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生講史

    (1)形勢需要下的一石三鳥。

    漢武帝執政初朝,其祖母竇氏家族和其母王氏家族一直牽制著漢武帝權威的樹立,而且匈奴又一直嚴重影響著漢朝生存發展,為了儘快緩解這種僵局,他就必須提拔自己的新勢力,衛青的出現猶如救命稻草,而且她姐姐衛子夫又是漢武帝心愛之人,於是乎,封侯衛青去抗擊匈奴,可謂是一石三鳥,既有人抗擊匈奴,又因此培植自己的新勢力對抗朝中舊勢力,還是取悅於皇后衛子夫,實在是高明!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漢武帝讓從未帶兵打仗的衛青率領一萬人出征攻打匈奴,加上衛青本人又真心爭氣,每次都能大勝而歸,還得到李廣飛將軍的美名,此時,漢武帝又是給衛青加爵,又是封侯,鼎盛時期的衛青,朝臣見了都要行跪拜之禮,可見漢武帝給他的地位是何其尊貴。

    (2)更好“替代品”的出現。

    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武帝發現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同樣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便命令衛青帶他出徵,這一戰使十七歲的霍去病一戰成名下,班師回朝後,漢武帝給霍去病最豐厚的獎賞,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武帝對衛青的態度已然在悄悄發生變化了,後來的跡象都明顯表明這一變化,如霍去病每次出征前,漢武帝都力排眾議,讓霍去病挑選最好的戰馬、士兵,回來以後給最豐厚的獎賞、最大力度的讚揚,霍去病十七歲便被封為驃姚校尉,十九歲封驃騎大將軍,二十二歲官至大司馬,更有甚者,霍去病放暗箭射殺李敢以後,漢武帝也不會怪罪,而這時候的,衛青好像全沒了存在感,因此,這時候的漢武帝對衛青的態度已可見一斑了。

    (3)漢武帝高明的御權之術

    漢武帝執政後期,匈奴外患已基本解除,這時候漢武帝突然發現:衛青姐姐衛子夫貴為漢朝皇后,妻子是漢朝公主,外甥是漢朝太子,他三個兒子又封爵,而他本人又拜為大將軍,衛氏家族的勢力已經明顯增強甚至膨脹了,這種情況下,外戚政治集團的出現便很大可能會出現,從而危害他劉氏的統治,為了穩定劉氏統治地位,漢武帝要想盡一切方法來抑制衛氏勢力,他一面重用霍去病,一面又要衛青賦閒在家,以此消除衛青的影響力,後來又撤銷衛青三個兒子的爵位,時不時還冷落皇后衛子夫,在衛青離世後,再進一步清洗了衛氏勢力,徹底消除衛氏一族外戚奪權的危險,可見,漢武帝的政治手腕和御權之術多麼的高!

    所以,對於成熟且高明的政治家漢武帝來說,政治形勢和政治權益才是決定因素,衛青和霍去病同為漢朝不可多得的將才,都為漢朝立下不朽的戰功,漢武帝都是憐惜至極,只是為了政局的穩定,他只能打壓衛青,但不表示漢武帝不喜歡衛青!

  • 2 # 左說春秋

    但這個問題應分階段講。早期依賴衛青,唯青以用。後來霍去病長大,銳氣全露,深得漢武欣賞。破格重用。而此時衛青老成持重,輕易不冒險。相比之下,啟用白紙少年,是每個君王的習慣,霍去病年輕才俊對劉徹撇子,自然獲寵。而霍未成年時寵衛青也是滿朝唯一人。任何事都要辦證分析,歷史分析,硬要定最喜歡誰有時間節點。

  • 3 # 奕天讀歷史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衛青是沒法與之相比的。

    霍去病少而英武,長的帥,為人處事應該也比較符合漢武帝的風格,最重要的是漢武帝是霍去病的姨父。

    按照通常的人性,大家會從內心毫無戒備的倍加喜愛一個小孩子。

    漢武帝對衛青,就不會產生類似於對霍去病的這種純粹的喜愛之情。

    漢武帝對衛青,雖然喜愛,也寄託了幫自己征伐四方的期望,但從心底裡,對衛青存有揮之不去的防範之心。

    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就要遠遠高於對衛青的喜愛。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之情,從公元前123年霍去病的第一次出征就可以看出來。霍去病年僅18歲,漢武帝就直接撥給了800騎兵給霍去病獨自率領。這種事情,不是出於超常的喜愛,怎麼會做的出來。

    霍去病也不負漢武帝的期望,率800輕騎,拋開大軍幾百裡,深入匈奴腹地,斬首捕獲匈奴2000多人,斬殺俘虜了包括匈奴相國、當戶,及單于的叔父在內的多位匈奴高官。

    霍去病的這種作戰風格,正好符合漢武帝喜愛冒險,奮勇爭先的風格,就更加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漢武帝直接創造了冠軍侯的爵位封賞給霍去病,衛青又比不了呀。

    霍去病相比衛青的作戰,更加銳利,更加鋒芒畢露。霍去病曾經的“封狼居胥”,不但把自己的功績推向了頂峰,也讓漢武的豐功偉業達到了巔峰狀態。

    漢武帝這時,怎麼會不更加喜歡霍去病。

    霍去病還有一個相比衛青更好的特點,就是不善政治。

    衛青知道政治社交,知道怎麼維持名譽,還知道怎麼籠絡群臣。這點,從衛青不計較李敢打傷自己就可以看出來。

    霍去病卻不是。

    估計漢武帝是故意要試探霍去病,就將無意間獲得的,李敢打傷衛青的訊息告訴了霍去病。

    霍去病很直爽呀,直接跑去把李敢給射殺了。

    漢武帝處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幫霍去病掩蓋真相。

    其實,這時候,武帝心裡應該是正暗自得意,正需要霍去病這種缺乏政治思維,還有把柄在自己手裡的人,即可以幫自己征戰四方,又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透過上面幾點,我們可以瞭解到,漢武帝應該是從內心深處喜歡霍去病的,對衛青的喜愛就多了些許的防範之心。

  • 4 # 關東俠客

    漢武帝比較喜歡搞裙帶關糸,歷次討伐匈奴的漢軍主帥大都是以外戚為主。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在當時漢軍上下恐匈情況下,提撥衛軍是迫不得以,衛青以前也沒有什麼實際領兵作戰經驗,擔任軍中主帥是有很大風險的,足可以看到漢武帝的雄心可氣魄。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從小長在宮中,漢武帝非常歡這個年輕人的,漢武帝讓他率八百騎兵出征,肯定不會想到霍去兵有如此軍事才能,只是想讓他到軍中歷練一下,提高點軍中威望。做為八百人騎兵的指揮官,應該是團級幹部,如果在和平年代,從士兵做起沒個十年功夫是做不上這個位子的。霍去病十七歲時跟隨衛青討伐匈奴,各路將領沒有什麼戰績,只有霍去病率八百鐵騎孤軍深入幾百裡,斬首2028級。戰國輝煌,漢武帝聞之欣喜若狂,封他為冠軍候,增食邑一千六百戶。如果這次戰鬥有什麼偶然性的詘,元狩二年(前121年)十九歲的霍去病在兩次河西之戰證明了霍去病的實力。殲敵四萬多人,奪得匈奴寄天之人一個,迫使匈奴渾邪王,休屠王率眾投降。打通去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公元前|19年丿二十二歲的霍去病和衛青各率五萬人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北近兩千囝殲於人匈奴70470人,封狼居胥兵至.瀚海使漠南千里無王庭。霍去病從此一戰封神。封封狼居胥是以後歷代軍事將領的最高夢想。漢武帝喜歡霍去病到什麼程度可以從加封的官職可以看出來。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定大司馬。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共同擔任,位例三公之上共同理軍政行政事務。俸祿和衛青相同。霍去病死後,漢武帝極為痛惜,命陪葬昭陵,修建了祁連山式墳墓。

  • 5 # 野草的沉思

    一,衛青,重大出徵五次。第一次,殺死匈奴兵七百多人。當時四路出兵,只有衛青一路取得了勝利。第二次,殺死匈奴兵幾千人,戰績輝煌。第三次,消滅匈奴兵五千餘人,奪得牛羊百萬餘頭,將匈奴趕出了河南(今內蒙古河套以南),解除了匃奴對都城長安的威脅。衛青因此被封為長平侯。第四次,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部,俘虜右賢王手下將領十多人,男女一萬五千多人,牛羊幾百萬頭。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將軍。第五次,和霍去病各帶五萬人馬,遠征漠北,又獲得很大勝利,繳獲很多戰俘,牛羊和糧食。

    二,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首次出征,才18歲,只率領八百鐵騎,深入敵境,孤軍奮戰,不但俘獲匈奴相國及單于的一些至親,還斬殺匈奴兵二千多人。漢武帝十分高興,封他為冠軍侯。第二次,遠征匈奴,轉戰六天,一千餘里,直到賀蘭山下,斬殺匈奴二王,俘獲王子相國和都尉,消滅了八千九百多人。第三次,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俘獲匈奴五個王,一個王母和59個王子,消滅三萬多人。從此,河西一帶被漢軍佔領。漢武帝給霍去病封邑增至七千戶。第四次,遠征漠北二千餘里,直入左賢王軍中,俘獲匈奴王83人,匈奴軍7萬多人。左賢王全軍覆滅。此戰功績在衛青之上。此戰也標誌著漢朝對匈奴的反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武帝封衛青和霍去病並列大司馬。

    三,漠北之戰後二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十一年後,衛青也去世。漢武帝臨歿,將自已的繼承人昭帝劉弗陵(8歲),託付於霍去病異母弟弟大將軍霍光輔佐。從封爵(冠軍侯),封邑,職位和最後託孤諸方面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是超過了衛青的。

  • 6 # 坐看雨收雲散

    謝邀,衛青是漢武帝打擊匈奴的一杆長槍,衛青幾次打擊匈奴都是以勝利告終。衛青沉穩,深謀遠慮是不可多得的帥才,也是漢匈攻防態勢第一個扭轉態勢的人物,漢武帝把軍權全權交與而放心的人選,深得漢武帝的喜愛。若沒有衛青這樣的大將領軍,武帝打擊匈奴的雄心也不會如此之大!

    霍去病,勇敢機智,堅韌不拔。也是打擊匈奴的生力軍。漢武帝對霍去病是由衷的喜愛,給予霍去病相當大的權利統率軍隊,是繼衛青之後第二位打擊匈奴的將軍。霍去病的作戰風格是敢於冒險求勝,而衛青以沉穩著稱,穩紮穩打是一貫的風格。漢武帝對待兩人是同等喜愛,但是皇帝自有帝王之術,擔心衛青權力過大而威脅皇權,就對衛青打擊,對霍去病攏絡。兩面手法控制二人。對匈奴的打擊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即要有衛青的沉穩做後盾,又要有霍去病勇敢冒險做尖鋒,才能保障戰爭的勝利。漢武帝就是如此安排的,即利用他二人,又讓他二人互相牽制。都為朝廷所用,又不至一家做大。

    衛青,霍去病都是優秀傑出的民族英雄,是漢族強盛於其他民族的功臣,衛青,霍去病的事蹟永傳千秋。漢武大帝識人善任,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座豐碑!可歌可頌!

  • 7 # 文軒春秋

    年輕的霍去病是個天才軍事少年,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不像衛青有太多的顧忌。漢武帝親自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的作戰思想是漢武帝傳授的,漢武帝將霍去病看成了自己的影子。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了住宅,想讓他去參觀參觀,霍去病確是拒絕地說道:“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皇帝自然喜歡敢說真話的人,尤其是孩子大小的人,這樣對他的統治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和擔憂。況且霍去病戰功赫赫,一到沙場上,便直入匈奴,有時甚至甩開漢軍幾百裡,儘管是孤軍,可他卻仍舊所向披靡,在草原上來回馳騁簡直是如同入無人之地一樣,把匈奴打得跪地求饒,家破人亡。漢武帝極其欣賞霍去病的表現。霍去病這人年輕氣盛,軍事才能造詣非常的高,出去打仗,封的校尉名號是“嫖姚”,回來的時候封侯叫“冠軍侯”。總之漢武帝給霍去病都是定製的特定的,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這個待遇也是沒有誰了。

    霍去病

    衛青作戰靈活機動,注重繳獲。能夠搶的最好,沒條件搶的就燒,燒不到再殺。收復漠南的時候是搶牛搶羊搶馬,收復河朔的時候是搶牛搶羊搶馬搶女人搶奴隸。兩戰最能體現他的作戰注重繳獲。衛青的作戰穩紮穩打,繳獲的東西特別的多,打得匈奴怕怕的。衛青從十二三歲的時候就是漢武帝的侍中,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當時的是侍中是皇帝的貼身隨從,端茶遞水什麼都幹,他也陪漢武帝坐車,一出征直接是車騎將軍,當時是車騎將軍是重號將軍,不可謂不信任。而且漢武帝給衛青家的賞金特別多,像流水一樣,是漢武帝的近臣。在極盛時期,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皇后,太子劉據也是衛氏所出,在朝堂上許多臣子都支援太子。衛青又是大將軍,手握重權,況且衛青和衛子夫都是謹小慎微。衛青優待士卒,這令漢武帝不得不有所忌憚,害怕有一天衛青造反推翻自己的統治。

    衛青

    綜上所述我認為,前期漢武帝更喜歡衛青。而到了後期出於忌憚而更喜歡霍去病,分界點是霍去病第一次打勝仗歸來。

  • 8 # 史學達人

    這兩個人都是漢武帝朝不可多得的將才,要說兩人漢武帝更喜歡誰。可以這麼說,誰能給漢武帝帶來更大的利益,他就更喜歡誰。誰若是能威脅到他,或者威脅到他們漢家的江山,他就會要誰的命。

    你看在漢武帝發現衛青是個能打匈奴的年輕將領的時候,他把衛青一下子提拔成了大將軍,還給給他封了侯。似乎封侯還不能表達漢武帝對衛青的喜愛,索性漢武帝又把衛青的三個兒子給封了侯,要知道,這時候衛青的小兒子還在襁褓裡呢,就已經成為大漢的侯爵了。

    衛青本就為人就很低調,漢武帝封他兒子為侯這件事,他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漢武帝告訴他,我喜歡,所以你不要也必須得要。

    隨著衛青立的功勞越大越多。直到衛青的功勞大到當朝所有官員見到他都要行跪拜禮的時候,這時候漢武帝發現,作為外戚的衛青似乎威脅到他的地位了。

    這時候漢武帝開始想辦法打壓衛青了,在這期間他又提拔了漢武帝的外甥霍去病。

    為了培養霍去病,在霍去病十七歲這一年,他就讓衛青帶著霍去病去戰場看看如何和匈奴作戰去了。

    結果,霍去病第一次上戰場,就打了一個大勝仗,他率領著八百騎兵,斬殺匈奴二千餘人,還俘獲了大量的戰利品。

    為了讓霍去病立功,他把年輕力壯的人和戰馬都給了霍去病,衛青只能用霍去病挑剩下的。

    結果兩人都打了勝仗,漢武帝對待他們的封商還是不同的,他對霍去病的賞賜很豐厚,還賞賜了霍去病手下的很多將領。

    而同樣打了勝仗的衛青,卻沒有任何獎賞,同樣他的手下也沒有。

    時日已久,衛青的手下就不幹了,打仗就是為了封候拜將。很顯然跟隨衛青是沒有前途的。索性這些跟隨衛青的人就都跑到了霍去病那裡去了。

    衛青的涵養還是很高的,他沒有表現出對漢武帝的不滿。緊接著漢武帝又把他兒子的侯爵給撤掉了。衛青依然是無所謂的態度。

    漢武帝本以為霍去病可以替代衛青,沒有衛青,匈奴也照樣可以打。可惜的是這個霍去病的壽命比較短。他竟然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死去了,霍去病的死至今都是一個迷,千古之謎。

    雖然漢武帝很喜歡霍去病,但是霍去病死了。這恐怕是漢武帝想不到的吧。

    還好這時候漢朝和匈奴已經基本上不打仗了,直到衛青死去,漢武帝都沒有動衛青的侯爵之位,畢竟衛青很本分,無緣無故是不能撤銷他的侯爵的。

    所以說,與其說漢武帝是愛衛青或者霍去病,不如說漢武帝是愛自己更愛大漢的江山更實際。

  • 9 # 逐夢星辰丶

    個人很喜歡漢史,尤其佩服武帝朝的衛青,這是一個屌絲男逆襲成大帥比的故事,接下來,我就分析一下漢武帝更喜歡衛青還是霍去病

    漢武帝,是漢朝第五個皇帝,漢武帝的繼位,具有一定的坎坷性,因為其父漢景帝在初期設立的太子是後來的臨江王劉榮,而劉徹能繼位,多虧了他母親王太后的謀劃,這其中藉助了長公主劉嫖的勢力,劉嫖的勢力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其的母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竇漪房竇太后,竇太后跨立了三朝,是漢朝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一位太后,可以說,她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呂后,所以在漢武帝繼位之初,竇太后監國,漢武帝不掌握實際權利,雖然一開始透過趙綰王臧實行了建元革新,但是沒多久,兩個人就被罷官免職,維持沒多久的革新也就涼涼了,從此,漢武帝徹底失去了權利,也從這裡。漢武帝懂得了隱忍,也就是這個時候衛青出現在了漢武帝的視野裡,因為衛青為人平和,不鋒芒畢露,所以漢武帝越來越看中他,從一個小跟班,當上了建章監衛,一直跟隨漢武帝在上林苑狩獵,也是在這裡,漢武帝有了征討匈奴的計劃,應該說那時候的漢武帝就發現了衛青有一定的統帥之才,直到竇太后晚年,漢武帝重新掌握了權利,建立了內朝,衛青作為內朝的最高長官,實際上相當於漢帝國的總理,應該說,漢武帝把衛青從一介平民,扶搖直上,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帝國總理,如果沒有欣賞衛青和喜歡衛青,那是萬萬做不到的,但是這裡,更多的是欣賞,是對於衛青能力的肯定和看中,衛青征討匈奴,七戰七捷,當上了權傾一時的大將軍,又是內朝的總理,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應該說這本身就是不符合帝王中央集權的霸術的,但好在衛青位極人臣不立私人威信,一直勤勤懇懇,漢武帝雖然已經有所顧忌,但是沒有下死手,也是這時候,作為帝國將領的接班人,霍去病出現了,霍去病的出現,更多的是錦上添花,在衛青的基礎上,把匈奴左翼打的潰不成軍,但是這時候漢帝國,已經蒸蒸日上,漢武帝也已經不是當年小心翼翼的帝王了,所以,漢武帝更多的喜歡霍去病,覺得他骨子裡像年輕的自己,所以,就算他年少氣盛,漢武帝也願意讓他放手一搏,別看霍去病的軍功大於衛青,但對於漢武帝乃至整個漢朝來說,衛青的功勞要大於霍去病,因為是衛青打了對匈作戰的第一勝仗,也是衛青訓練出了騎兵軍團,也是衛青拿下了河朔草原,從而建立了作戰的前沿基地,霍去病是撿了現成的。

    綜上所述,漢武帝更喜歡霍去病,但是與衛青更加的心心相惜,因為漢帝國是在兩個人的一同努力下走向了強大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武帝對匈奴提出的"雖遠必誅"戰術而打造的"絕代雙驕",他倆為抗擊匈奴,收復疆土立下了不朽戰功。

    衛青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同父異母的"胞弟",衛子夫得寵後,衛青也跟著發跡,在對匈奴的"和平"關係因馬邑之謀而破裂後,匈奴對漢邊疆進行了報復性騷撓,而漢武帝也不甘示弱,決定派兵反擊,衛青被委以重任,成主帥。

    衛青雖然是靠裙帶關係而發跡,但他得到漢武帝及軍民擁戴卻是因為戰功,幾次出征都有不俗的表現,他因此封爵封侯。

    而霍去病又是衛青姐姐的兒子,兩人是甥舅關係。他十八歲時隨衛青出征便立奇功,後接連在打擊匈奴中立下奇功,逐漸取代衛青而成出征主帥。特別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中,22歲的霍去病率騎兵5萬,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後來,漢武帝幾乎"雪藏"了衛青,而重用霍去病,可見漢武帝對霍去病更為器重。除了戰場的橫向比較,還有一事也可以為證,衛青逼死李廣後,他的兒子李敢為報父仇射傷了衛青,衛青出於內疚沒有計較,霍去病卻心氣難平,乘打獵的機會射死了李敢。

    漢武帝非但沒對霍去病做任何處罰,相反還為他開脫罪責,稱李敢是被獵獸咬死的。漢武帝對霍去病如此"厚愛",衛青顯然是比不上的。

  • 11 # 漢史趣聞

    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受寵的時候,漢武帝喜歡衛青。

    為了給衛青封侯,漢武帝讓從未帶兵打仗過的衛青率領一萬人馬出征去打匈奴了,這是第一次衛青的出征,與衛青一起出發的還有名將李廣,李廣同樣也是帶著一萬人馬,當然還有公孫賀和公孫敖,這兩個人打匈奴一般都是打醬油去,沒什麼戰功,可以忽略。

    就是這四支軍隊,在漢武帝朝第一次主動出擊去打匈奴。

    結果是令人詫異的,唯一的大獲全勝者是衛青,最慘的是李廣,不但全軍覆沒了,差點連老命都丟在那裡,還好他的功夫好,最終被他逃脫了。李廣飛將軍的美名就是這個時期得到的。

    之後,衛青作為大將軍又出征了幾次。

    可以說每一次衛青出征都是大勝而歸。衛青的威望在朝廷中越來越高了。

    那時候朝中的大臣見了衛青都是要行跪拜禮的。可見當時的衛青地位有多尊貴。

    隨著衛青地位的不斷攀升,漢武帝對衛青的堤防也就越來越嚴了,畢竟衛青是個外戚,透過過往的歷史來看,外戚派的勢力過大並不是什麼好事,一旦外戚派的勢力大到無法無天的地步,皇族派的勢力就會減少,甚至會遭受滅頂之災。

    時光荏苒,衛子夫的年齡越來越大。衛家的人在漢武帝看來也沒有了昔日的尊貴。打擊衛青可以說是漢武帝的頭等大事。

    也就是在這時候,漢武帝發現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在一次衛青出征打匈奴的時候,漢武帝命令衛青帶上霍去病去開開眼,見見世面。

    就是這次出征讓17歲的霍去病一戰成名,因為當年衛青的幸運也落到了霍去病的頭上,初次上戰場的霍去病也是出征的幾支軍隊中唯一一個打了勝仗的人。

    霍去病回去後,漢武帝大大獎賞了他。

    漢武帝高興是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可以遏制衛青勢力的人。

    可以說這時候的漢武帝對衛青是討厭到了極致,對霍去病是寵愛有加。

    在後來打匈奴每次出征前,漢武帝都是讓霍去病挑選最好的戰馬和士兵。回來後他們得到的獎賞也是最豐厚的。對於衛青是不獎賞也不懲罰。

    所以說,漢武帝對衛青和霍去病都有最喜歡的時候,只是不同時期不同對待而已。

  • 12 # 艾曉靜

    我覺得是霍去病

    原因有二

    1、霍去病出徵匈奴,皇帝送最珍貴的酒

    霍去病用這個就鼓舞士氣

    倒酒水潭裡,後來叫酒泉

    成為了今天的導彈發射基地

    2、皇帝訓斥霍去病最兇,其實是愛護他

    正所謂愛的越深,恨的越深

    當霍去病倔強,死在路上的時候

    皇帝都緊張成什麼樣子了,親自去看望

  • 13 # 考拉136185331

    漢武帝雖然和衛青更親(親戚),但還是更欣賞霍去病。這也與霍去病早逝沒有參與政治方面有些關係(純軍事將領),唯一和政治有點關係的是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漢武帝也沒怎麼著他。另外霍去病的諡號更好些。

  • 14 # 東方大狂俠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漢武帝的寵妃。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姐姐和人私生的兒子,從小生長宮裡,也許遭遇較坎坷,漢武帝反而更喜歡霍去病。霍去病也是衛青的外甥,叫衛子夫應該叫姨媽,叫漢武帝想當然叫姨父。可是,鑑於漢武帝是皇帝,估計霍去病一輩子都不敢叫漢武帝姨父!

    儘管這樣,因為霍去病專職帶兵,沒有參與宮庭政治爭鬥,漢武帝還是比較喜歡他。而衛青是外戚中的老大,漢武帝既要用他又要防他,自然比單純帶兵的霍去病更受制約。霍去病也是英年早逝,漢武帝對他只有喜歡加痛惜。唯一一次是衛青指使霍去病暗箭射殺了飛將軍李廣之子李敢,漢武帝只是龍顏大怒,之後並沒有對霍去病作出處罰!可見,霍去病在漢武帝心裡的喜歡程度,在那麼大錯誤的情況下還對他網開一面,手下留情!

  • 15 # 騰走江湖

    當然更喜歡霍去病。一是霍去病少年英雄,一出手便建奇功,立馬賀蘭,封狼居胥,揚大漢威名。二是漢武帝"用人如積薪"善於用新人。三是從對霍死後的封贈及重用霍光,皆可見漢武帝對霍的好感,不僅超衛青,終漢武帝一世無人能企及。

  • 16 # 95278110

    衛青是漢武帝的得力助手,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衛青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無人能替代的,在個人情感上,衛青是下級,是臣子,是朋友,也是姐夫兼小舅子,衛青是大漢的擎天柱,位極人臣,功蓋天下,權傾朝野,霍去病是漢武帝的外甥,愛將,是不一樣的。

  • 17 # 楊朱學派

    武將中,漢武帝最喜歡的是霍去病;妻妾中,漢武帝最喜歡的是衛子夫;女兒中,漢武帝最寵愛的是長公主;兒子中,漢武帝最喜歡的是太子劉據。

    漢武帝最大的嗜好,就是屠戮自己最親近的人。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利用巫蠱之禍,害死衛子夫、太子劉據、長公主。

    照此理,霍去病英年早逝存疑。霍去病兒子之死更可疑。

    鄙人以為,漢武帝深得韓非子思想精要。對付霍去病:生害事,死害名,則行飲食。

  • 18 # 聰明的小龍女

    兩位西漢名將衛青與霍去病相比,霍去病戰功更高、成就更大、威名更強、用兵謀略也更厲害,所以漢武帝更喜歡少年名將霍去病,反而在晚年猜忌防範外戚大將衛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餐館一次性的餐具裡外都套一層方便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