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語,古箏輕音樂。
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對王維詩畫的高度評價。詩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藝術之間是可以打通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古詩文教學中不妨引入書畫藝術,營造詩畫合璧的藝術氛圍,更好地理解古詩文。如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教師可選擇現代著名畫家黃秋園的《秋山幽居圖》、《秋山聽泉圖》和當代畫家陸一飛的《山居秋暝》詩意圖,兩幅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山居秋暝》(隸書)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草書),配上古琴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製成課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展示課件。在賞畫觀書的同時,仔細體會詩的意境,並鼓勵學生充分想象畫面沒有表現出來的詩的情韻。學生會學得投入,感悟較深。再如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文,教師可把“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書法作品(彩印,馮承素摹本)展示給學生,邊欣賞法書邊誦讀美文,可謂藝術共賞。課下,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給詩文配畫,或選名段名句寫成書法作品(硬筆、毛筆均可),以此來加深對詩中情、景、理、趣的體味。書畫情境的設定是烘托,是綠葉,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入體會詩文中的神采意蘊。 朗誦是較高層次的審美活動,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聲情並茂地朗誦古詩文,不僅能使自己陶醉其間,也能感染聽者。如《承天寺夜遊》要讀出蘇軾的閒適、曠達,但曠達的背後隱含著作者橫遭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劉禹錫的《秋詞》要讀出詩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情感,詩中豪邁高曠的畫面,沖霄直上的白鶴,正是詩人高遠爽朗心境的反映,流露出作者雖身處逆境而心志不減的豁達情懷。為了增強朗讀效果,可選擇合適的民樂作為背景音樂,會使感染力更強。如學習杜甫的《登高》一詩,配上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哀婉悲涼的旋律正與詩中蒼涼沉鬱的情景相合。師生飽含深情的朗誦,傳達出杜甫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詩人胸懷坦蕩、憂國傷時的愛國之情激動著每一個朗誦者、聆聽者。朗誦王維的《使至塞上》可配琵琶獨奏曲《塞上曲》、《山居秋暝》配古琴曲《高山流水》或《漁舟唱晚》。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誦古詩文,啟人情思,激發想象,增進理解,誘人遐想。
琵琶語,古箏輕音樂。
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蘇軾對王維詩畫的高度評價。詩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藝術之間是可以打通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古詩文教學中不妨引入書畫藝術,營造詩畫合璧的藝術氛圍,更好地理解古詩文。如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教師可選擇現代著名畫家黃秋園的《秋山幽居圖》、《秋山聽泉圖》和當代畫家陸一飛的《山居秋暝》詩意圖,兩幅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山居秋暝》(隸書)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草書),配上古琴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製成課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展示課件。在賞畫觀書的同時,仔細體會詩的意境,並鼓勵學生充分想象畫面沒有表現出來的詩的情韻。學生會學得投入,感悟較深。再如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文,教師可把“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書法作品(彩印,馮承素摹本)展示給學生,邊欣賞法書邊誦讀美文,可謂藝術共賞。課下,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給詩文配畫,或選名段名句寫成書法作品(硬筆、毛筆均可),以此來加深對詩中情、景、理、趣的體味。書畫情境的設定是烘托,是綠葉,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入體會詩文中的神采意蘊。 朗誦是較高層次的審美活動,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聲情並茂地朗誦古詩文,不僅能使自己陶醉其間,也能感染聽者。如《承天寺夜遊》要讀出蘇軾的閒適、曠達,但曠達的背後隱含著作者橫遭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劉禹錫的《秋詞》要讀出詩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情感,詩中豪邁高曠的畫面,沖霄直上的白鶴,正是詩人高遠爽朗心境的反映,流露出作者雖身處逆境而心志不減的豁達情懷。為了增強朗讀效果,可選擇合適的民樂作為背景音樂,會使感染力更強。如學習杜甫的《登高》一詩,配上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哀婉悲涼的旋律正與詩中蒼涼沉鬱的情景相合。師生飽含深情的朗誦,傳達出杜甫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詩人胸懷坦蕩、憂國傷時的愛國之情激動著每一個朗誦者、聆聽者。朗誦王維的《使至塞上》可配琵琶獨奏曲《塞上曲》、《山居秋暝》配古琴曲《高山流水》或《漁舟唱晚》。在音樂的伴奏下朗誦古詩文,啟人情思,激發想象,增進理解,誘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