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農夫牛老哥

    人工增雨,又稱人工降雨,至於對環保有沒有危害,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

    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彈等向雲中播散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促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分為曖雲增雨與冷雲增雨。

    要使曖雲(溫度高於0℃的雲)降水或增雨,要在雲中播撒鹽粉、尿素等吸溼性粒子,促使大雲滴生成導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雲(溫度低於0℃的雲)降水,就要用飛機等播撒乾冰、碘化銀等催化劑,從而產生大量冰晶,使冷雲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

    編輯。

    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其方法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

    人工降雨也有條件的限制,不是想降雨就可以降的。

      人工降水的效果受雲和其他條件所制約。在某種條件下可能有顯著的正效果,在另一種條件下可能無效甚至出現負效果。不分條件籠統地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的效果往往不顯著。把試驗單元按照某種指標分成幾類分別統計,有時就能得出比較顯著的結果。例如在冷雲催化試驗中按雲頂溫度分類,統計得出,在一定溫度區間裡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從人工降水研究來說,僅對降水增量作出估價是不夠的,必須對整個物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確切的瞭解。如催化劑在雲中指定部位是否達到了一定的濃度,冰晶或大滴的濃度是否明顯增加等。觀測和統計這些宏觀和微觀特徵量的變化,可從物理過程上分析人工催化的效果。這種觀測檢驗,稱為人工降水效果的物理檢驗。如在冷雲試驗中觀測到催化後冰晶濃度增大,過冷水滴減少,說明人工催化對雲的微物理過程已起到作用。一般認為,人工降水的科學試驗,必須根據統計學的要求,嚴格按照預定的設計進行長時間的試驗,同時對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進行細緻的野外探測和數值模擬,才能使試驗具有比較堅實的物理基礎和統計的可信度。

    至於對環境的影響與危害其實很小,可以說微乎其微。

    目前中國人工降雨主要使用兩種催化劑,一是乾冰,汽化時使周圍空氣層冷卻到零下幾十攝氏度,從而引起水滴的凝結。第二類則是碘化銀,“造雨”本領一流。乾冰其實就是二氧化碳,而碘化銀作為一種化學物質,毒性極低。加上碘化銀製造冰晶的效率很高,通常一塊積狀雲只要播撒十幾克或者幾十克就能奏效,投放量很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不會造成任何汙染。

    至於人工降雨造成大暴雨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幾乎不存在的。

    因為人工降雨成本也高,不像放煙花一樣,隨心所欲,一般是極度乾旱才需要降雨的,量也不會大,不會造成地質災害。

  • 2 # 風過雲不止

    人工降雨降雪不管用那種結晶劑,對環保都有影響,只是這個影響太小了,完全在接受範圍內!就比如是藥三分毒生病我們還需要吃藥!一危害克控!二害取其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