的馬鈴薯中自選,當上年度種植的馬鈴薯本身就己感染了病原菌,當在新種植期來時又不進行嚴格剔除病薯,再加上切塊工具交叉重複使用;又不對切塊進行藥到浸泡殺菌處置。
2:從外引進攜帶病源菌,包括己有少個的種薯的腐爛病斑已使自身芽眼被感染。
3. 沒有對切塊進行藥劑浸泡殺菌處理。
4. 土壤連作,土壤重茬等病害嚴重
五、防控措施 :1. 不管是自留種或是引進種源,都應嚴格進行選種;如在秋收時,先在田間選無葉黴病的植株,把其莖塊留作種源;在入窯時把選好的種薯進行單獨存置。
2. 來年出窯切塊時,嚴格剔除有病的種子,凡有腐爛斑的一律不要。
3. 把切好的種塊採用殺菌藥劑進行浸泡殺菌處置。
4.在播種之前一個星期左右,對土壤進行深翻,選用殺菌藥劑均勺噴霧播種溝,然後再播種。
5.化學防治。田間發生晚疫病中心病株或少量疫病病斑,即可開始噴灑藥物。80%大生-M45600-5800倍液,硫酸銅1000倍液、40%多菌靈800倍液、50%福美雙500倍液、50%百菌清600-5800倍液、25%葉枯靈250-400倍液,7-10天一遍,連噴2-3次。
此外:霜黴威鹽酸鹽·氟吡菌胺、氟嗎·錳鋅、精甲霜·錳鋅、吡唑醚菌酯、錳鋅·烯醯、等藥劑也可作為病害普遍發生時的選擇藥劑。
-
3 # 益生良行
馬鈴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晚疫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技巧。
1.建立預警體系,儘早發現中心病株
從馬鈴薯現蕾始期開始,由農業技術人員在馬鈴薯晚疫病易發生區域和早熟品種種植區域進行田檢,及早發現中心病株,為及時有效進行晚疫病防治提供預報。發現中心病株後要及時拔除,移出田間深埋,並在周邊50m範圍內噴施殺菌劑。
2.適時做好預防,科學施藥提高防效
晚疫病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病害。晚疫病發病需要溫度、溼度等必要條件。當平均氣溫達到15℃左右、連續出現降雨,則要開始預防晚疫病。這一時期一般是馬鈴薯封行前,在田間噴施保護性藥劑預防晚疫病發生。使用方法為:25%達科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
田間出現中心病株後,要及時使用治療性藥劑噴霧。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療性藥劑有甲霜靈錳鋅、瑞礬、代森錳鋅、防毒礬、克露、阿米西達、達克寧等農藥。掌握好施藥時間是關鍵,***次用藥是在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第二次和以後用藥需根據天氣和病害流行情況確定。若前次施藥後一直晴天或僅有輕微降水,病害得到明顯抑制,下一次施藥可等到下次降雨之後再進行;若前次施藥後很快有較強降水,則在住雨植株乾爽後進行下次施藥。提倡藥物交替噴霧,以減少晚疫病菌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效。治療性藥劑一般噴霧3-5次可有效防治晚疫病。
3.田間綜合管理,增產增收減損並舉
封行前進行第二次培土,增加壟高。培土既可加厚土壤覆蓋層,保持土壤溫度和溼度恆定,促進塊莖膨大,提高產量;同時有利於田間排水,降低溼度,減輕晚疫病對地上部分的危害;還能減少晚疫病菌孢子透過雨水洗刷進入土壤而對薯塊產生的危害,降低薯塊腐爛率。
4.突出防治重點,確保重點防治物件
根據晚疫病發生規律和品種抗性與地域區別,採取全面監測和重點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即中晚熟抗病品種和早熟感病品種以防治早熟品種為重點;商品薯和種薯以防治種薯為重點;一般田和高產建立田以防治高產建立田為重點;普通村和馬鈴薯整村推進示範村,以示範村防治為重點。
-
4 # 農村老黑丶
通常來講馬鈴薯晚疫病的最佳防治時間是在發病初期的時候,此時我們可以透過觀看葉片的發病情況來判斷病害的發生程度如何?其中主要是在葉片的邊緣會有一些斑點,嚴重的話整個葉片就會萎靡下垂。那麼如果出現了馬鈴薯晚疫病我們應該選用哪些藥劑進行有效的防控呢?
如果是在發病初期的話,應該及時的拔出病株,同時度中心病株的周圍進行噴藥防治傳播,此時我們可以選用:
1、72%錳鋅·霜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
2、18%霜脲·百菌清懸浮劑1000-1500倍液;
3、75%百·福·福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4、8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5、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200倍液;
6、38%噁霜嘧銅菌酯;
7、代森錳鋅。
如果是馬鈴薯晚疫病已經普遍發生了,此時需要及時的透過噴施特效藥進行有效的防控,避免大面積的傳播,造成更大的損失,此時我們可以選用:
1、69%錳鋅·烯醯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
2、84.51%霜黴威·乙膦酸鹽可溶性水劑600-1000倍液;
3、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
4、72%霜脲·錳鋅可性粉劑600倍液;
5、56%嘧菌酯百菌清;
6、霜貝爾50ml+氰·霜唑25g;
7、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1000倍液+l0%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液;
8、20%苯霜靈乳油3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
以上這些藥劑均兌水噴霧,一般來講在噴施兩到三次就可以有效的緩解病情,中間的間隔時期為7左右。注意合理搭配,科學使用。
-
5 # 小鹿三農
認識晚疫病病症狀
一般在多雨季節,馬鈴薯的晚疫病是高發期。嚴重會影響到馬鈴薯的品質。當馬鈴薯的枝幹感染了晚疫病的時候,一般發病是從葉子上開始的。期間會出現很多個小小的黑斑點,慢慢的擴散開來,如果空氣溼度比較大的話,那麼可能會出現黴斑。馬鈴薯的晚疫病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開始是從葉片上,然後到葉柄,再者到馬鈴薯的莖上面。造成了很多馬鈴薯植株的直接枯死,導致整片田看上去死氣沉沉的。由上往下傳播,並很快就會感染到馬鈴薯的莖塊。我們把馬鈴薯塊掏出來之後,會發現它好像長了青春痘一樣坑坑窪窪的。不管是馬鈴薯的葉子還是莖幹或者是它的莖塊,如果感染了晚疫病腐爛之後都會發出陣陣的惡臭味。
晚疫病發病原因!1:氣候
主要原因我們還要歸於氣候。連續的陰雨天氣或者是雨水過於充足,導致溼度過大都會大大提高晚疫病的發病機率。根據科學家資料指出,如果田間的溼度在80%左右持續48小時,而且溫度是在十攝氏度以上的話,那麼就可以發生晚疫病啦。當溫度高於25℃時,這個時候晚疫病發生的機率是最大的。
2:種植管理方面
在馬鈴薯的種植管理方面,如果做得不好,那麼也可能會引發晚疫病,比如說土壤發生了板結,地勢過於低容易引發積水。種植馬鈴薯的密度太大了,無法通氣透光。或者是沒有使用農家肥,而是不適量的使用了化學肥,使得植物瘋長,使得植株的體質弱容易引發病症。
馬鈴薯晚疫病防範秘籍!首先在種植之前選擇馬鈴薯的品種一定要選擇那種抗病性強的,而且對馬鈴薯的種進行消毒殺菌處理,以減少帶病的機率。一般種植要選擇那種地勢比較高的,這樣的話通光透氣效果也比較好,不容易積水。切記不要把馬鈴薯跟其他的植物一起種,這樣的話會影響存活率。在種植馬鈴薯的前期,我們要對土壤進行深挖並且消毒。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馬鈴薯之間的行距我們要保持在30釐米左右,間距一般是25釐米就可以了,馬鈴薯最怕的那就是大水漫灌。當我們發現馬鈴薯已經患上了晚疫病,那麼我們如果眼睛尖的話,一定要把那個中心病株找出來。這個時候一定要採用特效藥劑進行噴灑,這樣的話非常有效的能夠得到控制。種植戶一定要對馬鈴薯的種植用點心,因為馬鈴薯種植確實很不容易,希望你2019馬鈴薯能夠大豐收,賺大錢!
回覆列表
馬鈴薯是製造澱粉、糊精、葡萄糖和酒精等的主要工業原料,其澱粉需求量及加工前景十分廣闊。所以種植好馬鈴薯是能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對於馬鈴薯的病害治理和預防是有為重要的。馬鈴薯晚疫病會腐爛薯塊和影響下一季種植。
馬鈴薯晚疫病的特徵
此病可侵染葉片、莖蔓和薯塊。葉片染病,多從中下部葉開始,先在葉尖或邊緣出現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周圍具有較寬的灰綠色暈環。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成黃褐至暗褐色大斑,邊緣灰綠色,界限不明顯,常在病健交界處產生一圈稀疏白黴,雨後或清晨尤為明顯。
空氣乾燥時,病斑變褐、乾枯、破裂或捲縮。莖稈和葉柄染病,多形成不規則褐色條斑,嚴重時致葉片嚴重捲曲,終致全株黑腐。薯塊染病,初生淺褐色斑,以後變成不規則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病部皮下薯肉呈淺褐色至暗褐色。
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條件日暖夜涼,空氣潮溼,多雨,多霧,平均氣溫10~22℃,有利於病害發生。
馬鈴薯晚疫病的傳播途徑馬鈴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菌薯塊,發芽出土後成為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
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馬鈴薯薯塊染病後 ,初生淺褐色斑,以後變成不規則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病部皮下薯肉呈淺褐色至暗褐色,終致薯塊腐爛。
馬鈴薯晚疫病病毒還可隨雨水或澆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產生病薯,作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①選用脫毒種薯。
②嚴格挑選無病薯作種薯,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浸泡10~15分鐘後晾乾種植。
④發病初期選用72%百思特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