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生物090
-
2 # 張冠李戴說
我認為管理大棚蔬菜應該從兩方面下手。其1是對大棚蔬菜人員的管理,這個和一般公司員工管理差不多,可以適當提出一些獎勵和懲罰制度,用於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氛圍。同時應經常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規範員工操作,提高員工工作質量和效率。其二是大棚蔬菜生產的管理,首先要學會科學調控環境,大棚蔬菜由於塑膠薄膜封閉的原因,內部溼氣難揮發,同時溫度的變化等都會對蔬菜的生長產生影響,如何給蔬菜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是增加蔬菜產量的基礎。我們可以透過通風換氣,遮蓋遮陽網來進行大棚內溫度的調節,透過間斷灌水提供蔬菜需要的水分和調節大棚內的溼度。其次是要合理施肥,不同的蔬菜在不同的時期它所需要的肥料種類和量是不同的,這個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執行。噴灑農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要選用有效藥劑和最佳防治時期,對症用藥適時用藥,杜絕使用違規藥物。圖片取自網頁。
以上是我個人一些看法。
-
3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制度方法須求實!
我專業學習過植物學,也指導過日光大棚蔬菜管理,談幾點經驗:
1.專業學習,提高素質。
在網上參加專業培訓,提高業務素質,根據當地經緯度,請專家指導,並認真學習專業書藉,經常在網媒上學習專業知識和先進技術(如光伏自動溫控)和經驗,並做好筆記。
2.嚴明制度,嚴格管理。
認真研究並根據當地光溫水(溼)氣土病蟲害及其適種蔬菜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和所適應的季節性氣侯及其自然災害的時間(年季月日時)變化及適應規律,制定科學,細緻,周密的週期性[如光溫水(溼)氣(風)土(肥)作(務)等]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詳細時間表(仔細到分鐘),以及預防突發災害性反常情況的應急措施,製成輪值交班日誌手冊,分工明責,掛牌管理。
3.嚴選人才,規範管理。
嚴格聘選並培訓管理人員,科學管理(如果是大型農場,最好全員參股,分棚承包,定期評比),細緻分工,不留死角,責任到人,詳細簽約,嚴格要求,獎罰分明,擇優汰劣,培養出善於學習,樂於鑽研,團結奮鬥,優質高效的團隊。
4.對準市場,品質管理。
加強品種質量管理,力爭全年保證有多種優質足供(也可與別人結盟聯社,互相協作,互助互補),能產出品種多樣新奇特優,品質有機綠色環保,物美價廉價效比高,上市能遲能早,能打季節時差,及時填補市場空缺的優質優品。
5.創新模式,完善管理。
建立(或加盟)公司+農戶(場)+商場+網銷的產經銷一條龍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和模式,不斷學習實踐,不斷創新發展。
支援現代農業,
最佳化大棚管理。
-
4 # 賒店種植園
蔬菜大棚一般採用竹木或鋼為主的骨架結構,在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塑膠膜,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可有效的防止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達到棚內的保溫效果,實現蔬菜生長需求,使人們可以吃上新鮮的反季節蔬菜。
大棚是密閉的空間,調控好棚內的溫度、溼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是關鍵。一、溫度管理,根據種植作物對溫度的需求,做到溫和放風,使溫度適宜,並且掌握好溫度的隨時變化,合理控制。二、溼度管理,有條件可安裝溼度儀,根據植物生長需要進行調控,也可用滴灌的方式防止水分蒸發。三、光照管理,大棚內蔬菜儘可能延長光照時間,及時清理棚膜浮塵,也可用反光膜增強光照強度,促進植物的光合吸收。四、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棚內濃度小,影響植物吸收,可用生物秸稈反應技術提高濃度,也可用二氧化碳增補器來提高。
病蟲害防治要科學,大棚病蟲害主要有黴菌病和蟲害,要及普查,及時發現,針對性防治。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實現無害化防治。
-
5 # 劉士志
A,從土壤可持續性生產入手。根據大棚種植作物品種的需要、為土壤提供無汙染高營養的有機肥料,不過量使用化肥、不盲目使用農藥為土壤消毒,從土壤健康的角度,實現綠色蔬菜生產。
B,田間管理,大棚蔬菜生產中的溫溼度,是保證優質高產的重要環節,從育苗、定植到收穫、每個品種生長階段的溫度均有特定的溫度限定範圍,
在管理中以適度高溫來抑制大棚病菌的發生、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使用防蟲網、粘蟲板、性誘劑等方式,實現物理防蟲殺蟲的目的。在作物生長易感病害的關健期,以處方方式定期對作物實行農藥先期預防病害。
c,以傳授農技知識為主、定期對蔬菜生產從業者進行培訓指導,規範農藥使用行為、把蔬菜生產者,歸納為區域性專人負責制、或片長制,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違規使用高毒農藥的行為實施防控,避免不合格蔬菜流入市場。
綜上是<安次甜瓜>蔬果生產區依據實踐經驗,為樓上,(如何科學合理的管理大棚蔬菜)之簡約對答,。題目過於寬泛、又因學識短淺侷限,供參考。
源於田園農人。
-
6 # 農特曼
大棚種植蔬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溫度的管理。要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
特別是天氣變熱升溫的時候,要及時開啟大棚兩端通風。就是在早上,要開啟大棚兩端,通風。白天的時候,一般溫度升高比較快,哪怕外面只有幾度,只要有Sunny,大棚裡溫度也會升高到3,40度。這個溫度,對於一般的蔬菜而言,都是過高了的。
所以,早上開大棚,晚上關大棚,這個是我們種大棚的每天的一個基本工作。還有,開大棚,空氣流通,也有助於氧氣充足,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好的。
另外一個就是要注意大棚裡的溼度,太潮溼了也是不行的,容易滋生病蟲害。太乾,肯定也是不行的,植物生長需要水分。大棚附近要清理乾淨,不要雜草叢生,防止害蟲進入大棚。
還有植物播種時候的疏密程度也要注意,不能太密集。太密集的蔬菜,等到長大的時候就不夠空間,也容易發病。
個人認為,種植大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棚內溫度的掌控,白天記得開啟大棚兩端通風。晚上如果太冷的話,可以棚內再套小棚,特別是種子發芽的時候,大小棚結合。
其次是溼度的掌控,及時注意病蟲害的情況,還有植物種植建議宜疏不宜密。
-
7 # 響水大米
大棚種植蔬菜需要如何管理?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大棚種植蔬菜又稱溫室大棚,在北方地區應用的比較廣泛,特別是在80年代,大棚種植蔬菜迅猛發展。為北方農民收入的增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北方大棚蔬菜種植的好處很多,一來可以提升北方冬季農民的收入,再有可以滿足附近城鄉居民新鮮蔬菜的需求。
但是目前蔬菜大棚的種植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
一、避免大棚植物連作:一般來說,農民種植蔬菜大棚都是隻單一種植一種蔬菜作物,連作的過程中,破壞了土壤中的營養平衡,同時積聚的病原菌越來越多,比如我們老家農村,幾乎所有的溫室大棚都常年韭菜連作,所以很多大棚到之後了品質下降,病蟲害增多,這樣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收益。
二、合理施肥:種地過程中的過度施撒化肥,導致土壤平衡遭到破壞,或是施肥深度不夠,會造成大棚氨氣增加,無法擴散導致蔬菜產生植株枯萎,阻礙蔬菜生長,導致蔬菜品質降低。所以溫室大棚的種植過程中,應該儘量增加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一般優質肥用量控制在3000-5000KG/畝,特別要控制含氮的化肥用量。過量的氮肥容易造成棚內植物硝酸鹽的累積。
三、疾病預防:溫室大棚由於種植環境封閉,所以氣溫一般在20-30度之間,並且棚內溼度大,所以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病菌的發病和侵染植物。常見的溫室大棚蔬菜比較容易得霜黴病、灰黴病等黴菌病害。需要提前預防觀察,避免種植收益受到損失。
除了以上大棚植物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應該注意大棚的種植品種選擇問題,很多地區的大棚種植植物都是沒有經過市場需求調查,大家一窩風的集中種植,最後導致銷售供過於求,種植效益減少甚至是賠錢。
-
8 # 瘋寶逗趣
4、 為什麼提倡滴灌或膜下澆水?
澆水,是蔬菜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但是,什麼時間澆水、澆大水還是小水、白天澆還是晚上澆等等具體細節,是有說法的。在溫度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始終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澆到土壤裡的水,一部分會下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土壤表面的水以及植物吸收的水,則會蒸騰到空氣中,進而增加空氣溼度。晴暖的白天上午澆水,澆水結束以後,密閉風口,提高棚溫,就會加速土壤水分的蒸發,再開啟放風口,把棚室空氣中的水分散失到棚外,晚上的空氣溼度不會太大。如果在陰天,或下午澆水,棚室內的溫度較低,土壤水分的蒸發慢,也不能放風排溼,導致空氣溼度偏高,晚上凝聚到蔬菜葉片、莖稈或果實表面上的水滴就多,早晨,揭開棉被以後當看到葉片上或果實上晶瑩剔透的水珠,會感覺到很美,但這種美會給蔬菜帶來麻煩。很多棲息在土壤中或空氣中的病原菌,更喜歡水,水是這些病菌最喜歡的生存環境,有水病菌滋生更快,更容易透過傷口或直接侵入到植物器官中,導致病害的發生。比如黃瓜霜黴病、角斑病、灰黴病,番茄葉黴病、潰瘍病、髓部壞死等病害的發生,都是在低溫陰天,棚室內空氣溼度大的情況下嚴重發生。
這就需要在澆水的時候儘量避免水分的蒸發。具體措施有兩個,一個是看天澆水,且不要在下午澆水。晴天的上午澆水,棚室內較高的氣溫會使土壤水分的蒸發速度更快,再借助放風管理,可以及時把水分排出棚外,晚上的空氣溼度也就不會很高。然而這又和當時澆的水量大小和溫度水平有關,需要在這方面採取措施進行把控。第二項措施,澆小水並膜下澆水或滴灌。一次性澆大水,蒸發到空氣中的水分就更多,尤其在棚室內氣溫不高的情況下,水分蒸騰慢需要的時間長,就難免導致晚上有較多的水滴凝聚在蔬菜器官上。因此,生產中,要求冬季給大棚蔬菜澆水時,第一要澆小水或滴灌,第二膜下澆水。這樣不但限制了水分蒸發到空氣中的比例,澆到薄膜下的水,也難以蒸發到空氣中,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棚室空氣的溼度,病害的發生機率會大大降低;5、 為什麼要看苗澆水?
植物雖然離不開水,但是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有時多有時少,有一定規律性。在蔬菜管理過程中,應該圍繞植物的這個規律採取措施,而不宜僅憑主觀意願隨意澆水。一般的情況下,在有足夠底墒的基礎上,蔬菜的苗期和生長後期,需水量少,在結果期需水量大。
在生產中,需要三看綜合評判是否給蔬菜澆水。即看天看地看苗。
先說看苗。這裡所說的苗,是指蔬菜的植株,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生育期。不論是黃瓜,還是番茄甚或是辣椒等蔬菜,水分供應偏多的時候,其生長速度就快,葉片、莖稈的色澤偏淡甚至偏黃,節間長且細,葉片大而薄,莖尖高於下面嫩葉。反之,缺水的時候,葉片濃綠但暗淡,莖節短且粗,莖尖低於嫩葉的高度,植株矮小。當然,具體表現還和水分供應水平、溫度和營養等條件有關。比如,高溫時缺水,黃瓜的葉片有焦邊表現,即,葉片邊緣乾枯。進一步發展,中午的時候葉片萎蔫;氮素供應多的時候,多澆水,植株會有枝繁葉茂的外觀,莖節粗長,開花少或落花重。土壤中水分長期過多,且溫度偏低的時候,輕則根系發紅或偏褐,重則無根或腐爛。如果土壤長期處於乾旱狀態,根系發育會從多根逐漸轉向少根、無根。因此,判斷是否需要給蔬菜澆水的時候,一要看蔬菜的生長時期,苗期儘量少澆或不澆,但對於溫室栽培的蔬菜,一般是大苗定植,定植以後很快就進入開花期,在水分管理上不宜強求控水蹲苗,應該靈活控制。大多數蔬菜在開花前對水分開始敏感,此時要格外注意,結果盛期需水量最大,到結果後期和果實轉色的時候則需要控水;二要看蔬菜植株的具體表現,透過植株長勢、葉色、莖節長短以及根系等評判。而這些判斷也要和蔬菜種類及品種自身特點、營養供應水平、溫度變化等結合在一起,綜合分析;6、 為什麼要看地澆水?在現有的栽培模式下,作物都是透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實際上是作物生長的水庫。所以,在判斷是否給植物澆水的時候,必須要看看土壤的水分狀況。挖一塊土壤仔細檢查,你會發現,土壤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顆粒組成的,顆粒之間有大小不一的孔隙,在這些孔隙中有土壤水溶液和土壤空氣。水分在土壤中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水多水少直接影響著蔬菜的生長狀態。生產中需要有一個具體的數字指標來衡量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即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在給土壤澆灌水的時候,土壤中的水分逐漸增加,當所有土壤孔隙中充滿了水的時候,繼續灌水,多餘的水一部分會隨著地球的吸引力向下沉降到地下水,或蓄積到深層,或流失到河流湖泊等水源;聚 集在地表的水,則陸續蒸騰到空氣中。停止澆水以後,過多的水分逐漸向下或向上減少。待土壤中只有孔隙中充滿水分時,此時的土壤含水量就叫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對於沙壤土或壤土,此時,用手抓一把稍一用力就會有水擠出,此時的含水量相當於100%;再過一段時間,土壤孔隙中的水繼續向下或向上減少,地表略顯乾燥,此時,抓一把土用力攥成土團,但無水擠出,伸開手掌,土團不散開,放在胸前,伸開手指,土團落地不散,此時的土壤含水量在85~95%之間;如果土團落地散開,土壤含水量則相當於60~80%之間;如果手抓土壤用力能成團,但伸開手指即散開,其含水量則低於50%;如果手抓土壤用力緊攥也不能成團,其含水量就更低了。處於苗期的蔬菜,土壤田間持水量在50%或略低一些即可;對於結果初期的蔬菜,則要求田間持水量在80%以上,黃瓜要高一些,番茄則略低,在結果盛期時土壤含水量應該再高一些,達到90%以上。
-
9 # 大林說農村
冬季大棚蔬菜的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好保溫措施
冬季氣候寒冷,溫度較低,還常常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因此搞好防寒保溫工作,使蔬菜免受低溫傷害是冬季棚室蔬菜管理的關鍵。為了使大棚中的蔬菜免遭凍害,菜農朋友通常都是採用多重覆蓋技術。所謂多重覆蓋,就是在地面覆蓋地膜,增加土壤的容熱量;在棚膜上蓋上草簾;晚上和雨天,再在草簾上蓋一層塑膠薄膜,可防止雨水淋溼草簾。這樣做,可以使溫度增加3℃~5℃,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溫效果,能夠有效地防止蔬菜出現低溫凍害。如遇強降溫天氣,則要採取臨時有效的加溫措施。但在加溫時也應該注意一點,那就是在溫度的控制上應以植株不受凍為原則,溫度不能上升太高。因為冬季光照不足也是一個障礙因素,如果光照不足,溫度的上升不但不會增強光合作用,反而會加快呼吸消耗,造成營養損失,這樣會大大降低植株的抗逆性。
二、連陰、雨、雪天氣的管理
遇到連續陰、雨、雪天氣,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切記不可連日覆蓋草簾;二是不可在連陰天氣時澆水;三是不可在連陰時噴灑水劑農藥,防止增加棚內空氣溼度。連續陰天,由於缺少光照,室內沒有有效的熱量補充,因此單純的保溫措施不但起不到增溫效果,而且連日的黑暗環境往往會引起蔬菜發生黃化。正確的做法是,即使遇到連續的陰、雨、雪天氣,也應該每日揭開草簾,讓蔬菜接受散射光的照射,以保持葉綠素的正常活性。一般可在中午前後讓蔬菜接受散射光4~6小時。對於已經進入開花結果期的蔬菜,要注意把商品果及早採收,其餘花果摘除。其原因是在連續低溫弱光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很弱,體內營養積累出現負增長,養分處於消耗狀態,植株本身的生長已難以維持,故不可能為開花結果提供養料。因此摘除花果,減少體內養分消耗,使植株度過困難時期,是一項非常必要的管理措施。
三、小水勤澆膜下暗灌
冬季地溫也較低,澆水過量,容易導致地溫下降和土壤通氣不良,直接影響根系的活動及吸收功能,不利於蔬菜的生長。而採用膜下小水暗灌,既可滿足蔬菜對水分的需要,又不會過度降低土溫,影響土壤的通氣狀況,故能有效地解決土壤水、氣、熱之間的矛盾,有利於蔬菜的生長。如果條件許可,採用滴灌效果更好。
四、冬季大棚多采光
冬季自然光照本身較弱,棚室內的光照常常處於虧缺狀態。採取多方式改善室內光照是冬季管理的重要技術措施。可利用聚酯鍍鋁膜拼接成2米寬、3米長的反光幕,掛在塑膠大棚後立柱上端,下邊垂至地面。這樣,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溫提高3℃~4℃,地溫提高1.8℃~2.9℃;黃瓜增產20%~25%,番茄增產41.8%~58.1%,且對品質有所改善。另外,地面鋪設銀灰膜或鋁箔,也能增加植株間光照強度,使果菜類蔬菜著色良好,並能防止下部葉片早衰。同時要隨時清除棚膜表面灰塵和積雪以及膜下水滴、水霧,經常保持棚膜乾淨透明,提高棚膜的透光率。
-
10 # 鄭漂劉大哥
大棚蔬菜管理我的觀點分一下幾點五點
1.加強田間管理
種植多葉蔬菜、瓜類和茄子,應加強田間管理、灌溉、抗旱、追肥、促進生長、噴灑無公害農藥,及時收穫並向市場供應。
2.培育土壤肥力
利用好天氣,翻棚蔬菜田園,接觸日光和風化土壤,施用有機肥,噴灑土壤消毒劑,消毒昆蟲,提高肥力。新的蔬菜園可以增加鋼管棚和竹棚,逐步擴大蔬菜保護地的種植面積。
3.溫室的翻新和維修
在老菜區使用數年的竹棚若嚴重損壞,必須重新更新,以提高冬春蔬菜棚的防凍保暖功能。
4.蔬菜冬春棚苗木管理
在冬、春大棚蔬菜育苗期間,要做好採種、種子處理、消毒、浸種等工作。
5.蟲害防治
(1)葉菜類蔬菜病蟲害防治。主要有跳甲、小菜蛾、蚜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大白菜乾燒心病、軟腐病、病毒病、根腫病、霜黴菌等病害發生。可用除盡或農地樂或京保爾(甲維鹽)或杜邦安打或海正三令等防治斜紋夜蛾和小菜蛾,用樂斯本防治跳甲。白菜軟腐病用農用鏈黴素或可殺得或猛克菌加清腐等藥劑防治。
總之呢?溫室蔬菜的管理方法一定好合理運用!
-
11 # 鄉村你波哥
第一,一定要注意澆水的時間。很多有經驗的農民伯伯都知道,如果我們選擇在大白天澆灌水的話,你會使這一些蔬菜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二,澆水的方式也一定要注意。我們經常在村裡面看到用一些桶來澆水,他們直接把水衝向這一些蔬菜。這一點做法是非常不對的,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噴灌類的澆水
第三,如果是夏季的時候,總是會有一段時間非常的乾旱,這時候土就會變得很乾燥,土裡面沒有了一點水分。這時候千萬不要突然地澆很多的水。長時間的乾旱會使這一些蔬菜的根部它的吸收能力下降,然後此時你突然澆很多很多的水,這裡會造成這些根部受到嚴重的傷害,不要一次性的澆太多。澆水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把表層的土稍微弄溼潤一些,然後看一下這些蔬菜生長的反應,再慢慢的加水進去。
第四,如何預防乾旱?夏季的時候往往是特別震撼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要是你臨時才發現蔬菜都幹了,那肯定是失敗的。我們可以提前蓋好一些地膜,然後裝好那些噴灌的設施,這時候就可以讓蔬菜得到更好的發展。又或者我們可以減少太陽直射的力度,我們可以準備一張遮陽網,然後讓光照少一些,慢慢的減少,保護好蔬菜的表面。
-
12 # 起點農業
大棚蔬菜的管理問題,這個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都是更加自己的種植經驗。但是對於一些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基本是類似的,從用藥的問題上也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這就是我對於整個大棚蔬菜種植簡單的一點心得吧。
大棚蔬菜管理
蔬菜大棚的管理大體上分為兩部分:大棚管理和蔬菜種植管理。我這麼說應該容易理解的,比較大棚蔬菜的種植不單純的是種,還要有大棚的設施的配套,最終才能完成整個大棚蔬菜的生產過程。
大棚管理該如何做呢?大棚骨架維修
①大棚維護工作
再說到大棚管理問題,不然說是大棚的維護工作以及大棚日常操作解決溫室內的環境變化。對於大棚的維護工作,就是要看大棚的薄膜、保溫被、骨架等是否有損壞,及時進行修復,保障大棚正常是使用不受影響。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維護工作,另一點就是在換茬前,需要對大棚進行整體的維護,尤其是對骨架進行防鏽處理,這個非常重要。大棚骨架穩定性直接決定整個大棚結構的安全,尤其是在冬季遇到降雪的時候,就是考驗大棚骨架的時候。
大棚通風操作
②大棚的日常操作問題
對於大棚的日常操作而言,無論是普通的春秋大棚、日光溫室還是連棟溫室,這一步驟是永遠都不會少的。它的日常操作直接關係到大棚內的環境情況,咱們以日光溫室為例:它的常規操作也就是保溫被的開啟與關閉,另外還有通風口的開啟與關閉。這個看著非常簡單,最關鍵的還是注意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情況。日光溫室種植一般都是冬季,而冬季氣溫本身就是低,這個時間需要把握好。一般太陽昇起後,最先開啟的就是保溫被,雖然大棚溫度的升高,然後就是開啟頂部通風口,把大棚內的溼氣排除,不僅起到降溫的作用,還能降低溫室內的溫度。開口也是由小到大慢慢開啟。而底部的通風口一般只要在中午最熱的時候開啟,不然土壤的地溫下降,就會影響到作物的生長。關閉的時間點一般為太陽落山之前,時間大概在3.30分左右,這個只是概述,保障大棚內溫度就可以。
大棚內蔬菜的基本管理情況對於大棚內蔬菜的管理基本就是三點:灌溉、追肥和農藥。這是蔬菜種植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必須要有的。不然蔬菜生長過程就不會那麼順利和高產了,其實這三點還是必須相互配合的,缺一不可。
大棚滴灌
①灌溉
在蔬菜蔬菜灌溉問題,不得不說的就是灌溉水量的問題。尤其是大棚蔬菜,對於水量的要求比較高。對於大棚蔬菜的灌溉原則是:少量多次,不然就會造成大棚內溼度過大。而這個灌溉方式不建議採用漫灌的形式,最佳的就是採用滴灌的方式,不僅節約用水,還能控制大棚內的溼度變化非常好。
水肥一體化追肥
②追肥
大棚蔬菜種植除了常規的底肥使用外,追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追肥主要是針對作物生長的某幾個關鍵的時期,花期、坐果期和膨大期,這個幾個階段追肥到位的情況,這個產量會增加很多的。而目前追肥的情況也分不少了,以前都是顆粒或粉末的肥進行根施肥,這個效果一般。如今有滴灌裝置的加入,基本都是採用水肥一體化形式,肥料溶解到水中,灌溉的同時把肥料施入,吸收效果更好。
大棚打藥
對於大棚蔬菜種植過程,這個農藥是絕對離不開的。但是對農藥的選擇如今都是以有機為主,這樣不僅對蔬菜好,對人體就更好了。對於這個怎麼用,我就不多說了。一般都是配有嚴格的使用說明的,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調整就可以了。
總結:大棚蔬菜的管理問題,大體上就是分為大棚管理和蔬菜種植管理兩部分。只有把兩者直接的情況協調好,才能把大棚的蔬菜種植好。可以這麼說,大棚是蔬菜種植的重要設施,如果設施都不好,蔬菜怎麼也種不好。必須做到兩者合一,才能保障大棚蔬菜產量和品質。
回覆列表
蔬菜大棚的優勢在於反季節種植,早春晚秋等種植,整個市場相對價格較高。利用這個反季節的時間差,效益往往相當可觀,可謂是“錢”景無限。比較大眾的蔬菜包括番茄、辣椒和黃瓜等,種植和收穫比較好的話,一年的畝產收入可以抵得過在外打工一載。
懂技術的人永遠比不懂技術的人更能控成本、增產量、提質量!花時間提高技術,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做出差異化,才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大棚蔬菜屬於溫控方面的事情,作為化肥農資廠家,崑崙生物就大棚蔬菜的室內用肥方面做簡單的介紹。
怎麼施肥可以讓土壤營養健康,蔬菜長勢好呢?
對於蔬菜來說每次對於肥料的吸收利用有限,很多肥料容易被土壤殘留下來,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土壤聚集的鹽分過高,這樣會導致蔬菜生長緩慢或者停止,葉片小,出現僵苗問題,更嚴重的話會導致葉片焦黃脫落,死亡。
科學施肥,要從蔬菜開始種植之前下功夫,土壤養護對於施肥後的營養吸收很重要:
栽植前,一定要施入足量的腐熟好的有機肥或糞肥,給土壤補充健康營養的有機質等營養物質。
如果土壤中有害病菌多、重茬嚴重,施入底肥後可衝施可以消滅土壤有害病菌的自帶營養生物菌衝施肥,崑崙風抗病增產套餐作為廣泛使用的生物肥料,可衝施滴灌也可以葉面噴施,其中的吡唑醚菌酯成分可以解決土壤有害病菌,同時包含的營養成分可以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提高對周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是大棚蔬菜比較常用的防病增產菌肥。
關於施肥,平衡水溶肥是好,可以使用亞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型的,這類肥料的吸收率用率相對較高,根據植株長勢合理把握用肥用量。
除了地面施肥外,一定配合葉面施肥,這樣地面施肥用量可以適當減少,以葉面補充,尤其是硼鈣元素,地面補充吸收利用低,硼鈣元素肥,可以選用有機鈦硼鈣葉面肥,可以提高大棚蔬菜的光合效率,提高肥料吸收利用,並補充植物所需的硼鈣葉面肥也更好。
大棚蔬菜施肥本身是為了增產,才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考慮蔬菜種植,一定要結合大棚內要種植的蔬菜種類和本身對肥料和營養的需求科學施肥,才能達到更好的成效。