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一國學

    本人認為,《道德經》第三十四章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話“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正因為它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而人呢,正因為不自以為崇高,所以才能成就人的崇高。

    歷史記載,明朝有一位密雲禪師,這個人一生未曾正式讀過書,但是,後來修為極深,深得天下同仁器重,後來有人問他,聖人和凡人有什麼區別,這位大師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具足聖人法,而聖人不知;具足凡人法,而凡人不知。

    聖人知之即為凡人,凡人知之即為聖人”。

    這句話就是講,一個真正的聖人,別人看上去或許很高深,但是,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高深,認為自己只是堅守“大道”而已。一個缺少慧根的凡人,卻總是認為自己極度聰明,自命不凡,得志時到處炫耀,失志時牢騷滿腹,這注定了他永遠是一個凡人。

    如果聖人意識到自己是聖人了,那麼,他便真正地淪落到凡人的行列裡去了,而凡人真正地認識了自己的平凡,安於自身的實際,紮紮實實去完成一個凡人應盡的義務,達到這個境界,與聖人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密雲禪師這番話,其實,與老子所講的,“衣養萬主而不為主”,“萬物歸焉而不為主”的大道情懷是一脈相承的,所以說,人的一生真正認識自己真的很難,認識自己而又安之若命更是難上加難。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我是清泉,期待您的支援與關注!

  • 2 # 明心真人

    天德至健,不可為首。

    奇門遁甲,六儀施行。

    道隱無名,默化潛移。

    乾元用九,天下大吉。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

    千年靈石生古韻,萬載潛龍守太平。

    太平時節英雄懶,湖海無邊草澤深。

    尋龍點穴通氣脈,全憑一指定乾坤。

    ——論傳說中的神仙境界

  • 3 # 無話可說一個字服

    不細解,這幾句接近白話文,就是這個意思。也是“無為而治”的精髓,無論做什麼貢獻,都不以成就而自居,反而成就無上功德。你給社會做多少貢獻,天道就會給你多少回報,這種回報不會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多的遲早要拿走,少的一定會補償。把得到大部份拿出來回報社會,福德就無窮無盡。

  • 4 # 不逛語

    道,無處不在。所有的所有都是道的現現,但道沒有說是她的,我們不能動。比如,有一個人做了一件成功的事,而這個人認為是他的本事,那就離道遠了。而這個人認為是大家的功勞,我只是大家的一份子,這就幾近於道。道不主宰任何,更不欲求。告訴我們放下一切,就會快樂,就會永恆!

  • 5 # 味哎兒

    沒讀過此版本的道德經,只能試答了。

    這是一句成名訣竅用途的句子,歸得後捨出以搏名,最終達神被供奉程度完成的句子。

    從而道雖寬泛,卻可握。即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意思。(由此觀非老子作)

    萬物恃等句述宇宙生萬物,不推辭,造成萬物後,不自佔有。涵養保有萬物存在,不以萬物主人自居。從而小名立。

    萬物歸於自己,仍不佔有,名就大些了。

    名聲大自己不認為大,仍如無名時一樣,其名就無限大了。

    整句歸總結神成為神的程序,神自身不動,不言不語,不指不示,不做不為,不幹不涉,而判明一切,人人依神言行舉止的,且供奉神的。只不過用宇宙生萬物,任誰隨意使用佔有,而不自用自佔有為例子而已。

    這一說詞有兩種實效:

    1.宇宙生萬物不據己有己用,使自如神一樣。

    2.萬物歸宇宙造,農民工人的勞做生產就可忽視不算了,不必自勞做只享用產品者,可安心享用了,因萬物由宇宙造,任人享用的。

    用於王應效仿的句子。

  • 6 # 歲熒鎮庚辰

    蒼天,這麼宏大的場面哪是幾句話能解釋清楚的,試試吧。

    在古人眼裡最大的象是什麼?是夜晚直觀的宇宙星辰和白天的太陽,所謂:伏羲氏仰觀天,俯視地,而定四時。四時就是指春夏秋冬,因為農耕社會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節氣變化對植物的影響才是最大的。可別用當今夜晚的天空來想象古人的滿天繁星,現在霧霾讓你看不見星星了,30歲以上的人小時候的天空應該是滿天繁星點點的。當你面北仰望“北極”區域的時候你會發現整個宇宙天球是圍繞“北極星”往西旋轉的,也就是往左旋。回到現在你再想想宇宙空間是不是這樣的?所有肉眼可見的星辰除了個別幾個(比如木星)都是往一個方向旋轉的也就是往西,推動這個宇宙的“天球”左旋的動力老子稱為“道”,但這不是他發明的,在他之前就有。他只是借用這個字來解釋《易》對天文的描述,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還有一句古語說:“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這也是在描述“天球”的旋轉,古人認為是天球的運轉產生了太陽和月亮,然後才產生了大地,只有大地生了萬物,這才是一二三的意義。“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你能讓天球隨人的意志左右轉嗎,它太大了,古人認為所有萬物都靠它滋養產生,但它大到根本沒把小小的人和萬物放到眼裡。再次重申:《道德經》是闡述《易經》的,而《易》是上古時期人們為了生存仰視天空和俯視地理的天文曆法總結。

  • 7 # 打醬油醬打

    大道無所不在,上下左右無所不到。萬物依靠他生存他而不推辭,萬物功成也不據為己有。他養育萬物而不主宰萬物,永遠沒有私慾,可以說很渺小;萬物歸附他,他卻不以為自己是主宰,可以說很偉大。因為他始終不以偉大自命,才能成就完成他的偉大。

    這章主要說明了聖人所具有的其中一個品德,善能利濟萬物,又不自誇其功,是謂能成其大。

    孔子傳道授業解惑,周遊列國推行仁,禮的思想。他終不自為大,卻成其大。他不求回報,卻桃李滿天下。

    08年時的汶川地震中,瞿萬容老師用後背擋住垮塌的水泥板,懷裡守護著一個小孩,給他了生的希望;張米亞老師跪撲在廢墟下,用雙臂緊緊摟住兩個孩子,只能鋸斷他的雙臂才能救出孩子……他們只是普通人,卻在平凡中成就偉大。

    馬旭,一位退休老人,生活簡樸,卻把與丈夫一起積攢了幾十年的1000萬元捐給人家鄉的教育局。

    王繼才,王仕花夫妻兩人在才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孤島――開山島上為了祖國的海防事業默默堅守了32年,整個青春年華都奉獻於此。

    胡佩蘭,從醫院退休後依舊堅持坐診,生活節儉卻為困難病人墊付醫藥費,還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98歲的她在看完最後一個病人後於夢中安然辭世……

    這樣許多的人,他們的名字我們有可能都是第一次聽,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8 # 末學王五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一年四季之更迭,你有辦法改變嗎?宇宙的執行,人可以改變嗎?天地鬼神,各司其職,你有辦法改變嗎?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天地萬物皆賴此而生存,誰能離開?

    功成而不有。天地成就萬物尚且不能據為己有,而況人乎?

    以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為小。萬物離不開天地,天地成就萬物而不主宰他們,佔有他們,控制他們,足見他們的卑微!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萬物確實一刻也離不開他們,即使你不主動去主宰他們,你照樣是他們的主宰。這是你的偉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因為天地本來如此,不居大又不失其大,雖然無心去成就他們,卻成就了天地間的一切!這樣的造化,這樣的功勳,你從來都沒有動過心!真是不可思議啊!一旦無私無我,就回歸自然,我大愛無敵!

  • 9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其實這一章,老子依舊強調虛空,弱小乃大的原理。這就像引力波,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的粒子。

    到目前為止,粒子是人類發現最小的物質。儘管粒子最小,但它在大千世界的變化卻最活躍,因為粒子有個廣大的空間可供量子糾纏。

    即便是薛定諤的貓,處於假死狀態,一旦復甦,它就是最活躍的。

    活躍才彰顯生命的力量。老子這一章關於虛空,弱小,最具張力,最賦予力量的觀念,得到了現代科學最有力的證明。

    科學證明,老子說的是對的。不要羞辱,歧視弱小,不要忽視底層。弱小可以集腋成裘,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越是底層與上層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因為,火山是從地心深處爆發的。一旦地心噴發烈焰,就可以摧毀整個世界。

  • 10 # 靜遠

    大道,可以理解為天地之道,自然之道。

    大道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萬物藉助於他而存在,他不推辭,而且不因此而居功。滋養萬物而不替萬物做主,說明他謙虛。不去主宰萬物,而萬物歸附於他,說明他高大。大道始終不自以為高大,而他的所做所為、其品格,反而成就其高大、其至高無上之大。

    現實生活中,為人父母就應該以大道之為而為。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把孩子養大成人,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就要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去給他們的人生指手畫腳、替他們做主。也不要因為你養育了他們而求回報、要回報。這可算得大道之思,大道之行。

  • 11 # 閒看秋風999

    從字面上解釋《道德經》早已沒有必要,因為千百年來各種詮釋《道德經》的本子多如牛毛,汗牛充棟。因此也無需在這裡作一些貼上。

    《道德經》全書的核心就是四個字——無為而治。老子以及它所代表的道家都倡導無為,而且他們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

    《道德經》低34章的關鍵詞仍然是最後一句:以其終 不自為大 ,故能成其大。說白了,這句話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翻版。

    道家強調的就是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應天道的一個流派。

    司馬談(司馬遷之父)曾經對老子到道家思想進行過總結,並且第一次首次提出了道家的概念。

    他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韓非子後來對老子強調“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倡導“待時而動”“因時而動”,即老子消極的無為變成了一種“積極無為”的世界觀。

    換言之,就是要學習熟悉自然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就是要知道什麼是“道”,只有瞭解了什麼是“道”(事物發展規律),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矛盾雙方的轉化,才能“無為而無不為”。絕對不能理解成“消極的”無為。

  • 12 # 風如鐵

    這篇文章的宗旨是“萬事萬物都是道動之像”。

    想要真的明白《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就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必須看到最後,你才會真正理理《道德經》真諦。

    讀懂這篇文章,你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把它當成玄學,而會讓你從玄學臆想進入哲學思想體系。

    一,先弄懂原文古語語境中的關鍵詞彙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理解這段話,首先要弄懂幾個關鍵性詞彙。

    “大道”指所有的道,而不是“大的道”。《道德經》中的“大”是囊括而不是大小;

    “汜”指,靜而不動的水。形容“擁擠、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名有”指,體現已知之道。比喻,沒人知道。其中“名”是“體現、呈現、表現”。“有”指已知之道。

    “衣養”指,形容像衣服一樣表現出來的景象。而不是“滋養、頤養”的意思。

    “無慾”指,未知之道的探索發現(思考)。

    二,逐句對照理解每個詞彙的古語語境

    現代譯文奧義:

    所有的道聚集在一起,彼此動憚不得,它們相互作用形成萬事萬物。形成萬事萬物的方式沒人知道,萬千景象並非事物的本質,常常需要人們去探索發現於細微末節之處。萬千景象最終呈現出來的也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囊括所有的道共同作用的結果。以至於最終不能囊括所有,而囊括了所有。

    整篇文章的意思是: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道作用的結果,所有的事物只不過是一個“景象”,並非是事物的本質。

    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因為所有的道聚集在一起,相互“擁擠”產生的作用力,並由這種作用力作用的結果。

    這其中的很多原理,我們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需要一個一個的去研究、探索、發現。

    但我們必須明白,這種情況是包括所有的道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囊括了我們知道的全部和不知道的全部。

    三,形象比喻它的真意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舉一個恰當的例子:

    上千萬人擁擠在一個巨大的廣場上。推來搡去,也許還有一些爭吵、爭鬥、火拼……反正就是永不停歇的相互作用。

    假設這個廣場上漆黑一片,我們根本看不到人,只能聽到嘈雜聲,看到拼殺發出的火星,以及感覺到那種氣勢洶洶的熱浪……

    噪聲、火星、熱浪等,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們可以認識的“萬事萬物”。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也是這篇文章要闡述的宗旨。

    而它們的成因卻是“擁擠在廣場上人推搡、戰鬥、火拼、打鬧等相互作用”的產物。

    所以,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世界。因為那是“一片漆黑的廣場”。

    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就要“摸進廣場中,對一個個具體的打鬥事件進行調查,才能真正明白原因”。(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四,那麼這個“廣場上有多少人呢”?

    無窮無盡,即囊括了我們已知的所有,也囊括了我們未知的所有。(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13 # 白玉子

    謝謝邀請ヽ(^0^)ノ大道至簡!本章就是白話文,直白而明瞭。大義是:大道無處不在,掌控著環宇內萬物的生死存亡。萬物依賴她而生存,從來沒有嫌棄不管的。一切功勞都是她的,卻從來不居功為己有。即使無私衣養著萬物,卻從不將自己視為“上帝”般的宗主。常無慾無求,可名微小;萬物歸服而不當主人,可名真正的偉大。正由於她不稱王稱霸,所以才能成就她的至尊至大。從而被天下人公認“天上天下,唯道獨尊”!將人類的道祖視為“老子天下第一”。

  • 14 # 大樂樂明

    實際上《道德經》整篇都在講,“道”和“德”兩個字,從正面舉例講,從反面舉例講,老子喋喋不休要講透這兩個字。而且是和帝王級別的人在講。本章在講大道發生的作用的方式,即德。核心內容是老子對小和大的闡述。道生養萬物,卻不自恃有功,也不自以為大,正因為道不在大,所以才成為最大!無我才有大我!

  • 15 # 合競共贏

    道德經的第34章可能是最沒有爭議的一章,也是老子描述理想的道,最清晰的一章,也是在現實中幾乎無法想象的道。道德經34章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幾乎是無處不在,就在我們身邊左右。它生了我們,養了我們。它默默無聞,不要名不要利。但萬物都復歸於它,但它不要,從而是顯得它特別的偉大。

    這種東西對萬物都有好處,沒有壞處,這種東西在現實中存在嗎?實際上這種單一特性,本身就不符合老子的對立統一的思想。水可能是最接近這裡所描述的東西,它默默無聞,給別人好處,從不要回報,要名利。但是,實際上水也有惡的一面,有毀掉萬物的特性。空氣、Sunny也可能像水一樣,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有害的一面。按照這個標準要求聖人對他的百姓,也是沒有辦法達到的。對別人有好處、沒有壞處的聖人,是怎麼活下來的?他給百姓的好處是怎麼來的?

    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理想是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現實中沒有老子所說的這種理想的東西,人類社會更不可能存在老子所說的那個理想中的聖人。純粹的利他僅僅是一種空想,能做到利己與利他的統一,就是一種很理想的社會,也符合道德經萬物對立統一的思想。

  • 16 # M叔

    一句:道左右一切而不顯。

    其實就是內在規律的文言描述。

    老子語境最大特點就是對比,對立極點對比。意思是不管怎樣,道理不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中截教對陣闡教,為何截教總是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