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秀筆記

    《易經》本為上古之書。“三易”的說法,最早可見在《周禮·大卜》的記載中。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周禮·大卜》

    按照上述的說法,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易經》共有三種學術體系,一是《連山》,二是《歸藏》,三是《周易》。

    按照現在學術界的主流觀點,《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僅《周易》存世。

    那麼這“三易”有何區別呢?從僅存的歷代文獻資料來看,《連山易》是以艮卦為首,象徵山氣之連綿不絕。而《歸藏易》則從“坤卦”開始,以地為尊。而我們現在讀到的《易經》,大家都知道從排列順序上《周易》以“乾卦”為首,從乾、坤兩卦開始,講述天地之間的學問。

    從時間發展順序來看,《連山易》出現在歷史年代最早的伏羲時代,而《歸藏》則出現在黃帝時期。《周易》則出現最晚,為周代。

    由山、到地,再到天地。這樣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規律,和我們文化中對世界的認知觀變化規律。

    當然,按照現在民間的觀點,《連山易》和《歸藏易》則是並未失傳,僅在道家體系內發展,發展成為漢代以後的象、數易學體系,成為道家思想的基礎。《周易》則在儒家體系內繼續發展傳承。

    當然,還有一種“三易”的觀點,源自《易緯》。認為三易的意思是“簡易、變易、不易”。對於這種觀點,劉勰在《文心雕龍》的《正緯》一篇中批判得非常厲害。

    我的看法是,以經為主,緯為輔。把《易緯》的講述,看做是在《易經》基礎之上的輔助材料,就像是我們上學時的精讀課文與泛讀課文的關係。

    但是從流傳於世的廣泛度而言,因為《易緯》的觀點更加簡單、新奇,因此具有普及型和傳播性,傳播會更加廣泛。

  • 2 # 踏遍青山RWL

    《易經》中的三易是指:簡易、變易、不易。

    這三個含義是《易經》中的總綱,對人來說,也是代表三種人生境界。

    1、簡易;簡單成大美。一陰一陽謂之道。是說易的根本很簡單,就是陰陽。八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陰爻與陽爻組成。

    2、變易;應時而進退。易看起來特簡單,一陰一陽,但是變化無窮,兩儀就是陰陽生成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變化形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而洐生出來世間的萬事萬物。

    3,不易,不變是初心。世間萬事萬物的複雜變化,古人歸納為六十四卦的符號體系,六十四卦又歸結為四象的陰陽組合,四象又歸結為兩儀陰陽,兩儀陰陽又是由太極執行變化而來,所以歸納總結說明了易的本體是不變,不易的。

    總之,《易經》的三易闡釋與總結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

  • 3 # 看天觀星

    三易:〈連山〉,〈歸藏〉,〈周易〉

    也可把周易解釋為;本易,不易,變易,當然這只是對易爻而言,演變的過程與變化而生成的易

  • 4 # 八卦問道

    易,有六易。第一是簡易,就是構成八卦都是由陰爻和陽爻,陰爻兩根線,陽爻一根線。第二是變易,你占卦,佔三次可能卦象都不同。第三是周易,六十四卦,乃至四千零九十六卦,按先天八卦順序,或按文王八卦順序,都是週而復始。第四是交易,八卦和八卦相交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根六十四卦相交成四千零九十六卦。先天八卦圖,陰陽相交,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沒想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陽為實,陰為虛,射箭就是以實擊虛。萬事萬物總有相交點,這是周易占卦的根據。三卦不同,但存在相交點。這個相交點就是我們的預測結論。第五是不易,那個相交點是不易的。就好比說,八卦說的是一個東西,六十四卦說的還是一個東西,四千零九十六卦,說的還是一個東西。第六心易,根據所佔的事情,採用相關的卦象,得出相應的結論。這完全看判卦者的心易。

  • 5 # 不語280159021

    易有三易,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歸藏連山周易,二是象數理,三是變易不易簡易。個人認為前兩種都有道理,唯獨第三種不認可!

  • 6 # 易大精深

    《易經》三易,狹義的叫做簡易,變易,不易,分別對應人之易,天之易,地之易,因為它們是組成易的三種材料所以統稱三才。易理認為有這三才作為基礎,可以認識萬物,定性萬物,推導萬物,可以認識人性,定性人性,推導人性,天易,行,健!地易,厚,德!人易,君子,小人!天,變化是常理,地,不變是常理,人,因勢變化是常理。內容太多不一一解釋了,再說一下宏觀的三易,指的是,道,理,法!真正想了解《易》的,還是先從易的鑰匙開始,再去開啟《易》的神奇大門,循序漸進,不能異想天開,只求速成!!!!

  • 7 # 慈音1

    《易經》三易為不易,變易,簡易。而巜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不是《易經》上說的三易,而是《史記》記載的三易。

  • 8 # 易就是簡單

    三易有兩種說法:

    一、三易思想:簡易、變易、不易

    二、三部易經:連山、歸藏、周易

  • 9 # 悟道當然

    “三易”是指:

    變易、是講變化簡易、是講簡單不易、是講不允許變化

    通常也叫易的“三法則”。

    第一含義是“變易”,是講變化。

    《易經》之所以取名為《易》,是因為它要研究變化,我們這樣講顯然沒有講出它的深意,我們換一個講法,大家才好理解。

    要知道遠古時代,人類的文化和智力水平,相當於現代文明人一個幼兒或者兒童的水平。請想想我們小的時候怎樣理解世界,看待這個世界的?一定是靜態的,山山水水,你絕不會想到山是逐步發生的,它原來甚至可能是海底部的海床。

    河流是不斷變更的,氣象是不斷變化的,人生是逐步延展而致衰老的,這些對於古人都是無法理解的,他們認為世界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因此人類在遠古時代是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居然是變化的。當上古先民有一天突然發現,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是變動不居的,於是社會構成重大驚慌。

    為什麼?請想想,我們人類的行為依據是什麼?我們的行為能力不斷提高憑的是什麼?答案是經驗。就是我此前做的事情,給我構成的資訊回饋、構成的經驗積累,使得我後面的動作和行為更加有效,錯誤率更低,因此經驗對人生來講是太重要了。

    如果這個世界是不斷變動的,它就意味著經驗無效,因為經驗要有效,有一個前提假設是我的經驗物件是靜態的,不變的經驗才有效,如果我的經驗物件是不斷變化,那就意味著我們前面的經驗無效,這就是為什麼,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隨著事物演動的速度越來越快,當代人再想長時間的依靠經驗來處理問題,已經決然不行了。

    經驗不但不是你的財富,反而是你的陷阱,因為世界快速流變,你拿應付過去的經驗應付流變的今天一定跌到坑裡去,這叫經驗論無效。

    經驗論無效的前提是什麼?世界是流變的。當人類早年意識到這個世界居然不是靜止的,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流變的時候,它會造成上古先民的重大驚慌。這就使得任何一個還想把握這個世界,還想在這個世界中尋求自己生存之道的人,都不得不追問變動究竟是什麼?什麼東西引發變動?變動的趨勢是什麼?變動的規律是什麼?找不見這個東西,你就無法生存,因此易的第一法則,就是面對變動而產生的一個根本追問,這就是《易》的第一法則“變易”。

    第二個含義就是簡易。比如我們有一個詞叫“容易”。

    那麼簡易是什麼含義呢?

    人類用自己的思想把控世界,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世界儘量簡化,這種把世界儘量簡化、抽象化的思維方式,具有整頓最大資訊量的含義。

    就是在邏輯學上,但凡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都應該將其消除掉。

    在思想和邏輯建構中要簡化再簡化,但凡是可以剔除的東西,一律層層剔除,這叫奧卡姆的剃刀。也叫思維經濟原則,人類運用思想的最高原則。

    舉例:人類使用力使用了數千年,要知道在農牧業文明還沒有發生以前,人類就已經會使用投槍、標槍了。可是人類直到牛頓出現以前,人類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力,儘管人類運用力運用了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直到牛頓說清什麼叫力,他居然說就是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作分子,兩個物體的距離的平方做分母,然後乘上引力常數,這就是引力學說。他在力的動量上用一個最簡單的方程:f=ma即: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這個東西就是力,他居然用如此之小,只有三個字母加一個等號符號,用這4個符號就把力的本質全部表達完了。

    當牛頓把這個本質總結完,其結果是工業時代噴薄而出,機械論和機械論時代,工業時代全面爆發,因此我們把工業時代也叫牛頓時代。可見思維簡易原則,它的力量何其之大。

    再舉個例子,在達爾文以前,人類所說的萬物基本上都是生命物質,因為無機物的種類很有限,而生命物質、包括滅絕物種上百億種之多,因此當年最有才的學者,處理資訊量最大的學者,最博學的學者是什麼?——生物分類學家,他們要把數萬數十萬數百萬數億萬種最終簡化分類,按照他們的生物性狀分類,也就是繼續用簡化原則才能把控萬物,把控生物。所以當年像林奈像居維葉,這些生物分類學家被人類稱為中世紀以後的博物學家,可這個時候人類對生命是什麼幾乎完全不能把握,直到達爾文出現,他居然只用4個字叫——自然選擇。把萬物是什麼物種方法怎樣發生,生命如何演動,全部說完。生命科學第一次被奠定。達爾文學說最典型的表達了思維簡易原則。

    愛因斯坦,他在狹義相對論整理時空相對關係的時候,居然推匯出智慧方程,這個方程使人類第一次理解物是什麼,人類從來不知道物質是什麼,直到這個方程出現,人類才明白,居然是能量的轉化形態。我們第一次有了一個像樣的解,萬物通解在這個公式中,居然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由此締造我們今天的電子時代和核時代,這叫思維簡易原則,想想簡易何其重要,簡易是思想工具中多麼有分量的東西。因此,一個人表達對某個事物的理解,看他能不能把這個事物概括為一個最基本的原理,這標誌著他對這個事物通解程度的尺度,這是易的第二原則叫“簡易”。

    說到這兒大家就應該可以驚歎古人早在數千年前所達到的思想高度,他們居然意識到人類用思想把控世界,要用這樣一個奇怪的方式才能有效。

    第三個含義叫“不易”。就是不允許變動。

    什麼意思?要知道人類要想把控流變,就必須用一個思維簡易原則來把控,要想運用這個思維簡易原則,簡易的結論就不能亂變,因為如果這個東西是不斷變化的,那麼我們對世界的變動就仍然無從把握,也就意味著我們仍然面對的是變動不居。

    你既然要用思維簡易原則來把控它,那麼當然你的簡易結果是要掌控流變,是要固化流變、是要解釋流變、是要把流變的趨勢確定。

    也就是說把控世界的簡易原則或者說原理,不允許變動,這叫不易。

    這就是科學的力量所在。神學、哲學、科學是人類經歷的三大思想時代。到科學時代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就是任何一個科學原理,它必須對它所要解釋的諸多物件,具有通解性也叫普解性,它不允許在它的解釋範圍內出現反例,只要有一個反例出現該原理立即崩潰。因此科學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嚴格檢驗,不得變動,稍有變動,即告崩潰。比如牛頓的學說把控宏觀世界的物體運動全部有效,沒有任何例外,可是隨著微觀現象出現,法拉第發現電流,人們隨後發現電子,微觀世界,逐步展現出引力必須大質量物體才能發揮作用。微觀粒子原子狀態引力失去了作用,那麼微觀世界的執行規律是什麼?牛頓的學說全然失效,於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出現,他的相對論有效的解釋微觀世界的運動,同時又有效的相容宏觀體系的力學運動體系。牛頓力學經典體系幾近崩潰,它今天還在使用,是因為它簡單而已,而不是它還代表精確性。它說明什麼?說明一個原理,它要能夠有效的把控事物,這個原理本身,不允許調整,不允許變動,如果一個學說,遇見了任何反例,它就調整自身。它說明兩點,第一這個學說嚴謹程度大成問題,第二這個學說解釋事物無效,這就是易經的第三原則:不易。

    講到這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古人已經所建立的思想原則,所要把控事物的那個深度達到了怎樣的高度,我不是說他可以高升到我今天講解的這個深度,我只是說,古人的智慧居然朦朧的猜測到他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面對這些問題的基本原則僅是如此,也已經十分高超,令人驚歎,這就是《易經》作為思想文化整頓工具的原始力道所在。

  • 10 # 馮炳武

    《易經》上說:易有“三易”,即是簡易、變易、不易。

    “簡易”,即是我們生活中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複雜萬事萬物的變化過程,某事某物重複去觀察,重複體驗,重複去試驗,得出結果用定義,用公式,用辯證理論作為哲學依據,用通俗易懂表達方式,讓大家明白,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於易”。

    “變易”,即是某事某物阻止我們生活,我們必想辦法變通。把某物某事發展阻止我們生活、生活環境與工作的根源把它細化,從細節中找出問題,把問題用簡易方式把它規律起來。老子云:“天下難事,必作於細”。

    “不易”,即是某事某物我們透過簡易方式已規範起來了,我們不要憑主觀去改變,比如說國家治國之本。比如說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不要重演歷史,必需觀往。鬼谷子雲:“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日語,有哪些學習方法或者輔導書籍值得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