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角漫讀
-
2 # 九思品文
要看你是為什麼而寫書。
如果你是為了簽約有收入,那麼選擇熱點會是個好做法,例如某一階段,出現了一個好的小說或者電視劇,那麼圍繞著這個小說型別,會有很多寫手去進行寫作,這樣可以讓同期編輯進行推薦,也可以讓對這個話題的人進行閱讀,你的書籍曝光率會加大。
如果你是想鍛鍊自己,不圖一時,還是順應本心比較好。你擅長什麼情節,擅長什麼話題,這些都是你要知道的,或許頭幾本書反響並不好,但是形成自己風格,找到自己的擅長,是寫作初期最重要的。
不管為了什麼而去寫,都要做到寫出自己的風格,並總結經驗不足,不要為了寫作而去強行寫梗,那樣你會寫的很不痛快。
-
3 # 傳媒人賈璋岷
就傳播的受眾而言,傳播學中,有一個“分眾化”理論,這同樣也適合自媒體的傳播。
就傳播的主體而言,術業有專攻,能力有大小,找到自己的特長來從事自己的寫作,更好。
如果是為了簽約有收入,為了有更多的閱讀量,在短期內達到一個外在的量化指標,當然可以瞄準社會熱點。
前提是你對這個熱點有足夠的理論分析能力,並且熟悉、或者透過學習去熟悉這個領域。
如果是為了完善自己、順應自己的內心追求,也可目無旁騖地按自己的計劃推進,寫好自己的擅長文章。
其次,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寫作,不等於沒有熱點,如果頭腦僵化,那就會看到熱點也有意迴避。
如擅長詩詞創作的朋友,不一定都埋頭寫風花雪月的詩,如果遇到“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文化活動、完全可以抓住熱點、結合熱點。
又,在寫作中,也可緊跟熱點、配合熱點、圍繞熱點、服務熱點、營造熱點,如2019年是建黨98週年、新中國建國70週年,所以,在選題方面完全可以以此為題材吟誦詩詞,使自己的詩詞更有影響力。
其三,自己選定的領域,也會出現新的、突發性或週期性的熱點,這些個屬於自己寫作領域的熱點,就應該抓住,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大家開展交流。待會兒,我舉個例。
第四,在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會出現新的狀況,如果自己有想法、有判斷,完全可以不受自己專業的限制,自我約束,而應該大膽發表意見。
況且,有的社會熱點,與自己確定的寫作領域並不是隔行如隔山的。
如你是以“文化”為定位的作者,面對山東大學發生的“一帶三”的“學伴”事件,心中有氣,有話要說,就不能想到只是一個教育領域的事,而選擇最好不參與的態度,那就錯矣。
實際上,那個現象,不僅是個社會熱點,也可以看作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一種情況,最起碼可以稱為“亞文化”現象,應該是在自己選定的範圍之內的。
其四,剛開始寫作時、一時不明確自己的定位,不妨放開手足,先動起來,行知合一。
在實踐中慢慢找到最適合自己愛好、最對自己寫作的路子,最恰當表達的領域,作為自己的“內線作戰”的“根據地”,然後相機“外線作戰”。
在打造自己寫作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不斷開拓視野,擴大選題和寫作的視野與空間。
同時要儘量避免“紅海對壘”,而努力“走向藍海”。
最後,交流一下我自己的想法與實踐。
今後,我會堅持這樣做,希望朋友們多關注、多交流,共同營造一個互相學習、風清氣正的自媒體平臺和空間。
-
4 # 陌上書香
是追求熱點寫作,還是按照內心來寫作?
我的觀點,如果有興趣,偶爾不妨擦個熱點寫一寫,但最重要的還是按照自己的內心來寫作。
一個人只有順從自己的內心,天長日久,才有自己寫不完的題材,說不完的話。
內心是一個寫作者對於現實的反映。文學是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識、觀點。
如果一味的追求熱點,總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刻。熱點不可能都是你擅長的領域。
縱觀史上或者身邊的那些優秀的作家,哪一個不是按照內心而寫作。只有這樣才能出精品。
遲子建寫的散文,基本表現的是東北老家的人物風情,所見所聞以及對於人世間一些現象的思考。都是遵從內心流淌出來的真情文字。
李娟的文字喜歡的人就更多了,她書裡沒有熱點,她寫出了自己內心想寫出來的文字,她的作品就成了熱點。
如果為了追求爆文而追求熱點,每天都寫自己不願意寫的文字,估計她們的書就上不了書架,更不會有那麼多人熱衷閱讀。
蕭紅,在革命年代,獨自走上一條寂寞的路,她沒有去延安,而是選擇去了香港。多少年後,當初熱浪滾滾的革命文學漸漸被人淡忘時,但是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卻受到更多人的喜歡。
她的《生死場》就是熱點之作,多年後會發現,她的《呼蘭河傳》文學價值遠遠超過了《生死場》。《呼蘭河傳》中的章節入選小學課本,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有張愛玲,為什麼後來作品倍受讀者推崇和喜歡,就是她始終是站在熱點之外,按照自己的內心而寫作的,所以她的作品不會過時。
熱點只是一時的,就像暢銷書一樣,所賺的往往只是一時的熱點效應。
當時過境遷,那些曾經的熱點文字就什麼也不是了。例如現在再讓你去讀關於“范冰冰”、“吳秀波”事件類的帖子,你只會繞道走。時效性過了,再也不會激起人的熱情。
到底應該追求熱點寫作,還是遵從內心寫作,我只是表達了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一個別人。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生存方式。
熱點是過眼雲煙,昨天的舊船票登不上明天的客船。濤聲依舊敵不過大浪淘沙。
如果我們都一窩蜂的去追求熱點,文字就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意義和力量。
當然,遵從個人意願更重要。如果你想把文字當作技術,遊戲,不妨追求熱點。如果你把文字當著藝術,勸你還是按照內心的想法去寫吧,那樣,有一天你才可能出精品,而不是跟人後面湊熱鬧,最終後悔把時間浪費在不該浪費的地方。
-
5 # 淮月書影
寫作者是該追求熱點寫作,還是還按照內心來寫?
這個問題對於我這樣的新媒體寫作者來說,尤其是個兩難問題。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新媒體作者如果不追熱點,就很容易被流量拋拋棄,沒有閱讀,沒有粉絲、沒有收益。尤其,在熱點事件出來的時候,追的不及時或者不追,看著慘兮兮的閱讀量,實在心難平。
但如果追熱點,寫不出來有深度的文章,或者去吃些“人血饅頭”,內心又會非常不安。自從寫過一兩篇強追明星熱點的文章,被前輩批評後,我就很少寫熱點文,除非是自己對熱點真的有不同的見解或者真情實感的想法,我才會去寫。
經歷了一年左右新媒體寫作,我覺得我們寫作者還是要按照自己的內心來寫作追熱點只是一時的,想要長久的寫作下去,還是要遵循內心的真實想法來寫。
1、追熱點的文章,會阻礙自己的寫作之路。很多作者追熱點,寫文章,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篇文章不過是把網友的想法羅列了出來而已。
更有許多熱點文是為了迎合讀者的想法,寫出所謂的大眾“痛點”,而不是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有一些熱點,純粹是蹭了熱點,常常有消費名人的意願在裡頭。
長久寫熱點文,也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流量和曝光量,但是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只追熱點,而忘記了寫作初心,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寫,會迷失寫作的方向。
更有甚者,熱點文的“爆款套路”,常常會讓寫作者失去了鍛鍊自己寫作水平的機會,忘記了真實的文學作品要如何卻寫。
2、遵循內心寫作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圖書市場上的確有很多“暢銷書”,但這些不過是包裝起來的書而已。那些真正被市場認可、被讀者喜愛的、能夠長久流傳的書,非經典不可。而經典書籍,絕對不是“熱點爆款文組合”。
唯有那些“執筆寫我心”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
比如,我最近在讀的新疆作家李娟的作品,從《九篇雪》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冬牧場》、《遙遠的向日葵地》,這些作品無一不是在寫阿勒泰,在寫李娟那貧窮、簡單而帶有新疆異域風情的生活。但這樣不追熱點,不浮躁喧譁的文章,卻讓李娟奪得了多項文學大獎,也被更多熱愛文學的人所喜歡。
寫作在於真誠,作家懷著真誠的心寫作,才能感人;能打動人心的,也唯有真誠的文字。
叔本華曾說:“唯有發自心靈深處的作品才能獲得桂冠。”
寫作最終還是要遵循自己的內心。
-
6 # 湯茗觀點
寫作該追求熱點,還是遵照內心,我想這是一個新媒體寫作者的一體兩面,每個人都要兼顧,但每個人的側重又有所不同。
追熱點一提起追熱點,有些人面露不屑,有些人則趨之若鶩。趨之若鶩的,認為熱點能給自己帶流量。面露不屑的認為熱點沒有生命力。
但我認為熱點需要追,但要適當地追,高階地追,追出深度,追出個性。
比如一位情感領域作者,看到某明星結婚了,單純只是祝福就顯得單薄,而明星分手的熱點,則會有很多人去扒當事人的黑歷史,這就略顯低俗。
如果能在這些明星分分合合的事件背後,找到能觸發普通人在戀愛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引發更多人思考,並給出自己的觀點,拿出自己對待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則會是一篇深度好文。
寫內心我個人認為,寫內心還是不太容易的,有些人把自嗨文當成是遵從內心。但這種文章就像日記,甚至是流水賬,觀之無味。
真正的我手寫我心,還是要有觀點的。而這種觀點不是抄襲別人的,並且在自己的大量例證和分析基礎上,能夠做到邏輯自洽的。
比如關於《紅樓夢》的解讀,100個人就會有100個不同的角度,每一個人物的舉手投足,都會表現出這個人物的多面性。這就是經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那麼如果我們現在再去解讀,如果你的觀點是滿大街大家都在說的觀點,那麼我認為這和自嗨文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又不能僅僅為了不同而不同,去說一些生澀難懂無法自圓其說的話。
不管是追熱點還是寫內心,都是需要經過思考的沒有經過思考的追熱點是淺薄的,沒有經過思考的內心是自嗨的。不管是追熱點還是寫內心,最終還是內容為王,獨立思考為王。
我也努力在靠近。共勉!
-
7 # 仨美
人生補習班的土豆老師在我們開始學習寫作時跟我們反覆強調,寫作最開始就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寫完一篇文章或者書評釋出多個平臺,不僅可以獲得收益,還可以積累自己的品牌,即使有一天平臺飽和,你也可以有其它的出路。
首先,有目標是我們開始嘗試寫作時就應該有的,不管你是想要物質上的收穫還是精神上的收穫,目標才能夠促使你在後面的寫作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下去。
其次,明白自己為什麼寫作,有的人寫作是為了名,有的人寫作是為了利。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類?
在目前的市場上,能夠成為行業翹楚的大部分寫作者,都是結合了兩者的寫作方式,當然最終兩方面也都有收穫。有的人會說自己是寫作愛好者,也就是按照自己的內心來寫,對於這類作者我的認識是不追求名利,只按照自己內心的喜好。
愛好者一般分為兩種1.一種愛好者能夠在寫作的路上走的越來越遠,那就是能夠不斷地學習閱讀方式,寫作方式,提煉自己的寫作技巧,參考前人的寫作方法,在長期的堅持與鍛鍊中,最終也能遇見伯樂,實現名利的雙豐收。2.還有一種那就是三分鐘熱度,有的人受自己喜歡的作者的啟發,或者某個階段發現自己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便興致勃勃的開始準備一系列寫作用具,開始自己的創作之旅,今天寫500字,明天寫1000字,即使寫的不好,看到自己的文章有人看也會很開心,過了幾天,發現自己不再寫的出來,面對著電腦半天,螢幕上卻還空空如也,腦海裡一片空白,於是告訴自己明天再寫,今天休息一下,很多人到這裡寫作生涯已經結束。
自媒體給了很多人機會。有的人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向為自己制定合理的規劃,追求熱點的同時的同時能夠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不斷提煉自己的寫作技能,寫出來的文章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讀者願意為這樣的文章買單。而有的人以為追求熱點,自身言辭淺薄,不善總結,還不願花費時間學習,不注重自我規劃,一味的打擦邊球,不持續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標題黨,剛開始這樣的文章確實會有人看,但是漸漸創作的人開始增加,大家的寫作水平普遍提高,寫出來的文章也越來越好,讀者開始意識到好的文章所具備的因素,於是開始慢慢淘汰自己最開始關注的那些內容。
寫作總的來說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作為一名寫作創作者,不管目前自己的寫作技能如何,進入這條路,就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又能夠持續創作的方法。一味的按照內心的創作或者追求熱點都不是一個好的寫作方式,前者沒有人鼓勵,很難堅持下去,後者很容易被這個時代淘汰。只有做到兩者的結合,明白從任何角度出發,我們寫作的主體都是“人”文章中的人和閱讀的人,我們都需要去了解,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產生共鳴,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
8 # 莫愁前路有人
對於寫作而言,當然是隨心而寫,不被市場左右。
01寫作,寫什麼寫作,簡單來說,就是寫,可是具體寫什麼內容呢,這個就看你的愛好和擅長的領域,比如安徒生剛開始是寫文學的,可是後來發現自己可能更適合寫童話,於是就成了世界級的童話作家。
如果你知道自己擅長寫哪方面的話是最好的,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擅長呢?就是說你寫的時候是開心的,是停不下來,是可以下筆有神的,不需要東拼西湊的,這方面肯定就是你擅長的。
如果不知道自己擅長哪方面的話就多寫幾個領域的,比較自己寫哪方面的時候比較得心應手,相比之下就知道自己應該寫什麼了。
對於內容而言,可是是科幻也可以是文學也可以是歷史,只要你寫的時候有理有據,有人性,故事有頭有尾,有正確的引導,那麼你就持續寫下去就可以了。
02寫作,是隨心而寫還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對於真正愛寫作的人來說,他只會寫自己心中所想所悟,不會因為社會上出現一個熱點就去追,再出現一個熱點就再去追,自己本來也不是很擅長,為了熱點而去強拉硬寫,雖然寫出來了,可是沒有靈魂,只不過是文字搬運而已,看得人不明所以,寫的人不知所謂,這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
03要知道為什麼而寫,才能讓自己的寫作有靈有魂什麼是一篇好的寫作呢,所有的作家都是從零開始寫的,誰都不知道自己以後是否會成名,但他們一直在堅持,對於一部長篇小說而言,可能要寫一年或幾年,其中所耗費的心力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成名對他們來說只是寫作之路上的一個點綴而已,如果沒有這朵花的點綴,他們還是會繼續寫作,因為他們知道為什麼而寫。
就好比戰場上的軍人一樣,只要有信仰,只要他們知道是為國為民而戰,那麼就會義不容辭的衝鋒衝鋒。寫作也一樣,如果你喜歡,就寫,一直寫,直到你寫不動了,用心寫出的作品是肯定會有有心之人去發現的。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
-
9 # 發發微筆記
寫作該追求熱點,還是還按照內心來寫?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分情況討論。我想著重講第二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簽約收入。這種情況下的寫作,為了吸人眼球,難免要多關注時事熱點,以熱點為切入點。當然只寫熱點是不夠的,不然就成了新聞。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入思考。
熱點切入,角度新穎,主題昇華,思考深入,才能獲得較高的閱讀量。如果只是調動讀者情緒,令讀者讀完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那不過是一篇討巧不討喜的文章。
第二種情況,真正熱愛寫作。熱愛寫作,把文字當成給自己的擁抱。這裡提一本比較小眾的書,廣東佛教信徒扎西拉姆·多多的一本書《雖然不相見》。讓楊冪火遍大江南北的《宮鎖心玉》的插曲《見或不見》,就出自多多的筆下。在《雖然不相見》中,多多提到寫作於她的意義。在她看來,寫作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排遣的一種方式。最是脆弱、倉皇之時,寫出來的話語最是有力和鼓勵人心。“那些文字,不過是用了最後一點氣力,從內心分裂出的另一個自己,俯身給予自己一個擁抱罷了。”
初中時班上同學流行在qq空間發表日誌,我也很喜歡讀同學的日誌。後來我發現,好像越是傷感的文字,越能打動人心,那些深沉的、帶著灰色的隻字片語,令我好想知道背後的故事。而我自己呢?正如多多,傷感的文字寫著寫著,會轉向Sunny,在抒發的過程中我也在開導自己,於是常常是悲傷開頭,喜悅結尾。茫茫浮世間,多多堅持追尋信仰,勇敢而真誠地走向自己的深處,回到人之初的地方。她說,在這一洞見中,她獲得了書寫的自由。可,何謂“書寫的自由”?“不再計較讀者到底是誰,是我自己還是你,只要我對自己足夠坦誠,對世界足夠真誠,你就算是對我的文章不認同,也一定會報以尊重,予以傾聽,我像相信自己一樣相信你。我也不再關心每篇文章是否意義重大,只要我不失去道路,不停止腳步,每一次的思考,哪怕是引發更多迷思的思考,都意義非凡,都是漫漫尋道途中,不可或缺的一步。”自由寫作,是現在許多網路作家在寫作訓練營裡給小白們提出的第一個步驟。先是隨心的自由寫作,然後再提高文章質量,輸出對他人有利的文字。而我以為,寫文步驟的最後一個應當迴歸到“自由寫作”。歸根結底,為自己而寫,大概才是我們寫字的本心吧?
-
10 # 讀書旅行茶
自媒體時代,有的寫作者為了閱讀量,蹭熱點是件很平常的事。
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段時間就天天在網上刷微博熱搜,寫熱點文章,且都是以明星的事情居多,比如賈靜雯生子、雙宋離婚、郎朗結婚等等。
因著這些熱度,寫出來的文章確實增加了不少閱讀量。但是,寫著寫著我就覺得迷茫了。
聊來聊去都是明星的那些事兒,而我自己真正內心想要表達的,卻沒有表達出來。
為此,我越寫越鬱悶,然後消沉了一段時間。
直到一位朋友對我說:想想你的初心!
他的話瞬間讓我醍醐灌頂,於是我靜下心來,認真地問自己:當初到底為什麼寫作?
答案是:為了表達!
想明白後,我不再一味地追求熱點而不顧自己的喜好。熱點還是會追,但是會選擇那些真正觸動我的熱點。
最重要的是,我把精力放在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這樣做了調整以後,我很快不再鬱悶,並且我又開始開開心心地寫作了。
值得指出的是,作為一個寫作者,追求熱點,賺流量無可厚非。但要有自己的態度和底線。
比如我在選擇案例的時候,雖然某位的明星例子很合適,但是如果我覺得ta的為人不咋的,那我果斷不用。
所以我的觀點是,熱點可以追,自己的內心也要抒發出來。我們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槓桿,既有流量又有質量,何樂而不為?
【end】
-
11 # 水靜流深123
這還用問嗎?自然是追求熱點,如果按照你自己的內心來寫,你的內心不一定是熱點,不是熱點沒人看,那寫出來有啥意思?能發表嗎?
-
12 # 三尺吼吼
如果你是要靠寫作來吃飯的話,那肯定要兼顧熱點。但我覺得如果現階段你對寫作是愛好大於生存。那不妨就寫自己得心應手的,總會有人欣賞你的寫作風格。而且當你在寫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你會才思泉湧,寫作會非常的順利,不會碰到太多問題。每當你完成一部自己想要寫的東西時。你會感到無比的自豪,會產生很多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這更加有利於你以後的發展,更加有利於你不停地寫下去。因為興趣才能促使你在一個行業裡走得更遠走得更好,如果你不知道選擇走哪一條路,那麼就選擇走艱難的那條。因為艱難的那條路會讓你永遠保持激情,充滿活力。嗯就這麼多,加油鴨!
-
13 # 索道
熱點是不斷變化的,人的內心就不是了麼?!
題主問這個問題,應該是內心不太認同現在熱點之所以成為熱點的邏輯,也就是自我邏輯和流行邏輯有衝突!
如果認同工作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的話,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拿找工作來打個通俗的比方:剛畢業的同學,大部分是透過工資來選擇公司的;隨著閱歷和財富的變化,很多人開始看重行業,地域,人脈等等;再後來,自己喜歡啥就去幹啥,哪怕是賠錢…
您說,是吧?!
-
14 # 竹林聽雨3120
寫作當然是以內心感受來寫,以物喻人,以境抒情,才能寫出真實而生動的生活寫照,才能反應社會中不同價層的生活和思想,一個好作家和詩人,必需深入群眾去體會,瞭解他們的生活內心世界,才能寫出好文章好詩文,去追熱門只是一種潮流,浪退了也失去了原來的激情與興趣,個人解見
回覆列表
我從來不認為人的自由在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在於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盧梭
追求熱度寫作還是按照內心寫,這要看個體如何定位:是將自媒體寫作當成一份事業來做,還是閒暇之餘當做一個寫作的平臺?
追求熱點寫作1、追求熱度寫作的自媒體創作者更像是一個資訊蒐集者,時刻保持靈敏的嗅覺,以此獲取的資訊撰寫的內容來換取關注度、流量,進而得到相應的報酬。而對於哪些破釜沉舟將自媒體寫作當成一份事業來做的人,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而這種創作型別的內容往往是低質的娛樂資訊的堆砌,對自己的寫作能力的提升沒有一丁點兒的幫助。
持續的追求熱點寫作,對自己也是一種內耗。熱點內容往往受眾是普通群體大眾,要時刻關注大眾的喜好。引導他們的視線,不能根據建立在純粹平等學上的原則,而是要尋找那些能讓他們等新的事情、能誘惑他們的東西,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互利共贏的關係。
就群體的大多數而言,他在精神上表現出一種獨特的低劣性,在另一些行為中,他好像有受著某種設秘密力量的左右,古人稱他為命運、自然。或天意,我們稱之為亡靈的聲音。——《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
為什麼寫作?
因為內心強烈的表達欲,只有透過文字敘述出來內心才暢快;
因為對寫作的執著,對文學的信仰;
因為喜歡紙上跳動的文字,喜歡筆尖、指尖上的藝術;
因為希望書房那滿滿書架上有一天能擺上自己寫的一本書;
因為曾經被一段優美的文字感動得熱淚盈眶,自己悄悄在心裡許下寫作的願望;
因為就應該寫作,就跟人每天吃飯一樣稀鬆平常
……
此種原由,不勝列舉。
對於作者來說,應該從寫作本身,從思想的宣洩中獲得快樂,至於其他,不必介意。寫作是與自己內心深度的交流,容不得他人左右
結語寫作還是按照自己內心,追求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拒絕刻意的迎客“烏合之眾”的群體心理而進行的肆意的文字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