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ragon龍男47

    《西遊記》第五十八回講的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具體內容不贅,只淺析“六識”為何物及其依據。

    六識來自於佛教用語,分別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統稱六根。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屬於心理、生理、物理學科範疇,其物理對應現實中具體的實物,這樣就很好理解了,

    1.眼識:用眼睛看見並辯別物的顏色和形狀。2.耳識:聽(聞)外界發出的聲音。3.鼻識:用其嗅辯別香臭。4.舌識:用其嘗味道。

    5.身識:身體所觸之物辯其粗細、冷熱和溼滑。6.意識:所產生的各種思想,在佛教中稱之為法。由此可見,眼耳鼻舌身是可見的實體,意識雖不見實體卻來自大腦歸於生理學,意識產生的各種形態又屬於心理學。六識產生六種結果又稱為六塵即:見、

    聞、嗅、味、法、觸。

    佛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如不是藉助一些通俗讀物見諸其中,可能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很少會觀注其法理學說吧!

  • 2 # 吾願眾善

    佛教中所謂的六識既六識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識也,前五者的意識為了知物質界,第六意識為了知精神界!【一.眼識】,謂眼根若對色塵,即生眼識。眼識生時,可能見色,而未起分別也。

    【二.耳識】,謂耳根若對聲塵,即生耳識。耳識生時,可能聞聲,而未起分別也。

    【三.鼻識】,謂鼻根若對香塵,即生鼻識。鼻識生時,可能嗅香,而未起分別也。

    【四.舌識】,謂舌根若對味塵,即生舌識。舌識生時,可能嘗味,而未起分別也。

    【五.身識】,謂身根若對觸塵,即生身識。身識生時,可能覺觸,而未起分別也。

    【六.意識】,謂意根若對法塵,即生意識。意識生時,即能於五塵之境,五識能動反映分別善惡好醜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過節,你又被催婚了嗎,沒結婚的你被嫌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